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红河州地图 >
个旧市地图
个旧市相关地区地图:

个旧市交通概况

个旧市辖区内的公路状况为:北、东面的倘甸、沙甸、鸡街、大屯一带以326线(昆河公路)、323线作为骨架支撑相互连接并与开远、蒙自、建水相通,是个旧通往昆明和内地的主要通道,经济较发达,交通情况比较好,而西南部的贾沙、保和、卡房、老厂一带因地势偏僻、公路等级低、交通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现随着新建的个元二级公路的建成通车和冷墩到蔓耗柏油路的铺通,沿线各乡镇的交通状况将以该路为骨架逐步得到改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该路段还是红河州边疆的元阳、绿春、红河、金平、河口五个县通往内地和连接326线(昆河公路)的最佳通道。到2002年底,个旧境内共有公路276条(段),总里程达1375.762公里。其中:省管公路10条(段),计287.63公里;州管公路1条(段)47公里;市管公路265条(段),计1041.21公里。市管公路包括县道3条(段)计73.8公里,乡道222条(段),计768.91公里,专用道40条(段),计198.422公里。初步形成了以个旧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市委、政府“一二三”的工作思路,实施三步走的设想,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省州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矿业经济强州”、“民族文化大州”等历史性机遇,借助滇越大通道和个开蒙交通网构建的契机,努力将个旧建设成为滇南的交通枢纽城市和云南走向亚太的重要通道。根据个旧市公路历史形成的现状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个旧市2002年至2020年的公路发展规划主要是:规划新建、改建公路48条(段),计747.523公里。其中:改建公路23条(段),计351.533公里,新建公路26条(段),计395.99公里。通过规划,在原有基础上,于2010年前全部修通全市未通公路的自然村的公路,2005年前,通向各乡镇的公路全部铺设柏油路面和水尼路面,2015年前,对全市80%以上的乡村公路按照“三提高”要求实施改造,2020年前,使全市国道、省道、县道的技术等级全部提高一级,最大限度地改善个旧市的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近期工作的重点是配合红河州重点公路指挥部建设好鸡街到石屏的一级公路和鸡街到蒙自的高速公路。加快个旧至大屯一级公路建设的步伐,争取早日破土动工。个屯公路建设项目现已完成大量的,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即将动工修建,该项目路线起于个旧八号洞明珠雕塑附近,经老阴山隧道、大屯坝,止于鸡蒙线(即与昆河公路连接),路线全长约15.86公里,双向隧道洞长约6940米,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该项目的建成作为个旧东移、蒙自西拓快速连接通道,将极大地缩短、开远、蒙自群落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进一步密切三县市的联系,促进群落城市的形成,同时通过个屯公路和个冷公路,使昆河经济带与红河流域经济带相连,且它将成为边疆一一个旧(现在州府)一一蒙自(未来州府)联系的重要通道,对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史具有现实意义。在个旧路网规划中,个旧市还考虑建—条二环路,在个旧市区八号洞建一立交桥,辐射东西两条路线至风筝山,形成环路,全长24公里,西线技术等级为一级,由八号洞经个温线K1+060、长江编织袋厂至风筝山,长11公里;东线技术标准为二级由八号洞经老阴山、对门山至风筝山,长13公里;个旧二环路的建成,将使个旧的城区面积增加1倍(约14平方公里)。今后还将改建鸡个公路为一级公路,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泛亚铁路云南段的前期建设准备工作,通过对一些主干线新建、改建,逐步完善个旧市的公路运输网络,提升个旧的交通优势,为建设精品城市,推动个旧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锡都

