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泸州市地图 > 合江县地图 >
凤鸣镇地图
凤鸣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总貌

农业生产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粗粮以红苕、洋芋(马铃薯)为主,玉米、粗粮均作为养猪之饲料主用。其次产有黄豆、杂豆、芝麻、油菜籽、豌豆、胡豆、桐籽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蚕桑为主导,鱼业、毛猪、果类、蔬菜多业并举的结构调整方向,瞄准市场需求,实行良种良法、科技兴农,使农民增收。畜牧业养殖较早,属传统产业,家禽家畜主要有猪、牛、半、鸡、鸭、鹅、兔等,此业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占到40%以上。2006年,该镇新发展桑园6000亩,新栽桑树1200万株,奠定了养蚕基础,巩固了蚕桑基地,每年能养蚕1400张,年产茧42000公斤,产值50.4万元;新发展优质梨树40万株,甜柿3万株,矮晚柚1.85万株,大枣2万株,全镇实施了生态林工程3000亩,退耕还林5000亩的青山绿化工程,全面落实了退耕还林的”三补两免两落实”的政策,管护措施到位。目前绿树成荫,山清水秀。生猪饲养被农户称之为”小银行”、”肥料厂”,历年是家家饲养。为了改良劣质生猪,该镇近年来引进荣昌1.2号瘦肉型良种种猪62头,瘦肉型商品猪已走向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年全镇生猪出栏9500头,产值296万元。发展南山黄半2800只,产值150万元。镇乡镇企业电站1个,属移民迁建工程,复建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水产养殖以草鱼、鲢鱼为主,鲤鱼、鲫鱼为辅,鳝鱼更广,年产鱼量达5万公斤,凤鸣不愧是鱼米之乡。私营企业已有6家,其中酒厂3家,纸厂1家,页岩砖厂1家,锅铧厂1家。个体工商户517家,非公有制经济年产值达1362万元,财税收入达110万元。

科教文卫

教育事业优势明显,有占地65亩的国办高完中凤鸣中学1所,黄龙初级中学1所,凤鸣中心小学1所,村校3所,共有教职员工225个,中小学生6000余人,各学校教学环境优美,教育质量好,升学率高,是理想的育人好去处。有乙级甲等中心卫生院1所,已被重庆市命名为“文明单位”和“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该院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技术精湛,医德医风好。村村有卫生医疗室,生殖健康中心1个,群众健康得到保障。

优势产业

该镇种植“二荆条”海椒的传统历史悠久,是川北最大的海椒生产基地,通过改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等方式,现已种植海椒5000亩,成为凤鸣的一大立镇产业。目前,还与北京、重庆等商家签定了2200亩韩国海椒和以羊角菜为主的蔬菜定单,该镇还在此基础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新栽的1530亩麻竹目前长势良好,实行镇干部分片包干技术指导,户户签定管护责任书,与户主签定麻竹笋收购定单。农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该镇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全镇上下形成共识,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已有庄妃酒厂、木材加工厂、竹材加工厂、地毯厂、加油站、茧站、城北粮库、天薪公司凤鸣收购站等涉及多种行业的乡镇企业。该镇在大力招商的同时,也大力进行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镇内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并且基本实现了碎石化,通讯快捷,移动、联通服务网覆盖全镇,数字宽带信息网络连接世界各角落。该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制定了依法治镇规划和方案,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安全文明片区创建活动,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加强了镇综治办、司法所等基层综治、政法组织,建设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建立群众联防机制。

