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陇南市地图 > 西和县地图 >
姜席镇地图
姜席镇相关地区地图: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与在建项目:席川农贸综合市场

发展现状

全镇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交通建设顺利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土地管理走上正规,依法治理成效显著,信访案件逐步减少,安全生产有序进行。全镇2008年农业经济总收入达7499.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8元,全镇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旅游资源

位于镇东的晚家峡水库,距县城5公里,始建于1960年,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面积20000平米、库容1034万立方米的防洪水库。2002年县委县政府启动了晚家峡库区综合开发项目,使这块沉睡了近半个世纪的土地再一次焕发出生机和活力。通过实施综合开发,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姜席乃至全县经济的发展。如今,晚家峡水库已更名为晚霞湖,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县城后花园。2006年在晚霞湖成功举办了西和县“首届仇池山歌文化艺术节”,2007年又在这里设立“首届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分会场,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乡村大世界”栏目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艺互动节目,使姜席晚霞湖名播陇上、享誉全国。目前,在湖区旅游观光、垂钓、休闲者每天达近2000人次,湖区已由开发型向盈利型转变。2008年实现旅游收入300多万元,这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库区五村的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1480元增加到2008年的2100元。湖区现在有旅游观光乘坐的小汽艇16辆,大船两辆,有望年底环湖路通行电瓶车。湖区周围有农家乐32处,2009年新办高标准农家乐3处,累计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400多人,对姜席全镇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拉动效应。

发展思路

镇党委、镇政府在立足镇情的基础上,结合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我镇各项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暨“五比五看“活动,紧紧围绕”商贸兴镇、特色强镇、劳务和旅游富民“的总体思路,做到三个强化,培植四个经济增长点,即: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植特色产业、库区旅游业、小城镇商贸建设和劳务输出四大经济增长点,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努力把姜席建设成为全县经济强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今年全镇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1.2.3.4.6.16”的奋斗目标,即:打造一支队伍、突出两个重点、达到三个目标、实现四个转变、抓好六项工作、落实十六件实事。,(一)打造一支队伍。就是要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扎实、团结苦干的镇村干部队伍。,(二)突出两个重点。即突出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开发这两大重点。,(三)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完善灾后重建和维修的后续工作;二是精心打造库区民俗村建设;三是洋芋良种覆盖全镇,辐射全县乃至周边县区。,(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库区资源由开发型向盈利型转变;二是洋芋种植由单一型、局部型向大面积和规模化转变;三是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四是道路建设由通车型向标准型转变。,(五)着力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抓好坡改梯建设工作。二是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三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四是抓好教育工作。五是抓好综合治理工作。六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六)落实十六件实事。镇党委、镇政府在立足镇情,结合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反复酝酿、认真筛选,确定了今年全镇要抓的十六件实事,并确定由每名党委、政府成员各承包2件实事,负责落实。这十六件实事分别是:1、在谢庄、峰坪、青沟、姜窑四村建设新农村200户;2、完善重建200户、维修300户;3、五保家园建设4处、800平方米;4、席川农贸市场后续工程;5、种植洋芋3万亩、示范园区一处;6、完成沼气池建设500户;7、组织劳务输出6000人,技能培训600人次,有组织输出1000人;8、种植半夏1000亩;9、新修梯田1000亩;10、硬化董坡至马窑乡村路4.5公里;11、新修上胡至何坝南峪乡际路3.7公里,马坪至苏合吕集乡际路2.5公里,整修姬窑通村路1.5公里;12、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室6处、新修4处;13、落实整村推进项目4个村14个、完成人饮工程400户;15、新修姜川机砖厂;16、硬化计生服务站院子。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4593男12856女11737家庭户户数5523家庭户总人口(总)24482家庭户男12768家庭户女117140-14岁(总)72040-14岁男38900-14岁女331415-64岁(总)1586115-64岁男822915-64岁女763265岁及以上(总)152865岁及以上男73765岁及以上女79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4511

劳务输转

全镇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5919人,劳动年龄内的人口13056人,其中富余劳动力8000余人。2008年全镇输转6800余人,户均输出1.2人,劳务创收3500余万元。本镇张山村有204户927人,村两委结合本村人多地少的实际,紧抓劳务富村不放松。2006年村上成立劳务协会,组建6个劳务输出点、对村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外出务工信息、维护务工人员权益。2006年全村输转310人,务工收入达120万元,为全镇的小康社会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支部书记、劳务协会会长张彦文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百名农民工明星”,2007年张山村被评为全县“劳务输转先进工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