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地图
凤冈县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资源
凤冈县境内自然人文景观奇特,素有“黔中乐土”的美誉。有距今约4.5亿年世界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黔羽枝、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玛瑙山“古军事洞堡”、明代摩崖石刻“夜郎古甸”、中华山“万古徽猷”,有集道学、佛学、易学文化为一体的“太极洞”和世界最大汉书“凤”字摩崖,有茶香飘逸的中国西部茶海森林公园、碧波荡漾的九道拐十里长河、神秘的万佛峡谷以及民间傩戏、花戏等。玛瑙山营盘位于贵州省凤冈县绥阳镇玛瑙村,始建于南宋末年,扩建于清咸丰年间,是中国南方古军事建筑中的奇绝,2001年被列入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着小路拾级而上,再穿过一道石门,来到李家营盘,营内有碉楼一座,高10米,长12米,炮洞枪眼有20多处,碉楼前有一消坑,与暗洞相连,可通到营外。穿过李营后门,进入安家营盘,安营分南营和北营,北营地势较高,有坚固的旧城墙和碓窝等遗物。站在安家北营俯瞰,南北一带尽收眼底,可以想象,只要在营盘四周安放几门大炮,敌军岂能逼近城墙。南营有秘道,是隐兵出入的通道,直接与主营相连。南营走主营有一道石门,异常坚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先民们可以先将石门堵死,再从秘道逃离。穿过这道石门,往西而下,我们又可以看到一座石门,这道石门也十分坚实,门楣上有两礅重约10吨的石头,在当时还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真不知先民们是如何将这么重的石头搬上去的。过了这道石门,便到了钱家营盘。钱营建设规模宏大,中营位于金盘山顶,两侧分别有两座营盘保护,一座为子营山营,一座为蜂桶岩营。钱家营盘有保存完好、做工考究的围墙一座,宏大的城门数处,秘道枪眼无数。任正隆(南宋绍兴二年,农民起义军头领)的逃生洞,钱青云(清朝咸丰年间,为了反击农民起义军——白号军,钱被朝廷封为南巡统带,封疆玛瑙山,管四十八座营)的武器库、粮仓、指挥台、水池、碉楼仍然保存得比较完好。其间,明门暗道里外相通,碉楼炮台高低相望,要是没人带路的话,你会不知方向,茫然失措。到得金盘洞口,看见一座将军坟,这是无名炮师的坟墓,据说他曾经为钱青云铸造过将军炮,其炮可装火药一斗二升,威力无比。后来无名炮师被钱清云杀害,埋于洞口镇邪。通过洞口弯着腰来到洞中央,天然溶洞的景致不由得让人发出感叹。据说这个溶洞在以前被任正隆、钱青云先后用作聚义厅,可容纳1000余人,洞内有100多根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垂悬,仿佛是100多位将军在此召开军事会议。在“聚义厅”通后宫秘洞的路上,我们可以看见一缕阳光从洞外照射下来,这正是连接主营盘的“逃生洞”。进入后宫秘道,后宫秘洞内还有“九龙壁”、“妃子观瀑”、“神象戏龟”、“银河落九天”等景点,这些景点全由钟乳石构成,形象逼真,耐人寻味。从后洞出来往西南方向,沿石阶而上,便到了子营洞。该洞长约20公里,最窄处大胖子过不去,最矮处要蹲着身子弯着腰才得过去,最宽处可以安放几张方桌,一汪清水变幻着各种色彩,尤为美观。这条秘道与山外的村落相通,一旦有战争,山外的村民便可通过这条秘道进入玛瑙山营盘。据导游讲,象这样的秘洞玛瑙山还有,尚在开发中。穿过营盘正大门,走过几十米的“官道”,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墓群,钱清云的墓就在这里。这时天色已晚,小桥那边的古寨已升起几缕炊烟。在导游的建议下,我们回到了玛瑙山休闲娱乐山庄,品香茗,听音乐,吃农家饭,其乐融融;放眼望去,暮色中的营盘显得更加神秘、壮观……资源经济
主要矿藏有原煤、重晶石、含钾页岩、硅石、白云石、水晶、大理石、高岭土、黄铁矿等。中药材十分丰富。共有200多种,其中天麻、杜仲、黄柏、五倍子量大质优。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茶叶、蚕桑等。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薯类、高粱等。历史沿革
凤冈一名最早可追溯到元朝,凤冈县名定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此前名龙泉县,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所置。今凤冈县境,隋初置明阳县,为明阳郡治。大业八年(612),别置宁夷县,亦属明阳郡。今凤冈县东南部地域属之。大业十二年(616),又别置绥阳县,亦属明阳郡,亦有今县地。唐初,废明阳郡县,宁夷、绥阳二县属夷州,州治先在宁夷,后在绥阳。宋政和七年(1117),置安夷先,属思州。元,置大保龙泉长官司(今县城),辖于思州,继改为龙泉坪长官司。明洪武七年(1274),石阡府增置龙泉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废思州、思南两宣慰司二改置四府,龙泉长官司司仍属石阡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四月,改置为龙泉县。清代仍为龙泉县,属石阡府。民国二年(1913),废府州建置后,更名为凤泉县,以龙泉出凤凰山下而得名,属贵州黔东道。民国十二年(1923)废道,凤泉县直属贵州省。民国十九年(1930)改名凤冈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隶属贵州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遵义专区。1958年撤凤冈县,并入湄潭县。1961年,分县复置,恢复凤冈县,仍属遵义专区。1970年属遵义地区。1997年起属遵义市至今未变。经济状况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8.2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5亿元,增长1.1%;工业总产值5.07亿元,增长16.9%。财政总收入5397万元,增长1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87万元,增长13.8%;财政支出1.56亿元,增长36.2%。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51万元。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91千米,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1.9万户和900户。