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镇地图
东湖镇相关地区地图:
林业资源
九台市东湖镇林业资源丰富,全镇有林地面积2037公顷,其中山林面积为1654公顷,由天然林和人工林所组成,森林覆盖率为21.6%,有松树、杨树、榆树、柳树、柞树、桦树;也有苹果、李子、梨、葡萄、还有云杉、桧柏、梧桐、沙地柏、女真、榆、杨、菊、玫瑰等苗木花卉品种,域内有二龙山、放牛山、双顶山和团山子四座山脉。
基本概况
东湖镇地处连江县治之北6公里,镇驻地东湖,海拔8米。北部为高丘山地环绕。有连江县城“北大门”之称。距县城仅3公里,东接浦口镇,南连城关,北与丹阳镇毗邻,西与潘渡乡接壤,104国道、福州至北茭省道、飞石至马鼻县道纵横交错,有东湖头、山岗、飞石3个交叉点,为县内和闽浙重要通道。地理优越,气候宜人。该镇临城近郊,镇内基础设施建设齐全。交通十分便捷,1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国道、省道、同三高速公路、福西绕城高速公路、输港公路、飞马线(飞石到马鼻)、新飞线(新店到飞石)在山岗交汇,形成著名的山岗交通枢纽中心。水、电资源充足,共有大小23座水库、2座水电站,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产业优势
多年来,勤劳智慧的东湖人,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兴镇,产业富民”之路,使东湖形成了比较发达的煤炭采掘经销业和石材采掘经销业,促进和带动了东湖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在“建设两区作载体,盯住项目扩总量,发展旅游建城镇,提升产业奔小康”的总体发展思路指导下,又培育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的雏形,形成了以煤炭、石材采掘经销业为基础,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劳务输出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要补充的五大产业格局,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东湖镇的经济总量大扩张,财政实力大增强,农民收入大增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5年全镇实现区域总产值11亿元,比2000年翻的了一番;财政收入4100万元,比2000年翻了二番,农民人均收入4800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
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邑之义士林峣为解除城北平原缺水受旱,献出小盆地私田2000亩,挖凿为湖,纳九溪之水,灌1.2万亩良田,东湖之名亦自此始。历代几经垦占,几度修复,使湖面保持到1957年。1958年潘溪水利竣工后,才全部变湖为田,成为粮食高产区。东湖古代属宁善乡钦平上里。民国初属第一区,民国24年编查保甲时为东塘联保。民国29年改为东祠乡。民国33年分属荷山乡和丹阳镇。新中国成立初分属四、五两区。1956年分属敖江和丹阳区。1958年9月分属敖江和朱山公社。1961年1月,从敖江公社划出东湖、东塘、西庄建立国营东湖农牧场。1963年6月成立东湖公社,社场合一。1972年3月社场分设,并从丹阳划入飞石、祠台、洋门、岩下4个大队;1984年6月撤社建乡。1992年8月改为镇建制。目前全镇以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面积45平方公里,有耕地8460亩,属于半山区农业型乡镇,共辖有10个行政村,总人口1.68万人。天竹村为纯畲族少数民族村,东湖、洋门、岩下等村为省定点革命老区基点村,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镇内现有一所中学,一个中心校,三所完小,一所初小,一所二甲医院,三座电信转播台。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发发展,东湖镇也迎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会,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连江经济开发区东湖山岗片区万亩规划已完成,大批工业项目纷纷落地,将成为承接市、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给东湖经济腾飞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经济发展
经济繁荣。城市农业发展迅猛。拥有皋北商品粮基地、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国家级绍鸭原种场、咸亨食品、老史食品、精酿食品、东湖酒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城市工业突飞猛进。境内有五联、岑前、皋北三个工业小区,规模以上企业37家,已基本形成纺织、印染、服装、五金、建材的产业格局,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亿元,销售37.5亿元。城市三产异军突起。现有三家房地产企业、四家建筑公司、五个专业市场,2007年三产营业额5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发达。截至2007年底,村级净资产达2.77亿元,2007年村级可支配收入达2754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村5个。科技工作不断创新。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家,有中国驰名商标2只,浙江省名牌产品4只。
历史沿革
1913年制定行政区,归长春县第一区卡伦湖管辖,1932年归双阳县第五区新安堡管辖。1949年为放牛沟区,1956年置放牛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九台市西南部,距市区27千米。1997年,面积11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政府驻放牛沟,辖放牛沟、五一、羊草沟、腰站、甘家岭、小岭、荆家沟、团山子、黑林子、双山、新盛11个村委会和放牛沟1个居委会。2000年放牛沟镇更名为东湖镇。因镇西北有卡伦湖,东有石头口门水库得名。2005年划归长春市二道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