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电子地图 > 沙坪坝区地图 >
凤凰镇地图
凤凰镇相关地区地图:

镇情简介

凤凰镇地处鼎湖区西北部,距鼎湖山风景区1.3公里,是鼎湖区唯一的山区镇。全镇面积14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6.95万亩,山地19万亩,耕地3900亩,辖9个村,人口1万多。凤凰镇拥有丰富的旅游、林业、矿产资源,境内有风光旖旎的九坑河水库。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盛产木材、香粉、肉桂、桂油、竹、松脂、蜂蜜、巴戟和水晶梨、沙糖桔、佛手、黄榄等优质水果和高值农作物。地下蕴藏着大量的铁、铜、石英、黄金等多种矿产。凤凰镇交通便利,南依321国道1公里,距西江航道5公里,东距广州70公里,西距肇庆市中心18公里,距世界著名的鼎湖山景区仅5公里。全镇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硬底化道路,镇城建设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凤凰镇拥有丰富的旅游、林业、矿产资源。镇内现有九龙湖、黄金沟、藏龙沟、亲亲大自然、九龙湾漂流、同古山居等旅游景点,各景点以环境幽静,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以及浓郁的客家民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人观光游览;山地土质肥沃,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盛产木材、肉桂、香粉、松脂、蜂蜜、桂油等农副产品和沙糖桔、佛手、黄榄等优质水果;地下蕴藏着大量的铁、铜、石英石、黄金等多种矿种,并有石灰石、陶土、高岭土等资源。凤凰镇按照市“打造千里旅游走廊”的旅游发展规划,坚持以发展旅游为龙头,结合本镇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大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努力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凤凰镇九龙湖景区被列为肇庆市“千里旅游走廊必游胜景之一”;2005年12月凤凰镇被省科技厅批准列入旅游技术创新专业镇;2008年1月被省旅游局评为“旅游特色镇”,这对凤凰今后加快旅游开发,提升旅游品位创建良好的基础。08年全镇各景点接待游客2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86万元,比上年增长8.6%。凤凰镇资源丰富,物华景胜,人杰地灵。十多年来,凤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业不断壮大,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2008年全年工业总产值2.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规模工业4070万元;农业总产值达1.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人均纯收入达4926元,比上年增长4%;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1.5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全镇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

综合建设

凤凰镇是毗邻各乡镇重要的商品聚散地。近几年来,共投入3亿多元建成的汕凤公路和丰柏公路第一期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凤凰公路东连饶平,南通潮州,西接丰顺,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投入1.2亿多元,改造老镇区,开辟新市区,进一步完善教育、文化、环保、卫生等配套。加大对通讯的投入,改善通讯质量,切实服务凤凰经济发展。1999年和2001年还被评为省卫生先进乡镇。现在,凤凰镇环境优美、商贸活跃、市场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凤凰镇是著名的生态旅游区。气候宜人,到处林茂茶香,山清水秀,郁郁葱葱;拥有凤凰天池等独特自然景观,以及其它特色文化、特色产品和饮食文化,使凤凰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区,吸引了以潮州乃兴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批企业落户凤凰,进一步发展了凤凰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形成厂一业兴百业旺的喜人局面。凤凰镇是著名的侨乡,旅居国外的华侨、侨裔3万多人,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大侨亲爱国爱乡,热心捐款修路造桥建学校,并积极投资建设凤凰,促进了家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563男4524女4039家庭户户数2028家庭户总人口(总)8072家庭户男4152家庭户女39200-14岁(总)25790-14岁男13800-14岁女119915-64岁(总)517315-64岁男271815-64岁女245565岁及以上(总)81165岁及以上男42665岁及以上女38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7576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

