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枣庄市地图 > 峄城区地图 >
古邵镇地图
古邵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发展

1、种植业:该镇有耕地面积约7000公倾,居枣庄市第二,农业人口近6万人粮食年产量6万余吨。居枣庄第四,有"鲁南小粮仓"之称、土豆等瓜菜面积3.5万亩土豆年产量10万吨左右,各类农副产品居峄城区前列。另外该镇还建成占地100亩,储粮5000公斤的国家储备粮库一处。
2、畜牧养殖:该镇涌现了一批畜牧、水产养殖的专业村和专业户,养殖水面2000余亩,综合养殖场和畜牧养殖户200余个,各类畜禽存栏量达140万头(只),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初具规模。该镇土地面积广阔,农村劳动力总数达3万余人,各类农副产品、粮食和作物秸秆等,为饲料加工、畜牧和水产提供了可靠保证。该镇的养殖业发展,03年至08年一直呈上扬态势,养殖业收入年均增张15-20%。
3、现代农业:现代农业长足发展,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的要求,开发了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浅池藕基地,被评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镇”。该镇是枣庄市沿运经济开发的中心地带,是枣庄市、峄城区“十一五”计划的重点发展区域和新的经济隆起带。

发展潜力

依托沿运万亩浅池藕开发的古运荷乡生态旅游项目开始实施,投资8700万元的枣庄运河临港物流园区正在紧张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投资5.4亿元在该镇兴建两座大型翻水站,东调南下工程总投资2亿元现已开工,京沪高速铁路途径该镇,计划投资6亿元,到2010年通车,为古邵镇全面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推动力。2005年到2008年三年间,该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生机,一个社会政治安定、经济迅猛发展、各项事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运河明珠、经济重镇正在鲁南大地上崛起。

古邵镇下辖村:

邱庄古颜庄兴集曹胡袁,东沿河洛庄古西古东村,马庄西沿河沈东瓦屋,前虎后虎万年闸杨关,刘庄杨林夏庄程庄,小王庄大王庄朱元大枣庄,三义庄文堆梅台双楼,花园凡庄郝湖小韩,新村大官孝一孝二,孝三土楼大汪坊上,仉庄小河王庄巨桥,西官庄曹庄潘楼刘汪,闫庄复兴大辛庄广兴,八里张庄小安大安,马汪武寺范庄毛庄,沙口褚东褚西庙西,三河庄

教育发展

古邵镇沿河小学200余名师生忙着给新栽的绿化树浇水,并每人认领一棵,这是该校积极创建“绿色学校”的具体现。古邵镇高度重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针对去年兴建的3处小学,他们高标准规划,积极创建市级“绿色学校”。在其它学校将环境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广泛开展环保活动,让学生从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旧电池、爱护花草树木做起,组织学生参加南水北调环境保护社会实践、义务植树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规范学生环保行为;实施环境治理,制定环境卫生规章制度,配备垃圾分类收集设备,清除校园卫生死角,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营造校园良好的环保文化氛围。目前,全镇已有3所中小学正在争创省级“绿色学校”,另有6所学校争创市级“绿色学校”。

工业发展

古邵镇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为理念,立足基础优势、人员优势、区位优势,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举措来抓,切实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目标、一抓到底,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枣庄洁碧皮革有限公司已完成投资240万美元,建设宿舍1000㎡,车间6300㎡;润丰港务有限公司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修建进港道路500米,硬化场地5000㎡;浅池藕基地已完成投资1150万元,新建高标准藕池600个,完成了路、渠、电配套并进行了绿化;祥瑞包装有限公司已完成投资410万元,完成了设备及围墙建设;桦楠木业有限公司已完成投资930万元,建设厂房2600㎡,购置了设备,建设了围墙,硬化场地3000㎡。项目建设过程中,区领导崔春明主任、窦建军部长、艾百玲区长、皮士贤部长多次到现场视察指导,对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予以协调帮助解决,为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积极努力。

