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地图
灌南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一般在3~4米,灌河口附近只有1.7米。地形西宽东窄,状如一朵绽开的喇叭花。县域总面积102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3平方公里,耕地77万亩。县内土壤属潮土类,根据地貌特征大致分为3个不同的农业类型区。即:灌河淤土农业区,含堆沟港、五队、田楼、长茂、北陈集、大圈、张店、三口、张湾9个乡镇及三口良种场、渔盐办事处。土壤以粘性盐潮土为主,也称新淤土。盐西竖土农业区,含白皂、汤沟、孟兴庄、李集、六塘5个乡镇及蚕桑场和县果园。土质属黄潮土,也称无盐害老淤土。东南沙碱土农业区,含硕湖、新安、花园、新集、百禄、小窑6个乡、新安镇和县农场、北洋果林场等单位。土质以碱化潮土为主,其中县内土质较好,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潜力很大。灌河位于连云港市南端,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入海潮汐河流,唯一在干流上没有建闸的黄金入海通道。干流全长74.5千米,一般河宽350米,水深7-11米。内可以经盐河、京杭大运河通达长江、淮河,外可以直通黄海、东海、渤海、南海四大海域与日本、韩国通航,具备海河相通、河河相通、江河相通、河陆相通的良好集疏运条件。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优势,专家称灌河可与德国的莱茵河、英国的泰晤士河媲美,是“苏北的黄浦江”。流域面积大约8000平方公里,包括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的灌南、灌云、响水、涟水、沭阳、滨海、阜宁、淮阴、泗阳、宿豫等10个县区,约1000万人。气候特征属温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3.8℃,最冷1月份平均温度为-0.6℃,最热7月份平均温度为26.9℃。全年无霜期212天,年降水量约660毫米。冬季多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正常年景少雨雪,春季雨量偏少,有寒流。夏季时有冰雹,7、8、9三个月盛行东南季风,雨量充沛,偶有台风、暴雨、龙卷风出现。社会事业
2006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县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良好,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一)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创建成果巩固提高社会保障建立新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纳入城乡低保范围2.4万人,增长26.3%。完善县乡领导爱心联系点制度,初步构建五大保障体系,建成14所敬老院,五保老人入院率提高20个百分点;首批61名孤儿进入育才学校;革命伤残军人和老复员军人遗孀全部享受每月60元的定额补助;1572名一级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3686名困难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全部参加大病医疗统筹救助。投入1600万元建设的全省一流综合性大型劳动就业广场正式启用,开发就业岗位1.2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发放失地农民补助金1714万元。社会保障基金征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企业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按时足额发放,劳动保障工作排名全市第一。信访稳定呈现新格局。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信访条例》和省四个规范性文件,创新信访综合接待、领导预约接待和信访听证等三项机制,强化信访队伍稳定和组织网络建设,采取领导包案、“以情感化”、“黄马甲”制度等办法,做好信访人员的教育转化和停诉息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有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02起,调处成功率98.5%。实现全市信访稳定工作年度考核“四连冠”。平安创建展示新业绩。加大平安创建力度,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盗窃行为,全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县建成231个农村警务室,绝大部分乡镇完成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当年发生6起命案全部侦破。“五五”普法全面启动,全市法治现场会在我县胜利召开,县司法局被省司法厅记二等功,优秀司法所长王立步被司法部授予“二级英模”称号,其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法治建设工作位居全市第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础年活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加大危化品、道路交通、烟花爆竹、食品药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连续6年未发生一例重特大安全事故。(二)各项工作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荣获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5项,星火计划项目10项,申报专利33项,大盛板业农林生物质工程获批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支撑计划。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两免一补”工作,累计免除农村中小学学杂费1130万元;灌南高级中学完成省“四星”级创建,教育中心通过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验收;扎实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增幅全市第一。完成“初保先进县”创建工作,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继续完善和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率先实行单病种付费,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98.6%。