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济宁市地图 >
嘉祥县地图
嘉祥县相关地区地图:

民俗文化

鲁西南鼓吹乐:是一种以唢呐为主要演奏乐器的民间艺术形式,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济宁市、菏泽市及周边地区,按演奏功能分为吹奏乐队、祭祀乐和拜鼓乐三种形式,初步挖掘整理出传统曲目200余首,已收入《中国民乐集成·山东卷》31首。嘉祥是鲁西南鼓吹乐主要分布地区之一,有杨、曹、任、赵、贾五大班社。作为鲁西南鼓吹乐演奏的重要代表人物任同祥在中国音乐界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任同祥是嘉祥县大张楼镇人,15岁时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以一曲《百鸟朝凤》轰动全场,并多次参加山东省、华东区及全国民间音乐会演,之后相继出访亚非欧十几个国家,并荣获布达格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奖、缅甸总理金质奖等。他的保留曲目《百鸟朝凤》、《婚礼曲》,创编曲目《一枝花》、《山村来了售货员》已被录制成音带唱片流传国内外,并被列入各类学校音乐教材。他先后被聘任为上海歌舞剧院的首席演奏家、上海歌舞剧院、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对唢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1996年,嘉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唢呐)之乡。1999年,嘉祥县文化工作者挖掘、改编的传统鼓吹乐曲牌《拜鼓曲》、《儒乡鼓韵》获文化部“群星奖”。鲁西南鼓吹乐风格独特,质朴豪放,高亢激昂,被广泛应用于婚丧嫁娶、节日联欢、开业庆典、参军升学、丰收喜庆等场合,对于丰富城乡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传奇唢呐手奏出“天籁”音,“火烧葡萄架”、“二龙戏珠”、“二龙吐须”、“双鼻孔吹唢呐”,这不是魔术也不是杂技,这是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伊双来的绝活。伊双来,嘉祥县马村镇李楼村人。8岁开始学习唢呐演奏,十余岁时已小有名气,经多年苦心钻研、磨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据记者了解,伊双来学习鼓吹乐可以说是家学渊源,早在明代,他的祖上就开始吹唢呐,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8代了。而他的父亲在当地也是名气很旺的唢呐手。15岁那年,伊双来就开始领班活跃在乡间村里红白事鼓吹行里,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钻研与磨练,艺术水平不断提高,造诣日渐精深,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擅长吹奏《开门子》、《落子》、《拜鼓曲》、《百鸟朝凤》等传统曲目,掌握了大量的山东梆子和柳子戏的戏剧曲牌,并不断的摸索创新,据悉,伊双来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魔术、杂技等多种特长和技巧,形成了“火烧葡萄架”、“二龙戏珠”、“二龙吐须”、“双鼻孔吹唢呐”四个绝活,演奏风格音色清脆,起伏激荡,趣味横生,搏得观众阵阵喝彩。他丰富的演奏技艺影响了许多艺人并带动了鲁西南鼓吹乐的发展。据嘉祥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多年来,伊双来参加唢呐大小比赛和活动十余起。1990年参加济宁市春节唢呐调演,凭借一曲《万马奔腾迎新春》获得最佳演奏奖。1992年参加山东省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他演奏的《开门子》获得民族器乐比赛金奖。随后,伊双来又参加了1995年国际孔子文化节和省1996年齐鲁广场艺术展演活动。其间,他的唢呐艺术受到一位巴基斯坦友人的赞誉。
司鼓人桃李满天下:开瑞宝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是技艺精深,曾任原济宁市胜利剧团、济宁市山东梆子剧团鼓师,1958年调入山东省梆子剧团工作。经他司鼓的诸多剧目中体现了非同寻常的技艺,使他在省内外同行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文艺界很多大家对开瑞宝的司鼓艺术也非常赞赏。据介绍,开瑞宝调到山东省梆子剧团后,是他艺术提高和成熟的时期。他不满足于传统的锣鼓点打法,潜心研究司鼓艺术和时代、和剧情密切结合的途径,他根据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大胆改革了一些传统的锣鼓经打法,使原有的锣鼓经变得更加高雅、华贵、大气了,大大增强了演出效果,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赏。工作人员还介绍说,开瑞宝不但司鼓技艺高超,他对山东梆子剧种的传统音乐唱腔也掌握得非常丰富和全面,在一些音乐资料中,开瑞宝传授的曲锣鼓经要占很大一部分。特别是近几年地方戏不景气,一些剧目不常演,有的已经失传,传统剧目会的人越来越少,同行中不会的都要向他学习,年轻的求教者更是络绎不绝。凡有求教者,开瑞宝都耐心相告,亲手示范,毫不保守,使求教者满意而去。他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艺德高尚,他的学生遍布全省,他的这些学生中又收了一批批的再传弟子,分布在本省各地的山东梆子剧团里,具有很高的影响,为山东梆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记者了解,由开瑞宝司鼓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现代剧目《万家香》、《万紫千红》、《铁马宏图》、《前沿人家》、《云岭迎春》、《太宗释囚》、《画龙点睛》等;改编移植剧目《革命自有后来人》、《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红灯记》、《沙家浜》等;传统戏《墙头记》、《孙安动本》、《八宝珠》、《辕门斩子》、《天赐禄》、《抄杜府》、《老羊山》、《三请樊梨花》、《反羊河》、《佛手橘》、《杨门女将》、《破洪州》等。
