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市电子地图 > 闵行区地图 >
虹桥镇地图
虹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虹桥镇·文明建设

虹桥在依托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推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建设,始终把文明镇创建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社会的手段来抓。
一、形成合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1、丰富创建宣传载体。虹桥是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镇,文化底蕴深厚,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特色明显。在创建中,我们除电视播放、悬挂汽球横幅、刊出专栏、编写简报宣传资料外,还专门组建了“文明颂”文艺宣传队,并先后组织摄影、书画、音舞、作家、腰鼓、诗词和老年艺术团等多个文体协会,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活动。积极引导“新虹桥人艺术团”分赴各地进行巡回文艺宣传演出,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还先后举办了第三届全民运动会、“虹桥杯”全市歌手大赛等重大活动。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创建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文明楼院和文明安全社区为主要载体,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创建学习型城市,为市民开办了书法、摄影、舞蹈、戏曲和书法免费培训班,举办母亲学堂,以学习基本知识为重点,让妇女重返学校,招收学员500多人,现取得很好效果,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也积极充分发挥职能,深入开展了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在建强村公园、育红路橱窗、镇政府等多个地方设立公民道德建设、八荣八耻等公益宣传广告牌150个。分发了2万份文明镇创建倡议书,组织了城管、工商进行门前三包宣传教育。健全“双百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积极引导结对村开展共建活动。3、深化行业文明,树立行业新风。积极开展创建星级文明市场、文明品牌街活动,按四星级标准改建了东街村菜市场,建立二星级文明市场1个(西街综合市场),一星级文明市场若干个,文明品牌街4条(春华路、育红路、新凯路、精品街),共创建了省级文明单位1个,温州市级文明单位11个,乐清市级文明单位37个。在机关单位深入开展“六型机关”创建,各窗口单位以提高服务质量、解决群众呼声高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努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加强软、硬件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今年,我镇有21个村被列乐清市文明百村行动村,各村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共同富裕的要求开展文明百村行动。农村都能用上生态公厕,增加绿化和户外活动场地3万平方。从硬件入手,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科技普及,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生活质量等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依靠科技勤劳致富,开展乡风评议和多彩乡村文明风行活动,逐步使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得到增强,以文明市民学校,文化大院等精神文明阵地为载体,以整治村容村貌为突破口,使农村文明程度得到加强,建成温州市文明村2个,乐清市文明村5个。
三、深入推进文化大镇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努力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出台了《虹桥镇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件》十项制度保障文化大镇建设。一加大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党委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措施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文化公园、文化活动中心、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农民文化活动的场所。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原则,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如北村、界屿农民俱乐部深受群众欢迎。