据史料记载,个旧锡业开发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大约5万年前个旧就有人类生息,西汉时,个旧属贲古县,随着中原文化的渗透,锡、银、铅采冶业兴起,东汉时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分工协作。明代,银、铜业盛,锡产品已为国内知名。清康熙后,锡业至为兴盛。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个旧厅,建立衙署,专管矿务,个旧大锡开始大批量出口。1897年,云南省第一个邮政代办所在个旧设立。1933年,云南无线电台在锡务公司设立个旧分台,沟通了个旧锡业、锡业生产与纽约、伦敦等地国际锡市场的通信联络。次年,个旧矿业资本家又集资兴办了全省第一家私营电话企业——个旧矿区电话所,架通了各大矿山企业电话电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个旧厂官商公司,使用进口机器设备和工艺,聘用外国专家开展锡生产作业,开了云南冶金工业近代生产之先河。宣统元年(1909年),滇越铁路碧(色寨)河(口)段通车,便捷的交通和通讯使锡的出口量迅速猛增。次年,云贵总督将个旧厂官商有限公司改组为个旧锡务股份有限公司,向德国购买洗选、冶炼、化验、动力及索道等机械设备,并聘请德国工程师指导生产,开创了云南冶金工业机械化生产的历史。至30年代末,个旧锡业达到解放前之鼎盛时期。私营大厂户多达4400家,锡的出口量高时达1.1万吨,为全国锡出口总量的90%以上,居云南省商品出口首位。民国二年(1913年),个旧被列为云南省一等大县,成为全滇工业重镇。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发展个旧的锡业生产和城市建设,1951年将个旧撤县设省辖市,并列为“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建设地区之一,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抽调大批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以及财力、物力支援个旧,云南省以8个专州的矿用物资和生活用品供应个旧,使个旧的经济规模和城市建设迅速扩大,成为云南省第二大工业城市。1958年,个旧市隶属红河州,州府迁个旧市,同时撤销开远、蒙自县归个旧市辖。后两县于1961年划出。经过多年的建设,个旧己发展成为一个以有色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轻纺、机电、建材、医药、食品等门类齐全,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型城市。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个旧为云南省计划单列市,行使地州级经济管理权;为对外国人开放城市。1990年代以来,年有色金属采选能力1000万吨、冶炼能力22万吨,产锡约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5%、世界产量的1/4,产品出口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锡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个旧的地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锡、铜、锌、钨等有色金属储量达650万吨,其中锡的保有储量90多万吨,占全国锡储量的1/3。此外还有铍、铋、镓、锗、镉、银、金等稀贵金属,霞石储量约30亿吨,为全国霞石储量之冠。个旧的矿业开发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已开始,到本世纪的上半叶,锡的年产量最高达1万多吨。现在,个旧的工业发达,已建立了33个工业门类,140多家独立核算的县以上工业企业,形成了16亿多元的固定资产规模。冶矿企业达80多家,年采矿能力850万吨,冶炼能力8万吨,锡产量占全国的70%,有色金属产品远销英、美、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个旧的锡重选及冶炼加工技术,稀士节能荧光灯技术、锡工艺品制作技术、锡铅焊料系列产品及高纯锡生产技术等,都达到了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有60多个获省优、部优和国优称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畅销不衰。除了冶金工业这一主体产业外,个旧还形成了化学工业和轻纺工业两大支柱产业和机电、建材等重要工业。服装、苎麻纱、香料、节能荧光灯等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个旧不仅锡矿储量丰富,其它有色金属资源也十分丰富。现已探明,个旧的矿藏资源种类多达28种。个旧市高等级公路和窄轨铁路直达昆明,南至紧邻越南的边境重镇河口,境内公路网四通八达。