集镇建设

集镇建设稳步推进,成绩显著。凤鸣镇是由原“二墩声场”迁建到宝华山下至凤凰岭上的。从1990年至今先后建成。宝华路、莲花路、凤凰路、凤鸣路四条街。建设了两个规模高档,由专家堪定绘制设计,功能齐全现代化的小区。一个是占地8公倾的梧桐小区,该小区位于集镇的西北方,小区内将建成“一路四个中心”。“一路”即是:迎宾路,全长1000米,街面宽6米;“四个中心”是:行政中心,将政府办公地搬迁到该小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医疗中心,商贸中心。另一个就是春笋小区,该小区占地50-70亩,将作为凤中新建运动场及教师宿舍,凤鸣中心卫生院新征地20亩将建一幢住院部。同时打造凤凰岭景区;开发磨芋包生态休闲公园,修建环绕公园的人工湖和宝华路自然风景带,这个风景区内的生态公园主要突出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把磨芋包生态休闲公园修建成半岛模式。凤凰风景区成为具有山区特色的自然风景,十分美丽,使人流连忘返。集镇建设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有较为完善的车站和待建的农贸市场,集镇范围的道路全部硬化,供电农改一体化,是发展经济的好地方。水利得到改善,投资20万元实施了和平水库节水保水工程,整治输水堰2000米,发行涵管200余米,有效地防治了水库输水渗漏严重的问题,提高了输水质量。集镇居民饮水质量得到改善,投资20万元检修了水池,更换了输水管道,解决了集镇人口增加,供水欠足的矛盾,并对水质进行机械净化处理,使居民饮用上了标准自来水。除此以外,整治病塘病库31处,整治引水堰50公里,新修堰2000米,形成了供水网络,解决了用水之忧。邮政电讯方便。广播电视网络健全,开通了光纤加密电视,党政办公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集镇加密电视入户率达100%,已向农村发展。邮电设施齐全,电话、小灵通、入户率达80%以上。

社会福利

对复转军人实行定额补助,对下岗职工,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等方法。2006年已享受低保的有126人,每年发放低保金2.5万余元,按时按标准发放优抚、定补人员的补助金和干部、教师的工资,该镇呈现民心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2001年8月顺利完成了119名移民外迁到江西省春新县国营东风恳殖场落户,超县下达任务100名的19%;生产安置移民203户734人,生活安置215户785人,完成移民投资经费1272.1万元;二线库清理任务,已通过二线清库自验领导小组验收达标;淹没的电站复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乡镇简介

凤鸣镇位于岐山县城,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92.5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19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4498人,其中非农人口24796人,农业人口49702人。镇区曾是周公制礼作乐、仓颉造字之地,北郭村因闻名国内外的“神来之食”特色名吃岐山臊子面而被誉为“陕西民俗第一村”。镇党委、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增长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城市化发展和项目带动三大战略,围绕“四镇”建设和创建“两个最佳”,深入开展“四个年”活动,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06年底,该镇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5.66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农业总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总产值13.46亿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2560元,比去年同期净增310元;该镇共完成地方工商税120.5万元,完成契税100万元,上交企业税金2700万元。全年共获省、市、县各项表彰奖励26项。凤鸣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坚持“农民自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特色鲜明、形成规模”的原则,让农民在“优良、扩经、名菜、特果、兴畜和强抓龙头企业”等产业上狠下功夫,同时,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引导,科技培训,加大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场地,争取政策贷款扶持,引导农民成立各类专业组织,指导其规范发展并服务于农户。通过以上措施,规范管理,强化服务,该镇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发展透心红萝卜2000亩,大白菜3000亩,高桩大葱100亩,形成了苍颉庙村、河家道村、北杨村等蔬菜专业村;发展大棚西瓜1000亩,优质辣椒6000亩,形成五里铺村、朱家塬村等特色经济村;打造斯美特方便面、高津面、喜春油等地方品牌产品,形成了城北、太子农产品深加工村;发展臊子面示范接待户500户,形成了以北郭、堰河民俗接待专业村;发展牛、猪、兔、鸡等畜禽养殖场(区)30个,养殖大户400户,形成了北吴邵、朝阳、杏园以畜禽奶蛋肉为主的养殖专业村。

旅游资源

凤鸣镇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北有周公庙、中有仓颉庙,南有资福宫,“凤鸣朝阳”、“周邸治泉”、“古塔凌空”、“资福烟霞”、“召伯甘棠”为岐山八景中五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