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庄镇地图
孙庄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简介
孙庄镇素有“蚕茧之乡”、“银杏之乡”、“禽蛋之乡”、“建筑之乡”的美誉。全年饲养桑蚕4.5万张,产茧1650吨。海安县孙庄镇是传统的银杏之乡,拥有江苏省无公害银杏基地7300亩。全镇共栽植银杏50万株,其中庭院银杏22万株,四旁银杏8万株,桑园套栽银杏12000亩,套栽银杏20万株。全镇人均栽植银杏树15棵以上,已有挂果银杏80000株,年产银杏干果近300吨,产鲜叶500吨,出圃银杏苗30万株,银杏年产值2000万元。建成了万亩银杏示范园,成功申报了“金佛子”银杏、“黄大头”山芋、“格格佳”三黄鸡等商标,“金佛子”银杏、“黄大头”山芋、“格格佳”三黄鸡通过了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和省无公害产品认证。“格格佳”优质三黄鸡生产基地、“壮长大”苗猪培育基地、万亩桑园示范基地、“万亩银杏产业园”等唱响了孙庄特色农业的主旋律。
环境建设
创建生态镇重实效。孙庄镇党委、政府以创建生态镇为契机,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推进生态重点项目建设,孙庄镇生态镇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镇党委、政府在创建生态镇工作中,注重典型引路。界河村是海安县小康示范村,同时也是省、市级生态村。界河村十分注重生态项目建设,生态项目建设成绩喜人。已完成了河道清淤工作,搞好绿化、美化,认真落实了垃圾的集中收集、运送处置工作,认真搞好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作。孙庄镇界河村已成为“民富、村美、风气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积极创建市级绿色学校。孙庄镇仁桥小学、仁桥幼儿园已被评为市绿色学校。垃圾填埋场已经建成。孙庄镇垃圾填埋场地点在黄柯村12组,面积15。07亩。孙庄镇村村组组都设立了垃圾房,孙庄镇落实了35名垃圾中转人员,镇财政每年落实资金10万元,用于垃圾中转人员报酬。“一池三改”沼气工程,已完成128户。秸杆集中收集点已建成。孙庄镇成立了秸杆收集利用运作公司。2008年县政府在孙庄镇仁桥制丝公司召开了秸杆综合利用现场会,仁桥制丝公司是我县率先锅炉改烧秸杆单位,每年可消耗秸杆7600吨左右。孙庄镇已完成5条河清淤任务,土方量6。7万方,并落实了长效管护措施。孙庄镇针对孙庄镇特点,在建立万亩无公害银杏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打出了“大佛子”绿色银杏品牌,正进军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超市市场。
文体卫生
孙庄镇现有完中一所及其他各类学校和幼儿园7所。孙庄中学被评为南通市重点中学,两所幼儿园均被评为南通市一类幼儿园。镇政府狠抓卫生事业发展,全镇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村村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两所医院均达一级甲等等级。孙庄地处三县交汇处,周边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使得劳动力素质较高,而且用工成本相对较低。政府积极为企业招工,确保企业所需的劳动力,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加大。2007年孙庄镇新发展私营企业246户,其中私营工业企业68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366户,分别占年度计划的241.6%、123.5%、162.1%。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7248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56.2%。吸纳市外民资1亿385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35%。孙庄镇各村创业园已全面启动。三产业服务业活力加强。2007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8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9%,服务业投资额500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12%,市场成交额1.3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6%;注册外资45万美元,占年度计划的150%;注册市外民资2893万元,占年度计划183%。投资100-500万元以上的经营性项目6个,投资500-1000万元的项目1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统筹发展
统筹发展成效显著。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镇村道路建设步伐,村内道路网,镇区的主街路面平整、清洁、无坑洼积水现象;合并了原营溪、仁桥敬老院,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加大集镇建设的投入,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对农村公路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集中整治,顺利通过了县、市政府的验收,加强专业管护队伍进行长效管理。坚持实施依法治镇、依法治村战略措施。孙庄镇发案少、环境好、社会安定、群众满意,获得了南通市“村民自治模范镇”称号,有9个村获得江安县“村民自治模范村”称号,成功通过“农机安孙庄镇”验收。全面启动农民健康工程。新型合作医疗参与率大幅度提高,参保率达86%,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投保人数1350人。孙庄镇受到江安县委、县政府的“双拥模范镇”和“征兵先进单位”的表彰。
社会事业
