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湾镇地图
浒湾镇相关地区地图:
气候特点
浒湾镇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中部,东近太平洋,受低纬度及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平均气温为17.70C,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50C,最热月为7月,平均29.40C,极端低温-11.10C(1991年12月28日),极端高温40.80C(1978年7月15日)。无霜期平均267天,最长309天,最短为233天,具有冬短、冬暖、春早、秋迟,作物生产期长、积温高、热量资源丰富的特点,十分有利于黄栀子种植与生长。浒湾镇年平均降水量1856毫米。最多达2308.8毫米,最少为1133.6毫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匀,存在一定差异。4—6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48%,1—3月份占22%,7—9月份占19%,10—12月份占11%。由于降水变率较大,季节分配不匀,所以现在黄栀子种植的山地,基本都兴修了山塘水库,用于灌溉。浒湾镇年平均1725.6小时,最多2234.2小时,最少1357.3小时,盛夏(7—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日照率可达50%以上,有利于黄栀子生长。太阳辐射能丰富,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104.6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生理辐射能为52.30千卡/平方厘米。。
文化遗产
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的书铺街旧街。江西省金溪县文物部门2007年收集到出自金溪县浒湾镇书铺街的17块明清时期的木刻印刷雕版,其中包括《聊斋志异》、《烧饼歌》等典籍和孤本。赣版古籍在中国的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享誉古籍收藏界的“金溪书”就是指浒湾木刻印书。浒湾镇雕版印刷始于明代中期,盛于清代,当时北京、南京、南昌、长沙、安庆、芜湖等地书商都在浒湾镇设立书店分号,全盛时浒湾镇有60余家书店堂号,刻字和印书工匠上千人,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等均有刻版刊行。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曾是江西最大的印书中心从雕版印书最鼎盛时期的三千多人,金溪雕版刻书印书的这一段历史可谓誉满中国。到2007年拥有“临川才子金溪书”之称的金溪雕版印书业不但早已盛名不再,而且正濒临失传。考古发现:印刷雕版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前书铺街左新模在翻修老宅天井时,意外地发现了12块清朝时期木刻雕版,同时被发现的还有洪寿云家珍藏的3块清朝时期的印花木刻雕版,以及徐冬荣家的一块两截木刻雕版。这是文物部门继2003年收集到17块明清时期的木刻印刷雕版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印刷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价值。江西自古就流传有“临川才子金溪书”的说法。金溪县浒湾镇雕版印刷始于明代中期,盛于清代,并形成了前后书铺街。北京、南京、南昌、长沙、安庆、芜湖等地书商都在浒湾镇设立分号书店。全盛时浒湾镇有大文堂、两仪堂、三让堂、旧学山房等60余家书店堂号,刻字和印书工匠上千人,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都能刻版刊行。旧版《辞源》和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出版的早期初中地理课本中都有“浒湾男女善于刻字”的记载。
