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龙镇地图
会龙镇相关地区地图: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会龙镇
概况:中江县会龙镇位于中江县南面,距离县城54公里;镇内罗桂公里、达成铁路、成渝高速铁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与成南高速路入口、仓山火车站相距9公里,境内设有梓潼火车站,村村通水泥路;会龙镇总面积344平方公里。会龙镇辖17个行政村,居委会1个,18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510户,其中:农户7824户,非农户686户;会龙镇幅员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802.43亩,其中:旱地18707.43亩,水田6095亩;辖区总人口27441人,其中:农业人口24313人,非农人口3128人;境内建有20千伏安变电站1个,龙泉磷肥厂1个。会龙镇位于中江县南北经济发展带南部,与仓山工业经济发展园相连,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强;东接联合,西连积金,北临广福,南与仓山接界;辖区内有磷肥厂、页岩砖厂2家私营企业,自来水厂1座。会龙镇属亚热带温暖气候,四季分明,正常年降雨量500-6毫米以上,气候温暖;土壤为棕紫泥土,土质肥沃,适应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农作物和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本镇辖区内有丰富的页岩资源,适于制砖;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全镇有劳动力1万余人,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企业;有富足的农产品资源,年产水稻3731000公斤,玉米643500公斤,红苕1808100公斤,有利于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2007年,会龙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4800万元,粮食总产18290吨,油料总产1790吨,工业增加值181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劳务输出8263人,实现劳务收入4653万元。产业:会龙镇瞄准“入世”后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做大做强桑、酒、猪等传统项目,并引导形成一体化的绿色经济循环链,收到经济超常发展的良好效果。会龙镇在实施结构调整中,着力突出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一体化特点。在公路沿线建起30里高标准蚕桑示范长廊;在巩固扩大原有13户酿酒个体户的基础上,新发展10户,并通过推行技改、作坊联营等措施,树立了“会龙白酒”品牌;新建年出栏仔猪1万头以上的三元杂交种猪场三个。形成了退耕栽桑,桑套牧草、牧草、酒槽、养蚕下脚料养猪,猪粪肥桑草,四轮联动的绿色经济良性循环链。据统计,通过规划化栽桑,会龙镇今年新增养蚕1000张,创收250万元;实施白酒企业化规模经营,全年新增产酒量5000吨,创收4000多万元;可新增商品猪出栏近万头。
经济发展:在会龙镇吊井沟村四组到处可以看到沼气池和又养LY母猪的农户.他们不仅把自家以前经营的豆腐渣变废为宝,而且通过镇上的支持和帮助,迅速脱贫致富。会龙镇从2006年4月份以来,利用自身优势,变废为宝,围绕“蚕桑、白酒、生猪”三大产业做文章,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大户带农户”的形式,已经形成了“两根链条、两种循环”的产业培育新模式:一种是烤酒、豆制品加工——酒糟、豆制品下脚料——养猪——猪粪——沼气——无害化水——种植;另一种是桑叶——养蚕——蚕渣——沼气——无害化水——肥桑。尤其是第一种循环经济,让农户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同时也优化了环境。据悉,在生猪业方面,会龙镇常年存栏各类种猪2000头,力争年内产酒2500吨,存栏LY母猪600头,建成1万头DLY肉猪养殖小区。同时,全镇还新建种猪养殖场3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蚕桑业方面,改劣桑、育桑苗、新增省力化蚕台均已达标,建成300亩的母本桑园。在烤酒方面,全镇新建3排酒灶已完成推山、平场等工作;杨华酒厂配酒车间已竣工,年产1200吨白酒的生产车间正在加紧施工建设中。据不完全统计,全镇仅循环经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与去年相比增加1000万元。
奥运贡献:会龙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全区维稳工作会议精神,迅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成功实现奥运期间维稳工作“三零”目标。会龙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题会议,全面部署维稳工作,明确分工,把责任落实到人。认真开展维稳隐患排查工作,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对存在的矛盾及隐患逐一梳理,并实行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方式,沟通和处理其遗留问题。在工作方式上,会龙镇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用情感感化群众,用法律说服群众,用智慧沟通群众,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会龙镇制定并完善了防止突发事件紧急处理预案,坚持抓早抓小、预防为主的维稳工作方针。7月28日,会龙镇花亭村村民段某与香林村村民王某因钓鱼事件发生抓扯,导致王某和代谋受伤住院。会龙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指挥,妥善安置伤员并帮助解决医疗费用困难,疏导群众,耐心细致地做好双方的安抚工作,双方矛盾得到缓解。会龙镇党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奥运期间维稳工作。截至目前,该镇无一件矛盾纠纷转为刑事案件,确保了“三零“目标的实现。
教育:会龙镇中心小学校历经数次变迁于2004年在危改资金的资助下建成了现教学楼,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是农村学校中不可多见的园林式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21个,学生930余人,教师43人,其中有大专学历17人,现有多人正在进修本科课程,其余教师均学历达标。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28人,学校遵循“三个面向”的指导,以教育教学为先导,以课堂的教学为陈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四有新人”。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事事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加强两支队伍的建设,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明确提出了把教师培养成事业型、育人型、综合型、科研型的目标,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全体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激发潜能,有效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近几年,我校老师多人获得上级表彰,多人撰写的论文公开发表于各级各类刊物。为了造就一支作风优良的学生队伍,学校配合教师齐抓公管,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入手,做到以人为本,以课堂为阵地,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同时突出了少先队大队部是德育教育主陈地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效地净化了学生的思想,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在“团结、进取、务实、创新”思想的下,全校师生正信心百倍地为学校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医疗卫生:会龙镇卫生垸位于会龙镇龙祥下街21号,建于1952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中医药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性医院,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技术力量较雄厚,诊疗设备较先进、科室设置较齐全。医院现年门诊量10000余人次,辐射半径10余公里,为本镇及周边5余万群众的健康服务。医院在职职工有10人,退休职工5人。开设有内、妇产、儿科、骨伤、牙科、理疗等临床科室6个。功能科开设有检验、放射、B超。国产双管双床X光机一台;;洗胃机一台;;急救便携式氧气瓶等医疗设备。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会龙镇
基本概况:高坪区会龙乡位于高坪区东部,处丘陵地貌,东、北与蓬安天成乡、龙蚕镇毗邻,南与长乐镇、马家乡接壤,西与御史乡相连,省道仪北路穿场而过。出乡境延伸7公里与国道318线交汇。2000年5月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试点小城镇”,1998年新修农贸市场一处,面积4亩,投资25万元,已投入使用,回报群众。2000年硬化街道5000m2,投资80万元,安路灯30盏,新修公厕2个,村通电话300门,每百人1.8门。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调整生产结构,1999年全乡栽经果苗25万株,投资30万元,2000年栽桑104万株,嫁接良桑100万株,总投资30万元,粮经结构从以前的7∶3调到现在的6∶4。蚕桑基地建设。全乡有桑树5603株,人平340株,良桑率占65%,养蚕户达3380户,2000年新育苗120亩,新栽桑树104万株,养蚕发种量3000张,产蚕9万公斤,茧收入达170多万元,人平茧收入100元以上。会龙乡是市区的蚕桑基地重点示范乡。蚕桑生产是会龙乡的一大支柱骨干产业,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5%以上。会龙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6440男8807女7633家庭户户数4871家庭户总人口(总)16440家庭户男8807家庭户女76330-14岁(总)40240-14岁男22750-14岁女174915-64岁(总)1116015-64岁男587715-64岁女528365岁及以上(总)125665岁及以上男65565岁及以上女60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