个旧市城市建设概况

一、城市基本情况,个旧市是云南省的一个中等工业城市,1951年1月1日建市,因盛产大锡而闻名中外。1988年个旧被列为云南省计划单列市,同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开放城市。个旧现在是滇东南的中心城市。个旧全市总面积1587平方公里,总人口45.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9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68.3%。个旧是一座山水城市,海拔1689米,年平均气温16度,具有城在山中、湖在山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城市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16万人。个旧城小巧玲珑,房屋环绕金湖四周而建,整洁卫生,绿树成荫,1990年曾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之一。个旧由于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32.3%,有乔木420种,经济林11种,竹子5种,野生药材200多种,野生花卉270余种,珍稀植物有云南金花茶、望天树、桫椤、董棕、云南穗花杉、柄翅果、多歧苏铁等9种,珍稀动物有长臂猿、云豹、麝、水獭、巨蜥等11种。其中,被称为“生物活化石”的红河多歧苏铁,为蔓耗热带雨林中所独有。为了加快个旧市的发展,市委、政府提出了“一二三”工作思路,即:以老工业城市的提升改造为突破点,立足有色、超越有色、立足老城、超越老城;将个旧建成云南省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中心、云南省重要的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及云南省一流的精品城市。根据这一战略决策,个旧市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以精品城市建设为目标,以治好一个金湖;绿化老阴山、老阳山两座面山;建好金湖文化广场、工人文化宫广场、体育场三个广场;突出锡文化特点、山地城市特点、欧式风格特点、夜景灯光特点四个特点的“一二三四”系统工程为重点,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向精品城市又迈进了一步。二、城市规划情况,个旧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自1983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对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1995年底市政府根据《城市规划法》及省建设厅的要求,作出了修编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决定,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修编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96年上半年完成了总规修编的方案,因96年8月初个旧市连降大雨,发生了40年未遇的特大洪灾,洪灾过后,遵照省政府的指示,个旧市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恢复重建工作,总规修编受到了一定影响;1998年6月25日省建设厅与州建设局受省政府的委托,在昆明主持召开了《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评审会,并给予了通过;99年7月,因州政府正在组织编制的个开蒙群落城市总体规划涉及个旧、开远、蒙自三市县,决定暂缓向省政府转报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2000年底,根据省政府刚刚批准的个开蒙城市群总体规划和州政府的要求,又对总规修编成果进行了调整。现调整工作已全部完成,规划年限近期为2001年至2005年,远期为2006年至2020年;城市性质确定为:滇东南中心城市,个开蒙城市群的经济中心,个旧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以冶金、生物资源加工、化工、建材工业为主,积极发展商贸、旅游第三产业,建设具有良好休闲和居住环境的现代化精品城市;城市发展形态确定为锡城西区(现状市区)——锡城东区(大屯)——锡城北区(鸡街)三片区组团式城市结构形态,到2020年,把个旧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省域二级中心城市,滇东南中心城市,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地区性中心城市的行列。在完成《个旧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同时,还编制了《城市消防规划》、《个旧金湖景观规划》、《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城市排水规划》、《城市环境卫生发展规划》、《市区南部旧城改造详细规划》等一大批专业和详细规划;在规划管理方面,制定了一整套办事程序,实行了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联合办公制度,将人防、城建档案、城建监察、质量监督、标准定额、劳务管理等有关部门集中,每月10日和25日两次定期联合办公,只要符合审批条件,只需一天、一张支票即可办完有关手续,深受大家的欢迎;个旧市还结合实际,制定了《个旧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强化规划的管理。每年“一书两证”的办证率都在99%以上,违法违章建设查处率也在99%以上。三、城市建设情况,个旧“96.8”洪灾过后,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定要把个旧建设得比灾前更美好”的指示精神,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展开了个旧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几年来,完成了“96.8”洪灾后市政基础设施、房屋和个旧湖治理三大类恢复重建工程∶投资2.5亿元,完成了市区建设路、金湖东路、金湖西路等城市主要道路的改造;建成了环境优美的明珠小区;完成了个旧湖环湖截污、排洪排污隧洞、个旧湖底泥疏挖、污水处理厂和环湖游览道建设等工程;建成了朝阳天桥、宝华游览索道、老阴山观景长廊、南北汽车客运站;建市50周年前夕又一鼓作气的完成了湖滨广场、个旧湖环湖美化、个旧湖二号通道改造、市区过境路路灯、市区北大门改造和绿化广场建设、老阴山景区道路改造、通宝门至青杉里道路改造;完成普洒河城市引水第一期工程和七层楼人员隐蔽工程,建成了个旧市第一座地下人行过街通道;新建了市人民医院内科、外科大楼、四星级宾馆、电讯枢纽大楼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今年又开始进行金湖文化广场、中水回用、金湖底泥疏挖及湖中心音乐喷泉、垃圾处理场、普洒河城市补给水、二期夜景灯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建筑云庙的周边环境改造、体育场看台改造、城区电网入地、市区南部旧城改造等城建十大工程建设。城市绿化加大了以金湖为中心的环湖绿化、面山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垂直绿化工作,去年在老阴山面山采取特殊措施新植树3.8万株,个旧湖环湖移栽了董棕和竹子,引种了百年榕树和移栽本地亚热带树种,街道行道树全部种植常绿树种;兴建了以绿地为主的抗洪纪念广场、湖滨广场、迎宾广场,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4%,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到了7.57平方米。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关爱,对市区主要道路人行道全部开通了无障碍通道,金湖南路首次建设了盲道;城市供水每年约1200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190升,城市自来水普及率100%;城市夜景灯光工程经过近6年来的不断投入、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已形成了点与面、线与片、动与静的较为完美结合,现在市区拥有路灯4000多盏、城市夜景灯光已达到3000千瓦,每天晚上开灯3个小时以上,管理上实现了微机集中控制;为了使居者有其屋,加大了经济实用住宅的建设,使一大批中低收入的家庭住上了功能齐全的配套住房,75%的市民拥有了属于自己产权的住宅,配套率达到了70%以上,在省内率先实施了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已有300多户住上了廉租住房,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居住面积达到了11.45平方米;政府还禁止在市区使用燃煤,90%以上使用了炊电和液化石油气。四、城市管理情况,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多年来,对城市建设的管理始终常抓不懈,经过历届政府和全市人民长期的努力,使个旧1990、1995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1994、1996、1998、2000、2002年连续5次蝉联“全省甲级卫生城市”,个旧的城市环境卫生已形成一份无形的产业,成为继“锡都”之后又一块叫得响的城市品牌。城市管理主要是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的干净整洁。个旧市首先在管理机构上落实,实行三级管理∶一是市爱卫会,作为全市环境卫生的领导和协调机构;二是建设局,特别是城建监察大队和环卫处,作为城市具体管理和办事机构,负责城市主要街道市容市貌管理和清扫保洁;三是城区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负责社区范围,主要是小街小巷、居民院坝的管理和清扫保洁,经过多年实践,这是行之有效的。制定、实施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金湖管理条例》,此外,政府还出台了10多个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的政策性法规,如《关于加强对城市市容管理的通告》、《关于市容环境卫生实行“七不准”的通告》、《市区禁止烧燃煤的通告》等,使城市的管理有法可依。现在,个旧市制定了《个旧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意见》,争取在2004年上半年内进入“国家卫生城市”的先进行列。经过不懈的努力,个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质量和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整个城市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云南省甲级卫生城市,并于2001年荣获中国首届人居环境范例奖,在精品城市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行政区划

