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福州市地图 >
鼓楼区地图
鼓楼区相关地区地图:

简介

邮编:475000代码:410204区号:0378拼音:GulouQu,鼓楼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市中心,辖卧龙、新华、相国寺、州桥、西司门、城西6个街道办事处,74个居民(家属)委员会。总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是开封市的商贸、金融、文化中心。鼓楼区商业繁华,建有毛线、鞋类、眼镜、皮革制品、酒类副食品等专业市场。相国寺大市场、振河商业城等均属全国知名的专业市场。闻名中外的鼓楼夜市,冯玉祥将军创办的模范商场,著名的相国寺大市场,外商投资兴建的振河商业城,繁华的马道街、鼓楼街、中山路、自由路、书店街均在本辖区。鼓楼区的工业基础雄厚,主要生产胶棉帆布、电瓶车、高低压开关柜、玻璃钢制品、硅太阳能电池、化学试剂、耐火材料、塑料制品、电器仪表、电线电缆、铝塑门窗、化妆品、食品等17大类50余种产品。现在鼓楼区正以优惠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服务保障政策、奖励办法欢迎国内外投资者。千年古刹大相国寺,中华第一道观延庆观,威严耸立的包公才祠,风景秀丽的包公湖,收藏颇丰的开封市博物馆等,均是鼓楼区丰富的旅游资源。

名胜古迹

鼓楼区是南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一个古典与时尚荟萃、历史与现代交融、精致与美丽映辉的宝地,更是现代城市旅游的最佳目的地!,古老的鼓楼,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距今6000多年前,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聚居着南京的初民,可谓是南京文明的摇篮;东汉年间孙权所建“石头城”,成为了南京的代名词;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乌龙潭公园,自古素有南京小西湖之美誉;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宝船厂遗址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郑和七下西洋最大的造船基地,堪称中世纪世界最大的皇家造船厂遗址;始建于洪武年间的鼓楼公园,为明代首都之象征,也是鼓楼地名的由来;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可谓是万国建筑博览馆,这里曾经住居着蒋纬国、陈布雷、马歇尔等众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还有惜阴书院、魏源故居、颜真卿纪念馆、傅抱石纪念馆、曹雪芹纪念馆等等,无不闪耀着鼓楼灿烂历史文化的光芒。精致的鼓楼,风光秀丽,美景如画。虎踞南京西隅的清凉山,有着“石城虎踞”之美誉;石头城遗址“鬼脸照镜”的奇观,令人神往;横穿鼓楼的外秦淮河,碧波荡漾、风光迷人,在此可乘坐靓丽的秦淮画舫,饱览秦淮流韵的瑰丽画卷;还有古林公园、国防园、江苏南京广播电视塔等景观都是您假日游玩的好去处。

基本概况

鼓楼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区西北部,是个山峦环绕,湖川相依,山、水、城、林浑然一体的中心城区,有龙蟠虎踞之雄,依山带水之胜。秦淮河、金川河穿境而流,万里长江擦境而过;鼓楼岗、五台山将秦淮河冲积平原和金川河冲积平原南北分开。位于中纬度的鼓楼区受海洋气流影响,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区域面积26.62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16.82平方公里,江东新区9.8平方公里。人口58.9万人,现辖7个街道办事处(华侨路街道、宁海路街道、湖南路街道、中央门街道、挹江门街道、江东街道、莫愁街道)、9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行政村。2003年,深化“税源经济是全区事业的生命线,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主题”的工作思路,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已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江苏省文化示范区”检查验收和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十五”中期评估,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等称号。行政区划,鼓楼区人民政府现辖7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有6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附表:各办事处下属行政建制、管辖户数:办事处名称行政区域面积社区居委会数华侨路街道3.56平方公里7宁海路街道3.93平方公里9湖南路街道2.62平方公里8中央门街道3.37平方公里12挹江门街道3.34平方公里9江东街道5.95平方公里8莫愁街道3.85平方公里11总计26.62平方公里64,以上数据截至2009年5月14日

自然环境

鼓楼区是个山峦环绕,湖川相依,山、水、城、林浑然一体的中心城区,有龙蟠虎踞之雄,依山带水之胜。秦淮河、金川河穿境而流,万里长江擦境而过;鼓楼岗、五台山将秦淮河冲积平原和金川河冲积平原南北分开。位于中纬度的鼓楼区受海洋气流影响,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历史沿革

