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宅镇地图
黄宅镇相关地区地图:
气候条件
黄宅镇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一般春秋两季多阴雨,五、六月梅雨季降水集中,伏天和冬季降雨较少,易出现干旱,八、九月份有时受台风影响,有风暴灾害天气。年总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9℃,常年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4.6℃,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8.7℃。常年主导风向为北偏东风,夏季多东南风。是全县最热、无霜期最长地区。
一方名产
前陈葡萄在全省已小有名气,其地也被誉为“江南的吐鲁番”。从1985年开始种植,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和培育,2002年面积已达1300余亩,有巨峰、藤稔等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省内外,并以“公司+农户”的形式,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单此一项,每年能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
经济发展
黄宅镇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金华市中心镇。为了充分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镇不断加大城镇建设力度。近几年成绩斐然。投资500余万元浦阳江黄宅段已完成治理,城市品味进一步得到提高。在完成旧城区改造的基础上,统一并建成了商住一区、商住二区,新建了六条主街道。新建的中山特色工业园区征用土地600亩,现已完成一、二期开发,进区企业达到25家,其中外资企业3家,园区建设已成为黄宅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还开通了闭路电视以及4000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电脑设施已与国际联网,实现了村村通程控。教育、文化、卫生和各类休闲娱乐设施齐全,建有全县一流的黄宅中学、一座万册图书馆、二家综合性医院,一个影剧院。镇域有官岩山风景名胜区和“上山”古人类文化遗址。“上山”万年米粒的发现,表明长江下游地区是世界稻作和栽培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05年6月,上山遗址被核定为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岩山奇岩突起,风光秀丽,并有心越故里、官岩石壁、官岩寺、胡公祠、通海洞、薄刀峡等20多处景点,为县级风景名胜区。另外,镇域还有岳塘山麓的“克猷堂”、费宅以及古塘村,经整修后均有旅游开发的价值。如今,黄宅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弘扬实干创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和资源三大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三大产业互动发展,为把黄宅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城镇而不懈努力。
大事记
1986年,集资创办金华市第一个乡镇万册图书馆。1989年,修建中渠,境内全长7.8公里,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受益面积2万余亩。1996年,扩建浦郑公路工程,镇共集资400万元;完成黄宅工商路新建工程,路宽20米,全长300米,并配置绿化带,贯通原浦郑公路至古城东路。1997年,完成望江路开发,建造镇区圆盘,全长600米。1998年完成黄岩公路(黄宅段)拓宽工程,长5公里,宽10米,投入资金80余万元。姓陈村建立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本做到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路成框。建立小型巨人企业1家,重点骨干企业3家,新星企业3家。新建小商品市场和水果批发市场。
小康乡镇
【一方名产——前陈葡萄】前陈葡萄在全省已小有名气,其地也,被誉为“江南的吐鲁番”。从1985年开始种植,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和培育,现面积已达1300,余亩,有巨峰、藤稔等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省内外,并以“公司+农户”的形式,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单此一项,每年能为农民增收1500万元。【一方名村——下店村】下店村有512户,1597人,原浦郑、黄,岩公路和望江、黄治路贯穿其中,地理位置、交通设施优越,服装加工和毛纺为村两大支柱,产业,生产加工企业占总户数12.5%,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40%。【一方名山——官岩山】官岩山,旧名康侯山,海拔391米,巨岩圆突,峥嵘突兀,远望如雄狮蹲踞。南坡绝壁下有洞穴,唐咸通年间(860~874)在此建官岩教寺,后屡有兴废。后建有胡公庙,奉祀胡则,香火甚盛。明宋濂曾携友登临。为县级风景名胜区,。【一方风情——黄宅“人会”】黄宅“人会”(抬阁)有着悠久历,史,每年农历八月十三日黄宅庙会时举办,以庆祝传统节日,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会”有20余桌,选清秀活泼的三四岁幼童,分别扮成传统戏曲中的某一造型,如《三,打白骨精》、《断桥》等。幼童安排在特制铁架上,底下连着会桌。由数人扛抬前进,前有,旗队仪仗,后有什锦班演奏,浩荡壮观。
一方风情
黄宅“人会”有着悠久历史,每年农历八月十三日黄宅庙会时举办,以庆祝传统节日,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会”有20余桌,选清秀活泼的三四岁幼童,分别扮成传统戏曲中的某一造型,如《三打白骨精》、《断桥》等。幼童安排在特制铁架上,底下连着会桌。由数人扛抬前进,前有旗队仪仗,后有什锦班演奏,浩荡壮观。
建置沿革
黄宅镇辖区远在隋唐就已形成溪滩市。解放前属黄宅区古城乡。1950年10月,分建为下店、中店、桂花3乡,1956年合并为黄宅乡。1958年为黄宅公社下店、中店、朱宅管理区。1960年2月并为下店大队。次年改称黄宅公社。1983年改为乡,1985年改为镇。1992年前陈乡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