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举办第六届企业职工文艺汇演。引导“新虹桥人”艺术团开展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深入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先进文化进小区、校园活动。继续开展“文化特色村”、“文化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开展经常性的特色文化活动,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群众文化新格局。三保护文化遗产,加强文物管理。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起动省级市级文物的维修,大乌石雷公殿总投资135万元、瑶岙白马殿投资30万元、朱质庵墓维护修理等开展保护工作。6月2日,结合世界第一个文物保护日的宣传,组织全体文化干部各村支部宣传委员专题学习《文物保护法》。四加强文化市场培育和管理。净化和繁荣文化市场,坚决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村人口、老年人口、外来创业人员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城镇建设与管理并重。今年以来,启动了104国道虹桥段该线工程,建设了吕东路,环城西路,筹备建设城南大道,飞虹南路二期工程也正准备建设,成功开发了邬家桥、河深桥、七村、四村的商品房地块,城镇框架进一步拉开。不但重建设而且强管理,进一步完善城管的长效机制,采取棋盘式管理,定岗定位,占道现象得到了遏制,坚持堵疏结合,在主要道路对乱停车进行抄牌,建立了临时停车场,免费停车。开通了201、202镇内公交,严厉打击了非法营运的“四小车”,投资260万改建了东街垃圾中转站,主要河道定期清理,美化净化了城镇面貌。
虹桥镇-历史人文:竺摩法师(1913—2002),姓陈,名德安。别名雁荡山僧。1913年出生于虹桥镇河深桥村。父陈永旺,号称红梅居士,笃信佛教。法师12岁时只身离家,受礼黄塘寿昌寺,法名默诚。13岁赴温州普觉寺,拜竭弘一法师。14岁入住宁波静宗寺。18岁就学闽南佛学院,研读唯识学及诸宗教义,兼习日文,苦读3年,成绩名列第一。抗战爆发,赴港澳,宣传佛教文化,主编多种杂志,力促世界和平。1954年,被聘为马来西亚槟城菩提学院讲师。1959年创办马来西亚佛教总会,选为首届主席,被尊为“马来西亚近代佛教之父”。1969年,创办马来西亚佛学院,任院长。1998年10月,受封为拿督勋衔,成为马来西亚唯一的佛教界领袖。竺摩法师离乡数十年,心系故乡,2001年5月,委派其大弟子继圣法师率领马来西亚竺摩法师代表团,来乐清考察,访问河深桥,向村委会和小学赠送电脑,还向雁荡山能仁寺捐资40万元,筹建“竺摩书画院”。2002年2月4日下午3时35分,竺摩法师在槟城圆寂,享年90岁。他遗留著作30余部,为佛学文化留下了宝贵财富。张云雷(1883—1977),名烈,晚年自称石帆山人,石帆镇汇头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参加同盟会及光复会,从事革命活动。为避免清政府追捕,特去印度尼西亚“中华学校”任教。清宣统三年六月回国,在沪加入南社,后到浙江参加革命活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都督府参议、首届国会议员。民国四年,积极参加反袁斗争。民国七年,当选为参议员,聘为经济调查会委员,在上海创办《时事新报》,刊登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民国十一年,任总统府顾问。同年冬弃职返乡,一心礼佛,创办虹桥居士林,从事慈善及文化事业。民国廿八年冬,中共乐清县委领导人邱清华、郑梅欣等不幸被捕,张积极设法营救出狱。1948年革命根据地泽基村被国民党军队烧毁后,张又暗地给予救援。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县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省文史馆馆员等。1977年2月7日逝世,享年95岁。赵立(1907—1950),字鹤年,少名成桂。石帆朴湖人。1927年毕业于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即回村办学,自任教师。后考取国立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任江苏省江宁县实验中心小学校长。“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由乡人介绍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翌年返里省亲,适逢虹桥小学校长病危,经乡绅推荐,电辞军职,接任校长职务。1943年县政府创办县立中学,任命赵立为校长。县中刚成立,日寇侵温,县城沦陷,虹桥风声鹤泪,学校迁往龙泽,借寺宇、民房为校舍。抗日胜利后,学校恢复正常,师生大增。因校舍不足,赵立出卖私人良田10.5亩,并发动社会资助,建成教学楼15间。1946年,赵立加入民主同盟和农工民主党,支持革命工作。1949年5月,乐清解放,县人民政府委任赵立为县中校长。不久,赵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1950年3月逝世,享年44岁。噩耗传开,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执绋悼念,送来挽联数百副。辛亥革命老人张云雷亲致悼词,后勒碑纪念。