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镇地图
官渡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镇内渠江水岸15公里,有5个村沿河岸,境内有水运码头4个。辖区内公路里程达87公里(其中水泥硬化公路28公里),水泥便民路46公里。2004年以来,建成生态家园户1501户。2005年总投资1293万元的重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官渡镇断桥、梭子、石屋3个村规划实施,2006年已全部完工,在这3个村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新修和硬化水泥路15公里,新修便民路43公里,改造水利设施5处,维修整治沟渠20公里,实现了社社通公路,户户通便民路的目标。2006年断桥、梭子被列为了重庆市“千百工程”中的示范村和推进村,并把梭子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通过规划与建设,投资25万余元在该梭子村建起了占地1660平方米、建面436平方米规范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五保家园,投资58万元进行房屋整修与立面改造48户、庭院美化绿化硬化51户、建污水处理排池1处、建垃圾台8个、道路绿化6000米种树910株。
历史沿革
1954年设邵岗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6年建镇。1997年,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前庄、官渡桥、李庄、明山庙、邢庄、小孙庄、大段庄、邱庄、宋庄、西周庄、冉庄、板桥、赵砦、后於、魏砦、十里铺、邵岗、马庄桥、前於、吴庄、田庄、孙庄、郑庄、店李口、段庄、周庄、付庄、董庄、小王庄、惠庄30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仓寨乡,并入官渡镇。
经济发展
官渡镇位于中牟县东部,紧邻古都开封,辖42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人口5.6万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7120亩。2005年底,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51286万元,财政收入350万元,人均纯收入4328元,三产比重分别为43%、22%和35%。310国道、陇海铁路穿境而过,豫223线横贯南北,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金水东路(郑汴城市连接线)的开工建设,为官渡镇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道路通车后,官渡的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官渡镇是农业大镇,农产品主要是优质大白蒜、时令水果、西瓜、无公害蔬菜等。大蒜种植面积5.5万亩,年产鲜蒜60000吨,是河南省大蒜出口创汇重点镇;无公害蔬菜种植3万亩,年产蔬菜30000多吨,成为郑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棉花种植2.5万亩,年产皮棉1200吨左右;花生种植2.1万亩,年产量5000吨以上;林果面积6000多亩,年产水果万吨以上。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使水产、畜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止目前,全镇共建成养殖场40多个,实现年存栏畜禽近30万头(只),水产养殖面积达1200多亩,水产品年销售量达到1000吨。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数量已超过300个,主要有印刷、冷储、板材加工等,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官渡镇1998年被河南省科协授予“河南省小康示范镇”,连年夺得中牟县“奋进杯”,各项综合考评位于中牟县前列。
历史沿革
官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记载,公元222年,三国东吴设县治,治所设在居陵(即现在官渡镇),元朝时期再次把官渡作为浏阳县制所在。历史上,这里是湘赣两省的通衢,浏阳东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1992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5年6月撤区并乡时,保持官渡行政区划不变。2000年12月正式被浏阳市委、市政府确立为浏阳东区中心镇。
乡镇概况
官渡镇位于合川区东北部的渠江西岸,距离合川主城区28公里,幅员面积60.62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80个合作社,1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12371户,总人口38978人,其中农村人口36309人;农业人口中,三峡移民565人。官渡场镇环境优美,功能设施较为完善,是重庆市命名的园林绿化小城镇之一。
经济概况
2005年全镇实现GDP2.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8亿元,农业总产值1.1亿元,财政收入2746万元,同比增长2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760元,增长810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发展。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实施“兴菜优烟”战略,大胆调整种养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粮、菜、烟、猪、羊、林、花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2005年,重点开发优烟1000亩,蔬菜12000亩,花卉苗木1000亩,生猪4万头,黑山羊8000头,其它家禽30万羽。目前,正朝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基地和现代化示范村试点,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建设“一园五基地”,即“浏阳市生态金柑园”,以蔗棚、南岳、金塘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以跨马、竹山、田郊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以云山、桥港为主的养殖基地;以竹山为主的沼气示范基地;以溪头、石碑、跨马为主的黑山羊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