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怀镇地图
自怀镇相关地区地图:
城镇建设
简介:自怀镇自一九九九年撤乡建镇以来,小城镇建设发展速度迅猛。二000年,自怀镇仅有两个街道居委会,非农业人口不及1000人,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2008年,自怀镇合并为一个社区,三个居民小组,非农业人口2500余人,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特别是新建湾墩子居民小组,现有居民300余人,人均住房30平方米,政府驻地的关口坪场,集镇建设规模,在一九九八年的基础上翻一翻,移民搬迁和农民购房迁入人口,超过原有场镇居民。2008年,整个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市场繁荣,秩序良好,成为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物资集聚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发展:自2000年起,自怀镇逐步形成了林区“林、旅、牧”、粮区“粮、菜、渔”、场镇“工、商、旅”的发展格局,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及发展详规。大力改善基础设施。2008年,三级水泥公路合(江)自(怀)路纵贯全境并竣工通车,开通程控电话200多门,联通、移动呼叫无限,接待床位1000多个。杨梅酒、鲜蕨苔、竹笋、原林肉等绿色食品深受海内外游客青睐,板栗、蘑芋、杨梅、楠竹、药材等基地发展势态良好。
理念:面对入世和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自怀镇党政班子率自怀镇一万多父老乡亲,团结一心,以“发展旅游为中心点,基础设施为突破点,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农民和财政增收为落脚点”,调结构,促增收,树立“破穷立干、破怨立搏,破僵立进,破推立勤,破敲立帮”的思想意识,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开放实效,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向“旅游名镇、经济强镇”宏伟目标全力迈进。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自怀风景区位于合江县城东南部云贵高原大娄山北部余脉,景区幅员面积195.6平方公里,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风景名胜区佛宝风景区的A区部位(B区为玉兰山景区,C区为天堂坝景区)是整个佛宝风景区原始森林的核心地带,处在北纬28°52′至28°72′,东经106°6′至106°28′之间,东西宽8.9公里,南北长22.3公里。森林面积17.8万亩,原始森林1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93%,背靠重庆江津四面山,与天堂坝、贵州赤水市的两个国家级风景区,共同构成中国最大的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并在“金三角”的核心区。旅游资源:自怀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神奇自然、美韵天成,世界罕见,被誉为“森林天地,物种宝库,风景瑰宝,游览胜地”,万种风景,浑然天成,一是森林景观丰富异彩,超凡脱尘,为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常绿阔叶林带,有生物2500余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40余种,如中华双扇蒴、桫椤、红豆杉,、华南虎、云豹、白唇鹿等。野生药材如天麻、黄莲、灵芝草、人参等850余种,被中国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马纪群、周维权、谢凝高、唐学山、钱振越、熊世尧等实地考察后,称为“地球同纬度低海拔罕见的树种保存完好,物种特别丰富的常绿阔叶林带”,被上海交大教授林源祥先生称为“天然动植物基因库,真正意义上的动植物风景区”;二是丹霞地貌神奇秀美,壮观独特,景区地层构造特殊,海拔高低;悬殊,属中生代白垩系砖红长石、石英砂岩构成,以极其艳丽的赤壁丹岩、奇峰异石与广袤的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衬,成为独具一格的丹霞地貌景观。“丹霞地貌又是中国近400处中森林覆盖最好的一处”(广东中山大学研究专家黄进如是说),“旅游资源精品中的上品”一青华大学教授周维权如是说),“是我国丹霞地貌与常绿阔叶林结合的最佳典范”(钱振越、熊世尧如是说),“与武夷山相比,彼为小家碧玉,此为大块文章”(周维权语);三是水体景观千姿百态,万种风情。由于地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雨量充沛,植被完好,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河溪纵横,瀑泉密布,湖库众多,滩潭无数。故有西南第一瀑布--血牵岩瀑布,西南第一大人工湖——大滩人工湖,17.5公里的人工引水渠环绕群山,置身其间,看云海、林涛、雾浪、日出、山水天云交相辉映,有人间仙境之感;四是人文景观渊源流长,文化底蕴厚重,清代中期佛教胜地黑岩寺,以石雕、木刻、壁画著称“三绝”,蜀南独有,汉代岩墓群集中保存完好,墓内壁雕做工精湛,花鸟虫鱼、人畜造型各异。清代古墓群气势宏大,排列有序。特色长生食品香菇、竹笋、蕨菜、柴熏腊肉、蜂蜜、梅子酒等令你垂涎欲滴。要识自怀真面目,只管来到山中。
风景名胜区:自怀风景名胜区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和各级各类报刊所宣传报道,逐步成为新兴的川南旅游明珠。地理位置特殊,原始程度高,生态环境好,风景资源十分丰富,山水风光绚丽自然,景观种类多样,组合良好,观赏、休闲、科考价值俱高。2001年2月,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马纪群、谢凝高、唐学山、林源祥、钱振越、熊世尧等再次考察后一致认为:佛宝白怀已经足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且有资格申报世界自然遗产。2001年4月,中科院著名生态旅游专家:王献博考察后说:佛宝自怀是真理想的生态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