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东街道地图
鼓东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精神文明建设
1986年,街道投资10万元建成面积250平方米文化楼1座,设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棋牌室、辅导培训室、游艺室、老人之家等6个活动室。辖属13个居委会相应成立文化室和操、拳(健身操、太极拳)辅导站。文化楼(室)全天候开放,活动项目有图书阅览、电子游戏、卡拉OK、交谊舞、书法、绘画、棋牌和操、拳。节日期间,还举办折枝诗会、有奖灯谜、女子舞龙灯等活动。1992年,针对街道“麻将风”盛行的情况,一方面辖内居委会普遍成立妇女禁赌劝导组,深入开展禁赌劝导工作,涌现妻劝夫、母劝子、婆劝媳的生动局面。另一方面,街道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占领文化阵地,积极推广家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主要内容有集邮、花卉盆景、编织、刺绣、摄影、歌咏、曲艺、武术、书法、交谊舞、健美操等20余项。同时不定期举办“家庭文化建设”展览会,交谊舞、大合唱、花卉盆景栽培、集邮等培训班,推选花卉盆景、摄影作品,书画作品参加省、市展评,陶冶居民情操,净化文化环境。至1995年,街道已连续兴办7届体育运动会,每届参赛人员有街道、居委会干部、厂(场)职工和居委会老人、妇女代表队1000余人,比赛项目有接力跑、拔河、篮球、太极拳、太极剑和“练功十八法”等,气氛热烈、情趣盎然。街道老年文体队伍有老年迪斯科舞蹈队、老年拳操表演队、老年合唱团等3支。1995年,街道老人合唱团获鼓楼区歌咏比赛一等奖,被评为福州市文明单位。行政区划
行政辖区:下辖中山社区、庆城社区、贤南社区、观风亭社区、开元社区、树兜社区6个社区和公正经济合作社。辖区内有中央驻榕机构及省、市、区属机关事业单位118个,其中省厅级单位12个。辖区代码:下辖区代码下辖区代码下辖区代码中山社区350102001001庆城社区350102001002贤南社区350102001003观风亭社区350102001004开元社区350102001005树兜社区350102001006,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9267男18835女20432家庭户户数10869家庭户总人口(总)32664家庭户男15614家庭户女170500-14岁(总)45620-14岁男23700-14岁女219215-64岁(总)3100315-64岁男1472715-64岁女1627665岁及以上(总)370265岁及以上男173865岁及以上女1964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1719,社会事业
为更好地为辖内居民服务,1988年,街道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下属的13个居委会相应成立社区服务站,形成社区服务网络。主要项目有家务服务、家用电器维修、殡葬服务、疾病医疗、送货上门等。1989年为解决居委会干部工资偏低问题,街道率先成立居委会干部基金会,采取政府拨一点,街道第三产业支持一点做法,解决居委会干部工资、奖金、福利、医疗、退休费用问题。1990年6月,成立双喜婚姻服务所。凡持有婚姻状况证明、身份证件和照片者均可参加求婚登记,一次性收取服务费130元,凡离退休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待业人员和农民,一律给予8折优惠,直至找到合适配偶为止;在《福州晚报》、《海峡导报》、《福建侨报》、《每周文摘》上代办征婚启事;每月举办2次联谊活动,通过茶座、卡拉OK、野外郊游等形式,为求婚者联谊活动创造条件;开展生理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等。由于服务所恪守“热诚、周到、信誉”原则,前往求婚登记者络绎不绝。1992年创办殡葬服务台,为葬家代办户粮关系注销,代办剪裁死者寿衣、鞋帽,代为死者更衣,出租哀乐录音带、黑纱,代书悼词、挽联,出租灵堂横幅和巨幅条布等,实行一条龙服务,深受丧家欢迎。同时创办全省第一家街道办老人公寓——颐养阁,接纳有经济条件但乏人照顾的老人。颐养阁集食、宿、玩、医于一体,还代办老人身后诸事。1993~1994年,两次扩建颐养阁,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设置健身房和床位40个,并投资2万余元购置健身器材、安装电话,服务设施日臻完善。还制定《老人活动守则》,实行凭证活动,管理日趋健全。1995年初,相继在卫前、鼓东新村设立车辆代管站3个,每站配置代管员2人,按照市物价委员会规定,每部自行车月收取代管费4元,摩托车按车型月收取代管费15~25元,并订有《车辆代管制度》。