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红河州地图 > 红河县地图 >
甲寅乡地图
甲寅乡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状况

截至2008年,全乡共5659户,25643人,其中男13198人,女12445人,农业人口24845人。2008年内全乡共出生人口196人;其中计划内出生193人。政策生育率达98%,时期人口出生率为7.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1人。全乡境内居住着哈尼族、彝族、汉族、瑶族四种民族,其中哈尼族占85%。

社会治安

2008年,乡委、政府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依法治乡和创建平安乡镇活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组织开展了“五五”普法教育和“三五”依法治乡工作,以创建“平安甲寅”“和谐甲寅”为目标,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进一步明确了综治工作的职责和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等综治制度,组建了“创安”领导小组和“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巩固和扩大“四五”普法活动成果,做好普法规划,积极做好普法的宣传工作。成立了甲寅乡社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与各村委会签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群众安居乐业,勤劳致富的局面已经形成。中小学分别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基层各村委会配备了治保员、调解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流动人口管理协调委员会等组织,进一步健全了各种机构,健立健全不同层次的群防群治队伍。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大对治安混乱村寨和街道的整治力度。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使全乡社会更加稳定、治安更加良好、民族更加和睦、群众更加安康。在全乡全体公民中抓好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培育,积极开展富裕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创建了咪田寨、老博上寨、洛玛坝等一批生态文明村、和谐村、富裕村。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认真落实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开展了对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了各种矛盾纠纷。全年发生各类刑事案件6起,破案6起,治安案件6起,查处6起,查处率100%。年内共受理纠纷14件,调解14件,调解成功13件,调解成功率94.4%。构建和谐社会、“创安”工作获得省级达标,全乡安全生产工作荣获县级二等奖。

特色歌舞

甲寅乡民族歌舞极具特色,各民族能歌善舞,山歌情歌种类繁多,歌词内容丰富多彩,旋律优美动听,乐作舞、竹板舞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早已蜚声江内外。乡境内风景点较多,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他撒、阿撒的哈尼梯田,精巧别致,线条优美,在云海、蘑菇房、棕榈、水库森林的衬托下显得更为动人心魂,美若仙境的后山水库风景,犹如人间的瑶池,四周怀抱着4000多亩的的森林,天然草坪和松毛地毯,每逢春暖时节,“妥垤玛依”(啼血杜鹃)和红山茶花在林中竞相开放,红花似火,碧水蓝天,绿树成荫,春游者络绎不绝。他撒十二龙泉长年清泉长流不断,加之这里神奇的传说故事,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俄垤水库的秀丽风光影衬着作夫哈尼蘑菇房,无不透出无限的诱惑。雄伟壮观的历史建筑“文星阁”、土司遗址“四合院”和保护完整的烈士陵园,总是勾起人们追塑历史的怀旧情绪。老博“阿波罗陀”的山泉瀑布,自悬崖峭壁处长流直下,恰似彩链当空。龙普彝族的竹篾手工艺令游人赞不绝口。一年一度的甲寅哈尼“长街宴”盛世欢歌使游人留恋忘返。

农业生产

2008年,甲寅乡党委政府狠抓农业生产,巩固基础产业。发展基础产业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根本,乡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春耕生产和夏收作物归仓工作,依靠农业政策、科技进步,积极稳妥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全乡有乡村从业人员13656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11727人,耕地面积17413亩,其中水田11005亩、旱地6408亩,人均耕地0.75亩。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903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24公斤。年内共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4936亩,其中水田14597亩,旱地10339亩。年内完成种植小春粮豆4600亩,总产54吨,种植蔬菜4410亩,总产470吨;有经济林果646亩,总产量398吨。冬季农业开发成效明显,种植面积达2550亩,实现总产132万公斤。实现生猪存栏14687头,出栏12695头,大牲畜存栏4097头,出栏1201头,山羊存栏1048只,出栏504只,肉类总产量实现1144吨,畜牧总产值实现198万元。产业结构稳步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全乡共种植甘蔗4810亩,木暮4520亩,种植芭蕉芋1030亩,棕榈累计栽种13000亩,花椒780亩,豆腐渣果1200亩。并利用我乡丰富的稻田资源实施稻田养鱼7206亩,冬水田养鱼4010亩,同时经乡委政府的积极争取,得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在他撒村委会的大部分水田实施稻田鱼凼养鱼工程,共建立鱼凼(dang)300口,涉及稻田鱼凼养鱼900亩。通过红河县甲寅乡鱼苗繁殖基地向各乡镇提供鱼苗560万尾。做大做强了甘蔗、木暮、芭蕉芋、棕榈为主的效益农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历年退耕还林地进行了补植补造和管护工作,使全乡3000亩的退耕还林地目前已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认真做好农村能源建设,2008年共完成农业沼气“三结合”项目420套。

扶贫工作

积极开展扶贫开发和劳务输出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2008年,全乡共完成易地移民搬迁40户。其中,全面启动阿撒龙宗易地搬迁工作,24户受滑坡威胁的贫困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已搬迁至天生桥安居。在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增1个自然村自来水通水。深入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完成各种形式的科技扶贫培训10期,受训人数达1200人次。继续实施帮扶贫困户发展畜牧生产项目,发展大小牲畜284头。积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已完成420套农业沼气池“三结合”建设任务,新增经济林350亩。完成了二丙丁、作夫、洛玛坝等整村推进项目,三个项目总投资达314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人畜饮水、卫生路改造、扶贫安居工程、沼气“三结合”、节能灶、厕所、广播电视、文化活动室、学校装修等10余个项目。全乡在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共解决特困人口温饱420人,巩固温饱910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435元,农民人均有粮324公斤。认真收集和发布各类用工信息,多渠道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有序输出务工青年。年内全乡劳务输出人数达3400人,组织有序劳务输出82人,实现劳务输出收入712万元。

自然资源

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立体气候突出。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雨量1310.1毫米。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面积31668亩,森林覆盖率为34.3%。全乡有耕地总面积17413亩,其中水田11005亩、旱地6408亩,人均耕地0.7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黄豆、小麦、芭蕉芋、甘蔗、木薯等作物;拥有林地4119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9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6亩,主要种植棕榈、梨、桃、花椒、柿花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778.8亩,其中养殖面积512亩;草地4076亩;荒山荒地28240亩,其他面积8740亩。有花岗岩矿石、有丰富稻田养鱼资源、梯田风光、民族文化、土司遗址旅游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