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街镇地图
狗街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企业
狗街乡镇企业起步较早,有建筑、建材、化工、纸制品、纺织品、铸造业等。近几年,乡镇企业发展本着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大刀阔斧的对企业进行了改制,先后将9个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理顺了经营机制,改制后的乡镇企业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新气象,2001年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4.6亿元。云江化工厂、灯芯绒印染厂、真龙造纸厂等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名牌企业迅速崛起。真龙造纸厂生产的真龙系列卫生纸己成为纸制品当中的名牌,年产值超过亿元。灯芯绒印染厂年出口创汇超过百万美元,产品远销东南亚。云江化工厂生产的云江牌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生产旺季日产百吨仍供不应求。狗街建筑公司和建筑工程公司积极向省内外拓展市场,2001年建筑业营业收入接近6000万元,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灵活的政策,优惠的机制,宽松的投资环境,狗街乡镇企业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非公经济的比重逐年加大。由于审批程序简化,审批行为规范,服务机制优化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两年中,共有4家企业采取独资和联营的方式先后在狗街安家落户,福建漳州达隆食品有限公司、浙江“李子园”公司生产基地,昆明“雪兰集团”、正在兴建的由台湾老扳投资的芥末厂等合作项目的相继实施,将对该镇的招商引资和多元化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城镇建设
小城镇作为链接城乡,具有较强辐射作用的农村区域文化、经济、商贸中心,对发挥牵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起着重要的载体作用。近几年党委政府狠抓“小城镇大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走与交通干线经济开发,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结合,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路子,鼓励外来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拓展投融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尽快在原有基础上建成“一主(狗街)两副(小马街、莲华)”,各具特色、环境优美的新型小城(集)镇。目前占地4.2平方公里的狗街小城镇规划正在实施当中,按人代会议案提出的要求,今年完成狗街小城镇建5亩文化广场,10亩第二农贸市场,沿江公园、街心改造、绿化带、垃圾处理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使集镇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繁荣起来。按照宜良总体规划的要求,使狗街达到宜良次级城市向南辐射延伸的重要结合点,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基础建设条件优越的乡镇企业发展区,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大镇。凭借小城镇建设的东风,计划从产水量7000方,水质优良的白龙潭引水,提高3万人饮水质量的自来水工程建设正在运作当中。
基础设施
2007年1—7月份,狗街镇投资1200万元,建成人饮困难、农贸市场、烟水工程、道路、除险加固、零星岁修等15件,改善了800亩农田的灌溉和水浇条件,建成沼气池及配套卫生厕所200个。总投资650万元,用于解决以狗街、西村、里营、小马街四个村委会4760户、1.3万人的饮水安全的狗街集镇及小马街集镇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213.55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5167平方米的狗街第二农贸市场已于6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市场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年交易总额2200万元,创税50—60万元。完成76万元的烟水工程项目建设,设计蓄水库容9万方的土科水库,经过4个多月的施工已完成工程建设,进入蓄水阶段,将用于解决新江村委会2个自然村,河沟村委会3个自然村695人的饮水困难和600余亩烤烟栽种供水困难问题。公路在狗竹公路开工建设的基础上,争取里营至狗街公路、小哨至狗竹公路联络道、章新公路的立项建设,三条公路相关手续已办理完结,将于近期建设开工。狗街镇现有8个村有路灯,有10169户通自来水,占总户数的59%;有6947户饮用井水,有538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31.34%);有17130户通电,有8351户通有线电视,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1993户。狗街集镇到宜良县城道路和进集镇道路为柏油路,集镇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路面,有乡镇到县城客运站2个,滇越铁路站点1个,建有农贸市场2个。狗街镇有汽车440辆,拖拉机663户,摩托车3020辆。狗街镇建有小(一)型水库3件,小(二)型21件,小坝塘78件,抽水站106站。耕地有效灌溉面积26833亩,有效灌溉率72%;有高稳产农田面积18995亩,人均0.3亩。建有沼气池的农户现有60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610户,建有小水窖1400口,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575户。