教育医疗
1、教育:浒湾镇有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村完小7所,教学点3个。在校学生3931人,其中初中1914人,小学2017人,在编教职工322人,其中退休教师113人。2、医疗:浒湾中心卫生院坐落在浒湾外镇胜利路,全院有职工50人。设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后勤科四部分。医疗专科有中医内儿科、中医骨科、中医妇科、西医内儿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医院拥有B超、400mAX光机,开展常规及生化检查的设备、心电图机、产床、多功能手术床等医疗设备。2005年该院产科建设已达标,经过市级验收。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集医疗、教学于一身,为一级甲等医院。
浒湾书铺街
位于金溪县浒湾镇。浒湾木刻印书,始于明朝中叶,盛于清,鼎盛时期在清中叶的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衰于清末民初。凡经、史、子、集类书,在这里都能刻版刊行。随着木刻印书的兴起,铺栈、书店、作坊鳞次栉比。为便于藏书、搁版、印刷、售书,作坊、铺栈的建筑式样均为纵深式加厢楼、高瓴格式。日深月久,发展形成江西独一无二,又具有很高文化品位的前书铺街和后书铺街。现建筑为清代遗存。为抚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浒湾古名“金冠里”,位于金溪县城到抚州中点处,上县下府均约24公里。因浒湾面临抚河,背靠国道,交通便利,早在明朝中叶就商贾云集,舟樯林立,是赣东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现存部分明清古建筑,如古码头、观音阁、深宅大院等等。明、清两代,这里的刻板印刷事业非常发达,书籍和木刻年画畅销全国各地。当时赣东一带广为流传“临川才子金溪书”的说法,所谓“金溪书”,就是指浒湾书铺街的木刻印书。凡经史子集、话文小说都能刊刻,成为明清时期江西印书中心,人称“江西版”。镇里最著名的是前后两条书铺街,书香一脉,古韵悠悠,是文人学者常来观赏之地。书铺街分前、后两条,一条叫前书铺街,一条叫后书铺街。前书铺街长240米,宽3米,中有更楼巷相通。街口有石拱门,上嵌“籍著中华”横方石匾(“文革”中拆毁)。后书铺街长170米,宽3米,街口石拱门悬嵌道光癸卯年(1843)合坊鼎建的石匾一方,上有“藻丽嫏嬛”四字。“嫏嬛”是神话中天帝的藏书处。但这座小镇不是因为藏书,而是因为生产和经营书而获得这一称号。前、后书铺街的另一街口均与浒湾大街相连接。前书铺街和后书铺街相向平行,两街中间还有谯楼三座,是为印刷工人报更用的。前、后书铺街的铺栈、书店、作坊,大都首尾衔接,曲径相通。大门门面开在前书铺街的,其后门则开在后书铺街;而大门开在后书铺街的,其后门就一定开在前书铺街,这样不仅来往方便,且加强了业务联系和信息沟通。如坐落在后书铺街的余大文堂刻书房的大门,就与门面坐落在前书铺街的文奎堂刻书房的后门斜相对过。该刻书房的廊柱至今仍保留着三幅体现木刻印书行业的对联:“琅函宝籍徵时瑞,玉检金泥广国华”;“宋艳班香开绮丽,韩潮苏海溯渊源”;“雨粟以来多著述,结绳而后有文章”。街中有一条横街,贯通前、后两街,街中石拱门书“恒门”,且立有一方“严禁淫词小说”禁书碑,高约四尺,长约六尺。上面刻有皇帝禁书圣旨,被列为禁书的有《金瓶梅》、《水浒传》、《西厢记》、《红楼梦》等200多种。今仅存“恒门”和“藻丽嫏嬛”二门。出“籍著中华”石拱门,街东头有一“聚墨池”,大约2亩。池旁原建有高六尺、宽三尺的“聚墨”石碑,乾隆壬寅年(1782)立,碑立于一石龟上,碑上刻“流芳百世”四小字。“聚墨”字体苍劲有力,传说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并说,王羲之写了字之后,在这个池子里洗过笔,因此又叫“洗墨池”。实则是当时印刷工人洗涤书板之处。工人印完书后,都在这里洗刷木板,年深日久,池水都变成黑色,连几尺深的塘泥挖起来都黑得发亮。池畔,是直通金临驿道的大路。有堤隔池为二,堤上有桥,桥头有碑,名曰“会仙桥”。堤长约300米,成丁字形,上通万寿宫,下接前书铺街。“禁书”、“聚墨”两碑均在“文革”中被毁。