个旧市辖1个街道、7个镇、2个乡:城区街道、锡城镇、沙甸镇、鸡街镇、大屯镇、老厂镇、卡房镇、蔓耗镇、贾沙乡、保和乡。现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26个民族。
建制沿革:西汉时,个旧属贲古县,随着中原文化的渗透,锡、银、铅采冶业兴起,东汉时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分工协作。明代,银、铜业盛,锡产品已为国内知名。清康熙后,锡业至为兴盛。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个旧厅,建立衙署,专管矿务,个旧大锡开始大批量出口。民国二年(1913年),个旧被列为云南省一等大县。个旧市于1951年1月建市。1958年,个旧市隶属红河州,州府迁个旧市,同时撤销开远、蒙自县归个旧市辖。后两县于1961年划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个旧为云南省计划单列市,行使地州级经济管理权;为对外国人开放城市。2000年,个旧市辖1个街道、8个镇、4个乡:城区街道、沙甸镇、锡城镇、鸡街镇、大屯镇、乍甸镇、老厂镇、卡房镇、蔓耗镇、贾沙乡、保和乡、倘甸乡、黄草坝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5331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区街道158996、锡城镇20165、鸡街镇25631、大屯镇81680、乍甸镇18796、老厂镇38055、卡房镇43084、沙甸镇17104、蔓耗镇3464、倘甸乡12745、贾沙乡19063、保和乡10900、黄草坝乡3628。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2003年4月25日,云政复[2003]34号:撤销个旧市黄草坝乡、蔓耗镇,合并设立蔓耗镇。2005年,个旧市撤销鸡街镇、倘甸乡和乍甸镇,设立新的鸡街镇。
乡镇简介:
沙甸区是个旧市最大的回族聚居区。1984年设区建乡后至今为个旧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区公所设沙甸。位于个旧市北部,东经103.13′,北纬23.31′,距个旧市区24千米,东南与大屯镇接壤,西南与鸡街镇相邻;西接倘甸乡,北与开远市的羊街乡龙谷村连接。海拔1200米——1400米之间。全区辖区总面积15.1平方千米,辖沙甸回族乡、新沙甸回族乡、金川回族乡、冲坡哨彝族乡等4个行政村级乡,共11个自然村,31个合作社。2002年,全区总人口13793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2427人。
锡城镇地处个旧市中心,位于东经103°05′至103°11′,北纬23°17′至23°24′之间。辖区国土面积128.8平方千米。下设9个村民委员会,53个村小组,总人口15620人。其中农业人口13300人。辖区最高海拔2010米(龙克),最低海拔1690米(鄢棚)。
鸡街镇位于个旧市北郊,位于个旧、开远、蒙自三县(市)的结合部,俗称“个旧北大门”。地处东经103°12′至103°16′,北纬23°29′至23°33′之间,东与蒙自县相连,北与开远市接壤,辖区面积72.44平方千米。
大屯镇位于个旧市东北部,东经130°11′到103°20′,北纬23°24′至23°29′,东北与蒙自县毗连,西南与个旧市老厂镇、锡城镇、乍甸镇相靠。海拔1300米至274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莲花山2740米。全镇总面积132.81平方千米。辖9个村民委员会,46个村民小组,5个村民小组。辖区总人口86000人,其中农业人口34000人。
卡房镇辖区总面积342.6平方千米,下辖15个村民委员会(头道水、卡房、田坝子、田心、斗姆阁、龙头寨、龙树脚、路赶藤、打靶期、大黑山、火把冲、维西湾、扯土白、咪的期、苟街),102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3087人,农业人口29249人,其中彝族人口12578人,苗族人口3926人,彝、苗族人口占农业人口的61%。
蔓耗镇由原蔓耗镇与原黄草坝乡于2003年8月底合并成立。位于个旧市区东南部红河北岸,总面积为103.27平方千米,镇内辖4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563人,其中农业人口4606人。
老厂镇位于个旧市区东南部,距个旧城区23千米。地处东经103°10′至103°19′,北纬23°15′至23°20′之间,东与蒙自冷泉乡接壤,南和卡房镇相连,西与锡城镇为界,北与大屯麒麟山共岭。最高海拔2750米,最低海拔1490米。老厂镇由1个镇办事处和对门山、木登硐、羊坝底3个农村村民委员会的15个村民小组组成,总人口17342人,其中农业人口4723人。
乍甸镇位于个旧市北郊,距市区12千米。地理位置东经103°06′至103°12′,北纬23°24′至23°35′19′之间。最高海拨2522米,最低海拔1250米(绿冲河),镇政府所在地1375米。东接大屯镇,南连锡城镇,西与建水县接壤,北与倘甸毗邻。辖1个居委会,3个村民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全镇3617户18793人,其中农业人口14544人。
倘甸乡位于个旧市北郊,地处东经103°37′—103°45′,北纬23°01′—23°06′之间。东与开远市乐百道办事处和个旧市鸡街镇接壤,南接个旧市乍甸镇,西与建水县普雄乡、面甸镇相连,北与开远市乐百道办事处毗邻。全境总面积81.4平方千米,地形南高北低,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坝区,海拔1132米—1781米。辖3个村民委员会22个村民小组共29个村民小组。
贾沙乡位于个旧市西部,距个旧市区24千米,九五年被列为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全乡辖贾沙、围墙、普洒河、他白、丫沙底、水塘、陡岩、克勒、松云、民云、白云1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316.5平方千米,总人口20548人。
保和乡位于个旧市西南部,东经102°50′至103°06′,北纬23°09′至23°17′之间。东南部与卡房镇相连,西与元阳县隔河相望,北与贾沙乡、锡城区相毗邻,最高海拔2389米,最低170米,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相对高差2219米。保和乡是1971年由原贾沙公社划出保和、莫贾、核桃寨、木花果4个大队和原卡房公社划出斐贾、白巫山2个大队组成而建,全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3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43.7平方千米。

