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常德市地图 > 安乡县地图 >
黄山头镇地图
黄山头镇相关地区地图:

黄山头

“江河数片白,黄山一点青”是明代文学家雷思霈描写公安黄山头的名句。黄山头位于洞庭湖滨湖北公安和湖南安乡接壤之处,海拔264米,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山上多苍松翠柏,怪石修竹,景色宜人。古人把黄山晨曦美景描写为“黄山晓黛”,为旧志中所载的“公安八景”之一。山上有后人为北宋荆州刺史谢麟筑的石墓及庙宇,后均隳毁。1952年修建的荆江分洪节制闸,已重新修复(简称南闸),建立在黄山脚下的虎渡河上。在山腰黄山头公园高耸之处修了纪念塔、纪念亭各两座。纪念塔全用大理石砌成,塔身有汉白玉的各种造型浮雕。黄山头既有山林的古朴,又有湖乡的韵味,自古为风景胜地。黄山苍松翠竹郁郁葱葱,山下湖泊星罗棋布,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宛如镶嵌在水乡泽国的一颗绿色明珠。小镇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人文景观丰富,有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忠济庙,唐宋年间的南禅寺,宋朝的云麓宫、谢麟墓。还有舌子岭原始村落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和汉唐古墓群早已扬名海内外。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为广袤的江汉平原平添了几分秀色。站在黄山顶上极目四望,虎渡河横贯南北,节制闸凌空耸立,极为壮观,多有名人游此。

刘弘墓

曾引起《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香港报》、《湖南日报》等数百家新闻媒体轰动性报道,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刘弘墓。墓主刘弘(死于湖北襄阳),字和季,西晋沛国人,任荆州刺史、镇南将军等职,其人其事在《晋书》、《三国志、魏书》、《资治通鉴》《清乾隆县志》等史藉中均有详细记载。刘弘墓于1991年4月由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清理发掘,共出土金、银、铜、铁、玉瓷等精美文物79件,其中16件为国家一级文物,价值连城。这两座龟纽方形金印,重168克的为“宣成公章”,重132克的为“镇南将军章”,均由纯金精雕细镂而成,造形逼真,金光璀璨。这块由纯金制作、重50克的龙牌带扣长9厘米,宽6.5厘米,中心是金龙戏珠,鳞甲、龙身用翠珠镶嵌而成,细细金丝贯通龙身联于龙舍,稍微倾动,满目生辉。这枚玉樽更是稀世之宝,在上海“中华文物精华展”中,一位美国考古学者,当场开价50000万美元,并顶礼跪拜。刘弘墓墓室总体为椭圆拱形结构,下方上圆,墓室圆形顶部的四角攒尖结构奇特,为墓室结构之罕见。刘弘墓墓室结构和出土的文物,被考古学家称赞为:“古无先例的国宝中之极品”。同时,墓主刘弘死后为何要从远隔千里之外的襄阳,搬至黄山头择地安葬,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历史之谜。

忠济庙

位于黄山主峰的“忠济庙”。“忠济庙”初建于西晋,当时称“普济寺”,南北朝时改称“忠济庙”。公元1112年,宋徽宗皇帝赐封爱民如子的谢公为“忠济真人”后,“忠济庙”扩建为三进二十四间。头殿供奉的山神爷,是唯黄山独有的赶山王鞭打山神爷的神像。您看这赶山王怒目圆睁、举鞭欲下,山神爷缩颈护胸,头却偏向一边。据传,当年赶山王奉秦始皇之命,从武陵山脉中,赶出一只已修炼成仙的金凤凰化山填海时,与金风相约,为不打扰金凤凰修炼,搬山途中只能日落即起,鸡鸣既落。当山头引至黄山头时,山神想:海乃天地造化之物,填之必成灾难,而这万顷波涛的洞庭湖边又恰无山岚,何不将此山坐落如此,造福于民。于是山神灵机一动,学声鸡叫,霎时引得万鸡齐鸣,金凤闻声落地。赶山王陡闻鸡鸣,举目一惊,知是山神所为,无可奈何,于是对山神雷霆震怒,才有了这寺观庙宇中唯黄山独有的这尊双人神像。二殿供奉“谢公真人”,门前这幅“二千石荆楚赡依,公是前朝贤太守;八百里洞庭环抱,天留此老镇名山”的对联和“忠济庙”匾额系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所书。谢公神像底座高0.9米,人像高2.8米,双目慈善,面目威严,俨然集神、王、人于一体的最具权威的仙家,这神容,这风范,这仪态无不使人肃然起敬。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设施齐全,广播、电视、普校、成教、医疗、卫生等初具规模。黄山头中学的教学质量、建设规模在全县同类中学中位居前列。黄山头电视差转台覆盖两省十多个县市,有线电视台覆盖城乡。各具特色的文化娱乐场所多达百余处。全镇市民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社会治安稳定。

汤家岗

古风习习的汤家岗史前文化遗址,共占地四万多平方米,是经省文化厅、省博物馆、省考古研究所分别在1978年、1990年、2007年三次重大发掘发现的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遗址。因汤家岗文化遗址,是介于皂市下层文化与大溪文化之间的中期晚段文化,具有多种文化标杆性文物,考古价值重大,已被考古界命名为汤家岗文化。汤家岗出土的白衣红陶盘、陶豆、陶鼎、陶纺轮和日常生活器皿中,呈现出史前文明的清晰脉络,特别是由省考古研究所于2007年10月开始,历时3个月进行的第三次深度发掘,又一次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发现了原始人头骨和用于“活人祭”的坛装整体婴儿遗骸;二是发现了初具城堡雏形的土围环壕;三是发现了部落首领宫殿式建筑群遗址;四是发现了大量的动物残骸和碳化水、碳化稻米;五是发现了精美的彩色白陶器皿和用于制作的白膏泥。这些重大发现充分反映了汤家岗的先民们,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具有了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群体保护意识,已开始了原始经济形态,向主动经济形态、被动型经济向主动型经济、自然狩猎采集生活方式向粗放畜养种植生活方式的过渡,具有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显著特征。汤家岗出土的稀世珍宝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铁的事实:汤家岗是长江中游、洞庭湖区远古文明的摇篮;白陶盘的故乡、南亚文化的发祥地。

谢公墓

用麻白石铺成,以石为栏,雄伟壮丽的谢公墓位于这黄山极顶,据考证,北宋荆州刺史谢麟(江西吉安人氏),为官清正,知民疾苦,深受百姓爱戴。死后托人将遗体运回故乡安葬,当谢公灵柩路经黄山时,陡然飞沙走石,狂风大作,谢公灵柩自动引向黄山极顶,竖葬庙侧,再也不能摇动半分。于是人们就以石垒墓,安葬于此。谢公生前体恤民情,死后仍在保佑百姓,因极为灵验,两湖两广的祭拜者络绎不绝,墓前这幅“黄山有幸埋忠骨,白石多缘寄鹤踪”的石刻对联,就是对谢公爱民如子的极高评价。

商贸流通

镇中睦邻大道连通湘鄂两省,同贾云集,仅占地5千平方米的全封闭式黄山头市场商品交易额逾2亿元。其它各类专业市场亦初见雏形。本镇是南货北运,北货南调的商贸集散地和中转站,堪称湘鄂通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