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乡地图
东山乡相关地区地图:
9、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东山乡
繁峙县辖乡。1958年属南峪口公社,1983年建乡,1984年改东山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37公里。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1.8万。辖东山、南峪口、山会、角耳河、中庄寨、李庄、东魏庄、西魏庄、苏家口、水磨、童子崖、杨林、联兴、圐圙木口、兴胜、蛟坨、白家峰、黄草、砂窑沟、寺子、巡检寺、暖沟、冻冷沟、射香、天岩、拖房沟、大黄沟、决坪、正沟、黑介沟31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玉米、谷子、黍子、胡麻、黄芥为主。矿产有金矿、石英矿、铁矿,现有东山铁矿。岩山寺大殿壁画,为金代御前画师王逵所画,为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峪口晴岚”为繁峙十景之一。7、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东山乡
乡镇概况:东山乡位于祥云县东北部,东与大姚、南与姚安接壤,西与刘厂相连,北与禾甸、米甸毗邻。乡政府所在地妙姑,距县城64公里,全乡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5%,境内山脉纵横,沟谷遍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为2868米、最低海拔为1640米。是祥云县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乡,全乡辖大古者、干海、新朗、妙姑、新民、余食朗、外居苴、小庄子8个村委会,82个村民小组,2320户其中农业户2315户。2005年总人口9899人,农业人口9738人。民族以彝族为主,彝族人口有8384人,占总人口的86.1%,居住有汉族、白族、傈僳族、苗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9%;人口密度30.4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9‰。全乡实有耕地面积8081亩,其中田5308亩,地2710亩,常用耕地面积为6616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1亩,农村劳动力6299人。农业种植结构上大春以水稻、玉米为主,小春以蚕豆、小麦、豌豆、油菜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百合等。全乡有乡镇企业175个,其中工业企业85个,以酒类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三个,主要以清梅酒和松茸酒为主。东山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是革命老区,是滇黔桂边纵八支队活动的主要地区,是滇西地下党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东山彝族人民为云南的解放作了重要的贡献。东山彝族妇女擅长刺绣,民族刺绣有悠久的历史,手工刺绣的民族服装图案精美,色彩绚丽,剪裁科学,工艺精湛,内容丰富,反映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历史的变迁,充分体现了彝族妇女的勤劳与智慧,刺绣的东西包括头饰、服饰、鞋饰、腰带等,各种饰品根据年龄和婚配情况有所差别,整体搭配协调、精致美观。改革开放以来,东山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兴修公路,水库,海塘,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到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0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26元,结束了东山等天下雨、靠天吃饭的历史,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实现了从吃不饱—吃饱—吃好的突破性转变。“十一五”期间,东山乡党委、政府确立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东山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提出了“生态强乡,林牧富民”和“打基础、兴科技、调结构、建支柱,走粮、烟、畜、特、林并举”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四个一万”(一万亩核桃、一万亩高产稳产农田、一万亩经济作物、一万头大牲畜)工程的目标和任务,大力推广科技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巩固“平安东山”和“无毒乡镇”创建成果,努力推进东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状况:东山乡共有8个村委会,82个村民小组,2320户其中农业户2315户;总人口9899人,农业人口9738人;实有耕地面积8081亩,其中田5308亩,地2710亩,常用耕地面积为6616亩。