个旧简介

“个旧”是以彝语“果作”的音译演化而来的,意即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个旧是以生产锡为主并产铅、锌、铜等多种有色金属的冶金工业城市,是中外闻名的“锡都”。个旧古属贲古(即临安府,今建水县),元时属蒙自县,称个旧里。民国2年(公元1913年)设县,1950年改县为市(县),1951年1月1日建市.位于滇南,距昆明255公里,面积1587平方公里,人口45.5万(2000年普查),为云南新兴的工业城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三卷称“个旧,中国云南省第二大城市,著名的锡都”。个旧市因锡而立,因锡而盛,因锡而名,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锡工业基地、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产锡基地。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历代矿冶遗址和数千公里纵横交错的矿道,堪称"中国冶金活博物馆".市区内建有锡博物馆供游客参观。

个旧获得的荣誉(部分)

1.国家卫生城市,2.全国文化先进市,3.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4.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5.云南省园林城市,6.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主要节日庆典

1.锡文化旅游节,每两年举办一次,举办时间不定,2.中国锡都国际滑翔节,每两年举办一次,比赛规模定为国家级赛事,每届都有世界级的选手参加,是国内参赛最多,水平较高,规模较大,富有影响力的比赛.比赛设滑翔伞公开赛和热气球邀请赛(分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举办时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