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南通市地图 >
海安县地图
海安县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海安县隶属于南通市,位于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现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4个镇、212个行政村,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Hai'anXian,区号0513,身份证开头320621,邮编226600,车牌号码:苏F-C、D、E,县人民政府驻海安镇,2004年7月20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安县对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隆政镇、海安镇合并为海安镇,镇政府设于海安镇;洋蛮河镇、城东镇合并为城东镇,镇政府设于城东镇;北凌乡,古贲乡、大公镇合并为大公镇,镇政府设于大公镇;章郭乡、双楼镇、曲塘镇合并为曲塘镇,镇政府设于曲塘镇;吉庆镇、仇湖镇、墩头镇合并为墩头镇,镇政府设于墩头镇,营溪乡、仁桥镇合并为孙庄镇,镇政府设于原营溪孙庄集镇。全县乡镇行政区划由19个镇、3个乡调整合并为14个镇:海安镇、老坝港镇、角斜镇、李堡镇、西场镇、大公镇、城东镇、孙庄镇、雅周镇、曲塘镇、胡集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

经济概况

海安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上海辐射地带。素质优良,装备先进的建筑队伍遍及全国,走向世界,被誉为“建筑之乡”。近年来,海安的产业基础更趋完备,经济板块特色鲜明,已由原来的传统农业、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纺织(丝绸、化纤)、高新技术三大产业集群,锻造机械、电梯部件、电力装备、建材机械、纺织、丝绸、化纤、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大特色板块。全县已拥有中国名牌7个、江苏名牌产品27个、南通名牌产品47个,有10项国家“863”计划项目正在实施。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施工面积6117.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922.7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6%,承建高层建筑2178幢,超高层建筑463幢(29层以上)。苏中建设集团总承包、南通达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施工的石家庄中华商务广场和华新建工集团总承包的塘南春330街坊两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苏中建设集团设计总承包施工的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建筑大奖”。2010年,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1%;完成财政总收入50.54亿元,增长31.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52亿元,增长31.7%,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88元;工业应税销售284.8亿元,总量、增幅均列南通市第二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增长22%。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好于省、市平均水平。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百强县名列第56位。产业层次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保持南通市第一,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居全省十强,全县180家亿元培育企业销售占规模企业的比重接近80%;国家级桑蚕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实现了苏中苏北地区零的突破,中国丝绸科技文化馆获准建设,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现场交流会在海安召开;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深圳大芬“523”文化产业园落户建设,清华大学启迪(海安)软件科技园晋升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和谐程度明显提升,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养老、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农保工作试点县。法治、平安建设继续走在省、市前列;富裕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50元,同比分别增长10.9%、9.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60亿元,比上年增加42.1亿元,人均储蓄保持全省前十位;2010年海安县已正式通过国家小康社会达标检查。居民生活明显改善。收入明显增加,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7065元,增长10.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12元,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78元,增长14.1%。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97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55元,分别增长13.3%、14.5%。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施、衣着、食品消费依次增长13.2%、13.7%、13.7%。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文教娱乐、食品消费依次增长3.4%、14.4%、15.1%。

区域人口

海安镇面积113.15平方千米,人口188309人。城东镇面积108.48平方千米,人口97298人。曲塘镇面积115.52平方千米,人口103936人。李堡镇面积94.53平方千米,人口85822人。老坝港镇面积36.80平方千米,人口21685人。角斜镇面积65.99平方千米,人口48080人。西场镇面积55.40平方千米,人口48869人。大公镇面积89.28平方千米,人口61214人。孙庄镇面积50.19平方千米,人口36320人。雅周镇面积83.30平方千米,人口62976人。胡集镇面积51.00平方千米,人口39654人。白甸镇面积53.05平方千米,人口33570人。南莫镇面积74.20平方千米,人口57698人。墩头镇面积115.56平方千米,人口72428人。

地理气候

海安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冷热适中。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天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海安年平均气温14.5℃。1月最冷,平均1.7℃。七八月最热,平均27℃。最高年份为1964年7月,气温达29.6℃。1953年8月24日,最高气温39.5℃,2003年7月极端高温则达39.7℃,创历史新高。海安年均降水1025毫米,79%的年份在800毫米以上。降水最多年份1991年,达1636.9毫米。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47%,冬季最少占9%。最长连续降水日13天,降水279.5毫米,为1969年7月6日~18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48天,为1980年12月3日~1981年1月19日,冬旱。