退耕还林0.88万公顷,建设沼气池1.1万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8元,人均消费支出26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4元。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93425万元,比上年增加9.3%。粮食总产量达到17.6万吨,同比增长7.8%。收购烟叶11.9万担,实现产值5198万元。茶叶产量达到712吨,比上年增加25.6%。建立生猪养殖小区72个,全年出栏生猪40.51万头,同比增长38.7%,实现畜牧业产值33200万元,被列为全省肉猪生产基地县和无公害生猪生产县。全县拥有小型拖拉机720台,大中型拖拉机500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563台,农用动力水泵3064台(套)。化肥深施面积6510公顷,农药施用量127吨。投入水利设施建设资金1224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土8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43万亩,解决7100人饮水困难。完成天保林封育林3.3万亩,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2206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3.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2004年凤冈县工业总产值5.9亿元.比上年增加6.8%。招商引资项目34个,引进资金695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496万元,实现工商税收1386万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税收1296万元),比上年增长11%。2008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6.93亿元、2.79亿元和7.72亿元,分别增长7.2%、25.4%和10.2%。财政总收入达到1.12亿元,增长23.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33亿元,增长19.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6元,分别增长17.6%和8.9%。人口自然增长率4.93‰。
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0:16:44调整为35:19:46。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3132万元和8260万元,增长17.2%和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5亿元,增长25%;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产量达到18.56万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44元和3215元,增长8%和12.5%。银行存贷款余额为21.56亿元和9.67亿元,增长33.79%和48.9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29亿元,增长18.1%。人口自增率为5.03‰,节能减排控制在目标值以内。
生态农业加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茶园5.4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4.1万亩,产值1.25亿元;全年荣获国家级金奖14个,成为全国绿茶年度获奖最多的县。凤冈锌硒茶标准体系通过省级评审,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有序实施。全县收购烟叶14.7万担,实现产值10054.63万元。完成肉类总产量2.5万吨,实现畜牧产值3.65亿元。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产地认证通过国家级验收。粮食产量18.34万吨,增长5.4%,发展有机水稻5300亩。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9.2万人饮水困难。完成黔北民居建设513栋;建成“四在农家”示范点55个,受益2.1万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整合带动社会投资1.12亿元,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完成农村劳动力绿色战略培训4万多人次。
生态工业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提速增量。《凤冈县有机生态型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通过市级评审,被市政府列为市县共建工业园区。黔风、春秋、寸心草、仙人岭、龙江等一批新老规模茶叶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黔风公司成功申报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引进年产20万吨的凤冈净宇生物有机肥厂。兴阳米业公司成为全省最大的有机米加工企业,全县3个米业商标被授予全省“放心粮油”称号。8家整合煤矿全面启动建设,联合煤矿即将投产。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3.73亿元。
生态旅游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第三产业日益活跃。永安田坝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申报为国家AAA级景区。在第二届中国生态旅游论坛会上被评为“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完成玛瑙山古军事洞堡综合开发规划,“黔羽枝”古生物化石保护得到省级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税收1470万元。全年引进项目19个,到位资金2.59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8”字型公路网络全面建成。乌江河闪渡大桥全程贯通。完成通村水泥路76公里,通村砂石路209公里,产业路435公里。湄凤余灌区凤冈片区项目顺利实施。杭瑞高速公路凤冈段前期筹备工作有序推进。电力建设完成投资4100万元,新建农村通讯基站50余个,通讯网络覆盖村村寨寨。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31.3%。村级办公阵地建设全面完成。金港城商业步行街、星港湾建设基本完成,金久小区、望湖广场等房开项目顺利实施,房地产市场秩序基本稳定。县城东环路完成工程量的60%。
