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蚌埠市地图 > 怀远县地图 >
古城乡地图
古城乡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2004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5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3元,粮食总产533万公斤,人均口粮333公斤,财政收入118万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乡。古城乡集镇先后于1986年、1997年、1999年进行了三次规划,规划范围北至河东小学,南至文海河、东至把边江、西至老金店,规划面积为1.24平方公里。2003年集镇初期建设已基本结束,建成一条长1000米,宽12米的过境线街道(依靠恩古公路建设),一条长450米,宽12米的中心街道和两条各长150米、宽12米的竖街道,建成三条街道绿化面积3319平方米,农贸市场、停车场、街道亮化工程、集镇供排水工程基本建设完毕,集镇居民人口达3068人。从事个体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工、服务、餐饮业)65户,从业人员505人。乡政府驻地形成了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并已形成了镇沅县通往思茅、西双版纳等地的南大门。

地理概况

古城乡位于府谷县最北端,与内蒙古准格尔旗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属东部纯农业乡,农业生产条件较好,道路交通条件相对优越,“府-准”、“纳-榆”两条公路呈“人”字形经过古城、前坪、油房坪、园则湾、五道河5个行政村。全乡总土地面积19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2138户,9355人。有信用社、医院、学校、粮站、供销社、邮政所、电信所、兽医站、种羊场、移动营业厅、联通营业厅11个机关单位,17个党支部,344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286人)。共有干部职工178人(乡政府57人),乡党委、政府设领导11名:党委书记、政府乡长、人大主席、副书记一名,副乡长四名,武装部长一名,乡长助理两名。全乡现有耕地33304亩,粮播面积30490亩,有林地48234亩(其中退耕还林地9331.7亩),草地12708亩,羊子存栏22500只。

经济发展

古城乡是洛阳新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经过全乡近4万名群众努力圆满完成了征地、拆迁、补偿、环境协调、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任务,新区面貌日新月异,处处一派热火朝天、塔吊林立的喜人景象,新区秀丽形象初步显现。截止2005年5月,开元大道、王城大道、体育大道、政府东路、政府西路、大学路、瀛洲路、英才路、景观大道等30条道路全部建成通车,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新区开发建设以来,先后完成2000万余亩征地任务,陈李寨、小寨、夜叉磨、杨庄、孙庄、范滩、八里凹、老贯庄等13个村3000余户民宅、60余家企业拆迁完毕;河科大、工业高专、洛阳大学等大专院校一期工程已竣工。古城卫生事业10年来又有了较大发展,乡卫生院通过改扩建,医疗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村、街道个体诊所随处可见,方便了群众就医,为人们的身心健康起了一定的保障作用。近年来,古城乡先后被授予“洛阳市文明单位”、“洛阳市治安模范乡”、“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洛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单位”、“市级五好党委”等荣誉称号,经济实力逐年上升,2004年位居全市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第17名,比2003年的25名提升了8个位次,成为洛南地区一颗耀眼的明星乡镇。

自然资源

古城乡地下煤炭资源有15.6亿吨的贮藏量,由国投新集集团承建,年产800万吨的刘庄煤矿现正为投产作最后的准备。随着刘庄煤矿的开发建设,乡政府紧紧“围绕煤矿建设,作好发展文章”,引进了汽运公司等一批外资进驻古城乡,为刘庄煤矿提供优质服务,方便了矿区建设,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轮窑厂、水泥预制厂、面粉厂、粉丝厂、塑料制品厂、空心砖厂等一批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猛,带动了古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

地理概况

古城乡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东南,面积81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耕地7.2万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距确山县城9公里,京深公路、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新阳高速纵贯全境,北距驻马店市火车站5公里,南距明港机厂45公里。境内的古城电厂年发电量在5亿千瓦时以上。吴桂桥煤矿煤质优良,已探明煤储量在3.2亿吨以上,现在正在开采,村村通电话,通公路。交通。水电,通讯条件都极为便利。古城乡三国时曾是关羽斩蔡阳的发生地,至今有三义庙遗址及蔡阳坟,也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乡,靖宇故居和纪念馆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观,瞻仰。周围30公里有怪石嶙峋的天然盆景嵖岈山,湖光山色的铜山湖,薄山水库,“小延安”等名胜古迹。

经济发展

近年来,古城乡党委、政府先后争取、筹措资金1500多万元,实施了包括农网改造、乡村道路、通村水泥路、人畜饮水、通讯、教育、卫生、农业综合开发等十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乡村两级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乡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全乡实现了村村通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信息覆盖全乡;川道地区村子基本实现了村村通人畜饮水工程,梁峁地区村子大部分有水窖和旱井;乡村道路条件较好,交通便利。按照国家政策,古城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9331.7亩,荒山造林42500亩(其中种沙棘28500亩)。全面实行了封山禁牧政策,全乡2008年畜牧业总产值达650万元。种植业方面引导农民种植耐抗旱、经济效益高的农副产品,去年种植的籽瓜、芝麻、绿豆、葵花等经济作物让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该乡农业主导产业以杂粮种植和家畜养殖为主,特殊经济作物主要以海红果树为主,年产量达600万斤,但均以“庭院式经济”经营,科学技术含量低,所产海红果主要靠农民自己加工成海红干,靠当地小商贩收购后进行销售,所得收入为当地农民的农业特产收入;其次是杏干产业,年产量可达400万斤。在农村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多向采集农民工就业信息,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为周边矿区、企业输入劳力3250人,年可创纯收入3508万元,为全乡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古城乡属东部纯农业乡,资源贫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古城乡党委、政府针对这一现状,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政策,结合实际,积极实施扶贫开发战略。先后实施了前坪、沙圪坨、贾家梁、油房坪、贾米湾、徐沙梁等村的扶贫重点村建设,让这些村子先从贫困中解脱出来,通过项目带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形成产业规模,带动全乡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将“输血型”扶贫模式向“造血型”扶贫模式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古城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优越的农业生产资源、林草畜牧业生产资源和较好的生态环境。在古城乡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古城乡的全体干部、群众将面对机遇、面对现实、面对挑战,以崭新的面貌,加快发展的步伐,建设新型和谐文明的新古城。

经济发展

古城乡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属大陆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地肥沃,适宜南北多种作物生长,现已建成小麦育种基地,花生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等高科技农业开发基地,每年培育小麦2500吨,年产花生2833吨,畜禽250万只。古城乡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工富农,现已形成了以永新面粉厂为龙头的靖宇面粉公司,年生产面粉2万多吨,面粉广销湖北、东北等省,深受广大用户青睐。以及新世纪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掺量粉煤灰墙体砖,豫南非金属有限公司生产的白云石粉,莹石粉等一批乡镇企业的产品,广销周围各县市。以龙华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养殖业,年出栏肉鸡100多万只,出栏生猪50万头;以世行肉牛育肥厂为龙头的肉牛养殖业,年出栏肉牛i000多头,产品供不应求,成为古城乡经济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