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集镇地图
蒋集镇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便利
蒙馆公路横贯东西,东部紧靠京沪铁路磁窑站,东距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入口2公里。镇内28个村通柏油路,通信电力设施齐全,万门程控电话与世界沟通方便快捷。
历史沿革
古时即为淮上重镇,有文字可考的历史4000余年,是全国蒋姓的发源地。春秋时称“蒋国”明朝时称蒋家埠,清朝时称蒋家集。境内有山西会馆、兴隆两处明清遗址。史料记载表明,那时就有了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人们的商品意识自古就十分强烈。后经历史发展,仍久盛不衰。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9年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00年被省政府列入全省115个重点镇。
工业发展
蒋集镇各类花生、生姜加工厂达100余处,花生、生姜制品畅销省内外,农产品加工、农机制造、纺织、化工成为全镇工业支柱,年产值达10亿多元。蒋集镇境内有丰富的石材资源,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主要有黑色、白色、乳白色、浅灰色等多个花色品种,其硬度、饱合度适合用于各种建筑装饰材料。以上优质石材主要分布于该镇枕河、彩石、三井、宁庄、前才等村,据省地质勘察局检测石材总储量在1亿立方以上。
资源丰富
蒋集镇境内河砂、花岗岩、石灰石、钾长石、矿泉水资源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其中石材储量为12亿立方。
乡镇概况
蒋集镇位于定远县西南43公里处,南与肥东县花张、费集两乡接壤,西与长丰县造甲乡、杜集乡相邻,面积96平方公里。蒋集乡辖10个行政村,231个村民组,283个自然村,6882户,人口31094。
经济状况
200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86亿元,较2000增长11%,其中镇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0.82亿元;财政收入实现841万元,较2000增长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1950元,镇区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城镇面貌进一步改善,城镇的聚集、辐射功能显著增强,从事二、三产业人数明显增多。以高效种植、规模养殖、加工、商贸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呈现良好势头。于2001年分别邀请同济大学及县建委的技术人员,实地勘测,研究方案,经反复论证,编制出《蒋集镇社会与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修编了《固始县蒋集镇1998--2012年总体规划》,并报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备案。结合实际,制订了《文化路建设详规》、《富民路建设详规》等规范性文件及图纸,确定了今后的城镇建设发展目标。重点规划了几条主干道和农贸、商贸、建材等专业市场。明确要求镇区的各类建筑物必须服从总体规划,必须严格办理“一书两证”,即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经实地勘测放线定位,上级建设部门批准后方能施工。蒋集镇加大了投资力度,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采取政府投资、农民带资、社会筹资、吸引外资、以地生财,滚动发展的办法,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先后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蒋集高中宿舍楼、蒋集二中宿舍楼、完善了镇直幼儿园、改造了综合农贸市场、注册成立了绿源果蔬食品有限公司、迁移了液化气站、实施了“光明工程”。拆迁开发了东后街,实施了固陈路拆迁拓宽和镇区排水系统工程及余桥路的拆行建设完善工程。采取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筹措资金45万元修建了高标准的下水道4000米,解决了镇区排水不畅的问题。同时,镇派出所、地税所、法庭、工商所、邮政支局、新华书店蒋集分店、农电改造、有线广播光缆传输已逐步完善,程控电话总装机容量达5350门,6个村有线电视光缆传输进村入户,覆盖范围逐步扩大。镇区商业贸易繁荣,日上市人数1.5—2万人,日成交额40—50万元,从事二、三产业人数6000多人,初步形成了蔬菜、大麻、水产、建材、皮革、粮油加工等专业市场。在建筑设计上,坚持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次性建设到位,确保20年不落后。注重古蒋特色,规范建筑格调,注重一路一景,一物一景,整体融合。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蒋集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实施“回归工程”为抓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立足优势抓经济,粮油生产持续增长,畜禽开发势头强势,水产养殖蓬勃兴起,劳务及回归工程成绩斐然。通过实施“六城联创”,集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管理规范有序,面貌焕然一新,镇区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万人。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全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158家,市场繁荣兴旺,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排名第3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