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抚州市地图 > 金溪县地图 >
秀谷镇地图
秀谷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特产

黄栀子:又名山栀子,茜草科,常绿灌木。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主产于抚河中游秀谷镇一带。这一带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特别适宜黄栀子的种植,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野生黄栀子的主要产地。黄栀子树高可达2米,茎多分枝,树冠圆球形,花大,白色,有香气,单生于枝端或叶腋,花冠开放后呈脚碟状,果实倒卵形,熟时橙黄色,种子多为鲜黄色,花期5-6月,果期7-11月,果熟期11月,喜温暖湿润气候,又耐寒,较耐旱,耐肥,耐修剪,喜光照,适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忌积水,盐碱地。黄栀子成熟干果是传统中药材,内含京尼平甙,栀子甙等,味苦性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散瘀血等功效。
金溪蜜梨:金溪县秀谷镇盛产南方优质早熟梨,又称金溪蜜梨。金溪蜜梨香甜爽口,风味独特,品种主要为翠冠、黄花、新世纪等。金溪蜜梨产果期主要集中在6—8月份,通过使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后,产果期已成功延长至5—10月份。其成熟期早,风味独特,经检测,金溪蜜梨本身具有保鲜、贮藏之功能,并可以工成梨汁或蜜梨罐头。已成为秀谷镇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远销国内外。

社会事业

秀谷镇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城市品位明显提高。社区居委会的服务职能不断强化,建成2处高标准的文化活动广场和3条卫生文明街。在支持和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展的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中,进一步亮化、美化、绿化、净化了城市,拉大了城市建设框架,完善了城市整体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该镇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推进“三培两带”工程。2004年至2005年上半年,发展壮大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15个,有效地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良性互动,带动80%的农民进入产、供、销一体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同时,积极实施好“民心工程”,建设了10个农民新村,对4个村全面进行“改水改厕”建设,修建村级水泥公路10余公里,改善9所村小学教学设施,维修了3座小二型水库和6条农用灌渠,新建了4座钢筋水泥便民桥。

名胜古迹

仰山书院:座落在秀谷镇王家巷中,是金溪人民纪念南宋理学家陆象山先生的场所。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嘉庆年间扩大规模,请江西学政王鼎题写匾额,光绪末年改为官学堂,民国又改为县立高等小学。一直是金溪培育人才的地方。书院原先环境幽雅,有池塘、竹山,可惜现在无存了,但书院本身建筑保存完整,占地1000多平方米,正厅右侧为“先儒祠”,是学子们春秋两季开学时祭祀先儒陆象山先生的地方;正厅左侧为居室厨房等,是学生和先生们歇息、用膳的地方。现在正厅为“陆九渊纪念馆”,安放着象山先生半身塑像,陈列着象山先生生平图片。上堂还辟有金溪历史人物展厅、书画和石刻展室等。书院现由金溪县文物管理所管理,省、县都曾拨出专款维修书院。1996年7月中共金溪县委批准仰山书院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7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门庙:水门庙座落在秀谷镇水门巷,始建于北宋金溪建县之时,为当时百姓祛灾祈福的地方。后来据说有一年黑蟒作怪,吸干泉水,天干地坼,有一年青农夫在蛤蟆菩萨的指引帮助下,除掉了黑蟒,天降甘霖,解除了旱情。该农民也变成了一只神蛙。从此水门庙除供奉如来观音外,还在进门的供桌上,特制一顶浮雕漆金小轿,轿内一个锡制荷叶盆,盆内放净水,水里放一张小巧玲珑的檀木软椅,椅上、水中供奉着几只青蛙。这就是“蛤蟆菩萨”,又称“青蛙使者”,老百姓尊之为“佛老爷”。也有说金溪开县建衙取土时,在几米深处得一蛤蟆,此蛙身呈青色,背上有七点金星,目光炯炯,毫不怕人。有术士高人便称此物乃青蛙使者,掌管邑中瘟疫,供奉祀拜便可消灾免难,从此水门庙便供奉蛤蟆菩萨。蛤蟆菩萨不是泥塑木雕的神像,而是活生生的数只翠绿青蛙(人有说是“雨蛙”),它们时来时去,来去无踪,还会吸酒,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极富地方特色,很值一看。

经济建设

秀谷镇经济总量增长较快。2004年,该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2511万元,比2003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6209万元,第二产业12408万元,第三产业13200万元;财政收入实现619万元,比2003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3107元,比2003年增长1000元。秀谷镇注重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兴来超市、恒通化工、四季花苑、金冠眼镜等12家客商企业,实际进资6000余万元,形成了食品、化工、建材等主体产业工业格局,2004年客商企业创利税400余万元。位于该镇黄金地段的“锦绣华城工业园区”现已开发平整土地3000余亩,为外商投资办厂构建起强大的载体与平台。该镇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黄栀子、蜜梨、订单优质稻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面积分别达20000、10000和37000亩;商品蔬菜、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等种养业不断扩大。其中,商品蔬菜面积达8000亩、花卉苗木2000亩、波尔山羊达2000多头、獭兔3000余只、水产养殖6000亩。2006年以来,该镇把握区位优势、精心组织,大张旗鼓地搞好18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3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五新一好”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注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先后配套投入500多万元,村民投劳几万个用于新农村建设,较好推进“三清六改四普及”,同时,培育了600余名具有种养致富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建好南丰蜜桔、商品蔬菜、黄栀子等1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成型了“农家山庄、生态环保、秀色城郊”等新村亮点,广大农村人过上城市人“楼上楼下、电脑电话”的美好生活。

历史沿革

秀谷镇,设置于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当时称作上幕镇,建县后一直为县府驻地,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筑有护城墙,周长约2里,高5尺,后来又经过多次扩建。到了民国期间,护城墙被拆除,城内仅有一条矿渣铺设的街道,弯曲起伏,里面的店面都十分的简陋,生意萧条。经过解放后36年的建设,古镇换上了新貌,面积扩大到19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9839人,新建各式房屋16.9万平方米。2004年辖金山路社区(一居)、胜利路社区(二居)、象山路社区(五居)、春生路社区(六居)、云林路社区(七居)、锦绣路社区(八居)、丰收村、北门村、五里村、杨坊村、冠峰村、塘山村、港东村、陶家村、联乐村、褐源村、里吴村、芳源村、先峰村、翠云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