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泸州市地图 > 古蔺县地图 >
护家乡地图
护家乡相关地区地图:

思想工作

一是集中下访环节。实行“人员、精力、时间”三集中,领导、驻村工作组、村社干部区域责任制,开展“富民、亲民、惠民、助民、安民”的干部集中下访工作。通过到社到农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其所思所想所盼,真正达到倾听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真心实意为民排扰解难。
二是疏理环节。对下访所掌握的民情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逐一疏理归类,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三是包案环节。对全乡已疏理矛盾纠纷问题实行乡领导、驻村工作人员、村社干部包案制,将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类。对无理请求的,进行开导、帮助、劝告,使其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达到顾全大局的目的。对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类,按照所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涉及部门等实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驻村工作组个案包保制,直到问题处理,矛盾化解。
四是处理环节。对下访工作中疏理出的问题按照个案包保情况,对政府职权范围内能协调处理的问题进行全面处理落实,对政府职权范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细致思想工作,做到息诉息访,并帮助联系有关部门帮助落实,全面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环节。在开展信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落实个案包保制,加强全乡基础之上,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突出制度建设和矛盾纠纷调处个案补助,信息上报补助和工作岗位津贴,落实,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和激励机制,健全制度,调动各环节人员对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确保“零进京,零上访”目标实现。

基础建设

S309线和古双路纵横穿越全境,乡村公路通车里程150多公里,实现了通村达社和对外连接。同时,通村水泥路建设已起步,便捷的交通网络即将形成;通过水土保持、集雨节灌、小型水利、烟水工程和安全饮水等项目的实施,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基本得到了保障;2008年已实现全乡通电,途经境内的110千伏双回路及龙山变电站建成后,电能将有更好的保障;实施省级小城镇建设,使护家场镇规模高起点、高标准地扩大了2倍,商业网点、学校、医院、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年内还将按照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设计方案启动场镇二期开发工程,场镇规模定将逐步扩大。护家乡优越的自然秉赋和区位优势,催生了农业生产上的粮、烟、畜、菜、果“五朵金花”。全乡形成了10000亩优质玉米基地和5000亩优质稻基地;以仔猪和商品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蓬勃发展;以梨子和李子为主导品种的水果发展进入实施阶段;通过现代烟草农业配套项目建设,形成了7000亩优质烟草基地,烤烟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1500余亩,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护家蔬菜”品牌和稳定的销售网络,尤其是辣椒和生姜生产基地的建成,缩小了古蔺与外地在蔬菜上的贸易差距,填补了泸州市种姜产业的空白,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护家乡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建成了机械采掘、技术完善、管理规范、年产15万吨的龙洞煤矿,建成了马地石场、上坪砖厂、众利砖厂等建材企业;立足农产品资源,建成了木材加工厂,现正在引资筹建蔬菜加工厂和秸秆制碳厂,工业经济在全乡GDP中的比例逐年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全乡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5700多人,年创收达3000万元以上,已成为护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区划沿革

古蔺县辖乡。1911年前始建付家乡,1958年改公社,1992年与兴阳乡合并建护家乡。1997年,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辖锅厂坝、马地、玉叶、天堂、瓦坝、凤田、龙塘、桂香、杏花、上坪、响水、红果、杨家、兴阳、东升、新河、奇龙、中坝18个行政村和护家居委会。2006年,将观文镇建设村的5、6组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护家乡。

