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省电子地图 > 长治市地图 > 沁县地图 >
故县镇地图
故县镇相关地区地图:

山西省沁县故县镇

地理位置:故县镇隶属山西省沁县,位于沁县县城南部25公里处。该镇西与沁源县接壤,东与南里乡、新店镇为邻,北与册村镇交界,南与南泉乡、杨安乡毗连。镇域国土面积150.90平方公里,占全县1/4,是沁县西南部区域的中心。
全镇辖区:全镇辖30个行政村,现状全镇总户数为3757户,总人口为15147人,其中,农业人口13619人,非农业人口1528人。镇域人口密度为100.38人/平方公里,低于全县128人/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是沁县人口分布较稀少的乡镇之一。镇区位于镇域地理位置的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县级公路段宜线从镇区穿过,纵贯全镇。镇区现状总人口为4945人,其常驻人口为3992人,建设总用地为81.3公顷。镇区中心有3.5万伏变电站一座。镇区历史一直为沁县县治所在地,现为仅次于县城的全县第二大城镇。
故县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876男4720女4156家庭户户数2495家庭户总人口(总)8753家庭户男4641家庭户女41120-14岁(总)22690-14岁男11530-14岁女111615-64岁(总)591115-64岁男323315-64岁女267865岁及以上(总)69665岁及以上男33465岁及以上女36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748

环境资源

(一)气候条件:。故县镇隶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少雪。据多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8.9℃,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2.8℃,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7.5℃,气温变化规律为1至7月份气温逐渐上升,7至12月份气温逐渐下降。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年平均降水量为592.9mm,最大日降水量为132.3mm。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为1533.7mm,年平均无霜期为167天,年平均冻结深度为40cm,最大冻结深度为74cm。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529.1小时,年日照成分率为57%。年平均风速为2m/S,年平均风向频率以SE方位最高,SSE、S方位次之,NW方位又次。
(二)土地资源:。故县镇土地总面积为226342.6亩,折合国土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万余亩。从土地利用现状情况看出,故县镇现有耕地、园地、林地等用地情况较好,但未利用土地的比例为22.32%,说明土地开发利用还有一定的潜力。全镇人均土地为15.04亩,人均耕地为3.89亩;以农业人口计,人均土地为12.50亩,人均耕地为4.32亩。人均土地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但人均耕地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三)水资源:1、地表水。故县镇地处浊漳河西源中下游。流径镇域的河流主要有两条。白玉河,由西向东流入月岭山水库,白玉河年均径流量2400万立方米。正常年份不断流。后河是镇区域内的第二条河流,流域面积260平方千米,河流年均径流量300万立方米,由于该河流域较短,年断流时间在4—6月份。另外,清河、印儿沟河属小河,但水量较足,一般年份不断流,两条河年径流量在260万立方米。全镇地表水处径流量在1800—3000万立方米,水资源较为丰富。2、地下水。故县镇镇区周围十个行政村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30—70米之间,据单井抽水试验表明:流量在30—50立方米/小时之间不等,地下水可开采量在5000万立方米。其余行政村人畜用水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地下水开采深度在100米以上,而且基岩暴露较浅,开采难度较大。3、水资源总量及水质。(1)镇域地表水、地下水总量约在6500—7500万立方米,可供采用。2003年镇域人畜用水40万立方米,工农业用水35万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但可为今后人民生活、工农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条件。(2)镇域地表水、地下水属中性水、矿化度低,上游无污染源,水质好,适宜人畜饮用及工农业用水。4、水库。在镇域内马连道、徐村一带有控制流域面积达213平方千米,总库容量2111万立方米的月岭山水库,水面1200亩。
旅游资源:1、距镇区东南3公里处,有清朝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吴王典碑楼3个。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古坟成群。吴王典:字柏美,号铜川,山西沁洲(今沁县)徐村人,生于1637年3月26日(明崇祯十年三月初一),卒于1705年6月3日(康熙四十四年润四月十二)年69岁。吴王典是清朝前汉儒出身名相之一。他从政46年,从十六岁顺治九年至康熙四十四年,屡次加官晋级。三十一年中,晋升约20余次,最高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是入阁六辅臣之首。吴王典从政四十年,为官清政,清平如水,政绩卓著。故县镇阁老坟(吴王典坟)记载吴王典生平。现完好碑楼两座(文革损坏)待修,古墓群上百座。坟墓内松柏林立,倒坐南阳,具有历史文化保护和开发价值,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2、官窝山官窝山海拔1040米,不仅神奇秀丽,而且名扬华夏,登上官窝山,鸟瞰东边的月岭山水库,如入仙境。故县镇全景可尽收眼底,相传祖籍河津的隋代儒家大师王通,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号为文中之,曾在官窝山麓设馆授徒,慕名而来求学拜师的学生达千人,唐朝诤谏名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海、李责力,以及李靖、贾琼、陈述达、温大雅等八大国公都在此求学深造。他们在位先后辅佐李世民、武则天,创造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两个辉煌时期。3、月岭山风景浏览区月岭山起名于1307年,该山像月亮一样的形状,由西向东山势险峻,蜂腰腰。吴王典祖先的祠堂建立于此。月岭山水库就在月岭山脚下,坝高20米,堤长500米,设管理站一处,通讯、电力、交通便利。距故县镇区仅四公里,该库上游270平方公里,流域内林草茂盛、无工业污染源,水质好。流域长度30公里,库容量2111万立方米,水面1200亩,水深1—4米,水库四周有行政村8个,6000余人。
产业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资源,借用外地经验,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围绕“发展养殖大镇”的发展思路,勇于改革,不断创新,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创环境,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镇六大产业基地已基本建成。(一)马连道新兴肉牛肥基地该基地占地16亩,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有牛棚80间,库房20间,职工宿舍30间,是一个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的肉牛育肥基地,年饲养量可达1000头。2004年9月改制为故县镇新兴肉牛育肥公司。公司以公司加基地,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在全镇建设5个养牛基地,拓宽服务领域,实现生产、销售、屠宰、加工一条龙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带动全镇养牛达到10000头。(二)故县村波尔山羊改良基地该基地位于故县村东南紫金山下,交通方便,水电齐全,占地19亩,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其中羊舍85间,现有固定资产70万元,流动资金15万元,员工17人,养羊653只,备有粉碎机一台,切草机一台,割草机一台,打捆机一台,农用三轮车二台。故县波尔山羊基地以波尔山羊为主,集种肉羊为一体的经营实体,基地有苜蓿153亩,可供1500只羊一年食用,同时有各种饲料加工配套设备,聘有专业技术人员4名,年可供市场种羊500只,肉羊300只,年创利10—12万元。(三)余凹肉兔养殖基地该基地于2004年3月8日开始筹建,一期工程投资55万元,建设养兔场,占地11亩,建兔房66间,种植苜蓿300亩。2004年11月改制为树南兔业养殖公司,挂靠长治市云海贸易公司并通过欧盟认定。现有种兔4000只,拟建5个养兔基地,带动全镇养兔达到10万只。(四)下清河杏鲍菇种植基地下清河位于故县镇南,东与阁老坟毗邻,全村148户农民,有50户种植杏鲍菇,建有菇棚60个,种植杏鲍菇50万袋,年可采菇25万斤。(五)徐村优质种猪基地。该基地投资300万元,占地10亩,有猪舍间,实行企业化管理,年饲养生猪10000头。(六)月岭山麻鸭养殖基地该基地环月岭山水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建设鸭棚30个,饲养种鸭10万只。
故县镇下辖村:故县村后河村徐村村马连道村东仁村牛庄村上直村得胜村余凹村五科村石沟村连家庄村清河村南庄村下清河村老马岭村新尧科村安仁村王家庄村南仁村下庄村北集村南集村神头村圪陀村井则余委会唐村村柏树沟村连家沟村郭庄村下长沟村