人文风情
狗街镇是宜良坝子南端南盘江东岸的一块人民富庶文化发展之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明清以来,代有人才,如:西村籍明末江西布政使,湖广巡抚的清官杨旈楫等,以及民国年间修撰民国《宜良县志》的沈伍营人许实,“京都烧鸭”的创始人西村人刘文等,他们给狗街镇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历史,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清朝末年滇越铁路的开通,“京都烧鸭”的远近闻名,龙公渠(东河)的修建,三竹里中学(现狗街一中分校)的创办等,使狗街社会事业发展引人注目。狗街的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有位于玉龙村东山的云泉寺,章堡村的高明寺等,云泉寺因山势陡峭,又名陡坡寺,距今已有600余年。寺的东北角旧有瀑布悬空(季节性水瀑),称“云泉瀑布”,为宜良八景之一。座落在孙家营村委会王家营村北面的聚风桥,始建于清乾隆30年(1765年);坐落于莲华村委会下白莲寺村的金锁桥,始建清道光13年(1832年)。小哨野生菌生态旅游村是云南省第一家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昆明市旅游局)批准认证的以野生菌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村,于2003年8月开始开展乡村生态旅游,于2006年12月被命名为“昆明市十佳乡村旅游示范点”,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春赏花、夏拾菌、秋尝果、冬吃杀猪饭”已成为生态旅游村的独特风格,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小山凹农庄因东临南盘江,三面青山环抱而得名。农庄于2004年9月建成,占地面积130亩,总投资1280万元,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集休闲、度假、会务诸功能为一体,已成为周边县市区居民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此外,还有狗街村中望江楼,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2003年进行钢筋砖混结构改建;三官庙建于清咸丰九年(1815年);地藏寺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7年),2003年改建为希望楼。玉龙村东南有云泉山,山中有云泉瀑布,为宜良八景之一。山上建有云泉寺(陡坡寺),据旧志记载:“明僧性空初创为庵,西平侯沐英题匾改庵为寺”。至清末建有太子阁等99间,占地6000多平方米。至80年代尚存观音殿等14间。云泉寺内仅存的古代泥塑佛像是县内保存下来较完整的清代泥塑像。土主寺有前殿、后殿等20间,建于清康熙16年,东面有魁星阁,构建古雅,清嘉庆13年建,寺内有碑刻七筒,其中《小龙洞水永远碑记》记载了当地各村使用小龙洞水规章及康熙、乾隆年间处理用水纠纷的情况。土主寺、魁阁和云泉寺1987年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教育
狗街以农家乐生态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事业潜力巨大,有闻名遐迩、独具特色的狗街烤鸭、东边公路沿线星罗棋市的地热温泉、美味适口的大口胭脂鱼、罗非鱼、白昌鱼以及四季常鲜的蔬菜瓜果。让人流连忘返、溶入自然的小哨绿色生态农家乐一日游,令你体验亲手采撷野生菌的无穷野趣,“小哨第一届干巴菌节”即将举办。还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陡坡寺、高明寺以及新建的玉龙奇特乐园。狗街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南昆铁路线穿境而过,1995年投资1800万元修通的云南省第一条高等级乡村公路----狗街东二环路与狗竹公路构建了狗街公路大循环圈。文化教育事业方兴未艾,狗街一中前身即为著名的南菁中学,狗街二中2001年升学率在全县12个乡镇中名列前茅,狗街三中建成了先进的远程电教化网络。绿证培训、农函大、成人夜校等农村文化科技教育有效开展,农村文化阵地丰富活跃。电讯事业迅猛发展,全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村村通,电视基本普及,安装电话2705部,每百人拥有电话5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镇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
经济建设
狗街镇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围绕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两个目标;突出发展特色、壮大支柱两个重点;持续发展乡镇企业、非公经济,抓好扶贫攻坚,从总体上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狗街镇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89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375万元,占总收入的40%;畜牧业收入7450万元,占总收入的1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71654头,肉牛1333头,肉羊6248头);渔业收入1409万元,占总收入的3%;林业收入822万元,占总收入的2%;第二、三产业收入12928万元,占总收入的32%。农民人均纯收入3540元,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狗街镇外出务工收入1099万元,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5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