织娘巧手织汉字:她,不仅能织出“迷魂阵”、“喜字锦”、“孔雀开屏”等数百种纹样,还能将汉字织进鲁锦,她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织造技艺唯一传承人赵芳云老人。今年66岁的赵芳云12岁开始学习纺织,17岁的时候上了夜校,唐诗也能背诵上七八首。赵芳云老人1965年结婚,婚后队里组织纺织,生产队里评等级她年年都拿高工分,近几年的青山寺纺织比赛,每次也都是第一名。赵芳云老人告诉记者,鲁锦其实不是锦料的,而是我们本地俗称的“老土布”、“老粗布”,“老土布”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色彩绚丽,美丽如锦,后来成为了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于1985年被定名为“鲁西南织锦”,“鲁锦”这个名字就从那个时候沿用下来的。据嘉祥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赵芳云老人已经和织锦技术相伴了多半个世纪,她的那架织布机陪伴她了将近一生的时间,以前日子穷,为了接济家里,赵芳云老人常常把织的布拿去卖,就是为了换吃的,买工分。赵芳云老人感慨地说:“那些日子越穷,却越想过过手瘾,假如有一个月不纺织,手就难受的不知做些什么好,织布纺棉也有瘾”。据了解,早在春秋时期织锦工艺就已经相当成熟和发达,有文献记载和汉画像石佐证,两千多年前,生长在嘉祥的农家妇女就擅长纺织布,著名的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刻《曾母投杼图》和《孟母断机教子》图就是反映了嘉祥、曲阜一带机杼和鸣的景象。魏晋南北朝时期,鲁西南地区广植桑麻,桑麻纺织得到进一步发展。“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描绘出唐代山东纺织业的盛况。到了元代,黄河流域开始种植棉花,使用棉花做原料纺线织布越来越普遍,聪惠勤劳的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丝麻纺织工艺糅进棉纺织工艺,织成的棉布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鲁西南民间织锦。2008年6月,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嘉祥”鲁锦”织造技艺登上了国家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雕圣手点石成“金”:小小的石头在他的手中可以变成传说中的神兽,也可以变身大气的“华北第一亭”,他的作品在国内外获得高度的赞誉。他就是杜运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获得者,还曾荣获“石雕艺术家”、“工艺美术师”、“山东省石雕大王”等荣誉称号。据嘉祥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杜运标出生于嘉祥县杜氏石雕世家,自幼随父学习石雕技艺。11岁就可以独立设计制作石雕作品,16岁创作了嘉祥县“县标麒麟”,质感灵秀,细致精湛,赢得了全县上下的赞誉并被载入了嘉祥县志。工作人员还介绍说,杜运标因对石雕艺术的痴迷,还曾到全国各地学习过雕塑艺术。经过不断锤炼,在选材、构图、造型、立意等方面有了较大精进。此后,他在艺术上更是精益求精,造诣日益精深,成为嘉祥具有代表性的石雕艺术大师。据记者了解,杜运标巧妙的将石雕传统工艺与现代雕塑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他的作品构思新巧,质感灵秀,寓意深邃,或朴质无华、典雅庄重,或精致秀丽、清新明快,技法娴熟老练,简洁流畅,工艺细致精湛。他创作的小型作品“麒麟望月”,以其生动的造型、精美的制作,荣获1990年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二等奖,被文化部作为中美艺术交流作品在美国展出,现藏于美国旧金山博物馆;也是由他创作的山西长治市“千龙亭”,被誉为华北第一亭;还有河南开封宋都御街的“御林军大象”,1989年曾受到江泽民同志高度评价,题为“中华石雕之最”。还曾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科技星火带头标兵”。又据介绍,杜氏家族是嘉祥县著名的石雕世家,世代相承,擅长雕刻麒麟、牌坊、碑刻等作品,技艺精湛,为嘉祥石雕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嘉祥及周边地区享有盛誉。杜氏世家创作了大量古代石雕作品,但大多被毁,现存的仅有嘉祥青山山门牌坊和青山寺感应泉石雕龙头。

当代名人

杜维运:(1928~)山东嘉祥人。1954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1959年获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学位。1962至196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研究。现任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清乾嘉时代之史学与史家》、《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学术与世变》、《史学方法论》、《赵翼传》等书,论文30余篇分别刊于各学术杂志。
张东月:男,1915年3月出生,山东嘉祥人。毕业于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曾任新疆学院、新疆大学党组书记、副院长、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校长。自治区五届、六届人大常委,自治区政协五届、六届常委。在新疆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正规的新疆大学
陆现彩:1972年9月生于山东省嘉祥县,1989年考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1993年南京大学矿床学专业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98年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助教,1999年10月被评为讲师;2001年5月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获“硕士生导师”资格;2006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2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理科基础课程教学研修班。现主要从事含油气系统的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矿物表面吸附性能、表界面地球化学的分子模拟研究。