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民生问题得到更加重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全县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落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和14个乡镇站点建设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顺,利开展。茶海之心·遵义凤冈首届生态文学论坛”活动在贵阳、凤冈、广州和北京成功举办。凤冈县城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进化镇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农村居民参合率达96.08%,城镇居民参保率为65%。42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基本完成。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发放救灾救济款504.7万元、城乡低保金1471.46万元。雪凝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爱心捐款293.81万元。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工程有效实施。消防中队按期入驻。农业普查全面完成,经济普查有序开展。
乡镇简介
琊川镇:琊川地处凤冈南部,距县城34公里,东与天桥乡相毗邻,南与湄潭县相嵌,西与余庆县接壤,北临进化镇。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661.6亩(其中16553.6亩、土10108亩),辖6村1社区,共69个村民组,51个党支部,全镇有机关、事业、企业单位30多个。总人口2.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非农业人口0.36万人)。蜂岩镇:位于凤冈县境内南中部,镇驻地距县城40公里,辖朱场村、巡检村、龙井村、赵坪村、桃坪村、小河村、中枢村、一品泉社区,共七村一社区,51个村民组,8414户,34456人。总面积1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800亩。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8900万元,财政收入282万元,是全县烤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小城镇建设提速,商贸发展较快。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钾矿、煤矿等,富产花生、辣椒,杜仲种植广泛,生猪、山羊养殖渐成规模。境内尚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蜂岩镇民间手工艺绝纶,如竹席编织,黄饺、荞皮等特色产品叹为观止,狮弦灯文化享誉县内外。
永安镇:位于凤冈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119.3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城镇人口4000人,辖四村一居,46个村民组,与湄潭县马山镇、西河乡、复兴镇,正安县谢坝乡接壤。全镇平均海拔900多米,境内多山地、丘陵,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1140小时,年平均气温14.2OC,年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38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48%,其中,茶区覆盖率超过80%。耕地面积187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1亩,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龙泉镇:位于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326国道南北贯穿。辖文峰、三坝、六里、柏梓、西山五个村及龙井、龙潭湖、和平路、体育场四个社区,59个村民组,54个居民小区,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965.25亩(其中茶园2100亩),43232人,2004年镇财政收入1375.1732万元。
永和镇:位于凤冈县东南面,距县城27公里,东与思南县杨家坳乡、停子坝乡交界,西与何坝乡接壤,南与蜂岩镇、王寨乡相嵌,北与石径乡毗邻,全镇紧靠美丽的六池河畔,所辖4个行政村,50个村民组,总人口24516人,总面积11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708.8亩。永和镇属季风气候,适合稻谷、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200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50元,地方生产总值3676.3万元,计生率为95.9%。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在党委政府的协调努力下,已趋于完善。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新建乡:位于凤冈县北部,东邻土溪镇,南接绥阳镇,西靠永安镇,北抵正安县;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辖三村一社区,63组,总人口23085人,有汉、苗、仡佬等多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1300余人。乡政府驻地朱家场距县城39公里,是凤冈县的北大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