同年底,由辖内居民、新加坡归侨林老先生捐资2万元,在颐养阁新建义诊室1间,聘请中、西医师2名,每周实行6天义诊,辖内居民看病一律免费,还为老人、五保户、残疾人减免药费。至1995年止,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已开展老人公寓、婚姻服务、殡葬服务、医疗服务、车辆代管、家务服务等服务项目8大系列100余项。入颐养阁的老人达50余人。双喜婚姻服务所接待来访者30多万人次;有5200余人已办理征婚登记手续,建立夫妻关系的1000多对。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福州晚报》、《港台信息报》,海外《星岛日报》以及福建、江苏、广东、《海峡之声》等电台新闻媒体先后报道其先进事迹,其业务范围拓展至闽侯、龙岩、顺昌等地。还在厦门、同安等地筹建分所。殡葬服务台共为丧家办理230多项服务。鼓东街道强化社区管理,截止2008年8月,投入小区建设经费300多万元,治理内河,修缮路街。抓好市容管理,加强辖区环保噪声治理工作。全面落实主次干道和小街巷日常保洁、交通整顿、清理占道摊点等,使街道的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观。按照“一居一段一警”的管理模式,建立群防群治责任共同体,构成有效的防范体系,努力打造“平安社区”建设,积极创建市级文明安全小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街居设有文化站、老人活动中心、舞蹈武术辅导站、图书室、健身馆、棋牌室等文化娱乐场所,组成了由辖区居民组成的舞狮队、舞蹈队、百名老人合唱队、青少年读书队、鼓东社区文工团等群众性文化娱乐团体。充分利用街居文明学校,开展“八荣八耻”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生活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地名由来
庆城路:庆城路由庆城寺寺名衍生而来。西起井大路口,穿过“元帅楼下”口,经化民后巷口和大斗彩巷口,东接五四路,是东西走向的街巷干道。庆城寺本是闽王旧宅,后晋天福七年(942年)这座王第舍为永隆金身罗汉院。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赐额庆城寺,并立有高丽铜佛及二石笋木塔,至明万历《福州府志》已载“今俱无存”。庆城寺作为福州佛教的寺院,历史较久。正是佛寺的兴盛,寺前的通道也称为“庆城寺”,沿用至今。营迹路:据考,营迹路一带,原是一个村庄,古名营蠊,东连汤边村,西绕井关外路,南接观风亭村,北与模兜、红墙、三头角等村毗邻。这里汉代以前作为港口;三国时期吴设典船校尉,衙署就在井大路,营蠊是一个造船场地,一直到晋代。五代时期,为了建筑南北夹城,营蠊村已成城外士兵的驻地。南宋时期,随着泥沙淤塞,港口成为田园,营房也渐为农舍民居,自成村落。营蠊,福州方言念为“营迹”,明清时期便把村名改为“营迹”。
旅游景点
开元寺:坐落在鼓楼区经院巷,我由永安街、庆城路行井大路,至化民营路转弯就到。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年)始创初建时名“大云寺”,唐初称“龙兴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开元寺”。开元寺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佛寺之一,曾数度遭灾被焚。1979年重修后,现存铁佛殿、灵山堂和佛化社等数座殿宇。寺门口的“开元寺”牌匾,据说为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福州法海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山,现为福建省、福州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地点在市公安局、市妇联旁。创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初名“兴福院”,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始改今名。一千多年来,该寺历经沧桑,代有兴废。宋政和七年(1117)曾改作道观,称“神霄宫”。此后不久,又恢复为佛寺。明代,寺院一度被豪强占为私人别墅。至万历年间,才复旧观。此后又久为俗家所侵占。直至1928年,圆瑛法师主持雪峰崇圣寺时,才将法海寺收回加以重修,作为雪峰下院。1948年,忠心和尚曾创办“法海中学”,招收贫寒失学青少年,为社会培育了一批人才。“文革”中,除殿堂建筑外,佛像等一切陈设悉遭破坏,1976年后重加整修。法海寺的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阁、弘化楼、客房等。法海寺,福州俗称的“三山藏”,其一山就在这寺中后院,是极小的一山,为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