雕版印书业是我国最早的印刷术,传入浒湾大约在明代早期。《江西省地理志》载:“金溪浒湾男女皆能刻字,所有江西全省读本、经书小说皆由此出,名曰江西版。”浒湾书铺街所刻印的书,不但有《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七言杂字》、《百家姓》、《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绝妙好词笺》、《说岳全传》、《说唐全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金瓶梅》、《西厢记》等文艺书籍,一些盛行的话文(曲艺唱本)小曲等则以五十开本印刷出售,品种繁多,不胜枚举。至清同治年间,浒湾的木刻印书开始衰落,但经营铺栈、书店仍有60余家,其中有47家聚集在前、后书铺街,其余十几家则散居在该镇其它街巷和附近的中洲等村庄,刻书和印书工匠有一千多人。它们中较大的有两仪堂、余大文堂、文德堂、文奎堂、文林堂、善成堂、三让堂、可久堂、红杏山房、旧学山房、漱石山房、文信堂、四友堂、忠信堂等。现在街中尚存“旧学山房”门匾。这些铺栈、作坊的木刻印书不仅在本地销售,而且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地处长江中下游水路交通畅达的口岸,如南昌、南京、芜湖、安庆,均设有分号分店。南京有金东书寓,重庆有善成堂书局,芜湖有文奎堂书店,长沙有三让书店,北京有新旧金溪会馆。浒湾的木刻印书就是通过这些渠道遍销全国,影响很大,故有“籍著中华”、“藻丽嫏嬛”之誉。民国中期,浒湾书铺街的店铺全部歇业。随着岁月的流逝,书铺街昔日的辉煌不再。浒湾出产的书籍是木刻板,木材大多数采用梨树兼用樟树和荷树,字体普遍采用宋体,特殊的才用隶、篆、行、草等体。印刷普通用毛八纸(本县黄通与峡山生产),特等的用连四纸(福建出产);低级的用京丹纸(资溪出产),谱牒则用谱纸(广信陈坊生产)。墨汁用乡村砍烧松树所熏成的烟渣。每板一块刻两面。如加朱批与圈点另刻套板,对于谱牒等类,另刻活字捡用。至于刻字的工具,分枝凿、平凿,平凿又分宽狭数种,为应削坯子用;凿脚凿为应打线格用;钢刀为应一般刊刻用。刻字技术分出门与归身两种,出门刀为对木料的直痕用,如刻图章等;归身刀为对木料的横痕用,如刻普通平板。刀刻方法分横刀与侧刀,运刀从右至左,起字刀虽从右至左每一部位却从左至右。就入画俱备的“永”示例,应将“永”字反贴于木板,先将它横铺动用横刀,再将它直铺运用侧刀,最后将它倒铺运用取字刀,挖出木屑成字。如遇木料有节,应将全节挖出另补入木料,遇所刻有破坏的字划亦应挖出,破坏部分另补木料拼刻。技术高的每天大约可刻成180至200个字,每因技术不等,采用二人分工合刻一块,以达到全部书板能成一律状况。刻字的工资每个字计给铜钱二枚,圈30个点则5个,计值一个字的工资。全镇刻板的工人约三百余人,概是男子。据说湖北有女子能拈九刻字的。
概况
浒湾镇商贸繁荣,拥有工商户1800余家,是金溪县最大的商业城镇和商品集散地。镇城面积70.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7.5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全镇人口27512人(其中城镇人口9486人),耕地面积24332亩。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7332.7万元,财政收入182万元。浒湾镇农业产品主要以优质稻、蔬菜、甜蔗、黄红麻、瓜果为主。浒湾镇蔬菜面积4600亩,以冬瓜、苦瓜、地瓜、丝瓜、田藕为主导产品,现已初具规模。中国闻名的“冬瓜大王”黄富明同志就是浒湾镇下陈村一名普通农民。浒湾镇传统特产有龙须贡面、金桔饼、冬瓜糖等。浒湾镇是金溪县的甘蔗生产基地之一,甘蔗种植面积有1500亩,平均每年产甘蔗15万斤,种植的甘蔗糖份多,是制糖的上等原料。
经济特产
珍珠岩(Perlite),分布在浒湾镇大仙岭一带,矿藏量1940万。矿床类型及其珍珠岩是一种火山喷发的酸性熔岩,经急剧冷却而成的玻璃质岩石,因其具有珍珠裂隙结构而得名。珍珠岩包括珍珠岩矿,黑曜岩和松脂岩。三者的区别在于珍珠岩具有因冷凝作用形成的圆弧形裂纹,称珍珠岩结构,含水量2~6%;松脂岩具有独特的松脂光泽,含水量6~10%;黑曜岩具有玻璃光泽与贝壳状断口,含水量一般小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