倪丕柳(1907—1990),虹桥三村人,未及弱冠,从木匠学艺。1927年赴印度尼西亚棉兰谋生,先受雇于广德隆木器公司,后独立创办巴黎木器公司。1940年与同乡倪洪銮等发起组织华侨职工会,开展抗日工作。1942年日军侵占印尼,他以巴黎木器公司为联络点转入隐蔽活动,资助抗日之士周斌、赵洪品、邵宗汉开设大地书店、创办《新民主日报》。1945年11月参加民主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他在旅居地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1953年归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虹桥创办新生电厂,历任厂长、总经理。1956年11月至1966年4月,任乐清县副县长,省和温州市政协常委,省、县人大代表,温州投资公司副主任、侨联主席、华侨中学副董事长,省侨联常委,县侨联主席、侨办副主任等职。1955年—1956年,先后两次晋京观光,曾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1956年获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荣誉证书。离休后,为首倡议、筹资创办虹桥幸福院,开创老年人事业之先河。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宋四都左原(今梅溪村)人。天资颖悟,日诵数千言。绍兴十四年,劈馆梅溪,聚徒教学。十六年春,补入太学。二十七年中进士,高宗擢为第一,状元及第。初授左丞事郎佥书,建康军节度判官,继任绍兴府佥判。绍兴三十年,任秘书省校书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三十一年春,调任大宗丞。翌年六月,知严州。九月,授司封员外郎,升调国子司业。隆兴元年,任起居舍人、侍讲、侍御史。七月,改任吏部侍郎。隆兴二年夏,以集英殿修撰起知饶州。乾道元年五月起,先后移知夔州、湖州、泉州。在朝主张抗金,弹劾奸佞;在野勤政亲躬,爱民如子。乾道七年,升任太子詹事。不久告病还乡,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同年卒于家,终年六十岁,赐谥忠文。著有《梅溪王先生文集》54卷、《分类集注东坡先生诗》25卷.
荣誉称号:现为浙江省文明镇。

河北省玉田县虹桥镇

虹桥镇政府驻虹桥村。面积54.9平方千米,人口3.03万人。辖38个村委会:于李太、陈家庄、天齐庙、南王庄、老王庄、虹定府、台张庄、小胡庄、大胡庄、庞庄子、后独树、前独树、董家铺、小丁庄、芦家铺、芦庄、西会、范庄、朱庄、大里、珠一、珠二、珠三、南会、北会、东会、马营、马坊、围里、赵庄、定府、仙鹤、小湾柳树、大湾柳树、北方家铺。

江苏省泰兴市虹桥镇

虹桥由来:泰兴市虹桥镇于2010年4月设立,由原来的七圩、蒋华两镇区合并而来,至此虹桥镇行政区域面积达到107.53平方公里,人口7.81万人,辖3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以及一个省级虹桥工业园区。“虹桥”一名当追溯到原“七圩虹桥中学”,是江苏省虹桥工业园区的起点所在地,预示着在新的征程上架桥腾飞。
虹桥工业:虹桥工业发达,既有“顶天立地”的集团企业,又有“铺天盖地”的个私企业。全镇现有造船、精细化工、医药、电子、玻璃、太阳能玻管、机械、灯具、塑料用品、电器配件、文化用品和食品饮料等共1000余种工业产品。中丹集团跻身国家大型企业行列,靛蓝和“四醚”产销量分别获得世界冠军,江苏宏大特种钢厂0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港华船业制造的世界最大的水泥驳船也于09年下水。康威塑业公司、盛日机械、巨星集团等一批企业已成为虹桥工业的后起之秀。镇内现有工业企业346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0家,协议利用外资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72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75亿元;完成自营出口1.52亿美元;工商税收1.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1亿元。
虹桥小城市发展:2009年正式泰州市提出“虹桥新城”的概念,按照工业化与城市化齐头并进的思路,虹桥新城核心区规划面积为5.5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上设置了两个居民集中居住区、四个产业功能区以及相配套的商贸区。整个虹桥新城配套行政办公、娱乐休闲、商业居住、教育卫生等功能,将其定位为泰州市域西南部、沿江经济产业带上重要的工贸型小城市,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长江北岸桥头堡。为提高虹桥新城建设的档次和品位,虹桥镇在借鉴上海“泰晤士小镇”、湖南株洲“伏波生态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邀请国际知名的美国陆易斯通规划设计公司,结合虹桥镇近水、亲水的自然禀赋,编制了虹桥新城建设规划,将在6年内基本建设到位。建成后的虹桥新城,将能够容纳1.5万户居民。