加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完成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乡村医生老有所养。开通母婴急救绿色通道,在县人民医院建立母婴急救中心,孕产妇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死亡孕产妇1例。文艺创作成绩斐然,“五张名片”效应继续放大,李梅芳成功卫冕亚运金牌,汪奇魔大型魔术《海上大变飞机》表演成功。汤沟酒酿造技艺列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扎实开展文化“三送”工程,全年送电影下乡1560场,送戏下乡72场,送书下乡3.5万册。高质量完成花园乡、百禄镇文化站建设及五队乡、孟兴庄镇文化站扩建工作,并通过省文化厅验收。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百村健身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有线电视提前半年实现村村通,全年新增用户21321户;《灌南新闻》成为入围全市“十佳”的唯一县区电视栏目,打工青年何金成、平民英雄邵中国、救助藏胞若满等事迹专题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4‰,计划生育率为95.2%以上。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省“十五”计生创建工作验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推行污染物排放登记许可制度,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面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全县各乡镇都建立了公积金账户,全年归集公积金3400万元。资源情况
农业资源:灌南是典型的农业县,资源优势十分丰富,除了优质林木、优质稻麦、优质棉花三大主产品外,淮山药、浅水藕、食用菌、线椒、鸭蛋、粉丝、螃蟹、苗猪等特色农副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灌南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创建,更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遍走灌南大地,林木葱郁,空气清新,“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堪称一座天然的森林公园。横跨县域东西的十万亩沂河淌,是灌南的又一大独特景观和生态资源优势,绿草如荫,牧羊如云,放眼望去,仿佛置身于内蒙古大草原。万亩无公害蔬菜经济带和百万只食草动物养殖区,给沂河淌又带来了蓬勃生机。
水资源:由15条干河组成的河流网络,使灌南县穿江达海,帆樯林立。堆沟港背靠大海,总揽百川,是串接海河的明珠海港,被称为灌南“母亲河”的灌河,可与德国莱茵河相媲美,两岸风光旖旎,景色秀丽,与武障河、六塘河等五水交界处的武障河生态园,碧水蓝天,林木葱郁,田园乡土气息十分浓厚,是有待开发的旅游、休闲资源。境内拥有15万亩水面,鱼鲜蟹肥,香藕满塘,是发展水产养殖和水生蔬菜种植的优种条件。灌南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优良,是城乡居民的健康之源。
土地资源:县内土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是经商办厂、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近几年来,一些中小企业的改制和转向,形成了2亿多元的企业存量资产,可以租赁、出售、合作等形式,发挥应有作用。
劳动力资源:灌南县拥有约35万人的农村劳动力,年外出务工人员突破10万人。全县劳务输出已成为一门产业,建筑工程、针织服装、家政保洁等劳务大军在苏南、杭州、大连等大中城市享有很高知名度,打出了自己的劳务输出地域品牌和行业品牌。
地区简介
灌南老区:公元前90年建海西县,为境内建县之始,故有“海西故国”之称。灌南是革命老区,1928年就在新安镇建立了党支部,长期的革命斗争孕育了芮杏文、惠浴宇、周惠、孙存楼、孙海光、汤曙红、吴书等一大批革命老前辈。195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灌云县与涟水县部分乡镇成立灌南县,隶属淮阴地区。1996年9月,由原淮阴市划归连云港市。绿色灌南:境内肥水沃土、林木茂盛,农业资源特色明显,是全国有名的优质棉基地县,优质粳稻生产县,江苏省首批生态农林业试验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素有“桐杨木之乡、淮山药之乡、浅水藕之乡、蘑菇之乡、苗猪之乡”等美称。在工业上,初步形成了酿酒、木材、机械、棉纺等主导产业,汤沟酒、压铸机、天意消防器材等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平安灌南:灌南人勤劳勇敢、淳朴善良,长期以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在2003年全省创建平安地区活动中,代表连云港市接受省检查验收,并首批获得“社会治安安全县”的金字招牌。
发展目标:县委县政府2003年提出了一年起好步、二年翻一番、三年跨台阶的“三步走”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干群,积极践行“开明开放、诚实诚信、创新创业、自立自强”的灌南精神,超常思维,超常举措,超常发展,积极在解放思想、载体建设、机制创新、优化环境、重用能人等五个方面谋求突破,广大干群精神振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城镇面貌明显改善,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各项工作越位争先。经过5年以来的努力,成效显著。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4.34亿元,增长64.1%,总量居全市四县之首;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8.18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在“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评比中排名跃升至第12位%。
经济概况