凤凰简介:邮编:546102,区号:0772,面积:400.8平方公里,人口:8.8万余人,凤凰镇,地处桂中,位于兴宾区北部,地处北纬23°54′,东经109°18′。东邻大湾乡、正龙乡,南接城厢乡、桥巩乡,西连良塘乡,北接柳江县百朋镇、穿山镇。现辖18个行政村129个自然村,2006年人口为87126人,其中农业人口50125人。居民以壮族、汉族为主,通行桂北壮话、客家话和西南官话。
工业企业辖区内有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广西八一铁合金厂、中外合资广西康密劳(法、日、港)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和国营凤凰华侨农场。
交通运输凤凰镇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条件十分优越,湘桂铁路直贯镇政府驻地,并设有两个火车站,其中凤凰火车站年货物吞吐量达100万吨,年客运量达9万人次;省道柳(州)来(宾)柏油公路纵贯境内西部;桂海高速公路穿越境内东部,设有凤凰入口。凤凰镇距兴宾区大湾乡红水河码头20多公里,航运上溯云、川、贵,下通粤、港、澳。
教育事业凤凰镇有3所中学,18所小学,在校学生14130人,教职工731人,1998年“两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社会发展镇设卫生院1个,农村合作医疗所13所。凤凰镇通讯、供电条件较好,拥有40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有一座移动电话发射塔,信号覆盖全镇及北五、大湾三个乡镇;该镇有凤凰35千伏、3200KVA变电站和广西八一铁合金总厂总装机容量为95000千伏变电站两个。凤凰镇实现了村村通路、村村通电、村村通电话、村村饮上卫生用水。
三农经济:全镇土地面积58.77万亩,耕地面积18.48万亩。凤凰镇田园著称粮仓,盛产优质稻谷,1980年被列为自治区商品粮生产基地镇。全镇糖业发展迅猛。2002年,全镇榨季有蔗面积7万亩,进厂料蔗28万吨,居整个柳州地区各乡镇之首。2005/2006榨季,甘蔗种植面积达17.6万亩,进厂原料糖80万吨,农业人口人均进厂料蔗12.25吨,人均料蔗收入3575元,整个榨季蔗糖业产生财政收入5136万元。2006年糖料蔗总产量成为全国最大的乡镇。2007年,荣获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广西特色农业十强镇----糖蔗产业强镇”的称号。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1558万元,粮食总产量23999吨,农民人均有粮1006斤,为广西优质谷生产基地。工业总产值36262万元,财政收入10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78元。2006年,实现粮食总产量39865吨,工农业总产值12.59亿元,财政收入7752万元。全镇畜牧水产业持续发展,为兴宾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柳州地区经济强镇。2002年末生猪出栏60123头,牛出栏5562头,羊出栏3071只,家禽出栏18万羽,水产品产量766吨。凤凰镇菜牛远销苏杭,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秸秆养牛基地。2006年末建成三个规模肉牛养殖基地、9个养殖小区。
建制沿革:凤凰镇,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前始建于凤凰岭下的凤凰村,建制历史不长。民国26年(1937年),凤凰镇归牛岩、北五乡辖,有10个村属牛岩乡,3个村属北五乡。建国前为牛岩、北五、古昔3个乡辖,有36个村归牛岩乡,17个村归北五乡,5个村归古昔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始设区,先后设过区、乡、镇。1980年10月始称凤凰镇至今。2005年5月,撤乡并镇,原北五乡整建制并入凤凰镇。2005年5月起,凤凰镇辖凤凰、陈塘2个社区,大许、三凌、牛角、新隆、龙头、新安、富尧、龙岩、那马、黄塘、维都、北五、白山、三里、佳田、古楼、武宜、麦村18个村委会129个自然村(街)。
自然环境:凤凰镇西部属山区,其余属丘陵地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境内最高峰亭楼山峰,海拔512.7米。主要河流有凤凰河,从柳江县北朋镇自西向东,流经镇境约35公里,往东南流入正龙、大湾乡境内、汇入红水河,年平均流量28立方米每秒,最低水位2米,最高水位5米。境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无霜期长。1月份平均气温11.1℃,7月份平均气温28.6℃,年平均气温20.8℃。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325天左右,年日照时数1750小时。土壤为沙质泥及质沙土。矿产资源最著名为锰矿石、石灰石,锰矿石曾闻名全国。1992年国营凤凰华侨农场勘探出硅土矿,储量约为100万吨,尚未开发。凤凰镇自然资源丰富,镇境内探明有锰、磷、石灰石等矿产,为全国重要锰矿基地之一,也是广西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基地。广西八一铁合金总厂生产的硅锰合金、锰铁、硅铁等产品畅销日、韩、欧盟。石灰石储量为565吨,主要分布在八一厂区北部。1997年勘探发现,凤凰华侨农场硅土矿储量约为100吨。镇内主要河流凤凰河,全长14公里,年平均流量28立方米/秒。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7538男9005女8533家庭户户数4670家庭户总人口(总)14842家庭户男7503家庭户女73390-14岁(总)47890-14岁男24530-14岁女233615-64岁(总)1155115-64岁男593515-64岁女561665岁及以上(总)119865岁及以上男61765岁及以上女58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7031

发展建设

2004年凤凰镇以招商引资工作为总抓手,先后引进富吉橡胶、凤凰阳光太阳能、吉安宏达实业、庸人炊具有限公司、富强钢构、凤凰包装材料厂等1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凤凰镇。县级工业园——凤凰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已实现五通一平。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达6000万元,工业园区的形成、镇内企业的增加、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带动了城镇建设的加快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财税收入明显增长。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财税收入达207.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26元。2005年,凤凰镇的主要工作思路为: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状大财政总量;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城镇化进度,改善凤凰面貌;通过招商引资,调整农业结构,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历史传说

寻史溯源,宁晋历史上有“凤凰城”之说。相传公元前二十五世纪,在宁晋古大陆泽之滨有一棵高千丈的桑树,叶红椹紫,一万年才结一次果实。凤凰吃到成熟的果实后,引颈高歌,声音悠远,招得百鸟前去朝拜。看到如此情景,黄帝后代少昊就在这棵桑树下居住下来,发展生产,后称“穷桑帝”。凤凰飞走后,人们依照凤凰伏卧的形状,修建了一座城邑,取名凤凰城。即宁晋城的根基。据说,县城南关是凤头,街南口有对圆口井,是凤凰的两只眼,南门口到南关是凤凰的脖子,南门到北门是凤凰的身子,东、西、北三点成品字形,是凤凰的尾巴。后来又在城东修了一个月城(形如半月),是凤凰展开的左翅。少昊称帝后,迁移到了山东,在曲阜建都。从此,宁晋凤凰城成为福地,名人贤士纷纷前往,像舜、禹、汤、姜尚、重耳等均在宁晋建业立功,成就大器。因此,《诗经·大雅》中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高歌凤凰啼鸣,灵音招贤引才,秉承佳时兴盛的祥瑞之情。历史长河悠远,凤凰故事不断。民间传说,凤凰在宁晋每投下一个凤凰蛋,宁晋就会出一个官员。凤凰投下了九十九个蛋,宁晋也就出了九十九个官。到明朝时,宁晋除了皇帝和狱官外,满朝的官都出全了,上至名相,下至知县一堂。如今,宁晋人杰地灵,兴天盛地,大业鹏程,不断书写历史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