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乐山市地图 > 马边县地图 >
高卓营乡地图
高卓营乡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高卓营乡下辖村:高卓营村稀泥沟村雷公坪村夫山村干溪村

农业经济

高卓营乡特产为筇竹。乡镇企业有林木采伐和木材加工厂。农业主产玉米、水稻、马铃薯、黄豆。养殖业以牛、羊为主。[1]

历史沿革

高卓营乡是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辖乡。海拔高度:905米。1954年建高卓营乡,1958年改超英公社,1959年更名高卓营公社,1984年复置高卓营乡。

高卓营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481男1790女1691家庭户户数822家庭户总人口(总)3398家庭户男1716家庭户女16820-14岁(总)11240-14岁男5860-14岁女53815-64岁(总)223615-64岁男114415-64岁女109265岁及以上(总)12165岁及以上男6065岁及以上女6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458

民族文化

高卓营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带,由于地形的特点,立体气候明显,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和名贵土特产资源。4万公顷的国家级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更是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的乐土。“彝”是各地彝族统一使用的族称。由于方言、地区不同,还有许多不同的自称和他称。解放以后,经过民族识别,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鼎彝之“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有的方言虽然差别较大,但都有着明显的共同历史渊源和一定数量的汉语借词。彝族原有一种音节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称为“文”、“韪书”或“罗罗文”、,“倮文”、“毕摩文”、“西波文”,通称老彝文,大约形成于十三世纪。据估计,现存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字形,经常使用的有一千多个。1957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小凉山彝族还有父子连名制,至今许多人还能背诵数十代父子连名的谱系。葬礼也多种多样,内地彝族实行土葬,小凉山实行火葬。巫师有“毕摩”、“苏尼”,民间崇拜“万物有灵”和祖先神灵的原始宗教活动,少数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这些都反映了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远古时代,其先民就已在滇池、邛都两地区生息繁衍。早在公元初,彝族地区的居民就泛称为“夷”。其自称为诺苏泼、纳苏、尼苏等。意思都是“黑族”,因为彝族崇尚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