虹桥名人:陆文夫,历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苏州日报》记者、工业组组长,江苏省文联专业作家,苏州市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副主席等,1928年3月23日出生于泰兴虹桥镇涌兴村(原七圩镇柏木村),2005年7月9日因肺病医治无效逝于苏州。1949年毕业于苏北盐城华中大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49年渡江回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八年。1955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并在此后主编了《苏州杂志》。他以《献身》、《小贩世家》、《美食家》、《井》、《围墙》、《清高》、《人之窝》等优秀作品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

历史沿革:乐清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晋宁康二年(374),析永宁县东北部地,置乐成县,属永嘉郡。这是乐清建县之始。南朝宋、齐、梁、陈因之。隋开皇十二年(592),省乐成县入永嘉县。唐武德四年(621),析永嘉原乐成县地重置乐成县,属东嘉州。武德七年,复省乐成县入永嘉县。载初元年(689),复分永嘉县置乐成县,属温州。五代后粱开干二年(908),为避梁太祖父朱诚之讳,县名乐成改为乐清,属温州。乐清之名从此时开始。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温州降为军,乐清属之;咸淳元年(1265),升温州为瑞安府,乐清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瑞安府为温州路,乐清属之。明洪武元年(1368),改温州路为温州府,乐清属之。清时,乐清属温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置道,乐清属瓯诲道;十六年,废道制,乐清直属于浙江省;二十四年,在温州设第八行政督察区,二十八年,改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乐清隶属之。一九四九年五月,乐清县解放,人民政权建立;十月,新中国成立,乐清县属温州专区。一九六八年,温州专区改为温州地区,乐清县属之。一九八一年九月,温州地、市合并,成立新的温州市(地级),实行市辖县体制,乐清县归温州市管辖。一九九三年九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清县建制,设立乐清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乐清县的行政区域为乐清市的行政区域。十月,省府通知,乐清撤县设市后,行政管理委托温州市人民政府代管。十二月六日,乐清举行撤县设市庆典,授牌授印,从此结束了乐清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县建制的历史,改为乐清市。乐清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的大地上,又增加了一座新的城市。乐清初建县时,其区域界限史缺明确的记载,大致的范围:东面包括木榴屿全境(今玉环、洞头两县),南限瓯江,西界象浦,与永宁县(今温州市区和永嘉县)相邻,北面与临海县(今台州市区)接壤。明时,据永乐(乐清县志)记载,乐清县四境“东西相距二百五里,南北相距一百九十五里,东南距西北一百九十里,东北距西南二百六十里”,四至“东至海渡一十里,越渡至温岭一百三十里为黄岩县界,西至楠溪桐岭六十里为水嘉县界,南至海五里,越海至玉环乡南社一百三十里为海洋,北至接莆岭六十里为永嘉县界。”,明成化十二年(1476),乐清县划山门乡三个都和玉环乡三个都共六个都三十二个里之地给太平县(今温岭市)。这是乐清县境第一次大的变动。清雍正六年(1728)六月,析乐清县玉环乡设立玉环厅。嘉庆年间,乐清县分水山以南海中岛屿再划给玉环厅。这是乐清县境第二次大的变动。光绪年间,“县境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六十五里”,“东至海十里,至湖雾一百二十里为太平县界,西至象浦东奥(岙)五十里为永嘉县界,南至海五里,北至接莆岭六十里为永嘉县界”,“东南至海十里,西南至馆头五十里为永嘉界,自界达其治三十里,东北至盘山岭一百二十里为黄岩县界,西北至楠溪桐岭六十里为永嘉县界。”,民国期间县境无多大变动。一九四九年五月县境解放,中共浙南特委曾一度设立黄乐县,乐清县大荆区划给黄乐县,双溪县(今永嘉县)两港区划给乐清县。此时乐清县境北至白箬岭,西至楠溪。同年八月,黄乐县撤销,大荆区重归乐清县,两港区划还给双溪县。这是乐清县境第三次大的变动。一九五六年属温岭县的胡雾乡划给乐清县,永嘉县大岭头、两村分别划人乐清县甸岭乡、岭底乡。此时起至今,乐清区域未变,东至东海之乐清湾,与玉环县相望,东北至湖雾镇北面的羊角洞,与温岭市为界,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西达北白象镇珀头西北的乌牛码道附近,与永嘉县接壤,北到谷岙乡黄家村,与台州市相邻。陆域面积一千一百七十四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二百四十九平方公里。
工业经济:虹桥镇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之一,以"敢为天下先"闻名四方。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殷实、能商惠工的虹桥人抓住机遇,开拓进去,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率先进行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股份合作制为特色、商品市场为依托的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率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几年来,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31.0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786元,居民人均收入13115元,财政税收收入2.3亿元,外贸出口总额7.2亿元,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百强乡镇第36位,温州市30强镇第6位,是省级中心镇,温州市现代化示范试点、文明城镇、教育强镇。