社会治安

护家乡桂香村是泸州市“百村扶贫”定点扶持的贫困村之一,前几年这里的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尽是坡、田土没几亩、收成也不多、治安太混乱、夜晚不睡的多。真实的描绘了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治安状况差,导致群众夜间不敢放心睡觉。经过前两年的整体联动和平安创建工作,该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转变,2002年前年平均发生盗窃案10余件,民事纠纷30多起,调处成功率仅占10%。2004年至今民间纠纷调成率占98%,基本算是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4年来未发生一起盗窃案,近段时间当地老百姓又编了一首新歌谣:山高石头多、退耕还林坡、田土没几亩、科技种植多、治安好转了、齐唱平安歌。近日村支部介绍:该村在整体联动和平安创建中,联防队这支队伍不但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而且还是一支支农的科技队伍,在抗灾、防汛、防森林火灾的第一线,还被群众称为农村110队伍,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帮助解决,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2008年,乡党委、政府决定将该村命名为护家乡第一批平安创建合格村。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护家乡优越的自然秉赋和区位优势,催生了农业生产上的粮、烟、畜、菜、果“五朵金花”。全乡形成了10000亩优质玉米基地和5000亩优质稻基地;以仔猪和商品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蓬勃发展;以梨子和李子为主导品种的水果发展进入实施阶段;通过现代烟草农业配套项目建设,形成了7000亩优质烟草基地,烤烟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1500余亩,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护家蔬菜”品牌和稳定的销售网络,尤其是辣椒和生姜生产基地的建成,缩小了古蔺与外地在蔬菜上的贸易差距,填补了泸州市种姜产业的空白,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
工业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护家乡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建成了机械采掘、技术完善、管理规范、年产15万吨的龙洞煤矿,建成了马地石场、上坪砖厂、众利砖厂等建材企业;立足农产品资源,建成了木材加工厂,现正在引资筹建蔬菜加工厂和秸秆制碳厂,工业经济在全乡GDP中的比例逐年提高。
劳务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全乡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目前,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5700多人,年创收达3000万元以上,已成为护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产业发展

该乡新一届党委、政府针对护家乡农作物生产布局实际,决定充分利用护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蔬菜逐步实现产业化,使农民增收,推动全乡经济发展。高起点就是市场定位高,面向的不仅仅是古蔺市场,也不仅仅是泸州市场,而是融入各加工公司和整个蔬菜市场参与生产、加工和销售,用工业化发展思路抓农业。高品质,就是一开始就定位发展无公害蔬菜,使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做到与国际接轨。高速度就是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由政府引导扶持,积极探索市场需求,找准市场突破口和增长点,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从散户自主发展经营模式逐步过渡到大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力求提速增效,快速发展。高效益就是认准蔬菜发展的路子,找准农民增收的法子,力求发挥效益让农民尽快得到实惠。目前基地面积已经扩大500亩,面对的是古蔺市场,主要生产时时令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已经在古蔺农贸市场形成品牌—护家蔬菜。建立了专门的销售门市同时向有关部门积极申报无公害认证和注册商标。通过与省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泸州百绿公司合作,将土地实行青菜和海椒轮作,定向销售给该公司。目前的640亩青菜已经交售完毕(因为受灾损失较大,但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没有挫伤农民种植积极性),正在进行海椒移栽准备,预计海椒种植面积可达1000亩。同时跟公司磋商,可望建立蔬菜初加工厂,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一模式可使种植户每亩年增收3000元以上。泸州市政府要在龙马潭区,江阳区,泸县等地打造全国菜姜生产基地面积达3万亩,姜种需求量极大(每亩需800—1000斤)目前只能从乐山等地购进,深受市场制约。龙马潭区农业局派专家对我乡调研根据我乡的海拔、降雨量、土质、气候等因素,认为我乡适宜种植种姜,所以决定在我乡发展种姜产业,由专家指导试种6亩,我乡自主发展50亩,一旦试种成功,就可以扩大规模进行发展,从而形成种姜产业,使我乡成为泸州市种姜基地,逐步填补泸州市的种姜需求,融入整个泸州关于生姜的生产加工产业链。乡党委、政府认定蔬菜发展趋势,花大力气,大投入,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和观念,精心打造蔬菜产业,希望今年能够实现实质性的突破,作为新一代拓荒者,我们正营造成风清气正的环境,打通条条绿色通道,资源开发追求生态环保,蔬菜种植打造绿色吕牌……以夸父逐日的气概向新农村目标迈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劈致富发展的道路。建立古蔺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铸造护家名片—长绿之乡!,不久的将来,长绿之乡,将展现她绿色农业的迷人风采。乡党委、政府诚召各界有志之士来长绿之乡投资发展,我们期待着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