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遵义市地图 > 凤冈县地图 >
永安镇地图
永安镇相关地区地图:

产业结构

万亩花椒——种出永安“双赢之花”:花椒是永安镇党委、政府经过充分调研后选择的产业发展项目,是“十二五”时期实施的主要产业之一。2011年全镇8村种植花椒11000余亩,按照永安镇花椒产业发展思路,通过三年时间,每年新增花椒10000亩,到2013年实现种植花椒30000亩以上,形成“全镇发展花椒、干部重视花椒、户户种植花椒、群众家家受益”的发展氛围。在产业发展中,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实现公司与农户的“双羸”。由公司出苗出技术,农户出地出劳力,销售生花椒时,公司入户收购,按“二八”分成,即公司占20%,农户占80%,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结机制,以降低花椒种植户的风险,保障种植户的经济利益。“政府花椒产业发展的路子就是好,不仅让咱老百姓赚钱有了保障,而且还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天桥村中山组村民陈明祥高兴地说。其中山组组长汪自海算了一笔账:在这些贫瘠的山坡里种花椒一年,相当于种3年的小麦或青稞!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了农民种花椒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永安花椒种植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此外,永安镇目前森林覆盖率仅为18%,根据林业部门测算,种植10000亩花椒能提高森林覆盖率6%,到2013年,全镇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6%。党政领导大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合作种植等形式种植花椒,鼓励农户大力开垦荒山荒坡种植花椒,真正让荒山荒坡变“金山银坡”,既改善生态,又增加农民收入。
有机红粮——红动永安“特色品牌”:“水稻一公斤大概卖到两元钱,亩产一般1000斤,红粮一公斤可以卖到6.2元钱,亩产至少有500斤,这样算下来,一斤红粮可以买到接近一斤半水稻,还不包括国家相关的红粮惠农政策补助。今年我家种植了5亩多红粮,纯收入可以达到7000多元。”粮农邓世勇笑呵呵地对镇上的干部说道。2011年,永安镇8个村全部建设了有机红粮示范园,形成了连片示范的红粮基地。据统计,全镇红粮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产量突破350万斤,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永安的“半边天”也因为红粮的生产而“红”起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过去的鸡肋变成了现在的香饽饽,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高涨,为扩大红粮种植面积,促进农民增收,永安镇因地制宜,决定实施“保八争十”政策,即在保持8000亩红粮种植面积基础上,继续扩大全镇红粮面积,争取2012年全镇面积突破1万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红粮种植效益,确保红粮丰产丰收,永安镇还加大对红粮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力度,采取四定(定点、定人、定田、定任务)的措施来搞好技术指导。同时准备成立有机红粮生产合作社,使永安的红粮产业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种植红粮的良好局面。
油厚朴、核桃——栽出发展“后期之秀”:据《药性论》记载:主疗积年沉气,宿食不消,去结水,消化水谷,止痛之功效。可见油厚朴药用价值极高,市场前景广阔。自2007年起,永安镇就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与油厚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整合项目资源,使油厚朴产业的发展有了稳定的扶持政策。目前,小岗村、天桥村建设成3000余亩油厚朴示范基地,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现在的“金山”,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核栽庭前众人知”,长久以来,农村庭院前后土地由于疏于管理,导致大量土地闲置。永安镇政府立足镇情,以“发展庭院经济,建设核桃品牌”发展思路,在楠木、白鹿、大坪等村栽种5万余株“8158”优质核桃,5年后即可挂果,可以实现产值100万元。“庭院前后栽核桃,山土田地种红粮”成了本地村民一条种植定律。随着对镇情的不断深化认识,永安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改变种植观念,逐步把核桃由庭院向山区拓展,建成白鹿、小岗500亩核桃示范基地,亩产值可达到6000元。目前,天桥村、小岗村广袤的崇山峻岭,荒山荒坡均有婆娑的核桃树,核桃栽种规模已由零星种植向规模化发展,管理由粗放向规范化基地发展,永安发展核桃产业在观念、方式、数量、质量上实现质的飞跃。
红苕粉丝——产品加工“天时地利”:广大农村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缺少深加工。以小岗村为例,一户平均种植3-4亩红薯,全村一共种植有1000多亩红薯,但现实的状况是,村民种植的红苕大部分被当成初级饲料喂养牲畜了。没有对其进行深加工。而把红苕加工成苕粉丝,可以大大提高红苕经济附加值。据了解,红苕在本地只能卖2-3毛钱一斤,而苕粉则能卖2-3元钱一斤,另外,加工粉丝过程中留下的红苕渣可以喂养牲畜,从而可以形成一条特色农业产业链。为实现这一目标,镇政府紧紧抓住“三个接近”,即接近原材料地、接近遵赤高速公路、接近兴隆煤矿市场的区位优势,按照“谁承包,谁组建、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了白鹿粉丝专业合作社,使永安的农产品加工走上了“基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提升了红薯的经济附加值,使农民充分受益。
生猪养殖——养鼓农民“钱袋子”:白鹿村向家山组生猪养殖大户向天权,利用镇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2007年投资2万元,在村南建起占地2亩的生猪养殖场,建猪舍8间,并从外地引进优良生猪3头,进行繁育饲养。遇到疑难问题,他就邀请畜牧兽医技术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并订阅了《种养新技术》、《中国畜牧兽医报》等多种报刊,使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现存栏母猪4头,仔猪30头,年出栏生猪20余头,年纯收入达到2万余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向家山组20户均50头以上的畜牧养殖小区2个,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生猪养殖是畜牧发展的主导产业。2010年全镇生猪存栏已达到13561头,户均产值3000元。同时,镇党委、政府积极帮助养殖户贴息贷款近50万元,建立了20户人均50头畜牧养殖小区5个,年产外三元仔猪500头以上仔猪场3个。目前,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猪养殖模式已初见成效,同时,在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的辅导下,永安镇充分发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全镇生猪养殖正朝着“猪—沼—粮”特色农业方向蓬勃发展。