陆诗雨:1995年,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1997年,参加琼瑶的《还珠格格》剧组,饰演柳青而一举成名。后来又拍摄了多部影视作品。
曹中秋:嘉祥人。出身于中医世家,曾留学日本并获得生物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与复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协作潜心研究天然植物及中草药在消毒产品、化妆品以及保健品中的开发与应用工作,其“灵芝与美容”论多次在国内外著名美容保健专刊上刊登。1997年曹中秋主任携手生物学、中医药学、美容行业等多个相关领域12名权威专家共同创办了复大国际生物工程研究院。
王洪祥:2006年“武林风”比赛冠军,曾创造了29胜1负的战绩,2009年9月5日,王洪祥战胜世界自由搏击总会美国排名第一的shawnyarborough,对手赛后不得不表示钦佩。
胡鹏飞:奥运会升旗手
刘华娜:女国足队员
曹儒劝:1933年生,山东嘉祥县人。?1957年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兵军校。转业后到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工作。自幼爱好书法,从柳入手,后学晋唐诘家。师从贾松阳先生,受益匪浅,任过东方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为山东曹氏写二十多万字家谱一部。书作刊于山海关碑林、北京百花山碑和其他碑十几座。1998年作品入选中国、日本、韩国三国联合举办的书画作品展,在韩国展出,获银奖,并编入韩国《东洋美术展精选集》。
任同祥:唢呐演奏家。1927年出生。从小随伯父学艺,拜各地行家为师,集众师之长融于一身,成为闻名乡俚的唢呐好手。1953年春,他登上首都舞台吹奏《百鸟朝凤》,赢得很高评价。同年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获银质奖。后又多次到波兰、东德、印度、缅甸、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访问演出,并荣获缅甸国家金质奖章。演奏干净利落,从容自如,音色华美。他积极从事唢呐曲创作,自编自演。作品有《一枝花》、《凤阳歌绞八板》、《婚礼曲》、《寒江春早》、《庆丰年》等,都已灌制成唱片,流传甚广。长期来,任同祥热心于教学工作,为音乐院校和艺术团体培养了不少唢呐演奏人
晁岱双:男,1970年5月生,山东嘉祥人。199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年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攻读中国书法艺术硕士学位(同等学力)。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窦朝荣:(1891-1960)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其唱腔被称为窦派唱腔,山东嘉祥人。
鲁先圣:姓鲁,生于鲁地,少长于鲁,壮游于齐。发表作品偶尔使用笔名一鹤或儿子名鲁行健。现居济南。龙源期刊网签约专栏作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文学专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申德印:1956年生,山东嘉祥人。中共党员、高级讲师。1978年1月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曲阜师范学校工作至今。历任教导处副主任、政教处主任、党委副书记等职务,现任曲阜师范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在1995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颁发“全国优秀教师奖章”。
江心力:西北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著有《墨子与中国人的兼爱情怀》
李本星:男,讲师,在职博士,1975年出生,山东嘉祥人,中共党员。
张锡恩:男;1951年2月出生(旧历);山东嘉祥人;学历:大学;职务:教授,副院长社会兼职:山东省国际政治和国际共运学会副会长、秘书长。1971年1月参加工作,任民办教师。1974年12月山东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毕业,留校任教。1975年10月至1976年10月参加山东省派驻菏泽农业学大寨工作队。1980年定为助教。1982年10月至198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助教班进修学习。1985年2月调至山东省人事厅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任主任科员。1987年5月调至山东社会科学院科社所做研究工作。1987年9月任助理研究员,1989年5月任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所长。1989年10月至1991年5月派往山东省陵县挂职,任滋镇党委副书记。1994年1月任副研究员。1995年5月调至山东大学国际政治学院(现名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任教。1996年任硕士生导师,并开始指导硕士生;1998年6月任副院长,1999年1月任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2002年起开始指导博士生。
岳保贵:男,1952年生,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山东嘉祥县人。
张利庠:1966年12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嘉祥县,祖籍山西晋城人。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助理兼培训中心主任、教授;农商管理教研室党支部书记。
