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集镇地图
付集镇相关地区地图:
城镇建设
付集镇将以217省道及淮付路的贯通为契机,利用“东引西进”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构建经济发展大平台,2005年斥资1800万元新修了商贸一条街,计划开通老城区与217省道的连接,拉大了城镇框架,同时,利用小城镇综合整治对老街进行了美化、亮化、硬化、绿化、净化建设,主动承接东西产业转移,真正把付集打造成工业强镇、农业重镇、商贸名镇。经济建设
该镇通过内引外联,引来商机创办蔬菜深加工企业、林木深加工企业等传统优势企业,拉长产品链条,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格局。全镇规模养殖场达360多家,产值5000万元,形成村村办场,家家散养良好局面。乡镇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崛起,规模企业达到26家,形成了以面粉加工、木器加工、生物液肥、板材厂、矿山配件、皮毛加工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截止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01亿元。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日新月异。文物古迹
黄庙石桥:位于项城市东南30公里付集镇黄庙集内,老泥河西来东注,河南岸属沈丘县所辖,河北岸属项城版图,两县以河桥为界。其南岸有一古庙,名为黄庙,内俸闫王神位。因迷信中的闫王爷是撑管民人生死薄的主宰神位,所以数百年来,黄庙香火经久不衰。清同治末年,黄庙居士李金路为泥河北岸群众来皇庙进香火,亲自到各地化缘捐资,携所得银钱到山区制作建桥石料。历时三年,将石料构件运回。光绪二年(1876年),石桥落成。该桥全系红石垒砌而成。桥一孔,现存南北长27.5米,宽4米。原为六孔,抗战时期,最南侧的拆掉。五孔,每孔跨经4.6米,栏杆至水面4.5米。桥两侧分别为16个栏杆,每栏杆上刻石狮、石猴,形象逼真。桥栏板上亦刻有各种花纹图案。中间两孔券顶各为一石雕长龙。龙头朝西,龙尾向东。只要水面到龙头,绝对发水,这是一个很好的水标现保存捐赠碑,清石,碑高1.7米,宽0.5米,厚0.8米。楷书碑文,简述修建黄庙桥情况和捐资姓名数目,光绪二年立石。刘冢遗址:刘冢遗址刘冢遗址位于项城市区东南35公里项城市付集镇刘冢村西头,老泥河的东岸,纬度33010ˊ55〞,经度115000ˊ23〞海拔(米)43米,总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南北长240米,东西.北边宽124米,南边宽134米。村庄就座落在遗址上,南北均为河滩地,西临泥河水,西南边至马蹄窑,北至洪河闸,东边南至村内坑北沿,北至排水沟。根据刘冢遗址出土文物判断,其文化最早的为龙山文化、商代文化、西周文化。文化层可分为三层2.5米,上层深0.2米,系扰土层,多宋代瓷器或残片。中层厚1米,土呈浅灰色,系商代文化层。内涵陶片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陶质以灰砂最多、泥质次之。纹饰以粗绳纹最多、细绳纹次之。辩其器形有罐、大口尊、鬲、陶陶拍子等。还有烧钻痕迹的卜骨。其下层厚1.3米,土深灰色,发现有以土、砂礓、贝壳碎块搅碎铺成的房基地面,厚8厘米。内涵陶片以灰陶最多、红陶次之。陶质加砂为多,泥质较少。饰纹以蓝纹为主、方格纹次之、细绳纹少量。器形有罐、盆、甑等。此遗址对研究龙山、商代、西周文化具有其科学价值。1978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划定文物保护范围,2006年7月第五次文物普查时进行了再次复查。并进行了拍照和卫星定位测量。2008年6月16日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冢遗址现已划定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保护范围:西至老泥河河水边,西河边为坐标,南边向东至143米外,北边至河边140米处。西边南至马蹄窑,北至洪河闸313米处。北至排水沟266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从重点保护区边界向南、东各扩30米。西、北边界不动。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3400男22573女20827家庭户户数10662家庭户总人口(总)43372家庭户男22556家庭户女208160-14岁(总)101500-14岁男59120-14岁女423815-64岁(总)3008215-64岁男1532615-64岁女1475665岁及以上(总)316865岁及以上男133565岁及以上女183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