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作镇地图
高作镇相关地区地图:
面积人口
据当地政府官方资料显示,该镇总面积7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65.5公里,人口4.2万,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3个村民小组。
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已具规模。高作境内有2个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100亩。已形成以机械、节能灯具、花炮等产品为主的产业群体。群力工矿生产的液压锚杆钻机荣获“盐城市十大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单个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41%,成为全国行业小巨人企业;宇洋石化无痕大钳通过美国API石油协会论证以及飞乐药业兽药系列通过国家农业部GMP论证,获得国家级生产许可证,成为同行20强企业。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牢牢坚持发展主题,突出工业主体,强化项目主线,高作镇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各项主要指标超计划、超同期、超历史。全年实施各类工业项目16个,其中超千万项目8个,超3000万元项目2个,5000万元项目1个。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28%;技改投入5900万元,同比增长133%;工业用电量实现376万度,同比增长118%。群力矿机、盛泰花炮等企业大力实施规模扩张战略,实现了持续跃升、跨越发展。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毕业会考和中考优秀率、及格率、录取率均列全县前列。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加大,高作镇撤并4所小学,教育资源得到了整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名列全县榜首,保持了多年计划生育示范镇的荣誉。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有线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面对非典疫情,坚持周密部署,科学应对,处变不惊,严防严控,实现了“不发生、不传播、不扩散、不流行”的目标。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武、民政、审计、综治等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力的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
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调优种植业,调高畜牧业,调大林果业”的总体思路,着力抓好1.5万亩优质饼干小麦基地建设,新建和改造农田林网1.5万亩,新植意杨20万株,建成高标准绿色通道8公里,新拓桑园300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三类圩堤、险工患段等土方任务18.6万立方米,大力提倡全民创业,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全年新增劳动力转移1500人,人平增收180元。积极尝试和推行“订单农业”,组织和支持粮管所与广大种植户签订订单小麦1万亩,保障了农民利益,提高了农民收入。财政运行态势良好。积极实施财政命脉工程,多渠道培植财源,强力度促进征管,全方位节支减负。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025万元,同比增长24.5%,实现了财政预算内和预算外的两个平衡。
面积人口
据当地政府官方资料显示,该镇辖20个行政村,253个村民小组,5.8万人,农业人口5.1万人,土地总面积62平方公里,可耕地5.3万亩;高作镇(驻高作村):辖20个村委会(高作、高南、滕庄、季庄、曹庄、双庄、大庄、后刘、小仝、三张、八里、十墩、周楼、夏庙、金塘、单湾、张皮、腊园、官杨、五姚)。
特色产业
睢宁县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位居鲁淮平原南缘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14℃,平均降水量922.1mm,年日照2393.3小时,无霜期达214天。河、湖水质及地下水质保持良好,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是“省级生态示范县”、“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县”和“江苏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县”。自1995年开始,睢宁县引进和推广日本梨系列新品种、新技术,三水梨以皮薄、肉细、甜味高、口感好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02年,产品荣获江苏省无公害产品证书和省优产品证书,2003年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认证,并获准使用全国统一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志。睢宁县现形成以“七月酥”、“幸水”、“丰水”、“新高”、“黄金”、“爱宕”等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的优质高产主栽品种群,栽植面积达15万亩,成为全国优质砂梨栽培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