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虞镇地图
海虞镇相关地区地图:
氟化学工业园
中国氟化学工业园是海虞产业结构调整的“代表作”。全镇集中财力建设氟化学工业园,不仅高标准地实现了工业园“九通一平”,而且兴建了现代化的热电厂和万吨级的污水处理厂,实现热电联产共享、污水集中处理。园区六大循环经济链孕育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还对此作了专题报道。良好的投资环境引来了一批大企业,工业园先后引进美国杜邦公司、法国阿科玛公司、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比利时苏威公司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上海三爱富等国内知名公司,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注册外资近4亿美元,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氟化学工业生产、研发基地之一。投资1000多万美元的苏威一期工程、投资9000万美元的阿科玛熊猫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氟化学工业园被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列入全国“责任关怀”首批17家试点单位之一,并成为协会副会长级单位,影响力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特殊钢产业在海虞迅速崛起,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台湾省华新丽华到海虞办厂时,产品在祖国大陆销量只占产量的1%。海虞镇党政领导几次专程到北京等地为其牵线搭桥,拓展市场,公司在内地市场的销量已经达到30%。优良的服务增强了华新丽华的信心,公司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先后两次增资新建企业,总投资达1.5亿美元,后又引来了自己的合作伙伴美国大成企业公司。投资6亿元的华新二厂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海虞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并正向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迈进。
科技创新
海虞镇台板厂是海虞镇徐桥村农民创办的企业,生产缝纫机机架台板、裁剪机、组合式裁剪台缝纫配套系列产品。公司通过10多年持之不懈的科技创新,先后获得了10多项国家实用型专利,“标准”、“兄弟”等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慕名而来,将其确定为配套生产商。海虞镇台板厂年产量已突破50万套,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常熟市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加大技改力度,从拉丝到织造后处理,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生产线,年生产出口6000万平方米玻纤布、玻纤网布和500吨玻璃钢制品,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像这样产销量在国内同行业中保持领先的企业,海虞镇拥有一批,并有14个中国销量第一的产品。以美国杜邦、上海三爱富为代表的6家中外著名氟化工企业,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改,科研产品层出不穷,生产的氟化工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市场。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五氟丙烷、七氟丙烷等10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销量成为国内同行业“单打冠军”。中昊公司与海虞的另一家企业常熟华新特殊钢有限公司一起被评定为2005年度国家海关总署进出口“红名单”企业。海虞有“衣被天下”之誉,服装生产规模很大,但过去主要以加工为主。有规模、有品牌的服装企业凤毛麟角。海虞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扶持服装企业向自主经营、品牌经营转型,专门组建工作指导小组,引导企业自创品牌,积极组织规模企业参加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举办的服装节,并在常熟市率先建立了镇级服装服饰行业协会。镇政府还牵线搭桥,联合香港服装学院、无锡商学院等院校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支持企业建立设计研发中心。海虞服装产业进入了品牌丰收期,连续新增了5个中国驰名商标。
工业发展
海虞镇工业起步早,发展快,经济实力雄厚。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63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5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88亿元。海虞注重特色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服装印染、化工、特殊钢、红木雕刻、轻工机械等鲜明的行业特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000多家,外资企业60多家,是闻名遐迩的“服装、红木、化工之乡”。其中化工、特殊钢加工制造、服装是骨干支柱产业。服装名牌众多,被费孝通先生赞为“服装之乡、衣被天下”。红木雕刻工艺精湛,被誉为“东方艺魂”。
工业规划
海虞工业区的规划建设形成了规模,区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氟化工园是中国石化协会的副会长级单位,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大金、法国阿科玛、美国杜邦、比利时苏威和国内上市公司上海三爱富公司等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集团前来投资,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被中石化协会冠名为“中国氟化学工业园”。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给投资者提供了创业舞台,各类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台湾华新丽华、日本大金、法国阿科玛、上海三爱富等公司纷纷加大投资力度。海虞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城市化配套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了环境、生态立镇和统筹发展的理念。由海虞镇政府出资,在全市率先建成了一座镇级消防站,二家污水处理厂,并先后投入巨资建成了一系列文化、卫生、体育、教育、休闲、娱乐等设施,全面提高了城镇综合环境,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国家重点镇”等殊荣,并于2006年获得了中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对海虞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作过专题报道。
特色产业
海虞镇服装产业新增5个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了由6个中国驰名商标领衔的品牌群———服装大镇正向服装强镇跨越。自三年前成为“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之后,海虞以“创牌”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快了服装行业的“升级”步伐。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海虞休闲装系列服装总产值、利润、上缴税收、出口额等均在全国乡镇中名列前茅。服装产业是海虞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海虞镇几大支柱产业中很有代表性。海虞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形成了氟化工、特殊钢、服装三大支柱产业,氟化工、牛磺酸、缝纫机台板、特殊钢、玻璃纤维等五大生产基地产销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海虞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体制改革
1999年6月,为适应常熟市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沿江开发建设,培育跨世纪发展的新优势,经常熟市委、市政府研究,并报苏州市政府(苏府复[1999]16号文)和江苏省政府(苏民行[1999]32号文)批准,决定对部分镇场行政区划及管理体制进行调整。6月28日,根据市委常发(1999)30号文件精神,撤销王市镇、福山镇、周行镇,以原三镇行政区域建立海虞镇,镇政府驻王市集镇,国营常熟市棉花原种场保留牌子,建制隶属海虞镇,海虞镇由此而成立。
经济状况
海虞镇2008年可望实现财政总收入7.3亿元、工业销售总额超过180亿元。海虞镇党委书记陈惠良认为,要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继续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转变增长方式的“快”来带动发展质量的“好”,以结构效益的“好”来支撑发展速度的“快”。正是在这种发展思路的指导下,海虞镇对传统的服装、红木、化工、冶金等产业进行调整,关停转小化工、小印染、小冶金企业,集中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资源,做大做强“五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