全乡农林牧渔协调发展,至2004年底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21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2126万元,林业产值达287万元,牧业产值达841万元,渔业产值达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29万元。东山乡至2004年8月,共建成库塘77件,总蓄水量131.72万立方米,现可使用77件,其中病险5件;水窖2777个,总蓄水量4.28万立方米,现可使用2541个,损坏40个,不规范169个,报废27个;水池119个,总蓄水量0.82万立方米,可用103个,损坏5个,报废11个;三面光水沟55件,总长76.23公里,受益面积3800亩;机耕路15条总长28.6公里;至2005年11月共解决人畜饮水1725户,6381人,预计须架设管线10.3万米方能解决全乡饮水困难。通过多年努力,至2004年底实现有效灌溉面积357.5公顷,有效实灌面积255.6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22.4公顷,机电提灌面积28.3公顷,建成机电井6眼,防治水土流失面积10500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26.7公顷。东山乡是我县的贫困山区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长期制约该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乡人民团结一致下,1999年修通了到8个村委会的公路,实现乡村通车。2002年至2003年实现刘厂至妙姑公路弹石化。至2005年安装程控电话195部,有线电视350台。教育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任,东山乡有中学1所,在校生317人,教职工22人,2005年中考上线人数10人,上线率8.5%;小学8所,教学点19个,在校生991人,教职工83人,中小学专任教师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普及率99.1%,升学率100%,新建校舍36平方米,总投资26304元。东山乡有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8个,共有高、中、初级医务人员34人,病床20张;已婚育龄妇女2173人,施行“三术”145例,签订计生合同夫妇162对,综合节育率91.5%,避孕及时率80%,全乡共有229户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兑现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17.6万元。东山是一个少数民族山区乡,境内居住着彝、汉、白、苗、傈僳5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1%。农历二月初十的“哑巴会员”是东山彝族特色的民族盛会。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2005年东山乡与云南电视台成功拍摄了“哑巴会”,并在“走遍云南”栏目中播出,宣传了东山,扩大了东山的知名度。东山乡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90.7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11.4元,粮食总产479.44万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75公斤;乡镇企业258个,从业人员860人,总收入316万元,总产值197万元,利税总额29万元,实缴各种税金17万元,以酒类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有14家,主要以生产青梅酒和松茸酒为主;烤烟总产量达26.57万公斤,经济收入268.18万元;以牛、羊、猪为主的畜牧业收入432万元,黄牛冻精改良85头,产下健康牛犊20头;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收入98.44万元,以松茸为主的野生菌收入310万元。预计2005年全乡财政总收入81.62万元。
11、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东山侗族乡
辖:东山、牛背岭、翁溪、表华、谢庄、阳溪、横坡、白岩、俊头、石桥、路斯、洛界、大凼、大坪、三溪、土溪、长界、乐荣、深坳19个村委会。5、青海省海东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
【东山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1.1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5.6%。面积85.5平方千米。东山乡政府驻大庄,辖大庄、下季、寺尔、连大、吉家玲、贺尔、大泉、岔尔沟、白牙合、下袁保、上袁保、东山12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东山乡,1958年并入沙塘川公社,1961年分设东山公社,1983年复设东山乡。3、云南省文山县东山乡