海安荣誉

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连续四年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五年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全国普法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教育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湖桑之乡,中国禽蛋之乡,中国河豚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教育之乡,江苏省文明城市,法治江苏合格县,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江苏省法治县创建工作先进县,江苏省建筑强县,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县,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江苏省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县,江苏省双拥模范县,江苏省食品安全工作示范县

海安历史名人

韩国钧:(1857年—1942年),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江苏海安人。出生商人家庭。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先后任行政、矿务、军事、外交等职,曾任吉林省民政使。民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民政长,安徽巡按使,江苏巡按使、省长、督军等职。
乔林:(1731一?),字翰园,号西墅,晚号墨庄,海安丁所人,清代乾隆年间篆刻家。乔林酷爱读书,家无长物,但蓄书颇多。晨夕揣摩,孜孜不倦。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曾刻有“人事多所不能,惟酷好学问文章”印。工六书篆籀之学,悉心精研数十年而从不间断,其篆刻师法许容,善刻晶、玉、瓷、竹等印,各臻其妙。侧款作行草,间或亦刻隶书,其所作篆隶淳古浑劲,得秦汉遗法,后人曾误为宋、元人所作。清代翰林院侍读学士、上书房行走钱大昕在《乔墨庄先生传》中赞其“用刀如用笔,试以玉、铜,铁,竹根无不如意”。他的篆刻风格,对当时江浙印坛以至后世均有相当影响。善制竹根印是乔林独特之处,加之他篆刻书体工整,笔法老练,章法严谨,线条虚实相间,朱白对比得当,一时颇负赞誉。清代工部尚书、协力、大学士彭云楣曾以乔林所制竹根印供奉乾隆皇帝,乾隆见后十分欣赏,见印有墨庄小鼓,遂查问墨庄为何人,大臣回答说墨庄是宋朝的,乾隆命侍臣作竹根图章歌以记之,但乾隆没有弄清墨庄就是同时代的人。清代(东皋印人传)一书记载了此事。《中国人名大辞典》中称乔林“手制竹根草,尤精雅绝俗”。乔林对古钟鼎器物的款铭文字亦颇有研究。一生著作有《篆刻汇编》、《金石萃言》、《寒碧轩诗抄》(八卷)、《墨庄印谱》等。
余少春:(1894—1945),著名扬州评话艺人,家居海安镇。自幼家贫,18岁拜著名评话艺人张少南为师。初学时,余少春先后听过丁寿庭,陈月秋、张捷山等前辈的《清风闸》,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具有里下河风格的余派(清风闸)。这部书,以喜剧形式反映人间悲剧,将旧时代的杨州社会生活描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遗,后人称之为一部“奇书”。他还剔除原话本中淫秽语言,并言明糟粕语言不传弟子。民国30年(1941年)海安沦陷,余少春去如东县栟茶镇演出,在味园茶馆献艺时,有新四军干部前来听书,对余少春的技艺很为赞赏,后在数次群众大会上都邀他说上一段书,藉以鼓舞群众士气。并请余少春联络海安、角斜一带的艺人前往栟茶演出。余少春不仅在里下河地区拥有众多听众,在扬州、镇江、泰州一带也很受欢迎。余少春书目甚多。除《清风闸》外,尚有《七侠五义》、《五虎平西》、《粉妆楼》等,著名扬州评话大师王少堂在听了他的《七侠五义》后,亦甚为赞赏。余少春的书艺后传子余又春,又春于1986年在扬州曲艺团将余派《清风闸》录音,经王澄、汪复昌、陈午楼、李真先生整理,由江苏文艺出版。