鼓楼区历史源远流长,是南京城区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五六千年前就有许多处原始村落存在。周显王三十六年前(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打败越军后,在石头山置金陵邑,此为鼓楼区境第一个行政建置,也是南京城区建置之始。秦始皇嬴政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东巡,途经金陵,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并增设江乘县。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吴侯孙权自京口(今镇江)移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晋改建业为秣陵、建邺、建康,南朝均都于此。隋唐降低建康政治地位,由郡降为州,再降为县,兴废无常,名称多变。现区境自五代杨吴天祐十四年(917)至清末,始终为江宁、上元两县管辖。明初,筑南京城墙,区境主体部分圈入内城,其余部分也在外廓之内。鼓楼建区始于民国22年(1933年)3月,始称南京市第六区,当时所辖范围,汉口路以南和草场门以西不在现区内。民国28年,伪维新政府时南界始推至汉中路。民国34年,玄武湖一带划入区境,区域范围扩大。解放后,1950年成立新五区时,中央路以东及玄武湖全部划出。1960年,实行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时,城区带郊区,栖霞人民公社的燕子矶镇、迈皋桥镇、晓庄农(林)场及下关人民公社的小市镇划归鼓楼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后陆续交还栖霞区或市管。1995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原雨花台区的江东镇及所属4个行政村划归鼓楼区。200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对建邺、白下、鼓楼、雨花台四区行政区划做部分调整,其中将鼓楼区汉中门大街及其西延至长江以南地区,划归建邺区管辖,将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办事处汉中门大街以北地区及其建制,划归鼓楼区管辖。

