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乡地图
高桥乡相关地区地图:
乡情简介
高桥乡位于安塞县南部,延(安)——志(丹)公路25公里处。南连本县楼坪乡,北接沿河湾镇、招安镇,西邻砖尧湾镇,东与宝塔区枣园乡接壤。全乡辖12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1533户,7598人,其中农业人口1425户,7446人,总土地面积122.9平方公里。有常用耕地1.13万亩,人均1.5亩。有学校13所,师生831人,其中教师60名。有卫生院一所,在职职工9名,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2004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18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4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181元,人均产粮441公斤。
基础设施建设
全乡12个村村村通电、通路,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率先达到全县三通乡镇,有8个村解决了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65%,移动、联通通讯信号覆盖全乡,手机普及户率达到80%以上。全面启动实施了北宋塔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南屯、刘塔重点村建设。整体移民搬迁了北宋塔村宋尧子和高庄村畔沟,使全乡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资源状况
主要矿产资源有烟煤、铁矿、铜矿、石英砂和石灰石;主要经济林木有木漆(4000余亩)、板栗(5000余亩)、核桃(7000余亩);经济作物有烤烟、茶叶;农作物有玉米、小麦、马铃薯和豆类。
交通能源基础设施
高桥乡地处下大公路,交通便利。连接平岗、仁和、长征的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境内道路村村贯通,为高桥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届高桥党委政府,以战天斗地的气魄,以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开拓进取、创新运行机制的改革精神组织4000名干群排难创新历经三个月苦战,于2005年4月4日“高燕”公路高桥段,全线竣工通车。该路贯通悬峰、龙潭、五山、土门、岭上5村、从而使该乡通村公路水平跃上了新台阶,也结束了半壁高桥不通公路的历史,结束了村民肩挑背磨的历史,结束了一乡两板决的历史。弯延盘曲的“高燕”路尤如巨龙般穿梭于陡坡悬崖之间,为山乡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为整个高桥的经济社会事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羽翼。高桥乡水资源丰富。境内农田水利设施、灌溉系统功能完善。1982年修建的新庙水库能蓄水30万立方米,能浇灌田地500亩。1986年以后,全乡干群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掀起了新修水利的高潮,大修堰塘、大建能蓄水300立方米以上的微水池,把部分冬水田田埂加宽,加高,加厚成囤水田。现在全乡共有堰塘119口,能蓄水300立方米以的微水池194口。常年蓄水(包括冬水田,囤水田在风)40万立方米,能保持灌面约3300亩,丰富的水利资源、完善的排灌系统,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到了旱涝保收。
农田水利建设
截至2004年底全乡共有基本农田9900多亩,2005年新修基本农田1428亩,年底人均可达到1.5亩。全乡有九十年代修建的郭砭、宋庄、刘坪、闫桥抽水站,有效灌溉面积达1500多亩。对历年度新建的大棚全部解决了水电配套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00多亩。顺利完成了黄河中游局立项审批的北宋塔、新庄科两骨干坝工程,预计可淤地160亩。累计维修北宋塔村唐家沟坝、高兴庄村寨子湾坝、刘坪村剪子沟坝和徐清村井沟坝,新增坝地120多亩。
主导产业开发
1、棚栽业:截至2004年底累计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136棚,户均1.5棚,弓棚554棚,全乡形成户均2棚以上专业村4个,1.5棚以上专业村6个,1棚以上专业村2个。年棚均收入稳定在7000元左右。2005年新发展大棚631棚,年底突破2500棚的奋斗目标。2、林果业:全乡累计发展各种经济林果17040亩,其中苹果12540亩。实施“四大技术”管理以来,完成大改型5100亩,强拉枝9200亩,巧施肥8300亩,今年完成果实套袋400万只。形成刘塔——高兴庄——高庄为一线的林果业产业带,人均达到5亩以上。3、草畜业:累计完成各种养殖110户,其中养羊85户,养牛11户,养猪9户,其它养殖5户,完成人工种草1.8万亩。
沿革
民国初年属大关乡辖地,民国30年(1941)从大关乡分出称干河乡,1950年4月与今木杆镇合划为大关县第六区,1958年易称高桥人民公社,1961年复称高桥区,1970年复名高桥公社,1984年又称高桥区,1988年改为高桥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