张符骧:(1663-1727),字良御,号海房,海安镇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清圣祖玄烨南巡,张符骧于扬州塔湾进献《迎銮诗》十二章,陈述治国方略,甚得康熙帝嘉许。康熙五十三年,张符骧中顺天举人。康熙六十年,张符骧通过会试,被录为进士,时已58岁。因他在殿试时对答方策言词激烈,被贬为三甲第34名。是年五月,康熙帝于澹宁居召见张符骧等人,因张符骧学识渊博,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张符骧即告老还乡。张符骧平生不善趋附权贵,为人厚道,是非分明,对地方捐助、赈济、疏通河道修堤等公益均能尽力资助。张符骧所著诗词文章甚丰,著有《依归草文集》、《自长吟诗集》、《海房文集》、《日下震泽集》、《顺时录》、《天佣子集》等。
陆儋辰:(1777—1842)),字莞泉,别号耳乡。清代郡廪生,海安镇人。为清代提学使陆舜之从曾孙。他勤奋好学,尤致力于医。喜研金石。搜古碑数百通。蓄铜雀瓦、古砚及印章合数百件,印证掌故,一一题识,而手自镌之。擅书法、工琴、好诗,喜博弈,著有《弈谱》四册。陆儋辰曾得古医书多种,各据善本,为之校正。撷诸家之精粹,编成《证治赋》若干篇,《运气辨》两篇。得其存者,整理成册,先后收入《海陵丛刻·运气辨》两册,及《海陵丛刻·陆莞泉医书》六卷,近二十万言,今上海、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均有藏本。陆儋辰不仅有多本医术著作,且极为重视实践,临床经验丰富,远近求治者甚多。
王叶衢:海安镇人,祖籍安徽滁县。出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前后,卒于同治初年。王叶衢于生不乐仕进,矢志于海安故里的自然、历史资料的搜集、研究,“专力搜辑一镇遗事。凡嘉言懿行,文章碑碣,靡不求其本源,考其始终”,“凡有见闻,即书片纸弃箧中,日久成帙”。先后用10多年时间搜集、考订、整理,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编成《海安考古录》。该书共四卷,主要记述古泰州州境东部地区的概况,分别记载建置、职官、河道、寺观等16个方面的内容。书内还配有海安古城区及古泰州东部地域河流概貌图。由王叶衢好友邑人徐怀玉绘制。同治二年(1863年)有刻本,民国11年(1922年)韩国钧将其略作增删调整,编入《海陵丛刻》。1962年,扬州古旧书店根据咸丰五年(1855年)石麟画馆原稿本刻写复印,印刷时冠名以《咸丰海安县志》。王叶衢编纂《海安考古录》,保存了明末至清代中叶海安部分地域的大量珍贵资料。
仲鹤庆:字品崇,号松岚,海安西场镇人。生卒年不详,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中举,乾隆十九年登进士,任四川大邑县知县,因为人刚直,被罢官归里.仲鹤庆善写兰。喜山水、花鸟,且书法、诗文俱佳,与钱塘胡西坨、丹徒李萝村、兴化郑板桥、邑人陈志枢等友善。其名载北京中国书店1982年3月版《中国画家大辞典》。所绘中堂、条屏多幅现藏泰州市博物馆。著有《迨暇诗钞》四卷,为泰州市图书馆收藏。韩国钧编纂之《海陵丛刻·先我集》卷二刊载其诗词十五首。
石重光:(1889—1933),字又新,海安李堡镇人。曾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弘文学院。一生长于古诗文、书画、古琴,精通日、英两国语言。留学日本后,石重光接触到民主革命的思想,毅然追随孙中山先生。为筹办枪械奔走,事发后避逃回乡。不久如皋清末进士沙元炳推荐他去江苏省立第七中学(即现南通中学)任教。后李堡潘树声先生任如皋师范学校校长时,又荐他去如皋师范任教,并一度担任教务主任。石重光富有正义感。在学校里,他十分同情进步学生,为参与闹学潮的学生鸣不平,又加之因事忤当时任**江苏省教育厅长的周佛海,为周所不容。不久,石重光即被逐出如皋师范。至如皋南门商人明文川家中任家庭教师。民国21年经人介绍,石重光去安徽省凤阳中学任教。民国22年因患伤寒回归故里,久医无效,病逝于如皋,葬西场镇河南。石重光一生诗作数百首,编有《顽石诗稿》一册,其手抄孤本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但其诗作在如皋、李堡志书中均有记载,里人流传较多。
朱南金:朱南金(1863一1940),字葆逵,号蛰翁,晚清秀才,祖居海安南莫镇朱楼村,后移居海安胡集乡。朱南金年轻时从苏州黄门就读。家中无地,教读为生,学识渊博,品德清高,里人尊称为“朱二爹”。他一生敬佩浏阳谭嗣同,谭著有《仁学》,他即写一部《仁学通》,阐明谭氏著作的微言大义。他还特地去沪上拜会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一席交谈,康有为惊喜地说:“想不到穷乡僻壤还有个朱葆逵!”,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在维新运动浪潮中,朱南金与王骥骧等人一起毁庙兴学,将英华庵里的和尚驱走,办起竟成学校。朱南金任首任校长。朱南金在乡里负有盛名,学生遍于四方,书法在苏州、扬州、泰州一带亦有影响。善真楷、喜行书、好魏碑,尤以小楷造诣为深。其书法大部毁于战乱。海安县博物馆存有其行书条幅。