东山彝族乡位于文山县东北部,北纬23°,东经104°,乡人民政府驻地岔路坝距县城10公里,新砚文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全乡国土总面积128.30平方公里,全乡辖荒寨、南林、合掌、前进4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64个村民小组。境内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雨量1000毫升。年末共有2252户10147人,居住着彝、苗、汉、壮四种民族,其中彝族占72.40%,是文山县的五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全乡有耕地15006亩,山、石、旱地多,平地较少,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甘蔗、辣椒等,其中烤烟最适宜种植,已成为东山乡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矿产资源主要有硫化锌、氧化铜等,面积一千余亩,已探明蕴藏金属矿4000吨,现有云南文山安邦公司一私营企业开采。全乡森林覆盖率达15.60%,有云南松等用材林和桃、李等经济林果。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59万元,粮食总产量394.20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00公斤;财政收入271万元,其中烤烟税186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342万元,创税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48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年末乡机关干部职工6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9.7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55%。历史建制及民族传统文化:东山彝族乡原为攀枝花社(区)的一部分,1950年为两个行政村,1952年土地改革时划5个乡,土改结束后并为两个乡,1958年为红旗公社的两个管理区,1963年属攀枝花区,为两个小公社,1966年由攀枝花划分出来成立公社,起名为前进人民公社,划为8个大队,1968年并为4个大队,1982年由公社改为区,1985年更名为东山区(因其位于文山城盘龙河东面,与西山对称而得名),1987年4月由区改乡,现为东山彝族乡。
传统文化:彝族是境内较古老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居住在东山的各族人民,在开发祖国边疆,发展本地经济和文化都曾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共同斗争中,由于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结成了骨肉般的兄弟情谊,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民族关系。彝族是东山境内居住的主体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学习主要使用汉文,彝族以“阿扎”支系居首,“阿扎”是本民族的自称,最早见于清康熙到嘉庆年间的碑记和官府行文,称“阿咱”,但自乾隆修志到以后的志书,都定名为“黑仆拉”或“阿成”等。由于居住环境为山区,以种旱地为主,主产玉米、小麦、豆类和少量的地谷,主食品种不多,以玉米为主,生活较为单调,绝大多数农户一般都是一日两餐,还有少数农户一日三餐,方法是将玉米碾成面,用水调潮合烹食,这种方法一直沿袭至今,其余方式不多见。
彝族服饰(阿扎支系):
男装:头戴小团貌和纱帕,上身穿订七对纽子对襟衣,下身穿比大腿宽两倍以上的扭挡裤,脚穿草鞋,腿绑布带;裤子,成人一般只穿一条,不论个头大小和高矮,裤挡要超过大腿两倍,裤脚长到脚到脚螺拐。颜色都是青一色。
女装:头包花帕子,上身穿面肩衣,下身穿大裤子,胸戴围腰,脖挎钮链,腰系小背带。脚穿大花鞋。帕子用布一尺五,其中头顶用粉兰、大红各三寸,剪成四丫逗拢,并用棉线缝好,用围全用青布或黑布,整块帕子四周边沿用丝线绣扎,帕子宽度要绣红、白、黄、绿、蓝等七色丝线,共绣一寸宽的六至八条,每条上要订上四至六朵丝线缨论。每论再订上一个银论,七色中间也要订满银论,共需九百多个。靠西部的帕头订三至上串芝麻铃,每串长四至五寸,帕尾除订用丝线做成的泡论外,还要订二十四至二十六个五寸长的丝线花球。围腰用布六尺,其中围腰心和四周要四尺五寸,腰带要一尺五寸,用丝线绣满龙凤图样和花朵,腰带长至脚弯。围腰链有单、双链,双链配制四至六个毫银吊上芝麻铃。小背带。用布五尺,颜色全用青色或黑色,缝制较为简单,无特色,既不绣花,也无银器,系在腰上,主要是遮盖腚部防冻及背小孩。大花鞋,绵布做,麻线勒底,鞋帮用丝线绣花,平日里不舍得穿,一般在逢年过节和喜庆日子才能见到。彝族妇女的穿着比男子讲究,特别是青年妇女穿上新衣服,包上新帕子,带上围腰,左右手指戴上七八个银戒指,那么人才一般的也变成了美女,好的更是锦上添花。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的普及,服饰已向多样式发展,特别是年轻一辈已向汉式,现代方向发展。