杜昌文:山东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男,汉族,1957年10月生。嘉祥县人。
马勇:男,山东嘉祥人,毕业于山东省嘉祥县第三中学,现就职于人民日报山东记者站
纪广洋:祖籍南京,1968年生于山东嘉祥(现居济南)
杨则冉:又名则瑞,笔名金星,1937年生,山东省嘉祥县人,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陆军参谋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国家一级书法师。
杨卫,王运来:男,1962年生,山东嘉祥人。历史学博士,教育科学与管理系教授、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阎心灵:1930年5月生,字子敏,号劲松斋主,山东嘉祥人,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来旭:1959年12月出生,山东嘉祥新挑河镇人,汉族,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山东济宁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
王庆新:1949年生,山东省嘉样县人。字少颖,号偏方斋主人,现任中国楹联学会秘书长,荣膺“全国联坛十秀”称号。为中国作协、书协山东分会会员、中国孔孟之乡书画联谊会会长,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主编。自1994年起,享受拔尖人才政府津贴待遇。
常春月:1945年11月生,又名夜明,山东嘉祥人。擅长国画花鸟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一级美术师。
李道刚:山东科技大学纪委书记,1979年12月参加工作,上海财经大学财政专业毕业,大学文化,经济学学士。
谷向阳:1944年生,山东嘉祥人。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书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楹联教育委员会主任。圣域诗联学会顾问。1994年11月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联坛十杰”荣誉称号。
王其兴(王金书):1973年生,山东嘉祥县人。中共吉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处长,1991年参加工作。
欧阳德彬1986年生于山东嘉祥农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洛阳市文学艺术研究会研究员,实力派青年作家。小说、散文作品散见于《福建文学》《浙江作家》《文学与人生》《野草》《牡丹》《辽宁青年》等文学刊物,曾在《美国都市报》《大河报》《沈阳铁道报》《洛阳日报》《三门峡日报》等发表散文,作品入选《民间的忧伤》(中国文化出版社)《父亲母亲》(时代文艺出版社)《诗地》(海风出版社)《芸芸众生相》(湖南人民出版社)等多种选本。23岁获第一届“万松浦书院·《佛山文艺》文学新人奖”提名奖。24岁获浙江作家网首届青年文学奖。

文化旅游

曾子庙:嘉祥县城南23公里的曾子故里--风景秀丽的南武山南麓,有一处历史悠久、气势辉宏的古建筑群体--曾庙。曾庙,又称曾子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参的专庙。曾庙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重建后改称“宗圣庙”,重建后的曾庙当时仅有正殿、寝展、东西庑、戟门各三间。次年,又于庙右创建莱芜侯祠三间。明宏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山东巡按金洪因庙制简陋,秦请扩修,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完工。明嘉靖、隆庆年间,曾庙两次毁于战火。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曾子六十二代孙五经博士曾承业秦请重修,当年九月动工,年底竣工。这次重修,奠定了现在的布局和规模。清顺治、康熙、乾隆、光绪等年间多次进行修缮。曾庙是一处极具代表性的我国古代官式建筑群体,迄今保留了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曾庙座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通长23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面积27600平方米。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分正、左、右三路,共三进院落。主要建筑物30余座,殿、庑、亭、堂70余楹。庙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更显肃穆壮观。曾庙大门外建有三座高大的石坊,均为四柱三楹石质建筑。中坊为四柱冲天式,上饰承露宝瓶和朝天吼,上镌“宗圣庙”;西坊镌“一贯心传”,皆为遒劲的楷书大字。中坊外是一座雄伟的照壁。宗圣门是曾庙的正南门,为三间悬山式建筑,长12.08米,宽8.06米,高7.5米,门扉六扇,阀阅六只,绿瓦履顶,饰螭吻,跑兽。在三坊、照壁的衬托下,显的气宇轩昂,庄严肃穆。宗圣门内为第一进院落。院两侧“景圣门”和“育英门”东西相对,均长9.5米,宽6米,高5米,为三开间悬山式建筑。戟门是曾庙的二门,长11.8米,宽8米,高7米,建筑形式与宗圣门相同。古代,宗圣门、戟门只有在重大祭祀活动迎神时开启,平时前往曾庙竭拜的官员人等只能从景圣门、育英门及戟门两侧的角门出入。宗圣殿座落于中路第二院落的后部,是曾庙的主体建筑。大殿面阔七间,通长34米,进深18.85米,重檐九脊歇山式,高15.35米。大殿飞檐挑角,雕梁画栋,下檬三踩斗拱,上檬五踩斗拱,繁华似锦,宏大华丽。四周回廊中,22根水磨石柱,门前两根平雕云龙,其余平雕荷花、牡丹等,技艺精湛,意境新奇。前面20扇,后4扇门窗,镌扣成梅花锦式,巧夺天工,精美秀丽。顶履绿瓦,大脊游龙蜿蜒,跑兽千姿百态,螭吻,仙人栩栩如生。殿中望板,彩绘盘龙,八角藻井中,雕龙含珠,其势欲腾,殿门上悬“道传一贯”巨匾一面,遒劲的楷书大字为清雍正皇帝御笔亲书。