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昆明市地图 > 西山区地图 >
海口镇地图
海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面积人口

镇域镇域总面积152平方公里,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达75%,耕地面积11074亩。下辖海口、黄渡、江田、舒湾、杜村5个行政村和新源1个居委会,总人口14300余人。镇党委下设17个党支部,6个村级党支部,12个镇直机关党支部,共有党员393人。德九公路(省道201线)横穿我镇杜村、海口、江田三村,正在修建的德昌高速公路与合福高铁穿境而过(其中德昌高速九都道口、合福高铁龙头山站距我镇分别只有5公里和30公里)。

历史

海口历史悠久,建制于唐初,有1380多年历史,曾出过进士百余人,有“江西第一进士”之美誉的董申、宋代“江左二宝”的汪藻、有被誉为“南宋第一书”《救荒活民书》的撰写者宋代进士董煟等历史名人。

乡镇简介

位于澄江县东南部,距县城23公里,东邻宜良县,南接华宁县,西濒抚仙湖,北接右所、九村镇。因抚仙湖水由此经海口河流入南盘江,故名“海口”。全镇最低海拔1328米,最高海拔2100米。全镇东西宽7.5公里,南北长19.5公里,有湖岸线8公里,所辖面积为102.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524亩,其中水田1926亩,山地8598亩,境内最高海拔2183米,最低海拔1328米,为全县海拔最低点。海口镇除海口小三角洲外均是山区,境内山峰起伏、沟壑纵横、连绵不断,阶梯状地貌东低北高,形成了冷凉山区、和温热河谷的立体气候,山岭上森林茂密覆盖较好,全镇气候及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境内有清水河和南盘江绕境而过,澄华公路沿湖通过,是连接澄江、华宁、江川的主要通道。山区水利条件较差,稻谷以永和、海口为主,山区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主产包谷、小麦、荞子、豆类、烤烟、菜子为主,松园、新村发展了柑桔产业,海口、新村发展了蔬菜种植,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济发展和方向

海口镇基础设施完备、区位优越、商贾云集。镇内有安庆直供35KV高压输变电;日供水可达10万吨自来水厂;有线电视和电信网络覆盖全镇;安九S332省道贯穿全境,同马大堤堤顶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顺境而过,形成立体交通四通八达的格局。距沪溶高速、安庆机场、安庆火车站、安庆长江大桥约8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位置。工业园内有运通化工公司,金铃汽车电器、皖苏棉业、兴醇庆制衣、金雷仓储、长江宾馆等12家工商企业落户,共投资约9000多万元。以工业化为牵动,以城镇化为战略,以农业产业化为主导;以生态旅游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全民创业为载体;努力建设二个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海口工业园、海口无公害蔬菜基地;培育三大经济板块:即皖河桥头的特色服务区,西江、龙晟旅游度假休闲区,中心城镇商贸物流工业区;将海口建成安庆的卫星城和安庆西部经济桥头堡,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经济建设

海口镇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镇内主要经济作物是烤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包谷、稻谷。近年来,镇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白菜、青花、小瓜、辣椒、早包谷等经济作物正在成为农民增收创富的亮点,畜牧业方面,由于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畜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大。2002年全镇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现价)880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49.587万元,财政支出312.69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96元。

经济发展

2004年,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生产总值1.9亿元,较上年增长13.8%;财政收入526.7万元,增长23.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36.9万元,增长2.2%;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982.4万元,增长26.4%;农民人均纯收入3087.4元,比上年净增507.4元,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4万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入800万元,增长30%。海口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依托、服务德兴铜矿为立足点,夯实公路交通、文教卫生、水利设施“三大基础”,做活土地、林业、水电“三篇文章”,壮大工业、个私、开放型“三项经济”,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后劲增强的“三增目标”,全力打造工贸型经济重镇,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力争实现生产总值2.163亿元,较上年增长13.8%;财政收入650万元,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270.5万元,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3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287.4元,净增2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0万元,增长30%。

行政区域

位于安庆繁华城区的西边,地质年代由长江与皖河冲积形成的绿洲——海口洲、小洲(又称金洲)、官洲(又称银洲),遐迩闻名的海口镇就坐落在这美丽的“三洲”上,隶属安庆市大观区管辖。镇北依皖河,南临长江(长江岸线约20多公里),西与皖河农场毗邻,东由皖河大桥连接安庆城区。全镇拥有5万人,现辖12个村、2个居委会,总面积109.8平方公里,圩内面积约53平方公里,外滩面积约6万亩,可耕地面积约5万多亩,可养殖水面约1.5万亩,是皖西南渔棉之乡、安徽省科普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