境域

境内,自汉初至清末2100多年间,曾六度建造城池。汉初,闽越王无诸在屏山和冶山之间建冶城。当时,由于西周以后传统的封建制度对诸侯王都的面积限制(大者不过三百雉,即周围不过九百丈),故冶城的周长约2.5公里。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国灭城废。晋太康三年(282年),太守严高嫌冶城太小,遂在越王山(屏山(南麓建城,称子城,周长约3.5公里。唐中和年间(881~885年),观察使郑镒再次进行修拓,北至今鼓屏路小阜,南至今八一七北路虎节路口,东至今湖东路丽文坊口,西至今鼓西路渡鸡口。天复年间(901~904年),节度使王审知拓子城南面建罗城,城周约6公里。罗城设8个城门:南利涉门(今安泰桥北边),东海晏门(今五四路口澳门桥边),东南通津门(今津门路的高节路口),东北延远门(今中山路东北的北院后),北永安门(今北后街营尾),西善化门(今善化坊),西南清远门(今澳门路的光禄坊口),西北安善门(在今北后街营尾)。后梁开平二年(908年),王审知再筑夹城,围“三山”于城内,城周约10公里。东南有美化门(今五一北路福新路口),东北有井楼门(今七星井),西北有遗爱门(今北门兜),西有迎仙门(今西门兜)。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增筑东南外城。至此,城周扩至12公里,基本奠定古城规模。据《三山志》载:南有光顺门(即合沙门),东有行春门(今东门晋安桥西侧),东北有汤井门(今汤门兜)和船场门(今井楼门兜),西有怡仙门(今西门兜)。元朝统一全国后,下诏废毁福州城墙。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石砌府城。设7座城门、4座水关。南门(在九仙桥),北门(即前夹城的严胜门,后因门塞,改遗爱门为北门),东门(即前外城的行春门),西门(即前夹城的迎仙门),水部门(在东南面),汤门(在东北面即前汤井门),井楼门(在汤门北面,即前船场门)。4座水关,主要是沟通城内外的河道。清代,福州城垣经过几次重修,但城的范围均无拓展。据民国《闽侯县志》载:自唐代至清末,闽县、侯官县在境内曾相沿合治宣政街(鼓楼至还珠门,东属闽县、西属侯官)和南街(自还珠门至南门,东属闽县、西属侯官)。闽县辖以下街坊:井楼门街自狮桥北达井楼门。汤门街澳桥东北折而达汤门。水部门街在水部门西侧。新街宣政街右,今按察司前。东街还珠门外折而东达东门。唐名左通衢,宋称凤池坊。新塔街闽王时号新路口。有安福寺、崇庆塔,故名。柏衙前街元行省柏帖穆尔居此,故名。馆前街闽王时为五洲诸侯馆。元宣慰使魏天祐寓坊内,名福星坊。三牧坊宋名太平坊。朱紫坊宋朱敏功兄弟居此,朱紫盈门,故名。鳌峰坊唐名九仙坊,以通九仙山。宋称登瀛坊,以状元陈诚之名。嘉荣坊宋李俯知婺州,子提举衙东,因名。今名南营。登瀛坊在登瀛桥前。天衢坊在贡院左。云路坊在贡院右。使旌坊今名花巷。连桂坊一名厂巷。岳临坊内有嵩岳行宫,故名。一名塔崎顶。联荣坊以樊仁远、仁达兄弟,故名。内通小石井,一名登龙巷。化成坊古铸冶所,一名铁冶巷。仙迹坊通九仙山,里社中有双石奇迹。今名观巷。全胜坊以旧营名。今法海寺前。华林坊通屏山,内有华林寺,故名。丽文坊宋名丽景。明成化间移建贡院于内,改今名。东衙巷旧官廨所。有东总门,一名大东衙。提举衙巷旧有提举衙。万岁巷旧有万岁寺。今呼庙巷。沿河东巷今名元坛河瞭。通贤境巷内有通贤里社。竹林境巷五代闽捉生营地,郡守黄裳名仁庆坊。《闽中记》载,内有“竹林通应庙”,故名。石幢巷内有宁海神祠,祀广利王。行春境巷内有行春里社。尚书里巷以尚书林瀚居此,因名。通水部门,一名河西。德政桥巷在水部门内,古仙桥之东。宋绍兴中僧觉渐作古仙桥。东闸巷民国时期,欧阳英、陈衍修纂《闽侯县志》时已无考。河务巷民国时期,欧阳英、陈衍修纂《闽侯县志》时已无考。使君桥巷在水部门内。宋大中祥符间建桥,初名河西桥,后改称使君桥。巷在桥东。后岸巷民国时期,欧阳英、陈衍修纂《闽侯县志》时已无考。花园巷宋参加政事陈忠肃别业。祠山巷在闽县学前南行,折而东。今名草履营。新丰巷内有新丰庵以通府治,亦名府巷。县前巷县治南折,通欧冶池,东抵贡院巷。悦济巷在悦济桥旁,通北门后街。钱塘巷通北门后街。欧冶池巷在冶山欧冶池边。存德巷东通府前,南出新丰巷。长河巷内有长河境。乾元巷旧有乾元寺。经院巷东通井楼门街,西通开元寺前。灵山巷开元寺后。延善庵巷今名通天境巷。卫巷今尚宾路口。城隍边巷今鼓屏路城隍庙附近。棣华坊郑、杜兄弟三人俱武举,杜廷试第一,因名。一名汤巷。寿宁坊通井楼门。温泉坊郡守元绛浚泉砌石为井,揭宇环之,一名汤井。高行坊旧名乡习营。海晏坊一名河浚,旧罗城海晏门旁。秘书坊以陆藻、陆蕴兄弟官秘书而得名。今名篦梳巷。罾浦坊一名河东。华萼坊闽王时号新市。美政坊旧名施政。宋易今名。一名河西。尊儒坊一名蔡奇巷,蔡伯亻希所居。清泰坊一名石井。朝仕坊朱敏元居之,故名。一名小石井。拱星坊一名卢巷,又号新路口。