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延边州地图 > 和龙市地图 >
东城镇地图
东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四、农业生产水平

东城镇2007年末粮食单产145.1公斤,其中小麦平均单产每亩159.1公斤,玉米单产647公斤,豆类单产77.3公斤,大麦单产295.4公斤,油料单产150公斤。有可利用草场面积97.3万亩(其中牧区77.49万亩),主要分布在南山、戈壁、红柳井、东山等地。2007末拥有阿魏菇、蔬菜大棚131座。牲畜存栏54930头(只),其中大畜6730头(匹)(其中牛3300头),小畜48200头(只)(其中羊45200只),饲养量达到10万头(只)。全年肉类总产1984吨,羊毛102吨,奶类950吨,禽蛋80吨。养殖大户124户,2007年引进黑白花高产奶牛27头,建立了麦趣尔鲜奶收购站维维鲜奶收购站,建立肉羊改良点1个。

投资

近年来,东城镇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投资者前来办实业,经济飞跃发展,建立起了金山、官山、五金刀具产业园和那味等到8个工业园区,形成了以五金刀具制造业为特色主导产业,并带动发展了铸造、服装、化工、食品、塑料、器材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体系。五金刀具产业形成“十八子”、“盛达”、“银鹰”、“金辉”、“亚洲飞轮”、“巧媳妇”等一批自创的品牌。先后被中国日用五金协会等单位授予“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等荣誉称号,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城镇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刀具制造之乡,2003年被广东省科技厅授予“五金刀具专业镇”。随着阳东碧桂园、广东阳东广雅中学、喜之郎高新技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兴建,必将推动东城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土地利用现状及种植面积总产量

东城镇2007年末耕地面积10.4563万亩(其中水浇地1.6万亩、山旱地8.8563万亩),人均耕地8.1亩,林地面积7101.2亩,均属中低产田。2007年全镇完成总播面积95263亩,粮食总产量11802.8吨,其中播种小麦17750亩(产量2832.3吨)、玉米6500亩(产量4206吨)、豆类55500亩(产量4291.9吨)、大麦1600亩(产量472.6吨)、油料1333亩(产量199.7吨)、大蒜300吨、水果147.5吨。2007年完成订单种植面积7.2万亩,完成有机地块认证8300亩。土地利用现状中的主要问题是林地面积少,田间林、路、渠井配套设施差,土壤肥力低下,缺氮少磷。
三、土地利用现状及2007年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及总产量:东城镇2007年末耕地面积10.4563万亩(其中水浇地1.6万亩、山旱地8.8563万亩),人均耕地8.1亩,林地面积7101.2亩,均属中低产田。2007年全镇完成总播面积95263亩,粮食总产量11802.8吨,其中播种小麦17750亩(产量2832.3吨)、玉米6500亩(产量4206吨)、豆类55500亩(产量4291.9吨)、大麦1600亩(产量472.6吨)、油料1333亩(产量199.7吨)、大蒜300吨、水果147.5吨。2007年完成订单种植面积7.2万亩,完成有机地块认证8300亩。土地利用现状中的主要问题是林地面积少,田间林、路、渠井配套设施差,土壤肥力低下,缺氮少磷。

一、地理位置、人口及劳力

东城镇地处天山北麓东端,位于木垒县城西南21公里处,东与照壁山乡相连,西与西吉尔镇为邻,南至天山深处与鄯善县搭界,北与奇台县老奇台镇接壤,地势南高北低,由南至北分为山地、丘陵、戈壁三部分,平均海拔1240米,总面积576平方公里,是木垒县人口最多、居住最为分散的一个农牧业大镇。东城镇辖沈家沟村、四道沟村、东城口村、孙家沟村、鸡心梁村、东城村、黑山头村7个行政村,有汉、哈、维、回、塔塔尔、乌孜别克、东乡7个民族,4085户1378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37人。农牧业人口为3515户12876人,占总人口的93.4%,城镇人口570户911人,乡镇劳动力8740人,占总人口的63.4%。2007年末人口出生率5.79‰,自然增长率1.38‰。全镇有机关单位15个,7个党总支,2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83名,其中女党员119名,少数民族党员81名。

简介

东城镇,是阳东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阳东县城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市区以东4.5公里,东与北惯镇交界,南与雅韶镇隔河相望,北与江城区岗列办事处亦垌接壤。全镇总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控制面积28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自然村29条,6586户,人口7万多人(其中农村人口1.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5万人,流动人口3万多人)。人均居民GDP9.95万。2011年有望超过十万大关。

经济

2005年,东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00元,国民生产总值2.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178万元。共完成财政总收入999.5万元。镇内有中学1所,村完小4所,幼儿园1所、1个教学点,有7个健全的医疗网点;有油茶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水果基地、闸蟹和商品鱼养殖基地;组建了东城珍珠养殖协会和东城养殖集团公司等专业合作组织。镇内还有长沙市第二大堤垸——苏蓼垸,目前,该垸被定为“望城县珍珠蚌养殖基地”和“望城县发展避灾农业示范基地”。2002年底,在长沙市生态规划中,苏蓼垸被划定为多样性生物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2006年以来,东城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农业强镇,产业富民”战略,依托一线(即长湘公路东城联络线、延伸线),开发两片(垸区水产养殖片、丘陵区工业片),建设三区(休闲观光农业区、多功能商贸区、工业经济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建设富裕、平安、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东城。

发展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发展为主线,形成了乡镇企业、订单农业、畜牧业、劳务输出、食用菌和林业齐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了村村有创业,村村有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超过5500万元,人均收入达2550元;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实施开展了五通工程,即村村通水泥路、通电、通电话、通水、通有线的工程;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契机,坚持以发展为目的、科技为手段、改革为动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劳务输出、自主创业等经济形式,逐步形成了农业的规模化、基地化、工业化产业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