新农村建设

古邵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该镇在学习外地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全镇66个村建起了既美观又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墙,让广大农民在观看、欣赏过程中耳濡目染,接受文明教育,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精心选择内容,确保符合农村实际。为使文化墙建设真正成为教育农民的课堂,年初,该镇责成镇文化站负责同志多次到外地调研学习。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了符合本地实际的道德规范、党建知识、精神文明、平安创建、计生国策、科普宣传等为文化墙的宣传内容。入选的内容通俗易懂,满足新农村建设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认真组织建设,确保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为把墙体文化建设成为一项群众满意工程,该镇因村制宜,按照“便民、统一、实用”的原则,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在具体操作中,从本地聘请专业绘制人员,负责文化墙规划设计施工,并安排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施工协调服务,确保文化墙建设工程顺利进行;采取示范引导,分批推进,将市级、区级生态文明村作为文化墙建设示范村,采取召开流动现场观摩会的形式,向全镇推介文化墙建设,让其他村分期分批建设;加强督查,确保文化墙建设顺利开展,六个工作点点长和包村人员定期到各村施工现场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切实加强保护,确保长期发挥教育作用。为确保文化墙长期发挥教育阵地作用,镇党委、政府提出“三分建、七分管、建管并举”工作要求。同时,镇党委将文化墙保护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范围,列入对各村的年度责任目标考核,规定凡是文化墙建成后保护不力、出现毁损的,一律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四是教育效果显著,引领和谐文明社会新风尚。文化墙的建设,不但美化了村容村貌,而且还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思想观念,被村民誉为开办在家门口的“天然课堂”。如今,文化墙已成为村民房屋装修的一部分。古邵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着重实施“文化低保工程”,为广大群众和困难户提供文化生活基本保障,极大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该镇大力发展村级文化设施,为农民提供享受文化平台。形成了农家书画大院为龙头、文化广场为重点、村级图书室、娱乐室为面的网络。目前,在大早庄村创建了我市第一家农家书画大院;在颜庄、古西等5个村新建文化广场600平方米,村级图书阅览室24个,配备了适合农民的科技文化书籍和篮球、乒乓球等娱乐器材,受益群众达2万人。二是培育特色民俗文化。该镇重点挖掘保护狮子龙灯、高跷、山东快板、山东大鼓等民俗文化遗产,动员和组织民间艺人编排文艺节目,到各村、敬老院、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巡回演出。据文化站统计,全镇狮龙队艺人32人,山东快板和大鼓等民间艺人3人,今年演出60余场次。三是帮扶困难群众。采取领导1+1帮扶、部门1+1帮扶、党员帮扶的多种方法,并结合文化下乡、家电下乡等惠农活动,通过镇财政补助一点、村级补贴一点、农户拿出一点等有效措施,帮助17户农村困难户购置了彩电,免费赠送五保老人收音机35部、农村困难户报纸杂志60份。四是实施可视媒体工程。该镇与电影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轮回在各村播放电影,并免费为敬老院老人每月播放电影1场。同时,大力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把有线电视安装工作纳入村级年度目标考核,出台优惠政策,减免部分农村困难户初装费。目前,全镇共安装有线电视800户,其中减免困难户有线电视初装费21户。

旅游观光

古邵自然景观优美,历史名胜、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京杭大运河川流不息,万亩石榴园蔚为壮观,渔舟唱晚、运河垂钓、五月榴花、金秋石榴,使石榴文化、运河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的抗日传奇故事家喻户晓。游览石榴园,从东向西,穿过榴园门坊,即峄城八景之一青檀寺。这座建于唐代的佛教古刹因被千年古檀环绕而闻名华夏,又因寺后的“岳飞养眼楼”而令游客思古鉴今。青檀寺以西有一望亭,在这观景亭上,基本可饱览石榴园的全貌,一睹十万亩园林的恢宏气势。再向西即园中园,园内数百年古榴盘根错节,四季不涸泉水流成飞瀑。若是中秋之季游园,可在茶社品尝榴菜茶和30多种形态、味道各民的峄城石榴。晚上,住石榴山庄,把酒临风,品榴赏月,几近微醉,别有一番境界。园内,还有相传兰陵笑笑生创作《金瓶梅》的石屋山泉,有明代永乐皇帝的权妃墓,有一代名相匡衡墓、匡衡祠。截至2008年已开辟了“古邵———台儿庄”、“古邵———微山湖”、“古邵———杭州”、“古邵———苏州”等运河风光旅游线,以运河为纽带串联起沿运河人文、自然景观。同时,还有运河名吃、运河创意垂钓,形成了系列的独具特色的看运河、玩运河、钓运河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