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泰州市地图 > 泰兴市地图 >
分界镇地图
分界镇相关地区地图:

工业发展

全镇工业完成产、销、利分别达到7.25亿元、7.06亿元、2510万元。项目开发成效明显,全镇共引进实施项目45个,其中新办私营企业35个,老企业扩产项目10个。新上项目投入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实际利用民资总额1.299亿元,技改投入1.07亿元。开放型经济稳定发展。新引进外资项目1个,协议利用外资50万美元,完成自营出口额850万美元。
建筑疏浚业:实现建筑疏浚施工总产值1.73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200万元。
集镇建设与服务业: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吸纳民资2200多万元,成功开发建设长生供销社、分界供销社、永丰路、广德街北段商住楼,善博农贸市场、社会福利院、分界卫生院、财政文化大楼等相继建成。开发实施服务业项目20个,新增服务业企业10个,新增服务业个体工商户180户,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84亿元。

辖村介绍

分界村大塘村东方村学福村南山村新坡村谢宵村松木山村丰林村储良村飞马村世华村

社会事业

全镇新增自来水受益人2000人。100%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优化调整布局,撤并小学教学点1个、幼儿教学点4个。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200户。积极推行农民健身工程,全镇18个村(居)都建起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健身活动场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零增长,计划生育率达99%以上,顺利通过省“十五”创建验收。

基础设施

2003年,已装电话2300多台,开通联通发射网站,开展特快专递业务。镇内公路总长60多公里。有文化中心大搂和水泥篮球场。有初中1所,小学12所,教学点1个,学生4400多人,教职工200多人。有卫生院1间,卫生站9间,医务人员50多人。分界卫生院医疗设备齐全,2001年被省卫生厅授予“百家文明卫生院”称号。镇治分界圩,距市区52公里。1980年前主街道长不足300米,圩镇总面积不足0.50平方公里,临街砖瓦木结构的店铺居多。从1983年开始,镇政府加快圩镇建设步伐,利用省道圣贵线路段建起“农民街”,1987年征用分界圩头生产队水田20多亩,增建1条南北走向与“农民街”相通的新街。1990年拆除戏院危楼,建成税务办公大楼。1992年开发马赛克厂路口长约800米、宽24米的大街,并于1994年建成通马赛克厂的分界大桥。从1998年起,连续几年投入资金按小城镇建设标准改造旧街,将原宽6.50米的街道扩宽至12米;2003年,圩镇街道总长已增加到4.50公里,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该镇省道恩贵线贯穿镇境,每天有前往广州、深圳等客车8班次,前往罗定城区客车,从早上6时至下午5时每隔15分钟发车一班。2001年,配合市开通环市路罗金至都门双德村路段。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划,2004年下半年将会改造为9米宽的路面,改造后将后大大改善交通条件。该镇水利建设,有蓄水工程和引水工程两项,其中蓄水工程有7宗,蓄水10万立方以上的小二型水库1个,大小山塘6个;引水工程20宗,全部用作水田灌溉,其中硬壳陂8座。该镇是农业大镇,拥有林地11万亩,耕地面积1.18万亩,其中水旱田0.66万亩。主要经济作物有小麦、玉米、荞头、生姜、肉桂、水果等,其中小麦、玉米、荞头、生姜尤为突出,是该镇的农业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小麦3000亩,玉米7000亩,荞头3000亩,生姜3500亩。特别是冬种小麦,每年冬天,群众都保留种冬种传统小麦的习惯,是全市乡镇中极小数有规模的种植。分界小麦优质,有很多外地商家都前来采购,分界小麦已成为该镇最具特色的农业产品。近年来,还不断发展高坡山地优势,引进资金种值毛竹、高脂松与速生按树等,至今,已在金田三岔坑种植毛竹2000亩,在罗金、罗光山地成片种——植高脂松7000亩,在金垌村种植速生按树200亩。该镇还做好了林地迹地更新,在规划地对疏林进行改造,并向省提出了申请,正争取列入省的治理项目,使到该镇的林种结构得到更好的调整。该镇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大做水文章,积极外出招商引资,大力引资兴建小水电站。2003年。经过努力,该镇共落实小水电站建设项目三个,其中由外地客商投资250万元兴建的圩背电站已于2003年7月份正式动工兴建,可望在年内正式投产。今年4月又引来外地客商投资250万元兴建金垌水电站,正在项目报批中,可望在近期动工。已引资建成7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5000千瓦,且并网发电,发挥了经济效益。通过测设还有5处地方可建小水电站。小水电站已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亮点。该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动教育改革。现有初级中学1间,完全小学10间,初小2间,教学点1个,在校中小学生5030人,教职员工23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63人,中师学历85人。2003年中学入学率达99.1%,小学入学率为99.7%,升学率为99.5%,至2002年底,全镇中小学已全部实现楼房化。

经济发展

1979年,镇村企业以水力发电和荞头加工为主。罗定江三级支流分界水贯穿全境,水力资源丰富,市属中型罗光水库就建于镇内罗光村,其水库一、二级电站装机4台总容量5260千瓦。1972年后,相继建起镇属水电站8座,装机总容量3400千瓦。1988年将玻璃拉管厂扩建为恒美马赛克厂,利用本地优质的石英砂资源,采用国内先进设备,生产建筑用的玻璃马赛克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及港、澳、东南亚等地,2003年产量达40万平方米。2003年,全镇有国有、集体、个体企业133家。工业总产值21226万元,为1980年76万元的279倍。1981年后,该镇着力抓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使水稻亩产从1980年的463斤提高到2000年的896斤,以种植玉米、荞头、生姜、木薯和饲养生猪、山地鸡等为主的种养业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较快,年种植面积由1998年的5000多亩增加到2003年的8000多亩,成为省的玉米重点生产基地之一。历来有“分界荞头”美称的荞头,1980年种植面积只有200亩,总产值17.50万元,人均7元。山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开始成片种植,2003年达到3000亩,总产值600万元,比1980年增加582.50万元,人均214元,比1980年增加207元。2003年,农业总产值5369万元,是1980年806万元的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881元,是1980年109元的36倍。该镇现拥有工业企业133家,其中国有2家,集体6家,个体125家。2003年工业产值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该镇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该镇罗达石英粉厂购置一套先进的生产设备,大力开采石英砂并进行深加工,提高石英砂的品位,可日产优质石英粉达50吨,年产量达1。2万吨,总产值达144万元。分界恒美玻璃玛赛克厂是该镇龙头企业,利用本地优质石英砂资源,采用国内先进技术生产高级玻璃玛赛克系列产品,年产量达50万平方米,远销全国10多个省市以及港澳、东南亚各地。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GDP)达到3.5亿元,比上年增11.2%,工农业总产值达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农业总产值达9858万元,同比增长10.4%;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达到428.1608万元,比上年增长5.2%;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1元,比上年增长14.5%。

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开展“5+1”实事工程、“三清”工程,改造实施分长路、长高路、长珊路、长横路、繁荣路改建工程和长生大桥新建工程并全面竣工。新建通村水泥路7千米,维修村组砂石路30千米。投入1800万元,实施国土整理三期工程和土地复垦、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等项目,完成水利建设土方120万方,新开挖中沟1条计1千米,整治疏浚中沟4条计14.5千米,整理中低产田800公顷,新建涵、闸、站共350座,新铺设砂石路40千米、节水沟渠60千米,新建桥梁8座,村容田貌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