朱南阜:(1867—1942),字叔才,号葆莲,又培风道人,里人尊称其为“朱三爹”。少年时,朱南阜就读私塾,尤爱书法、金石。他的书法从临摹秦汉魏晋唐碑贴入手,又吸取清代吴让之书法之字见长,篆字亦常见于条幅。金石以篆字为主,有阳文、阴文、双线等多种体例,至今朱氏后代仍保存其印章近百枚。1988年国庆,海安县文化馆,海安县书法协会将朱南阜印章作品编印展出两个月之久。朱南阜曾办学课徒,民国初年公推为王氏义庄进业小学校长。该校为当时泰县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学校
谭德钟:(1876—1949),字组云,号高谭,晚号海陵老人,海安镇人。为中国近代杰出书法家之一。少年时,谭组云从海安陈西璧、陆子才习文,苦练书法,常临摹钟王遗迹、汉唐碑版。民国6年(1917年),谭组云遍游长江沿岸,远至京师、粤、闽,后长期定居上海鬻书。历与康有为、高邕之、曾熙、于右任、张大千等切磋书艺,彼此交厚。书法与谭延闿齐名,世称“南北谭。”民国19年,谭组云寓居金陵鸡鸣寺,与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谭延闿,合版《天马赋》。于右任为帖扉页题:“试看南北奇书。畏公旧友、组云吟兄妙作。”上海《申报》曾登载谭组云各体书联。张大千的老师曾农髯对谭组云的书画亦十分赞赏,称其“笔疏以健,神韵欲流。”,谭组云曾将他与石涛、彭刚直、吴俊卿、李梅庵、李息翁、王一亭及其哲嗣少云、小云、长媳韩佩芬的书画合版《十人书画集》一册。与谭少云、谭小云合版《三谭书画集》,并于上海大新公司展厅举办“三谭书画展”。30年代,谭组云采用面授与函授之法,在上海创办海陵学苑。继于上海设华商书局,专业印售名家书画作品及其著作,并于南京、丹田等地设立分发行所。晚年谭组云家居海安潭园,与韩紫石、陆省吾先生在凤山创佛教居士林。谭组云的作品及著述有《海香诗钞》、《海陵印存》、《海陵书画集》、《续艺舟双楫》等。
仲贞子:(1918—2008),出生于海安县的诗书艺术世家。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8年-1940年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1949年新四军东进后列入统一战线任参议员。1949年主办西场小学。1950年主办西场民办初中。1956年创办西场中学。现为海安县西场中学退休教师。1940年-2003年任县人大代表,市、县政协委员常委。擅诗、书、画、印,取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解放后长期从事中学、师范院校文学艺术教育工作。担任省书协理事20年,县人大代表40余年,市、县政协委员、常委20年,县文联副主席9年。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诗协、楹协、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南通市书协、诗协名誉主席。江海印社社长,县文联顾问、县老干部诗书画研究会会长。50年来对民主政权建设、文学艺术创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作品曾多次入选国际书画展、全国书展、美展、诗赛均获大奖。
仲满:2008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第12枚金牌,改变了中国的击剑历史。出生地:江苏省海安县北凌乡(现大公镇)仲洋村。性别:男,出生日期:1984-02-28,出生地:江苏省海安县北凌乡(现大公镇)仲洋村,妻子:武宗文,父亲:仲明,母亲:王其芳,民族:汉族,身高:190cm,体重:75公斤,项目:击剑,奥运会报名项目:击剑,最好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个人冠军,教练:斯蒂安·鲍埃尔(法国),注册单位:江苏,现在辖区内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

机械制造、纺织(丝绸、化纤)、锻造、电梯部件、电力装备、建材、电子、建筑、新材料、新能源、家禽、蚕茧、禽蛋、鳗鱼、河豚、紫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