大殿正中透雕龙凤的神龛中,祀曾子彩色塑像,冠冕衮服,双手执圭,独具儒家宗师风范。两侧有他的弟子子思和再传弟子孟轲陪祀。殿前附建月台,高1.5米,东西长18米,南北宽13.8米,四周围以雕工精致的石栏,是祭祀活动的场地。古代,每年春秋两季次丁日,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东西庑位于宗圣殿前,东庑原祀有曾子弟子阳肤、公明仪、公明高、公明宣、孟仪的木主;西庑祀有乐正子春、沈犹行、单居离、公孟子高、子襄的木主。寝殿位于宗圣殿后第三进院落中部,为五脊歇山式,原祀曾子及夫人公羊氏塑像,1966年倒圯。三省堂为曾庙东路建筑,与宗圣殿院平行。正南门为“慎独门”,典出曾子“故君子必慎独也”之语。三省堂是为纪念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而建,院中原有三省堂、斋居所、神庖等建筑,清末倒圯。莱芜侯祠为曾庙西路建筑,与宗圣殿院平行。是供奉曾参之父曾点的祠堂。正南门为“咏归门”,典出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归门”之语。莱芜侯祠大殿“莱芜侯殿”为五间歇山式建筑,三踩抖拱,顶覆绿瓦,东西长20米,南北宽10米,高8米,殿中祀曾点彩塑。殿前附有月台。殿后原有曾点寝殿,早期倒圯。殿前报功祠与崇德祠东西相对,均为三开间硬山式建筑。报功祠祀曾子长子曾元及妻高阳氏,崇德祠祀曾子次子曾申及妻颜氏。中兴亭位于戟门左前方,两檬歇山式建筑,为曾子六十二代孙曾业于明朝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为保护“重修宗圣庙碑”而建。巨大的“重修宗圣庙碑”,详细记述了明万历七年扩修曾庙及翰博中兴的经过,曾氏后裔称此碑为“中兴碑”,称碑亭为“中兴亭”。1966年,石碑、碑亭均遭破坏,1985年修复了石碑。乾隆御碑亭位于宗圣殿正前方。乾隆十三年,清高宗御书“宗圣曾子”赞,派官员到曾庙祭曾立石。乾隆御碑原保存在三省堂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曾子六十九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毓尊迁立于宗圣殿前,并建亭保护。碑亭为重檐攒尖式,覆黄瓦,七踩斗拱,堂皇富丽,1966年遭破坏。2003年,由曾宪梓博士捐资修复。涌泉井为曾子六十九代孙曾毓尊于乾隆四十九年为纪念曾子“事亲至孝”,父亡“泪如涌泉”而建。井旁立石碑一座,上镌“涌泉井”三个楷书大字。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曾庙的保护,成立了保护机构,增加了看管人员。1956年和1964年,省政府两次拨款15万元维修曾庙。1981年,省政府拨款12万元,整修了曾庙围墙和曾庙现存建筑物的门窗,修复了慎独门和景圣门。1985年,省政府拨款17万元,修缮了宗圣殿。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嘉祥县人民政府修通了至曾庙、曾林专用公路。2000年,曾宪梓先生为宗圣殿题写了匾额。复原后的宗圣殿匾高1.5米,宽1米,浮雕龙边,曾宪梓先生题写的“宗圣殿”三个楷书大字,笔力雄劲,通体贴金,更增加了大殿的威严。
“四乡”文化:嘉祥是全国著名的石雕之乡、鲁锦之乡、唢呐艺术之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近年来,嘉祥县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作为繁荣发展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园区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着力打造曾子、石雕、鲁锦、唢呐“四乡”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几年来,嘉祥按照产业集聚、经营集约的要求,大力实施园区带动和品牌带动战略,先后投资8亿多元,建设了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纸坊石雕文化产业加工区、马集石雕文化产业加工区,在全县形成了“一园两区”石雕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入园企业达126家,从业人员1.6万人,产值达3亿元。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先后被命名为“济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十大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雕塑学会嘉祥石雕艺术创作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园区的带动和辐射下,全县石雕专业村已发展到16个,大小石雕企业146家,从业人员2.6万人,受益人数达20万人以上,产品达上千个品种,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对鲁锦的挖掘整理,先后成立了山东鲁锦实业有限公司、京鲁益久织造有限公司、嘉明鲁锦公司、华棉鲁锦有限公司、瑞纺服饰有限公司等鲁锦企业。目前县内规模以上的鲁锦生产企业15家,开发有1500多个品种,基本上适应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馈赠、装饰、旅游等许多领域,远销亚欧30余个国家和地区。鲁锦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业品牌。2008年,京鲁益久织造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嘉祥素有“曲乡艺海”之称,唢呐艺术独具特色,全县民间唢呐演奏队80多个,演奏人员近5000人。通过资源整合,组建了嘉祥唢呐艺术团、伊双来唢呐艺术团等20多个艺术团体,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演出或比赛,曾荣获全国“群星奖”和中宣部等四部委“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金奖。