骁骑坊古驻泊营。宋时,将卒自他所召集者居此。今坐营司是其故址。光泽坊在横冲营,内义井二。宋名润泽。涟漪坊临河。甘棠坊旧普光塔寺前。大隐坊以韩召居之,故名。明改冠英。思义坊旧称阜财,交易所也。宋易今名,通大隐坊,地名厂下。仁庆坊五代闽号捉生营。宋郡守黄裳改今名。坦履坊西通朱紫坊。元清河坊至元间辟是路,通左司理院,一名花巷。冠英坊正统中为举人王浩立,在岳镇坊南。侯官县辖以下街坊:西门街自定远桥至西门。北门街自土街口至北门。北门后街北街之西。后街南街之右。衣锦坊初以宋陆蕴、陆藻居此,名棣锦。后王益祥居此,更名。文儒坊以宋祭酒郑穆名。一名儒林坊。光禄坊旧有法祥寺,岩石上有宋光禄卿程师孟镌“光禄吟台”四字,因名。坊北有井巷。桂枝坊以唐陈去疾登第名。一名牛育巷。甘液坊一名水局巷。道山坊在官贤坊南,以道山亭名。一名天王岭,内有道士井。官贤坊在侯官县前,内有苏公井一。永安坊民国时期,欧阳英、陈衍修纂《闽侯县志》时已无考。怀德坊宋司业郑南居此。善化坊元贞元年,平章高兴于州治西南创驿馆,达西门。淳仁坊宋名晏公坊。今名后曹。熙然坊在定远桥后,巷直街东。右院巷宋右司理院故址。万寿巷亦名府巷,旧有万寿巷。沿河西巷一名虎节河瞭。杨桥巷一名右通衢。宋宣和间改名春风楼,一名丰盈坊。郎官巷宋刘涛数世为郎官,居此,故名。塔巷旧名修文坊。黄巷《福州府志》载:“晋永嘉间黄氏居此,唐校书郎黄璞仍居此,名益著。”,安民巷西通文儒坊。宫巷旧名仙居坊。吉庇巷宋郑性之宅址,名急避巷,后改今名,旧有“耆德魁辅”坊。螺女巷内通石塔,一名来里巷。小水流坑东起今南后街,西至雅道巷,别称小水流湾。古时此地是东西河水会潮处。大水流坑东起今南后街,西至雅道巷,别称大水流湾。原名会潮里。小花巷在双抛桥。闽山庙巷内有闽山庙,北通衣锦坊。打线营南起文儒坊北至驿里,因有打丝线住户,故名。圆巷一名小黄巷,在金斗桥边。西衙巷民国时期,欧阳英、陈衍修纂《闽侯县志》时已无考。马房巷一名便民巷。石狮巷民国时期,欧阳英、陈衍修纂《闽侯县志》时已无考。宜兴桥巷民国时期,欧阳英、陈衍修纂《闽侯县志》时已无考。钟山巷在大中寺前。定远桥巷在今西门半街桥南侧。都仓巷宋时积贮于此,今名旧米仓。西营巷民国时期,欧阳英、陈衍修纂《闽侯县志》时已无考。大排营今名孙老营。小排营孙老营西侧,可通孙老营。余府巷宋余深宅此,旧怀安学前。西门边巷今呼谢婆巷。东峰巷旧有东峰寺。西峰巷今名西峰里。猫皮巷一名麻竹巷。醋巷一名富巷。亨通巷民国时期,欧阳英、陈衍修纂《闽侯县志》时已无考。辛亥革命后,为了发展交通,城墙陆续拆毁。民国35年(1946年)元旦,福州正式建市,成立福州市政府。同年5月,福州市在城内设立鼓楼、大根两个区。今鼓楼区的北面为原鼓楼区,南面为原大根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境内仍分鼓楼、大根两区。1949年12月2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府民甲字1806号训令正式核定福州市界。此时,鼓楼区的西门外洪山、凤凰、陆庄3个保划给洪山区。大根区原辖范围不变。1950年6月20日,开始进行民主建政工作,试行废除保甲制度。同年9月15日,建立基层人民政权。此时,鼓楼区成立冶山、北大、鼓西、湖头、新民、井大、鼓东、鼓北等8个居民委员会;大根区成立河西、安泰、南门、道山、水流、驿里、东街、东大、高桥、水部、光复、南街等12个居民委员会。1956年4月,鼓楼、大根两区合并成立鼓楼区。其四至是:东起东门外康山,西至凤凰池,北起屏山,南至南门兜。全区总面积12.74平方公里。1981年,福州火车站一带划给鼓楼区管辖,并成立五四街道办事处。鼓楼区东北面区域扩大到火车站以北的桂山。1983~1986年,福州大学、福建农学院、原福州军区驻地铜盘、马鞍等划归鼓楼区管辖,成为穿插在郊区辖内的鼓楼区“飞地”。至1995年末,全区设10个街道,174个居委会,面积22平方公里。四至是:东起连江路与鼓山乡交界;西至杨桥新村西墙、凤凰池与洪山乡接壤;北起福飞公路、五四路北端与新店乡交汇;南至南门兜与台江区毗邻;西北至马鞍村、铜盘路;东北至桂山、金鸡山山脊;东南至水部状元街、群众路;西南至白马河北桥与台江区交界。

建置沿革

汉初闽越王首建冶城,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郡守在城楼置铜壶滴漏报时,郡守程师孟于城楼置铜壶滴漏报时,谓之鼓楼,“鼓楼”因此得名。1946年1月福州建市时即置鼓楼区,与大根区并列市辖区。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后,仍为市辖区,设区公所;1951年改设区人民政府;1955年改称区人民委员会;1956年大根区并入;1968年9月更名为红卫区,1978年4月恢复鼓楼区。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