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龙岩市地图 > 永定县地图 >
高陂镇地图
高陂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域]

高陂镇位于永定县北部,东、北与新罗区相接,西与虎岗乡为邻,南靠坎市镇、堂堡乡,面积11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睦邻村,距县城50公里。辖13个村(居)委会,有134个自然村,295个村民小组,其中革命基点村7个,全镇常住人口4.2万人。

区域简介

位于大埔县南部,地处韩江中游,是大埔县地域面积最大的镇(2003年和2004年乡镇合并,古埜镇和平原镇先后并入高陂镇),也是广东省确定的首批重点建设中心镇和陶瓷专业镇。与湖寮镇、百侯镇、枫朗镇、饶平县九村镇、光德镇、桃源镇、丰顺县潭江镇、洲瑞镇、银江镇、大麻镇相接壤。辖:高陂社区、平原村、古埜村、埔田村、古西村、古田村、古东村、坪溪村、银滩村、党溪村、九龙村、培美村、三洲村、赤坑村、三岗村、北坑村、五家畲村、岩霞村、逆流村、福员村、完圳村、代富村、陂村、陂寨村添加、稼社村、陶溪村、尧溪村、赤山村、乌槎村、黄塘村、罗基村、黄泥凹村、黄坑村、渡头村、红星村、桃花村、大塘坝村。全镇总面积309平方公里,下辖36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镇政府驻地石壁潭,距县城直线18公里,公路里程49公里。至2000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为23℃,最低气温-4℃,平均日照数1720小时。

历史

明、清《大埔县志》载:明嘉靖以前,有一水源远至20余里,源自白芒畲(今桃源镇与丰顺县边境),经桃源流至九龙湾入韩江,溉田200多亩。其水源高处筑陂圳叫高陂,受这高陂水灌溉田的村寨就叫高陂村。民国《大埔县志》载:高陂圩在韩江东岸,老圩原在高陂寨(今高陂中学校舍旁),清乾隆三十年移此,初称乌槎圩,惟各乡出入市者因习惯多呼旧名,故仍称高陂(普通话:gāobēi,客家话梅县声:gāubī,大埔声:gōubī)。民国时期设高陂区署,建国后设区人民政府管辖十三乡,1958年撤区政府改为公社,1981年撤公社改为高陂镇和高陂区,1985年镇区合并为高陂镇,2003年和2004年原古埜镇、平原镇先后并入高陂镇至今。

经济状况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甘薯、木薯等。1979年,全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6万亩,总产386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125万元,年人均收入58.2元。1990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2万亩,总产量达499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151.4万元,年人均收入581元。1994年农村社会经济总收入登上亿元台阶,2000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8万亩,总产量715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24亿元,农村年人均收入3675元。

高陂镇中小学校

大埔县高陂中学、古埜中学、家炳第二中学、平原中学(家炳第十中学)、高陂镇中心小学、古田小学、赤坑小学、三洲小学、培美小学、埔田小学(古埜田家炳小学)、坪溪小学、古东小学(新生小学)、石宝小学、九龙小学、党溪小学、玉瑚小学、中心幼儿园、浩炜小学、黄坑小学、渡头小学、黄泥凹小学、罗基小学、赤山小学、尧溪小学、陶溪小学、稼社小学、陂村小学、代富小学、桃花小学、大塘坝小学、红星小学、平原小学、五家輋小学、岩霞小学、逆流小学、福员小学。

经济发展

随着浪双洲电站的动工建设,为开发高陂镇的旅游资源带来了新的契机。电站大坝一旦蓄水,流经彭门、谷中、象湖、沔坑的蜀水河无疑变成了一个狭长的人工湖。河两边的险山峻水、奇花异木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淳朴的客家风情融入其中,只要稍经开发,就是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交通状况

高陂镇交通运输网发达,陆路可直达县城、梅州、丰顺潭江,水路可直达潮汕发达地区和出海口。(高)陂湖(寮)公路49公里,1958年开通,1996年进行扩宽改造,1997年铺筑水泥路面;1960年开通(高)陂光(德)公路16公里,1997年扩宽改造,1998年铺筑水泥路面;1976年开通(高)陂桃(源)公路16公里,1999年扩宽改造,2000年铺筑水泥路面;(高)陂梅(州)公路,1994年动工,并在韩江架设一座高陂田家炳韩江大桥,1996年10月竣工通车,1999年铺筑水泥路面;1964年开通(高)陂三(河)公路至宋公段,1998年扩宽改造,1999年铺筑水泥路面。1994年开通了陂寨至桃花、罗基至黄泥凹、渡头至黄坑三条行政村公路,总长21公里,实现全镇村村通公路目标。韩江河上有二个码头,一个设在罗基白门前港务码头、一个设在沿江二路货运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