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是我市最早的建筑物,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石阙和石狮系墓道的设施,对阙对称,间距4.15米,由基座、阙身、栌斗、阙顶组成。重檐平伸,顶刻四坡瓦垄,傍依单檐子阙,通高4.30米,基座各宽2.58米,厚1.4米,通体刻画像及花边纹饰。两阙身正面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题铭90余字,记有立阙人武始公暨弟绥宗、景兴、开明及营造工匠姓名。一对石狮相对立于阙前两侧,高1.24米,长1.45米,巨口膛目,昂首顾盼,浑朴端庄,形态生动。武梁祠为单间歇山式,现存6石,即“武梁祠画像”3石,“祥瑞图”2石,“武家林”断石柱1石。祠内遍刻画像,东西中三壁上部,罗列40余则历史故事,有从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有蔺相如、专诸、荆轲等忠臣义士,有闵子骞、老莱子、丁兰、梁高行等孝子贤妇;三壁下部为祠主的车马出行、家居庖厨等画像。东西壁山尖刻东王公、西王母等灵仙故事,内顶刻布神鼎、黄龙、比翼鸟、比肩兽等各种祥瑞图像,旁有隶书榜题。前石室为双开间,悬山式顶,后壁正中龛。现存16石,即原“前石室画像”12石,“后石室画像”4-5二石,“孔子见老子”1石,供案1石。祠内满刻画像,亦有西王母、东王公等神话故事,壁西刻孔子见老子、孔门弟子和祠主的车骑出行,宴饮歌舞,以及文王十子、赵宣子、荆轲、邢渠等良卿古贤;西壁下部刻大幅水陆攻战图。小龛后壁刻祠主楼阁家居图,室顶为仙人出行、雷公电母、北斗星君、伏羲女娲等灵仙神话,伴有大量榜题,一般认为祠主当为武荣。左右室与前石室形制相同,现存17石,即原“左石室画像”2-9八石,后石室画像1-3与6-9七石,残脊石1,花纹条石1,内容布局亦类前室。其中如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管仲射小白,以及顶部的海灵山行、升仙图等均为前室所不见。无榜题,祠主待考。武氏祠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又将其部分榜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并始以“武梁祠画像”命名。后因水患淤漫,祠倾圮湮没于地下。清乾隆时,黄易等人进行了发掘清理,认为祠有四座,即“武梁祠”和“前石室”、“后石室”、“左石室”,除将其中“孔子见老子”一石移置济宁学宫外,皆就地建屋将画像石砌于壁间,外缭石垣,围双阙于内,题门额曰“武氏祠堂”。这批石刻艺术的重新问世,以其鲜有的“画像古朴,八分精妙”引起世人的注目,名家学者争相拓墨,中外书刊广为著录。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这批珍贵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在此专设文物保管所。1964年将处于深坑中的石阙、石狮,按原位置提升到现在的地坪以上,并建立了宽敞的保护室。1972年将旧墙壁中的画像拆出移入阙室陈列。1981年蒋英矩在进行全面考察后进行了配置复原,提出了“后石室”并不存在的确证。武氏祠为汉代祠堂和墓地,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是我市最早的建筑物,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石阙和石狮系墓道的设施,对阙对称,间距4.15米,由基座、阙身、栌斗、阙顶组成。重檐平伸,顶刻四坡瓦垄,傍依单檐子阙,通高4.30米,基座各宽2.58米,厚1.4米,通体刻画像及花边纹饰。两阙身正面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题铭90余字,记有立阙人武始公暨弟绥宗、景兴、开明及营造工匠姓名。一对石狮相对立于阙前两侧,高1.24米,长1.45米,巨口膛目,昂首顾盼,浑朴端庄,形态生动。武梁祠为单间歇山式,现存6石,即“武梁祠画像”3石,“祥瑞图”2石,“武家林”断石柱1石。祠内遍刻画像,东西中三壁上部,罗列40余则历史故事,有从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有蔺相如、专诸、荆轲等忠臣义士,有闵子骞、老莱子、丁兰、梁高行等孝子贤妇;三壁下部为祠主的车马出行、家居庖厨等画像。东西壁山尖刻东王公、西王母等灵仙故事,内顶刻布神鼎、黄龙、比翼鸟、比肩兽等各种祥瑞图像,旁有隶书榜题。前石室为双开间,悬山式顶,后壁正中龛。现存16石,即原“前石室画像”12石,“后石室画像”4-5二石,“孔子见老子”1石,供案1石。祠内满刻画像,亦有西王母、东王公等神话故事,壁西刻孔子见老子、孔门弟子和祠主的车骑出行,宴饮歌舞,以及文王十子、赵宣子、荆轲、邢渠等良卿古贤;西壁下部刻大幅水陆攻战图。小龛后壁刻祠主楼阁家居图,室顶为仙人出行、雷公电母、北斗星君、伏羲女娲等灵仙神话,伴有大量榜题,一般认为祠主当为武荣。左右室与前石室形制相同,现存17石,即原“左石室画像”2-9八石,后石室画像1-3与6-9七石,残脊石1,花纹条石1,内容布局亦类前室。其中如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管仲射小白,以及顶部的海灵山行、升仙图等均为前室所不见。无榜题,祠主待考。武氏祠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又将其部分榜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并始以“武梁祠画像”命名。后因水患淤漫,祠倾圮湮没于地下。清乾隆时,黄易等人进行了发掘清理,认为祠有四座,即“武梁祠”和“前石室”、“后石室”、“左石室”,除将其中“孔子见老子”一石移置济宁学宫外,皆就地建屋将画像石砌于壁间,外缭石垣,围双阙于内,题门额曰“武氏祠堂”。这批石刻艺术的重新问世,以其鲜有的“画像古朴,八分精妙”引起世人的注目,名家学者争相拓墨,中外书刊广为著录。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这批珍贵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在此专设文物保管所。1964年将处于深坑中的石阙、石狮,按原位置提升到现在的地坪以上,并建立了宽敞的保护室。1972年将旧墙壁中的画像拆出移入阙室陈列。1981年蒋英矩在进行全面考察后进行了配置复原,提出了“后石室”并不存在的确证。