基础设施:作为温州市城市化试点镇,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在过去的三年里投入城镇建设资金3亿多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现全镇已构成一幅三环二纵一国道的立体交通图。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体育活动走向社会化,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
城镇发展:几年来,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2001年至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从53.93亿元增加到80.03亿元,年均增长9.8%。财政收入从1.78亿元增加到3.23亿元,年均增长16.3%。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8125元,是2001年的1.5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1249元,是2001年的1.23倍。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百强乡镇第36位,温州市30强镇第6位,是省文明镇、中心镇、体育强镇,温州市现代化示范试点、教育强镇。作为温州市城市化试点镇,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南进北扩,东拓西展”的建设思路,把城市化建设作为先行战略,近年来,投资3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以“一场、二线、三环、四区”为重点的“1234”工程。完成了飞虹路、虹南大道、新丰路、振兴路、虹淡路、虹芙隧道接线等城市主干道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建设了银虹大厦、时代广场等标志性建筑物,树立城镇新形象;开发建设了维也纳、皇家花园、香格里拉等居住小区,城镇居住环境逐步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现全镇已构成一幅三环二纵一国道的立体交通图。
商品农业:虹桥镇现拥有18个专业市场,贸易触角遍及全省各地。近几年注重“名牌”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虹桥商贸城、综合市场、木材市场、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集市贸易成交额22亿元,资金技术市场、邮政通讯、房地产、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成功完成了中干河、东垟河、沙河等主干河道治理,南阳隧道工程列入市重点工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的效益农业得到大力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趋向合理,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农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例已经达到40%。形成了南阳柑桔等特色农业。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粮食自给工程列入省建设项目。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和规模经营的发展,使农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粮食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虹丰粮油集团公司被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之一。
工业园区:虹桥镇现有工业企业2000余家(其中股份制企业431家),工业门类齐全,除拥有电子、塑料、机械、食品、仪表、服装等六大主导工业外,近年来又出现了摩托车整机、节日灯、衡器、汽配等新兴产业,2003年工业总产值69亿元。电子元件为支柱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是全国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虹桥镇现有城东、城南、西城和仙洋、溪西五个工业园区,占地46万平方米,这五个工业园区已成为设备齐全、服务配套、管理有序的经济增长功能区。

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

区位概况:
