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街镇地图
鸡街镇相关地区地图:
教育科技
2006年,全镇有中学3所,在校学生2719人,教职工186人,升学率100.92%,初中毕业率100%,巩固率99.05%。有小学校点42个,全镇在校学生482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完学率100%,巩固率100%。全年先后投入资金30余万元,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7期,受益农户20000余人次。推广杂交水稻7900亩,水稻多样性栽培3500亩,配比施肥5400亩,病虫害防治14000亩次。在邦干村委会等8个点进行的天麻栽培试验已获成功,该项目的推广将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途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1575人,为广大农村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文化体育卫生
2006年,鸡街镇有文化站1个,文辅专干4人,村(社区)委会文化室18个、业余文艺队79支、卡拉OK厅32个、音像制品店15个。全年组织开展农村大型文艺演出13场次,小型文艺演出64场次,观众4万余人。协助市委“三下乡”文艺演出l场,观众2000余人。有镇卫生院3所,职工6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8人,行政工勤人员17人,设病床90张,门诊开设内、外、妇产等8个科室,全年门诊3800余人次。有村卫生所5个,有乡村医生22人。
经济概貌
2006年,鸡街镇党委、政府继续坚持走“规划立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业兴镇、依法治镇”的综合发展之路,发挥交通区位、工业基础、水电网三大优势,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为建设惠及全镇5.4万人民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全年,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945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7.8亿元,上交税金7875万元。农业总产值15075万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7.27%。农村经济总收入14.32亿元,比上年增长6%。地方财政总收入3566万元;地方财政总支出2296万元。各金融部门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9340万元,比年初增长81.07%。累计发放贷款21187万元,收回贷款19035万元。全镇有集贸市场3个,成交额9824万元。卫生院有鸡街、乍甸、倘甸三所。境内旅游自然资源储备丰富,钟天地灵秀,布天河龙潭,分布着鸡街河、绿冲河、乍甸河、倘甸河、莲花池、白云沟等河流;有常年恒涌的龙潭20余口,水库5座(白云沟水库、峡鱼塘水库、红塘子水库、莲花池水库、白坡水库);光、热、水等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开发乡村农家乐生态旅游的广阔前景,是一年四季皆适宜旅游休闲度假的圣地。有城郊结合部投资近亿元的水龙井北回归线合田民俗风情园,投资2000多万元的倘甸龙园水上娱乐中心,还有好吃好玩的乍甸鸿瑞四季园等,都具备了团体旅游度假休闲、娱乐、餐饮、大中型会议活动的综合功能。倘甸农家乐乡村生态旅游区、风光旖旎的鸡街莲花池待开发园区,独具特色的烤鱼、油淋鸭、烤鸡、牛肉干巴等清真系列食品和各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农家菜,极大地吸引了八方宾朋,年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400余万元。鸡街镇的旅游业开发起步早、规格高,优势明显,在全州乃至全省,始终扮演着乡村农家乐生态旅游的重要角色。十一五期间,鸡街镇新一届党委政府将抓住个开蒙群落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机遇,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工作全局,坚持科学发展观,秉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革故鼎新,按照市委政府“一二三”工作总体战略和镇政府提出的“兴农、强工、促三产”经济发展思路,形成“三片互动、全面发展、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一强、二大、三中心”,“一强”即借助“三镇合一”的大好机遇,统筹兼顾,各展优势,提速发展,力争打造个旧市乃至红河州第一经济强镇;“二大”即个旧市工业经济大镇,个旧市绿色经济大镇;“三中心”即有色金属冶炼、深加工中心,仓储物流、商贸中心,农产品集散加工中心。
社会治安
2005年,全镇组织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和“二五”依法治镇工作。组建治保会、专职联防队、铁路护路队等25个,成员249人,初步形成治安防范网络。全年发生各类刑事案件116起,破案95件,刑事案件比上年同期减少37起。治安案件43件,查处43件,查处率100%,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74起,调解成功率97%。
人民生活
2006年,鸡街镇农民人均所得3160元,比上年增长13.01%。住房总面积97.85万平方米,人均32平方米。全镇有私家汽车66辆、摩托车1398辆、拖拉机467辆。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已在集镇普及,电视机正向农村逐步普及。全镇人均占有肉、奶、蛋达29公斤,比上年增长8.5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3人。全镇供养社会孤、老、残、幼人员34名,国家救济950人次。全年,共有42940人次享受城镇人口最低生活保障。
乡镇企业
2006年,鸡街镇乡镇企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企业为主,兼有化工、建材、机电、食品加工等行业。2006年,全镇有乡镇企业23户,其中骨干企业14户,规模上5000万元的10户,上亿元的有成功、超拓、自立、天黎、红杰5家矿冶公司;有个体工商户428户,从业人员7554人,注册资金1252万元。全年,乡镇企业总收入269155万元,比上年增长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