孙庄镇建成南通市有线电视示范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广播电视工作,积极开展创建“有线电视示范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一年的努力,孙庄镇11个村全部实现了广播电视“双入户”,全年新增加有线电视用户超过3000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一举建成了南通市有线电视示范镇。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孙庄镇的广电体制一直不顺,原仁桥的有线电视由一家企业管理,2006年底,由海安县广播电视局出资100万元,解决了困扰孙庄镇多年的体制问题,为孙庄镇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迎来了孙庄镇广电事业发展的春天。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面对新的机遇,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创建“有线电视示范镇”的重要意义。把创建有线电视示范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在首位,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做到任务早落实、措施早出台、工作早推动。为加强对创建有线电视示范镇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以统一协调、领导孙庄镇的有线电视示范镇创建工作。同时要求各村也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自觉把有线电视创建工作纳入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村干部考核的内容。在孙庄镇建立工作责任制,将这项工作列入各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确保工作得到落实。镇有线电视示范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定期召开办公会,具体安排部署工作,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建立责任制。要求有线电视扩面工作涉及的单位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做好工作,宣传、广电、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做好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有线电视示范镇工作的重大意义,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了解有线电视,争取社会广泛关心和支持。同时结合有线电视创建工作,宣传好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为工作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明确重点,扎实推进。孙庄镇党委、政府科学地制订规划和建设方案。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紧紧围绕“民富、村美、风气好”的要求,一手抓界5000万元的项目1个河小康示范村的建设工作,一手抓黄柯、营溪、陈港等经济薄弱村和银杏、谢庄等边远村的振兴工作。界河小康示范村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育农民经纪人36名,培养私营老板18名,在孙庄镇率先建立了村级经济创业园。夏岔村村级创业园办得红红火火。新建了农民文化活动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了200户农户的“一池三改”工程,新建了18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广场。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工作和边远村的振兴工作正有序向前推进,三个经济薄弱村和两个边远村面貌明显改观。加大农村投入,美化村居环境。2007年孙庄镇完成了1000亩的绿化造林任务和1200亩新栽桑及老桑更新任务,完成县级农业园区13个,培育了界河千亩蚕业示范区和银杏百亩蚕业示范方两个高效规模农业园,每亩经济效益高达6000元以上。全年共投资66。2万元疏浚乡村级河道12条共8。3公里,清淤土方16万方。11个村40条河道河坡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除水生植物、漂浮物9600多吨,清理118个桥头垃圾1200多吨,并落实了长效管理队伍和具体措施。振兴经济薄弱村初见成效。陈港、黄柯、营溪三个村是海安县经济薄弱村。三个村通过干群共同努力,紧紧围绕振兴计划,踏实工作,已有明显成效。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实现振兴计划提供组织保障。抓干部的思想工作、理念教育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弘扬团队精神,建设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团结和谐的两委会班子,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谋思路、想办法、添措施,真正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航者,生产发展的带头者,生活宽裕的示范者,乡风文明的倡导者,村容整洁的维护者,管理文明的推行者。结合村情联系实际,认真制订好振兴工作规划。县帮扶经济薄弱村工作会议,陈港、黄柯、营溪三个村根据实际情况,并请县镇两级领导和帮扶单位一起研讨落实了振兴工作计划,认真分析薄弱的原因,存在的问题,找出不足,分析好有利条件和发展优势资源,制订了切实可行可操作的振兴的任务和措施、工作方向明确,措施保证有力。采取各种举措,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根主线。大力发展传统产业。以农业园区推动发展,做好带头引路的作用,家禽生产1000羽以上的养殖户大大增加,三个村大户养殖达130多户。300头以上的养猪户不断发展。围绕产业做文章,大力发展栽桑养蚕,三个村耕地中近一半是桑园,桑园面积达到4000亩,全年饲养15000张蚕种,并加强亩产出的投入,桑园套种青菜上市。加大劳务输出,三个村劳务输出1400多人,解决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三产服务、运输、粮油加工、丝线、服装、水泥制品、丝织、工艺品等项目纷纷落户,投入的规模相对较大,从几万元到100万元,全年三个村工商户已达到500家,有力地推动了农民收入的提高,2008年三个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600元以上,均与上年增加超过500元。积极化解村级债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坚持做到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的原则,做到先批后用,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做到量力而行,不负债办事。增收节支,广开增收渠道,盘活资产存量,多方位多渠道开辟经济来源,全年三个村化解债务均超过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