婚俗:彝族的婚姻,很早就实行一夫一妻制,子女成婚后即自立门户。旧社会的婚烟习俗,绝大多数是父母包办,走媒订亲。但许多村寨通过跳弦自由恋爱谈成的也不少见。旧社会的阿扎婚姻,一般青年男女在十四五岁订亲,十六七岁结婚,要经过走媒、烧香、传槟榔、接亲四个过程,订亲到结婚需两、三年时间。1、走媒:男方家父母喜欢某个姑娘作为自的儿媳,需请一至二个做媒去女方家说亲。2、烧香:男方说到媳妇,感到高兴和自豪,为了造声势和扩大影响,希望好心人支持这门亲事,警告坏心人不敢破坏这桩婚姻。3、传槟榔:男方送礼钱和部份礼物到女方家,商议决定结婚日子。4、接亲:父母为儿女操办终身大事,要选择一个对儿子媳妇和全家都吉利的日子,提前六至八个月告知女方家,使女方家有较长的时间安排缝制和购置女儿嫁妆。解放以来,部份村寨已对上述四个过程有所进化,多数以自由恋爱结为终身伴侣。
宗教信仰:居住东山的彝族没有具体的信仰,只是几乎每个村都建有山神庙。春节正月初一至初八,也流传着一些旧的传统信仰习俗,如祭苍龙、献祖宗、献土地、插青枝、献山神、唤龙开山等各种仪式,实际上也是一种信仰。
民族节日:彝族喜舞爱舞,音乐舞踏都是本民族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们善舞喜舞,歌曲、舞曲和乐曲的调子很多,传统的舞踏有弦子舞(三步弦)、霸王鞭等。彝族的节日,阿扎除汉族相同外,对民族节日历来都很重视,办得热烈、兴旺。全年十二个月,除终、腊月为接亲办喜事的月份外,每月至少有一个节日,加上做会、祭龙,节日更多了。在众多的节日中,尤以春节、火把节最为隆重、活跃。其次是端午节、牛王会。在节日里,男女都穿着盛装,唱、跳、吹、弹,狂欢举舞。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彝族同胞的村村寨寨集在各自的村寨欢度民族传统节日。这天,人们都摆设酒宴,热烈庆贺,吃过晚饭后,男女青年聚集在空场上,仍火把跳弦步,火光照亮了夜空,照亮了姑娘们艳丽的服饰,映红了青年男女的脸,弦声、火把打碰声、欢声汇集在一起,村寨一片欢腾,人们兴致愈加高涨,谁也不愿休息,深夜不想归家,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6、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东山乡
一、东山地理:东山位于东经111。8°、北纬28。8°。地质结构六-七亿年,土壤是冰碛岩板页岩风化,以酸性和弱碱性为主,有机质中氮、钾、硒等含量丰富。(其中硒含量可高达3.8-6.4mg/kg。),东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无霜期长达300多天,冬暖夏凉,非常适宜于植物的生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为14。5℃,降雨量年平均为1788mm,相对湿度年平均为83%。东山位于安化县境内东南端,芙蓉山之麓,沂溪河发源地。东与宁乡县沩山镇、巷子口乡接壤,南邻高明乡,西与清塘铺镇毗邻,北与新桥乡相连。总面积47.7平方公里。2005前下辖阮东、周梅、柳仑、严家、下茶、干沙、安茶、高星、塘、柏杨、东江、灯盏、东山、金家、建林、仙崇、建阳、殷家冲18个村,176个村民小组。2000年总人口15577人。二、东山归属与变更:东山古属梅山。后属宁乡县。宋熙宁5年始归安化。明清至民国初,属归化乡。新中国成立后,行政隶属关系多次变更:1956年建立东山乡,属大福办事处。1958年5月建立东山人民公社,直属安化县,管辖原新桥乡、东山乡、司徒乡、驿头乡。1960年属大福片区。1961年5月,恢复东山人民公社。直属安化县人民政府。1968年,改名东山革命领导小组。直属安化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恢复东山人民公社,直属安化县人民政府。1981年复称东山乡。直属安化县人民政府。1993年,东山乡属大福区。1995年11月10日,新桥东山合并,建立东山乡,新乡总面积92.3平方公里,总人口3.43万,乡政府设阮家段,直属安化县。辖管40个村委会。即:严家、柳仑、东江、金家、建林、仙崇、殷家冲、高星、安茶、干沙、下茶、周梅、阮东、灯盏、东山、白杨冲、建杨、新塘、西马、张家湾、西冲、沈龙、官仓、合河、黄镇、横江、白泥、烟田、群强、建云、马家冲、戚家、新桥、永杉、大坪、长嘴、岭南、白石、开印、黄皮村委会。1998年,东山乡分建为东山乡和新桥建镇试验区,东山乡辖18个村委会。即:东山、严家、柳仑、东江、金家、建林、仙崇、殷家冲、高星、安茶、干沙、下茶、周梅、阮东、灯盏、白杨冲、建杨、新塘村委会。新桥建镇试验区辖22个村委会。即:新桥、西马、张家湾、西冲、沈龙、官仓、合河、黄镇、横江、白泥、烟田、群强、建云、马家冲、戚家、永杉、大坪、长嘴、岭南、白石、开印、黄皮村委会。2006年2月,东山乡、新桥建镇试验区同时被撤销,并入大福镇。2006年2月,由大福镇原东山乡政府设立临时管区,2006年2月,东山乡从此消失。
三、东山现有企业:1、安化县扶王山发祥厚朴专业合作社,2、安化县全丰生畜养殖专业合作社,3、安化县扶王山泉茶业有限公司
四、物产:物产丰富。主有茶叶、药材、矿石、冰碛岩、养殖、种植等,1、茶叶。2、矿产主要是钨、铜、金、锰等。3、养殖主要是猪、牛、鸡等。4、粮食主要是大米、玉米、红薯等。5、药材主要是厚朴、玉竹、山参、独合、金银花等几十种,6、山货多,如野生山桃、野生核桃、野生狝猴桃等几百种。
五、人文:历史人物宁发祥、宁凤阶、宁福最、龚正男、邓寿全
六、文化:属西楚梅山文化,信梅山教。劳务输出大乡,外出贸易人员多,主要以药材、茶叶、建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