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口镇地图
合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合口水陆交通通畅,市场繁荣,曾有“小汉口”之称。目前,已建成小巧玲珑,新颖多姿,布局合理,整洁卫生,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集镇。全镇有长达12.3公里宽窄适度、绿树成荫的新型街道;有自来水厂、邮电大楼、变电站和城防大堤等一套完整的基础设施;有造型美观的大观集贸市场以及竹木、粮油、商贸、烟花鞭炮、牲畜交易等专业市场;有功能齐全的文化中心、电视中心和科教培训中心;有享誉省、内外的合口中学、申鸣中学和县办第二中学;有工业产品跻身国际市场的新型装饰材料厂、杰新纺织印染厂、油脂化工厂、轧花厂;还有建筑构思精巧,具有民族风格的水上楼阁——合心楼。资源丰富:合口镇资源丰富,石膏资源储量达474822万吨,号称“亚洲之首”有品种多样的农副产品基地,到2003年,全镇已经建成了2.2万亩优质油、1.8万亩优质棉、1.6万亩优质稻、5000亩蔬菜、2000亩淡水珍珠养殖和鲜鱼立体混养、300万羽土鸡等六大特色经济规模板块,并形成了以生猪和土鸡为主的畜禽产业、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棉地间作套作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以水面立体开发为主的水产特色产业等四大优势产业。据同治《安福县志》载:“合口在明至清雍正时期是九溪卫地的重要商业中心。雍正七年正式设合口市。乾隆三年(1738)增设驿铺、官渡,是上四府永(顺)桑(植)慈(利)石(门)诸山区木材、榈、茶油等山杂货物的集散地”。并载:“船伐往来,商务繁荣,人口稠密,有上千铺户,为全县之冠,素有‘小汉口’之称”。合口是集文化、经济、政治为一体的古镇。民国初年即设邮电支局,开农村集市设邮政机构最先之例。大革命时期贺龙红军曾驻扎在此闹革命,建立农民协会。1935年9月,红二方面军北上时曾在此驻扎。并于同年11月26日与邓中夏同志红六军会师,召开前敌会议共商北上大计。1938年日寇侵湘时亦曾在此架设浮桥,投降南窜。2009年,合口镇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保三促”发展目标,积极应对危机,抢抓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宜居城镇、和谐合口”建设,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镇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4亿元,比上年增8%;实现财税总收入1820万元,比上年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00元和300元。1、突出争资争项,工业强镇步伐加快。一是项目建设强势推进。深入开展“引资上项,兴工活商发展年”活动,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首位战略”来抓。全镇共引进、落户工业项目9个,总投资2.87亿元。湘福公司投资1.2亿元新上了一条硬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项目,预计明年3月可开工投产,可年创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以上;兆生棉业精细棉加工项目新增投资2000万元,9月份已竣工投产;长沙大成彩印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上了一条彩色包装生产线,10月底已开工投产;腾飞钢渣环保砖厂投资1000万元新上了一条钢渣环保生产线,年新增产值3000万元,新增利税300万元。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的项目有6个,有投资意向的项目5个。项目的不断涌入,为合口工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09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4.08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现企业产值18.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94亿元,增长32.4%。二是经济环境大幅优化。不断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和有损经济环境案件防控力度,严肃查处了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乱作为行为,严厉打击了阻工挠工、强工揽工、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有序、和谐的环境。三是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发展规划,强化调度督促,有力推动了产业集群发展。全镇石膏建材、纺织印染、机械制造、烟花鞭炮、造纸包装、粮油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