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镇地图
凤仪镇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保障
凤仪镇认真贯彻省、州、市各级会议精神,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根本,将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使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得到改善,积极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81人次,参保金额1166200元。完善了镇域内240多名企退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建立了数据库信息;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审核办理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85本,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灵活就业人员,申报社会保险补贴74人,涉及金额110166元;劳动力输出、劳动力转移培训1466人,劳动力转移输出1141人。联合公安、工商、安监、工会等部门,排查了凤仪镇辖区内73个砖(瓦)厂909人,检查违法使用童工、托欠农民工工资等情况,取缔了无证经营、生产、加工窝点;监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基础设施
凤仪镇重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紧紧围绕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战略,对水、电、路、通讯等公共设施进行了超前规划和完善,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大凤公路为连接线,以新型工业区、仓储区为载体,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打造大理第一城区和经济发展第一平台,形成吸纳城市人口的重要聚集区、新型工业城。道路:随着大凤公路的建成通车,境内分布有关宾路、楚大路、320国道、大理机场、大丽铁路等多条交通干道,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供水:由日供水能力达1.5万吨的水厂供给,沿道路埋设管道18610M;电:由大理州电力集团供给,把35KV扩容到110KV,建2座10KV配电开关站,风力发电站的建设也在进展中;建垃圾中转站一个,客运站一个。全镇行政村均已实现通路、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自然村也基本实现五通。积极加强能源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等建设。文化教育
凤仪的文化教育历史渊远流长,是滇西文化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和刻苦攻读的奋发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学校校舍基本建设完备,教育改革卓有成效,师资队伍素质稳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已达到优良水平,教育事业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前景令人鼓舞。全镇现有凤仪镇第一中学、凤仪镇第二中学、凤仪镇第三中学三所普通中学,建有14所完小,分布于13个村委会,教师总人数有411人,学生7270人,辖区内建有大理市第三中学,使凤仪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力提高。辖区内建有文化站、新华书店、图书室,私人书店遍布城内,各村委会建有农民之家等各种阅览室,地方文化事业空前繁荣。人文地理
凤仪镇地处点苍山南缘,哀牢山起点北端,位于大理市东南郊,全境南高北低,呈狭长形由南向北逐渐作扇形展开,总面积307.9平方公里,东西横距平均7.2公里,南北纵距42公里。气候温和,热止于温,冷止于凉,晴多雾少,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干爽同时,有着发展农业、林业的良好自然资源。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波罗江、东大沟、北塔河由南向北贯穿全境,由东向西依次排列,形成有序的排灌体系,土壤结构以紫性胶泥土为主,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豆麦及玉米。近年来,随着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步伐的加快,水生蔬菜、茭瓜、山药、花卉、烤烟种植等多种经济作物不断取代原有传统农作结构,形成我市新型农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境内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优美的风景名胜,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春蘸会、本主会、火把节热闹非凡,彝族打歌热烈豪放,情绪激昂,龙狮灯舞让人赏心悦目,霸王鞭和八角鼓敲打出白族人民的婀娜风情。特色产业
围绕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发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建强支柱产业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块状产业开发带,促进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壮大。现代农业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发展名牌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想,抓好七大基地建设。三大养殖基地:肉类生产基地、禽蛋生产基地、高产优质奶牛乳业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专业养殖小区和大户。四大种植基地:无公害水生蔬菜生产基地,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千亩园林花卉产销基地;山药、百合、秋蚕豆特色蔬菜基地;猕猴桃、红云梨、核桃等水果及干果基地。机械制造产业以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汽车、摩托车组装生产线为龙头,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零部件、备品备件等配套生产企业,形成汽车、摩托车加工、制造、装配、修理一条龙,成为功能完善的汽车摩托车装配加工制造产业群体。
轻纺加工产业在工业园区教昌路以南至乐和进村路以北之间,规划建设占地1300多亩的轻纺服装城。积极帮助滇纺、州纺等大型纺织企业实施异地搬迁技改入驻发展,搞好棉纺厂、亚麻纺纱厂、织布厂、动力厂、服装加工厂、仓库等“五厂一库”建设,把轻纺服装城发展成滇西最大的纺织品加工生产基地。
农产品加工及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及生物资源开发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以“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有效地带动农业的企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农业标准化和休闲观光农业的新路子。
建材加工产业,①水泥及制品加工业。重点支持大理红山水泥有限公司等水泥生产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同时,进一步大力发展电杆、水泥预应力管件等制品。②砖瓦及制品加工业。砌筑砖在现有15个砖厂,生产能力1.5亿块基础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使传统墙材向粘土空心砖、空心砌块和高强轻质新型墙材方向发展。同时进一步发展轻型建材石棉瓦,GRC新型轻质墙板。③砂、石材料加工业。在现有近30个矿山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年开采加工量达1000万方以上。木材及制品加工产业凤仪是木材周转、加工、销售的重要集散地,立足仓储加工区优势,进一步发展林产品精加工,使加工能力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在现有10多家木材加工厂的基础上,进行技改,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加工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量生产实木家具,实木制品和集成板材等出口材。仓储物流业立足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依托火车货运站、仓储开发区、新型工业园区和当地的产业基础,发展集货物集散、包装、加工、中转、配送、信息服务、咨询、商贸展示、交易等综合服务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物流中心。规范和提升现有的农资、石化、白糖、矿石、木材、建材、粮食等货物的仓储和中转,促进二、三产业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