青山寺:青山寺位于县城南8.2公里的林木葱茏的青山西侧,是以惠济公庙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惠济公庙原名焦王祠,据旧县志记载:“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世称焦王。”始封之焦在宏农陕西(今河南陕县),受封后移城于嘉祥青山东山脚下。现青山东有东、西焦城村,有古焦王城遗址。焦王祠始建年代无考。据元东昌教授赵衡正《重修惠济公庙碑记》记载:“庙左有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碑,碑毁无考,右立晋永安,颂文字剥落难辨……”。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封焦王为宁应侯;1121年(宣和三年),改建为惠济公;次年,重修焦王祠,改称惠济公庙。后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扩建,始具现存规模。因祠庙位于青山,故群众习称为青山寺。青山寺坐东面西,顺应山势,层层递升,设计巧妙,别具一格。崇宇高阁,掩映于古树翠柏之中,景色颇为壮观。从山下望去,在中轴线上的建筑有6个层次,即:泰山行宫坊、三门、惠济公大殿、寝殿、泰山行宫、玉皇庙、在惠济公大殿两侧,还有白玉宫、享殿、子母殿、万佛阁、关帝庙、迎客厅等附属建筑。泰山行宫坊位于青山脚下,明朝世袭鲁肃王朱寿镛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修建,是一座仿楼阁式的三门石质建筑。中门内外两侧4个石狮雕刻精细,造型生动;门额上刻“泰山行宫”,运笔自如,健劲有力。两侧门门额上有皆雕有浮龙、麒麟等图像,刀法娴熟。整个坊顶均仿木质建筑形式,石雕斗拱、歇山顶、鸱吻、瓦垄、瓦当……惟妙维肖。特别是中门门额上面一组“明鲁王晋见焦王”的浮雕,主、宾、仆各具情态,栩栩如生。整个牌坊,堪称一组格调和谐、技艺精湛的艺术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三门从泰山行宫坊向东有一条林木夹道渐渐升高的山路,直通三门。三门是惠济公庙的大门,重建于公元990年(北宋淳化元年),为灰瓦硬山式建筑。中门三间,两侧甬门各一门。惠济公大殿是青山寺的主体建筑,建于1米左右高的石台之上,1343年(元至正三年)、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两次大修。大殿面阔五间,南北长17.3米,东西宽6米,高约9米。五脊歇山顶,彩绘斗拱,绿瓦霞披,巍峨壮观。前檐下4根高大石柱,通体平雕花卉。大殿内雕梁画栋、壁画附饰,高大朱漆雕龛中原有高达2.5米的惠济公金色塑像。大殿前,1929年修建龙头碑一座。在碑前建砌八角形“玉液池”,其外接圆直径3米,雕砌以石栏。大殿后山泉一眼,题名“感应泉”,泉水经殿底暗道,由碑底部之龙头口中喷涌而出,常年不息,如珠似玉,纷纷泻入“玉液池”中,久雨不溢,常旱不涸,池水如碧,清流见底。泉、池以殿相隔,如不留意观察,人们多不知泉由何来,池水何去。这一奇幻景致,既是天工,又是建造者的匠心独具。雕凿精致的龙头碑两侧,镌有一幅“山色霭霭人间胜地;水声潺潺世外洞天”的楹联,碑的北侧,刻有清末进士王俊卿题“青山十八乐”诗十八首。大殿两侧皆配以五间享殿,连同三门,围成一个小院落。院虽不大,但典雅秀丽,院内碑石婷婷,泉流叮咚;苍松遒劲,翠柏参天。奇景异致,吸引游人留连忘返。这一层还有以下附属建筑。白玉宫位于三门右侧,为单间二层楼阁,内祀《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建于清末。子母殿又名奶奶堂。位于惠济公大殿北,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建,为三间硬山式建筑,内祀送子娘娘。迎客厅位于惠济公大殿南跨院内,四间厅堂式建筑。厅前配以嘉兰修竹,清静淡雅,是旧时主持僧人居住和来游的官员、雅客休憩的地方。万佛阁在迎客厅东边,是三间两层硬山式楼阁,其中塑有众多佛像。关帝庙在万佛阁北,三间硬山式建筑,祀三国时关羽。寝殿穿过惠济公大殿,绕过感应泉,沿两侧石砌台阶,便至寝殿。寝殿三间建在高出于大殿的山崖之上,内有惠济公及其两位夫人的塑像。泰山行宫为“泰山圣母”的离宫,1634年(明崇祯七年)建于石砌高台之上,绕过寝殿,登40余级台阶方可到达。宫阔三间,长10.45米,宽6米,高5.5米,黄瓦覆顶,五脊歇山式建筑。宫中原有泰山碧霞元君塑像。宫前宽阔平坦的月台,可供游人鸟瞰远眺。“落日照青峰,赤城霞万丈。幽人动晚酌,静看月初上”。“青峰夕照”的胜景可尽收眼底。玉皇庙建于青山绝顶,斗拱飞檐。庙内祀玉皇大帝。从山下望去,绿树族拥,烟霭缭绕,势欲腾空。青山南北逶迤数里,除青山寺外,还有法云寺、普兴寺等古刹。青山洞,两洞口上下重叠,洞内怪石千姿百态,幽不可测。山上古木郁郁葱葱,数以万计;加之众多果林,春日花气袭人,秋日林果飘香。真可谓山不高而秀,林不深而幽。

历史名人

曾点、字晳。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系儒家一代传人“宗圣”曾参之父,他自己也是孔子的学生。
曾参、(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营养。
申雍、
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冉枨、
乐正子春、
公明仪、
公明宣、
沈犹行、
阳明夫、
子襄。
范式-----东汉以信著称的庐江大守。
郗鉴----东晋号称"兖州八伯"之一的太尉。
晁补之---被北宋著名文学家王禹称苏门四学士之一。
曹元用----元朝刚正不阿的吏部尚书。
黄嘉宾----明朝为政清廉的太仆寺少卿。
高斗光----执政严明的兵部侍郎。

历史沿革

从双凤村和长直集村发掘的石刀、石斧、石凿等文物验证,嘉祥县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聚居。数千年来,隶属多变。西周时属兖州,春秋时属鲁国南武城,战国时属齐国,秦朝时属薛郡爱戚县。到三国(魏)时属兖州山阳郡巨野县。公元265年(西晋泰始元年)属兖州高平国巨野县。公元395年(东晋天平元年)分属兖州高平郡巨野县和兖州任城郡任城县。公元612年(隋大业八年)分属兖州东平郡巨野县和兖州鲁郡任城县。公元741年(唐开元二十九年)分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巨野县和河南道鲁郡任城县。公元907年(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分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巨野县和河南道兖州鲁郡任城县。公元952年(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分属河南道济州巨野县、任城县,1074年(北宋熙宁七年)属京东西路济州巨野县、任城县。1147年(南宋绍兴十七年,金皇统七年),析巨野、任城二县地置县,治所设在山口镇。