社会发展

2005~2006年,永安镇投资60余万元新建学校教学楼15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改造学校危房600平方米,投资53万元建立了教学城域网,不仅巩固了“双基”达标成果,而且还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2006年,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医疗卫生保障,全镇75.47%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投资15万元,新建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18平方米的“五保家园”一个,全镇应享受“五保”待遇的222名老人全部享受到了“五保”供给待遇,87名城镇无业居民享受到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仅2006年,全镇就发放救灾救济、“五保”城镇居民低保金等9.8万元。2005~2006年,永安镇投资120余万元,添设了医疗设备,为16780名生育人群进行了生殖健康免费检查,落实兑现了74人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金22200元。2005年,永安镇获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二等奖,200年,永安镇获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

简介

永安镇地处农安县中心地带,原属安县管辖,现已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永安镇古称黄龙府。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全镇幅员面积4.5万公顷,中小水库12个,森林覆盖率7%,下辖36个行政村,7个街道,拥有总人口197000人,其中农业人口90360人,占总人口46%,长白公路纵横镇区、是全县的交通枢纽,与领县市相通,是良好的人流、物流集散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健康发展,我镇及时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由传统农业向经济效益型农业转变,初见成效,同时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今年,我镇农业总产值可突破10亿,占国民经济总产值59%,二、三产业总产值达到7个亿,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1%,财政收入2354000元,农民人均收入1600元。在种植业上,扩大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今年,粮食播种面积240000亩,产量77900吨,其中玉米、高梁等201000亩,产量72000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400亩,产量500吨。主要销售长、白两市及周边县市。在畜牧业上,形成了规模经营。猪存栏100000头,出栏70000头;羊存栏5000只,出栏30000只;鸡存栏2000千只,出栏1000千只;肉产量8000吨;蛋产量2000吨;奶产量10吨,主要产品除本省外,远销辽宁、黑龙江。养殖业已成为我镇支柱产业,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随着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二、三产业迅速壮大。目前,我镇拥有企业11524个,其中乡企25个,个体私营业11499个,从业人数36520人。乡镇企业占主导地位,从事加工、制造、生产配件,年创产值69900元。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后劲,实现了我镇经济良性循环。

概况

永安镇位于重庆垫江县东北角,距县城28公里,东与忠县接壤,南与高安毗邻,西与曹回相依,北与周嘉相连。全镇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海拔387—1164米,主产水稻、玉米、薯类及多种水果,适宜种植桑树和畜牧鱼禽养殖,是垫江县“万担蚕茧基地镇”,素有咂酒之乡的美称。全镇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0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3526人,其中农业人口42373人,有耕地面积32789亩。全镇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2112人,其中农业人口40656人。主产水稻、玉米、高粱、薯类及多种水果,适宜种植桑树和畜牧禽养殖,是垫江“万担蚕茧”基地镇,畜牧产业化建设基地镇,白柚生产基地镇,优质粮油生产基地镇,素有“咂酒之乡”的美称。2005年全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2.01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0.9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922万元,全年财政收入254.5万元,粮食总产量26100吨。全镇有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4500人,教职工191人。正规卫生院1所,村卫生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80人,村村实现了光纤、电话、公路三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永安镇基础设施齐备,电信、邮政、金融、供水供电、饮食娱乐、商业一应俱全。

乡镇概况

永安镇位于浏阳市西北、长沙市东郊,距长沙、浏阳市区各30km,黄花机场8km,长永高速穿境而过,镇辖13个行政村(社区),全镇98.2平方公里,5.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7万人,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湖南省交通对口扶持重点镇、浏阳市北区中心镇、浏阳工业新区现代制造产业基地所在地,1996年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004年3月被国家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8842男30483女28359家庭户户数15240家庭户总人口(总)54115家庭户男27844家庭户女262710-14岁(总)112920-14岁男60110-14岁女528115-64岁(总)4215615-64岁男2188515-64岁女2027165岁及以上(总)539465岁及以上男258765岁及以上女280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7227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9732男15474女14258家庭户户数8618家庭户总人口(总)28319家庭户男14644家庭户女136750-14岁(总)53580-14岁男27740-14岁女258415-64岁(总)2177115-64岁男1135615-64岁女1041565岁及以上(总)260365岁及以上男134465岁及以上女1259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