综述:灌南县工业起步于50年代末,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拥有资产13.4亿元,年产值35亿元,年创税利2.6亿元,拥有职工近5万人,共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511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户。全县已初步形成了酿酒食品、机械铸造、化工医药、纺织服装、木材建材五大支柱产业。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79亿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增长6.7%;财政收入2.06亿元,增长32.7%;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增长25.7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59亿元,增长17.33%。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利用外资的增幅在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增幅在苏北26个市县中名列前茅。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60元,财政收入3.16亿元。灌南县,位于江苏省徐连经济带腹部,东临黄海,西连沭阳,南接响水和涟水,北枕新沂河。因地处灌河流域,位于灌云县之南而得名。县境东西长71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面积1026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县城新安镇位于县境中部,距连云港市城区70公里。灌南,历史悠久,饱经沧桑。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鲁国和楚国。秦,属朐县。1996年7月,江苏省行政区划调整,划归连云港市管辖。全县设15个乡、7个镇、4个农林场圃,329个村民委员会。全县总户数17.9万户,总人口68.2万人。农业在灌南县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八五”期间,粮食、棉花总产分别以3.4%和4.5%的速度递增。近5年来,乡及乡以上累计完成水利投入4567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6.3万亩,实施了宁连路三高农业示范区等工程,同时大力推广了种子纯良化、化学除草、高效立体种植、水稻旱育秧和中型收割机械等增产节本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具,三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机械收播率达75%。1997年全县多种经营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6%,除初具规模的食用菌、蔬菜、浅水藕生产外,还形成了母猪基地建设——苗猪繁育——商品猪销售;林木生产——木材贩运——板材加工;蟹苗繁育——扣蟹养殖——成蟹饲养等几个副业生产体系。灌南县不少乡镇历来有养母猪的习惯,80年代初引进良种太湖猪以来,母猪存栏逐步上升,至1997年底全县达7万头之多。灌南县的特种水产养殖业已发展成为多种经营生产的骨干项目之一。县内建有三座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河蟹育苗场,拥有1万立方米的育苗水体,年产蟹苗2500公斤以上。灌南县为平原绿化达标县,省内有名的泡桐之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工业企业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水平逐步提高。一是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主要有酿酒食品、机械制造、棉纺棉织、化工医药、木材建材、服装加工、粮油饲料、缫丝丝织等8个门类400余种产品。二是培育了一批名优产品。目前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产品有24类64个商标。三是培养了一批骨干企业。目前初具规模的工业企业主要有江苏汤沟酒厂、县压铸机厂、县达春制药厂、森森集团公司、龙华木业有限公司、县轧花厂、大圈泡花碱厂、六塘化机厂、田楼消防器材厂等。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灌南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投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酿酒业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大戏剧家洪升在品尝汤沟佳酿之后,诗兴大发,挥毫泼墨,留下“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的名句。近代,汤沟牌系列酒更是以其独特的醇香品质饮誉海内外,先后荣获国家轻工部金银杯奖、国家白酒评比会银质奖、国货精品消费者最满意奖、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金奖等殊荣。目前,江苏汤沟酒业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年产量达3万吨、产值超2亿元、利税6500万元的国家大型企业。
机械铸造业实力雄厚:灌南压铸机有限公司是国家二级企业、省级成长型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灌压”牌系列压铸机、压铸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大中型数显数控压铸机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计量泵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特大计量泵、隔膜报警泵、手动插秧机填补了省内空白;天意消防器材有限公司是公安部消防器材定点生产企业,新开发的绿色环保产品清水灭火器,畅销国际国内市场;翻砂铸造业发展势头逐年看好,正逐步成为全县新的支柱产业。
纺织服装业成龙配套:江苏新金花集团是省级农副产品加工重点扶持企业,也是全县棉纺行业的龙头企业,年产值2.8亿元、销售2.6亿元,集棉花收购、加工、纺纱、织布、成衣于一体,主产品有棉纱、棉布、服装、工艺鞋、床上用品等60余种,以及棉籽、棉粕、短绒等副产品。
木材加工业蓬勃发展:灌南是全省闻名的“桐木之乡”、“杨木之乡”,木材蓄积量达200万立方米。全县拥有捷达木业有限公司、龙华木业有限公司、森森集团等有一定规模的木材加工企业36家、木材加工小区4个,年木材加工能力达12万立方米,主要生产供外贸出口的桐木拼板、细木工板、胶合板和广泛用于建筑装潢的中密度纤维板、防水压纸板等。
医药化工业势头强劲:拥有连云港协合制药有限公司、灵峰染料化工有限公司等医药化工生产企业20余家,主要产品有五妙水仙膏、抗菌素、胶囊、电缆料、泡花碱、苯肼、白炭黑等60多个品种。连云港协合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妙水仙膏曾荣获尤里卡国际发明金奖,被誉为“东方神药”,已在东南亚等国家注册,在美国申请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