山脉河流

一、山脉:秦岭山脉横卧故县境南,名日:小秦岭。主脉呈东西走向。主要山峰为喊山、鹞子山、老鸦岔脑峰。植被茂密,整个山区,被乔木、灌木、丛林覆盖,树木苍翠,郁郁葱葱,土层较薄,土下巨石相连,宝矿蕴藏其中。自火石崖以北属浅山区,多为荒草坡,间有成片小林。(一)山峪:枣香峪、车峪、石板峪、泉家峪。其中枣香峪最大,石板峪最小。(二)沟岔:1、枣香峪:马家岔、石桥沟、春沟、蔡岔、黑峪子、火石崖、乱石、西荫、七树坪、红土岭、四范沟、僚干岔、西枣乡、观音堂、长安岔、金洞岔、老鸦岔、大西沟、西长安岔、料礓沟、宜沟、正南沟等。2、车峪:小泉、大埠、焦沟、半截沟等。3、石板峪:杨家岔、孔家沟、西岔沟等。4、泉家峪:五里庙、韭菜沟、杏沟、磨沟、碾子沟、黑沟、白马沟等。
二、河流:(一)枣香河:发源于小秦岭枣乡峪四范沟,长安岔等小溪流汇聚,自南向北,流长30余公里,流速最大5米/秒,最小2米/秒,流量最大800方/秒,最小0.8方/秒,一般1.1方/秒,流经五里村、河西、尚家湾、安家底、故县、赵村、上坡头、芦台等村,河流至赵村又汇合风沟泉水,至芦台与车峪河汇合,古称兜津河,又名郎水,由原盘豆镇清河口入黄河。河道弯曲,河水清澈,不贪泥沙。解决两岸群众人畜用水,灌溉农田达5000余亩,是故县镇一条较大的河流。1980年以来,枣香河水受秦岭金矿及县乡冶炼厂淘金水严重污染,河水混浊,鱼虾绝迹,人畜不能饮用,尤其对农作物灌溉及农民洗涤影响较大。受害村庄多次向上级反映。1984年国家环境保护法公布后,各级政府工农兼顾,采用修抽水站、打机井的办法,解除居民用水困难。1993年,政府建立环境保护机构,彻底治理枣香河的污染问题,至1998年,基本达到“河水清,鱼虾生,郎水两岸笑声浓”的境界。(二)车峪河:发源于车峪的半截沟,再由各沟岔细流汇聚而成。车峪河和小峪河至进家村汇合向北,流经芦家山、闫家、黑家、进家、里村、寺耳、帝王、芦台等村,流程30余公里。水质清净,流量小,沿河有少量渠堰灌溉措施,建国前后,沿岸建有水力榨油坊10多座,80年代后,机械榨油兴起,轻便快捷出油率又高,老式油坊就退出历史舞台。(三)十二里河:发源于泉家峪的西岔沟、黑沟、沙沟,由南向北,流经上沟西、下沟西、李家沟、薛家营等村。薛家营以北入文底乡底董村境,全长20多公里,常年流量较小,河水清澈。1982年,政府发动各受益村,引泉家峪水,联合修建郭原大渠,解除了人畜用水困难,且有小量灌溉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