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昆明市地图 > 宜良县地图 >
耿家营彝族苗族乡地图
耿家营彝族苗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地质结构

耿家营乡地质结构较为单一,对比色较强。特点是山多、箐多、石头种类多。耿家营乡以高原山地为主,山地与河谷相间,北高南底,最高海拔2135米,最底海拔1540米,一般地势在1691——1842米之间。土地构成总的情况是“山多田少地上万,塘库不多水充裕,土木建筑房舍广,人行弯路马爬山”。境内有南盘江、马蹄河等四条河流;有老倌山、老黑山等12座山梁。

招商引资

耿家营乡地广人稀,风光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丰富肥沃的土地资源,是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天堂。境内的马碲河自然风光秀丽,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被前来探寻过的业内人土誉为“宜良县发展旅游业的最后一张王牌”。

乡镇风光

耿家营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民风纯朴,森林覆盖率高,纵贯南北的马碲河尤如一块碧玉镶嵌其间。马碲河是珠江上游南盘江的支流,马碲河的上游从羊桥村东部分为东西两支,东支称明月河或代帽山河,发源于马龙县上寨村,西支发源于马龙县十里海。马碲河集雄、险、奇、秀于一身,“耗子路”景观堪称华夏一绝,顺河而下,清澈的河水时而轻歌曼舞,时而咆哮狂奔,河两岸树木繁茂,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如刀削一般,置身其中如同身处世外桃源,城市的喧嚣,人情的冷暖,全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特色产品

烤烟生产上,克服干旱缺水困难,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抓好耿家营彝族苗族乡的烤烟生产样板。坚持良种化、科技化栽培;主攻质量,推行科技,树立品牌,走质量效益型的道路。2007年全乡共种植烤烟16500亩,总产222.5万公斤,均价13.22元,总收入2941.45万元。圆满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烤烟生产任务。养殖业上重点抓好生猪、奶牛、山羊品种的改良和疫病防治工作。2007年全乡生猪存栏15021头,比去年同期增1011头,肉猪出栏29207头,比去年同期增4000头,能繁母猪650头比去年同期增63头。大牲畜存栏3617头,肉牛出栏1001头;山羊存栏7747头,出栏5500头;饲养奶牛297头,牛奶产量408吨,比去年同期增92吨;禽类存栏43427只,禽蛋产量21吨;全乡畜牧业产值2320万元。牲畜疾病防治积极有效,“禽流感”“口蹄疫”防疫达到100%,年内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疫情。进一步完善了生猪定点屠宰工作,让全乡人民吃上放心肉,为耿家营彝族苗族乡的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保护生态

乡政府以保护马蹄河流域为重点,以封山育林为主,重点抓好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和林地清理整顿。全乡共完成义务植树39.7万株,做好1000亩的退耕还林地的管护工作。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开展侵占林地清理整顿工作,全乡共查处126户,面积60余亩,签订退耕还林保证书120户,案件查处率95%以上。是森林大乡,防火任务重。乡人民政府把护林防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积极完善森林防火扑火责任制,及时组建专业防火应急队、义务扑火队、野外用火巡查队,增加季节性巡查人员,确保森林防火期不出大问题。2007年全乡取得了无火灾、无森林火警、无荒火的好成绩。县防火指挥部工作考核,综合考评得分99.1分。通过造、管、护并举等有效手段,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被评为“云南省生态乡”。

人文风俗

耿家营乡境形成较早,远古居民彝族多,其他民族少。由于山多路险、生产落后的原因,故元末明初文化史事才有记载。乡位于宜良县东北部,跨东经103°13’16”-103°17’24”与北纬25°4’16”-25°8’8”之间。东邻九乡乡,北与马龙县交界,西南与古城镇相连,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耿家营乡是汉、彝、苗、回等8个民族混居的地方,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年来形成了传统彝族摔跤、苗族踩花山和灯笼舞等民族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