地理位置:虹桥镇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幕阜山区,东邻江西修水和本县大坪乡;南接本县木金乡,咏生乡;西连本县南江镇,三墩乡;北与湖北通城及幕阜森林公园接址。版图面积为182.36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山间小盆地于一体的典型山区地形,山多,沟深,坡陡是其自然特征。以花岗岩为主的母岩形成的砂质土丘,又形成适应它的植被和农作物,二条小水系均系汨罗江上游支流。历史沿革:史料记载,自明朝始即有虹桥其名,后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建立后,一九五六年定为虹桥乡,一九八四年列为全县十个建制镇之一,一九九五年撤区并乡,将原天岳乡,长庆乡,虹桥镇合并为现在的虹桥镇,使虹桥进入全县二类大乡镇行列,成为湘北角上极具优势的边关重镇。区划管理:全镇9000户3.5万人口划分为34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429个村民组。目前按天岳,向阳,洞口,长庆4个管区运行。
历史沿革:史料记载,自明朝始即有虹桥其名,后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定为虹桥乡,1984年列为全县十个建制镇之一,1995年撤区并乡,将原天岳乡,长庆乡,虹桥镇合并为现在的虹桥镇,使虹桥进入全县二类大乡镇行列,成为湘北角上极具优势的边关重镇。
行政区划:虹桥镇下辖村:柘坪村瑶田村龙黄村九眼村毛沅村白马村水沅村阜沅村枧黄村东村仁义村陡岭村平安村枧沅村柘屋村张公村京马村桃沅村大林村大山村高沅村西桥村民建村凤六村正东村文昌村水口村大兴村青石村桃霞村金鸡村
四个行政中心:天岳村洞口村向阳村长庆
基础设施:截止2006年底,该镇岳(岳阳)修(修水)公路东西贯穿境内(即南虹公路)。虹(虹桥)木(木瓜)公路南北贯穿通过天岳关连接湖北。2007年修建的钟(钟洞)虹(虹桥)公路是虹桥与平江县城之间一条最近,最平直的公路,距离缩短1/3,时间缩短1/2,此三条公路均在2005至2008年内可以硬化。至2010年底,此三条公路已全面实现水泥硬化,乡村与组级公路改造硬化已全面落实规划,正在逐步完成。截止2007年,该镇供度电已入大网,绝大部分农户用上了电,农电低改启动,对少数无电户还在落实上面政策规划解决。
旅游景点:该镇天岳关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海拔1200多米,北临湖北、南面湖南,左靠江西黄龙山,右连幕阜山,自然风光十分秀美。天岳关古称长山寨,始建于南唐保太中期,后改建两次。幕阜、黄龙两座巨山夹峙,地势险要,当南北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站在关口,一脚踏两省,穿过石门进入湖北通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均在此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基础建设:一:道路交通。岳(岳阳)修(修水)公路东西贯穿境内(即南虹公路)。虹(虹桥)木(木瓜)公路南北贯穿通过天岳关连接湖北。还在修建中的钟(钟洞)虹(虹桥)公路是虹桥与平江县城之间一条最近,平,直的公路,距离缩短1/3,时间缩短1/2,此三条公路均在近年内可以硬化。同时,一村一路的乡村公路改造硬化已落实规划,逐年完成。二:农电建设。供度电已入大网,绝大部分农户用上了电。农电低改已启动,对少数无电户还在落实上面政策规划解决。文教卫生:全镇有县办完全中学(平江十中)一所,镇办初级中学3所,小学26所。中心卫生院1所。通讯设施:电话入户率达63%,移动电话覆盖率94%,电视收视率达82%。集镇建设:中心集镇已初具规模,长庆,天岳,洞口三个中心村镇不断拓展。民风民俗: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重送子女读书,送子参军,重情义,忠诚守信,婚嫁喜丧及传统节日讲究礼仪。时代精英:山里人勤奋朴实,不甘落后的精神造就了诸多的能人贤士。光荣传统:虹桥是“老,边,埃”地区,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湘鄂赣边区省委特委驻扎地,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参加革命,有3000余人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生命。烈士女英雄胡筠,李宗白等都是当时边区省特委主要负责人.各个历史时期,虹桥人民都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充分展示了老区人民忠诚爱国的光荣品德。
人口数据:2003年底该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四: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仙人桥,青阳宫等。产业结构:以粮食(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和以猪,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构成的产业形式,使稻谷,猪,羊成为全镇主产品。同时,黄豆,花生等五谷杂粮亦有一定分量。总人口33757男18210女15547家庭户户数8707家庭户总人口(总)33495家庭户男18009家庭户女154860-14岁(总)84850-14岁男46600-14岁女382515-64岁(总)2286115-64岁男1230515-64岁女1055665岁及以上(总)241165岁及以上男124565岁及以上女116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