借春秋时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狞获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为嘉祥县,时属山东西路济州。元初属山东东西道济宁路总管府。1252年(元宪宗二年),属山东东西道东平路总管府。1266年(元至元三年)改属济州。1279年(至元十六年),属济宁路单州。明初隶属未变。1371年(明洪武四年)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1385年(洪武十八年)属兖州府。清初属山东省兖州府济宁州,1724年(清雍正二年)属济宁直隶州。1735年(雍正八年)属曹州府济宁州。1735年(雍正十三年)属兖州府济宁州。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复属济宁直隶州。1913年属山东省岱南道,1914年改属济宁道。1928年5月,直属山东省。1941年,国民党嘉祥县政府隶属山东省第二专署。1938年11月,日伪嘉祥县公署隶属日伪山东省公署鲁西道尹公署。1939年7月,日伪嘉祥县公署隶属日伪山东省公署兖济道尹公署。1944年10月,嘉祥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冀鲁豫十一专署巨南办事处。1945年11月,隶属冀鲁豫三专署。1946年1月,隶属冀鲁豫七专署,1946年3月,隶属冀鲁豫二专署。1946年11月,隶属冀鲁豫七专署。1949年8月,嘉祥县属平原省湖西专区。1952年11月,属山东省湖西专区,1953年8月,属山东省济宁专区。1958年11月撤销嘉祥县建制,大部地区并入济宁市;1962年1月,恢复嘉祥县原建制,仍属山东省济宁专区。1967年2月,嘉祥县属山东省济宁地区。1983年10月,嘉祥县属山东省济宁市。明万历《嘉祥县志》记载:“嘉祥县境东到济宁州界八里,西至巨野县界二十五里,南至金乡县界四十五里,北至汶上县界二十五里。”清光绪《嘉祥县志》载:“东至济宁州界十里”,其余均同明万历《嘉祥县志》记载。1920年《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载:“嘉祥县境东至济宁县界周村铺十里,西至巨野县界杨家楼二十五里,南至金乡县界陈家坡五十里,北至汶上县界大堤头二十五里。”直至1944年8月,嘉祥县境没有大的变动。1944年8月,原属巨野县的乐土村、府君庙、范店、黄山头、吴平坊、庞庄、齐山、马山、核桃园、魏庄、满庄、前王庄、后王庄、前山王程店、后山王程店、刘庄、李街、张街18个村划归嘉祥县,同时将嘉祥县的独山头和禹庄划归巨野县。1946年9月,原属嘉祥县的辛庄、于庄、太平庄、大店子、店子、寺前铺、秦嘴、水牛陈、长沟9个村庄划归新设的济北县。1947年6月,济北县第四区划归嘉祥县,改称嘉祥县王集区。1949年9月,原济宁县的安居、喻屯、王贵屯3个区划归嘉祥县。1953年8月,撤销南旺县建制,原属该县的黄垓、梁宝寺、马村、孟姑集4个区44个乡242个村划归嘉祥县。同时将十一区(王贵屯)东南部的小口门等44个村庄划归微山县。1956年3月,济宁县西部的三韩乡、康庙乡和长沟镇划归嘉祥县疃里区。同年9月,安居、唐口、喻屯3个区及疃里区的长沟镇、三韩乡、康庙乡划归济宁县。1958年春,原属巨野县的薛家庄、南李庄2村划归嘉祥县孟姑集区。同年11月撤销嘉祥县建制,大部辖区并入济宁市;南部满硐、核桃园一带30个自然村划归金乡县;西部仲山、酒庄、孟姑集一带90个自然村划归巨野县;北部梁宝寺、老僧堂、黄垓一带124个自然村划归郓城县。1962年1月,恢复嘉祥县建制,县境与前相同。1990年1月,核桃园乡划归巨野县。1997年1月29日,大山头镇更名为卧龙山镇(鲁政函民字[1997]5号)。1997年6月10日,撤销马村乡,设立马村镇(鲁政函民字[1997]27号)。1999年7月23日,撤销王固堆乡,设立金屯镇(鲁政函民字[1999]19号)。2000年,嘉样县辖7个镇、11个乡。总人口761086人,各乡镇人口:嘉祥镇88053、纸坊镇73946、卧龙山镇61330、梁宝寺镇48327、疃里镇57395、马村镇40227、金屯镇58347、新挑河乡24332、马集乡35503、满硐乡30383、仲山乡54896、孟姑集乡36090、老僧堂乡38365、黄垓乡30465、桐庄乡10824、红运乡13394、大张楼乡20916、万张乡38293。(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0年12月1日,撤销桐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梁宝寺镇;撤销新挑河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嘉祥镇;撤销大张楼乡、红运乡,合并设立大张楼镇,镇人民政府驻原大张楼乡人民政府驻地(鲁政函民字[2000]70号)。2008年10月,把2000年12月划入嘉祥镇的原新挑河乡的30个村划归疃里镇,实施嘉祥高新区和疃里镇镇区合一。2010年8月,撤销嘉祥县嘉祥镇设立嘉祥街道办事处。

教育状况

改革开放30年来,嘉祥县教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目前,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竞相争妍,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齐头并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嘉祥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9处,其中高中4处,嘉祥一中、嘉祥二中、嘉祥三中、萌山高中。(含民办高中1处)、初中28处(含民办初中4处)、小学165处(含特殊教育学校1处、民办学校6处)、职业中专1处;全县在校生11755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7742人、初中在校生29602人、小学在校生63206人、职业中专在校生7000人。全县教师6311人,其中高中教师524人(具有高级教师职称101人,占19.27%;具有中级教师职称105人,占20%)、初中教师2173人(具有高级教师职称150人,占7%;具有中级教师职称600人,占27.61%)、小学教师3373人(具有高级教师职称9人,占0.3%;具有中级教师职称998人,占29.6%)、职业中专教师233人(具有高级教师职称38人,占16.31%;具有中级教师职称58人,占24.9%)。有各类幼儿园270处,幼儿教师729人,在园幼儿289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