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家乡地图
护家乡相关地区地图:
思想工作
一是集中下访环节。实行“人员、精力、时间”三集中,领导、驻村工作组、村社干部区域责任制,开展“富民、亲民、惠民、助民、安民”的干部集中下访工作。通过到社到农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其所思所想所盼,真正达到倾听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真心实意为民排扰解难。二是疏理环节。对下访所掌握的民情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逐一疏理归类,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三是包案环节。对全乡已疏理矛盾纠纷问题实行乡领导、驻村工作人员、村社干部包案制,将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类。对无理请求的,进行开导、帮助、劝告,使其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达到顾全大局的目的。对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类,按照所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涉及部门等实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驻村工作组个案包保制,直到问题处理,矛盾化解。
四是处理环节。对下访工作中疏理出的问题按照个案包保情况,对政府职权范围内能协调处理的问题进行全面处理落实,对政府职权范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细致思想工作,做到息诉息访,并帮助联系有关部门帮助落实,全面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环节。在开展信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落实个案包保制,加强全乡基础之上,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突出制度建设和矛盾纠纷调处个案补助,信息上报补助和工作岗位津贴,落实,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和激励机制,健全制度,调动各环节人员对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确保“零进京,零上访”目标实现。
基础建设
S309线和古双路纵横穿越全境,乡村公路通车里程150多公里,实现了通村达社和对外连接。同时,通村水泥路建设已起步,便捷的交通网络即将形成;通过水土保持、集雨节灌、小型水利、烟水工程和安全饮水等项目的实施,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基本得到了保障;2008年已实现全乡通电,途经境内的110千伏双回路及龙山变电站建成后,电能将有更好的保障;实施省级小城镇建设,使护家场镇规模高起点、高标准地扩大了2倍,商业网点、学校、医院、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年内还将按照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设计方案启动场镇二期开发工程,场镇规模定将逐步扩大。护家乡优越的自然秉赋和区位优势,催生了农业生产上的粮、烟、畜、菜、果“五朵金花”。全乡形成了10000亩优质玉米基地和5000亩优质稻基地;以仔猪和商品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蓬勃发展;以梨子和李子为主导品种的水果发展进入实施阶段;通过现代烟草农业配套项目建设,形成了7000亩优质烟草基地,烤烟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1500余亩,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护家蔬菜”品牌和稳定的销售网络,尤其是辣椒和生姜生产基地的建成,缩小了古蔺与外地在蔬菜上的贸易差距,填补了泸州市种姜产业的空白,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护家乡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建成了机械采掘、技术完善、管理规范、年产15万吨的龙洞煤矿,建成了马地石场、上坪砖厂、众利砖厂等建材企业;立足农产品资源,建成了木材加工厂,现正在引资筹建蔬菜加工厂和秸秆制碳厂,工业经济在全乡GDP中的比例逐年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全乡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5700多人,年创收达3000万元以上,已成为护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区划沿革
古蔺县辖乡。1911年前始建付家乡,1958年改公社,1992年与兴阳乡合并建护家乡。1997年,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辖锅厂坝、马地、玉叶、天堂、瓦坝、凤田、龙塘、桂香、杏花、上坪、响水、红果、杨家、兴阳、东升、新河、奇龙、中坝18个行政村和护家居委会。2006年,将观文镇建设村的5、6组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护家乡。社会治安
护家乡桂香村是泸州市“百村扶贫”定点扶持的贫困村之一,前几年这里的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尽是坡、田土没几亩、收成也不多、治安太混乱、夜晚不睡的多。真实的描绘了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治安状况差,导致群众夜间不敢放心睡觉。经过前两年的整体联动和平安创建工作,该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转变,2002年前年平均发生盗窃案10余件,民事纠纷30多起,调处成功率仅占10%。2004年至今民间纠纷调成率占98%,基本算是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4年来未发生一起盗窃案,近段时间当地老百姓又编了一首新歌谣:山高石头多、退耕还林坡、田土没几亩、科技种植多、治安好转了、齐唱平安歌。近日村支部介绍:该村在整体联动和平安创建中,联防队这支队伍不但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而且还是一支支农的科技队伍,在抗灾、防汛、防森林火灾的第一线,还被群众称为农村110队伍,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帮助解决,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2008年,乡党委、政府决定将该村命名为护家乡第一批平安创建合格村。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护家乡优越的自然秉赋和区位优势,催生了农业生产上的粮、烟、畜、菜、果“五朵金花”。全乡形成了10000亩优质玉米基地和5000亩优质稻基地;以仔猪和商品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蓬勃发展;以梨子和李子为主导品种的水果发展进入实施阶段;通过现代烟草农业配套项目建设,形成了7000亩优质烟草基地,烤烟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1500余亩,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护家蔬菜”品牌和稳定的销售网络,尤其是辣椒和生姜生产基地的建成,缩小了古蔺与外地在蔬菜上的贸易差距,填补了泸州市种姜产业的空白,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工业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护家乡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建成了机械采掘、技术完善、管理规范、年产15万吨的龙洞煤矿,建成了马地石场、上坪砖厂、众利砖厂等建材企业;立足农产品资源,建成了木材加工厂,现正在引资筹建蔬菜加工厂和秸秆制碳厂,工业经济在全乡GDP中的比例逐年提高。
劳务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全乡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目前,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5700多人,年创收达3000万元以上,已成为护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