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乐山市地图 > 峨边县地图 >
共和乡地图
共和乡相关地区地图:

优越的地理环境

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给共和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乡镇企业发展已成规模,基本形成了以木制品、建筑材料、肉牛养殖、农机具制造、山产品采集加工五大产业为主体,商业、饮食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补充的贸工农、种养殖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其中纯天然绿色食品--山珍“食用菌压缩块”、“山野菜压缩块”、“松茸养生酒”等名特优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香港、日本、俄罗斯。共和乡乡村基础建设完备,交通条件良好,通讯全覆盖,乡内环境整洁,夜晚路灯明亮,各行政村街道美化、绿化、香化标准高,有三个行政村获“牡丹江市级村镇建设先进村”的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穆棱市评为乡村建设先进乡。共和乡开发建设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为充分发挥共和乡矿产资源优势,绿色食品基地优势,加快开发建设步伐,乡党委、政府制定了“以发展绿色产业、肉牛养殖业为主攻方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经济发展思路,本着“立足资源优势、内引外联、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制定了最宽松的优惠政策。

2、黑龙江省穆棱市共和乡

共和乡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行政区域面积1420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10个行政村,11个国有林场,1个省级自然区,总人口2万人,东距东宁口岸(国家级陆路口岸)120公里,西距牡丹江镜泊湖(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120公里,南距吉林汪清县(国家药材生产基地)120公里。交通便利,是新兴的以绿色产业为支撑生态旅游型山区乡镇。共和乡七十年代初建乡,自然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5%,水、土壤、空气等环境未遭破坏,土净、水净、空气净,符合绿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乡内是山多、林密、水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体现在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开采条件好,已发现和开采的有沙金、岩金、水晶石、页岩、花岗岩等,储量均在1亿立方米以上;山产品资源品种多、产量大,盛产松籽、毛榛、松茸、黑木耳、猴头、元蘑、榛蘑、蕨菜、薇菜、黄花菜等多种名贵山珍食品,无任何污染,属天然绿色食品;农业资源方面,形成了以养殖肉牛为主的畜牧业带动农业发展的新格局;矿产品、野生药材、名贵药材质量纯、产量高,有西洋参、人参、党参、黄芪、刺五加、五味子等20多个品种;木材种类较多,有红松、樟子松、水曲柳、云杉、柞桦树、黄菠萝等名贵树种,木材蓄积量达800万立方米。

4、青海省乐都县共和乡

共和乡[GongHeXiang]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5公里。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面积113.2平方公里。辖联星、许家寨、高营、大庄、拉科、马场、上桦林、拉日、虎林、童家、克什家、磨石沟、洒龙、书卜、嘛业磨、祁家堡16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努木乡,1952年改称共和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共和公社,1984年复设共和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丘陵。产业以加工,运输、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籽种植为主。境内建有蓄水20万立方米的桦林水库。通县乡公路,交通便利。

3、青海省湟中县共和乡

共和乡(GongHeXiang)位于湟中县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族等。面积59.4平方千米。辖鸾巴前营、鸾巴后营、木场、上直沟、化勒城、徐尔吉、石城、山甲、转嘴、王家山、徐木什南村、苏木什北村12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转嘴乡,1958年并入“七一”公社,1960年分设共和公社,1984年改设共和乡。2001年1月1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7号文批复:撤销共和、维新和盘道3乡,合并设立共和镇。

7、四川省峨边县共和乡

基本概况:峨边彝族自治县辖乡。1951年与毛坪乡分开建共和乡,1958年与毛坪合并建毛坪公社,1961年建共和公社,1984年置共和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31公里。面积16.9平方公里,人口0.5万。通公路,成(都)昆(明)铁路过境。辖江峨、双峨、赵山、白果、红旗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泥厂、采石场。农业主产玉米、黄豆、小麦、薯类等。养殖业以猪、牛、家禽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芝麻、油菜、水果、油桐。
社会事业:2008年8月该乡开展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培训会,使全体乡村组干部深受教育,大会还要求全乡干部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户村民每个人,此次培训会对该乡法制教育和信访维稳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峨边县共和乡江峨村四队饮水极其困难,7百多人长期饮用来之不易及不卫生的水,党的政策好了,给该乡花巨资安了水管解决了我们饮水问题。
行政辖区:共和乡下辖村:江峨村双峨村白果村赵山村红旗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292男2270女2022家庭户户数1201家庭户总人口(总)4290家庭户男2270家庭户女20200-14岁(总)11350-14岁男5930-14岁女54215-64岁(总)281215-64岁男149815-64岁女131465岁及以上(总)34565岁及以上男17965岁及以上女16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967

5、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共和乡

共和乡地处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中部,东接黄峤乡,南北与靖远接壤,西与宝积乡毗邻。现有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全乡3502户、17333人。占地面积291.2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5914亩(其中水浇地15454亩),现有机井54眼。境内有丰富的煤炭、屈吴山天然矿泉水、沸石、花岗岩、金矿等多种资源。乡政府所在地中和村1号。共和乡是以深井灌溉为主的农业大乡。多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坚持以农业为本、加强基础实施建设,推广科技技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已建成地膜玉米、西甜瓜、菜籽繁育、玉米制种、花椒树、胡萝卜等六大农产品基地。以地膜玉米、小麦为主的万亩粮田基地18700亩,年产粮总量542万公斤;以小水、毛卜拉村为主的西甜瓜基地5000亩,年产瓜量586.4万公斤;小水村特色西红柿栽培基地500亩,年产西红柿50万公斤;毛卜拉优质蔬菜籽繁育基地100亩;打拉池优质胡萝卜2000亩,年产胡萝卜500万公斤;常崖村100亩花椒树基地已初步建成。

9、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共和乡

共和乡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境,西与龙江县毗邻。距梅里斯区城区16.6公里。辖区地处嫩江平原西部,地势北高南低。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7万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乡办工业有水暖器材厂、制鞋厂、绣花厂等。辖共和、兴盛、意心、敖宝、胜利、新利、新水、兴隆山、兴华、东发、长岗、双岗、永长、永昌、龙胜、一棵树、张家地房子、李家地房子等18个村。总人口1.98万人,其中达斡尔、回、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乡名源于驻地共和屯名。清同治初年称“喀拉屯”,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称“哈拉坑子”,1947年建立村政权改称今名。共和镇一带,清代隶属齐齐哈尔副都统管辖。清末,先后隶属黑水厅和龙江府管辖。中华民国时期,隶属龙江县第三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达胡店乡保,后改隶达胡店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8年分隶龙江县第七区和第八区管辖。1954年10月,划归齐齐哈尔市,隶属达呼店区管辖。1956年5月,并村划乡,设置共和乡。1958年12月,改称华丰人民公社共和管理区。1961年8月成立共和农业分社,1965年改称共和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为共和乡。1990年9月,改设共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