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济宁市地图 > 嘉祥县地图 >
马集乡地图
马集乡相关地区地图:

4.河南省柘城县马集乡

地理位置:马集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胡襄乡交界,南与大仵、牛城乡为邻,西与远襄乡接壤,北与商丘肥境毗连。西南与聊城市东阿县接壤,东与济南市长清区隔黄河相望,过娄集浮桥到济南仅40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51213亩。304省道从该乡政府往南穿过,交能便利,另外,该乡境内有“南潘庄引黄闸”,“济空打靶场”,“邱集煤矿”,“引黄沉沙池”,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辖区:辖马集村、马楼村、吴庄村、林娄村、东寺村、曹楼村、谢楼村、侯庄村、索固堆村、高八村、闫庙村、陈新村、红旗村、马申楼村、史楼村、曹吴村、李楼村、程庄村、马老家村、杨庄村、闫新村、小张村22个村委会,88个自然村,6800户。31000人,均为汉族。乡人民政府驻马集。
农业发展:该乡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民营经济,以养殖业、桑蚕业、林业、交通及煤炭运输业、塑料化工、水泥建材、粮食加工等几个行业为龙头,形成了多业并举、齐头并进的多种经营体系。2002年,全乡社会总产值为3.2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全乡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河渠纵横,水利条件好。该乡土质多为沙土,两合土,北部有少面积淤土。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棉花、玉米;盛产花生、西瓜。主导产业为桑蚕业——拥有0.8万亩优质桑园,2000亩优质桑苗繁育基地,是鲁西北第一桑蚕生产大乡,素有“桑蚕之乡”的美誉。
交通与经济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及交通设施建设:全乡村村通油路工程已全面启动,年底可全部竣工通车;全乡48个村全部达到了:“六好合格村”标准;社会治安实现规范制度化管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多年来乡党委荣获“县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马集名称来由及乡政府沿革:马集原名小马庄,后设集市改今名。

马集派出所现任领导及成员

所长:陈剑指导员:柳涛户籍警:徐松山辖区民警:郑清学辖区民警:杨辉辖区民警:彭琪林

6.安徽省太和县马集乡

马集乡位于太和县北部,距离县城30公里,地理位置处于全县的中心。马集交通十分便利,105国道从西部穿过。004县道接105国道横越全乡。界洪河、黑茨河绕过南部和东部。辖区面积63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110个自然村,10330户,人口4.1万人,耕地4.9万亩,是农业大乡,同时是全国最大的人发、马尾、牛尾、猪毛、鸭鹅毛等人畜产品集散地。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农业总产值11522万元,乡镇企业销售收入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35元,完成税收740万元。下辖行政村:马北村港西村港集村港北村永兴集村港南村西张集村马南村马集村

3.山东省齐河县马集乡

概况:马集乡于2011年5月改名为镇,马集镇这全镇总面积73.5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2006年底总人口3.0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6人,小城镇人口4907人。
经济: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7.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16:55:3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76万元;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0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50万元,贷款余额4000万元。
农业:2006年总产值2.1亿元。实有耕地面积0.45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0.27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14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13万公顷。粮食总产30万吨,平均亩产1110公斤。
工业:2006年工业总产值4.7亿元,销售产值14.1亿元,职工0.4万人。限额以上企业26个,利税1.8亿元,企业总数86个,职工实现利税6600万元。
建设环保:2006年完成城镇基本建设投资4000万元,更新改造投资9600万元,建筑业总产值1.4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每年污染防治投资60万元。
交通邮电:2006年邮政业务总量12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00万元,市话0.18万户,农话0.5624万户,公路通车里程74公里,农用机械32.6万马力,其中汽车230辆。
贸易旅游:
马集镇城乡集贸市场7个,2006年商品成交额2000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万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家。主要旅游景点实际利用外资有:1000万元。
科教文卫:
马集镇各级各类学校10所,在校生0.236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0.236万人;教职工0.02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64人。科协机构18个,有会员8600人。12项科技成果获市(地级以上奖励。文化体育场所20处。医院1处,床位300张;卫生技术人员30人。)
社会生活:2006年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600人,医疗保险参和率85%,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人均居住面积5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0元,人均居住面积46平方米。

2.山东省嘉祥县马集乡

乡镇简介:嘉祥县马集乡地处孔孟之乡、曾子故里山东省嘉祥县城南6公里,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涝洼地,西是山丘陵,东与济宁任成区唐口镇接壤,南与本县金屯镇相邻,西连纸纺镇,北靠嘉祥镇。洙水河南北流经全境,济宁机场专用线贯穿全乡南北。位于东经116、06′,北纬35、11′处。属黄河冲积平原,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人口3.6万人,辖40个行政村,是著名的石雕之乡。
区位交通:马集乡具有便利的交通优势。济宁机场专用线贯穿全乡南北。距105国道6公里,济宁机场5公里,距327国道5公里,日东高速8公里,已与北京、上海、广州(佛山)、青岛通航的洙水河道南北流经全境东接京杭大运河通往江南乃至世界各地。
自然资源:马集乡拥有丰富的资源。山石资源储量大,石材加工已初具规模,境内共有大小山头21座,石灰岩储量1.1亿立方米。农业资源丰富,小麦种植是主导产业,经济作物以贡品红皮大蒜和杏树、核桃为主。马集乡畜牧、养殖行业和林业种植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全乡万只鸡场3处,万只鸭场2处,被市级验收合格的2万只养鸡场一处。2005年建设速生丰产林36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3000亩,绿化沟路渠46条,绿化河堤2180米,封山育林1300亩,共植树110万株。
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蓬勃发展,通过拉长异型石材、建材制品两大产业链条,打响天青石这个品牌,逐步扩大石雕、石板、石料三大加工基地,组建大型石业集团。依托洛克公司,带动周边石材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加工集群,提升马集石材的知名度和市场的竞争力。全乡个体工商户达到1620户,其中大型石子机38部(尤其戏楼街村石子质量最好),石灰窖20孔,异型板材厂41家.。年营业收入3.8亿元,社会民营总产值2.1亿元。全年外贸出口100万美元,境外劳务输出10人。
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分别形成了以出口板材、石雕为代表的天青石产品加工体系,以生产水泥、石子、石灰为代表的建材加工体系,以生产手套、服饰为代表的轻工体系。以生产化工原料为代表的化工体系、以建筑、筑路为代表的建筑体系。济宁洛克、四通石业,华宇石材、加祥石雕,里能水泥、三杰手套、众兴服饰、阳光煤化工、顺达路桥等36家骨干企业蒸蒸日上,生机蓬勃,企业技改步伐加快,产品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全乡民营经济实现了发展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强劲发展的民营经济正逐步实现马集乡建设经济强乡的宏伟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境内乡村柏油路四通八达,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村“四通”工程、文明一条街建设全面完成,村村通上有线电视、柏油路、自来水、客车,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村村建成文明街道,乡村面貌焕燃一新,乡村建设已昂首阔步向城镇化迈进。马集乡党委、政府以“敢为人先创一流、求异创新谋发展”的思路,用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敢为人先的工作精神,加强组织建设、转变机关作风、紧抓招商引资、外经外贸、重点项目建设,突出山石资源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优化乡村社会环境,求真务实、比学赶超、扎实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实现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好转。
经济发展:经济指标实现突破。2005年全乡GDP实现1.5亿元。社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其中工业5.9亿元,农业1.3亿元,同期增长37%;固定资产投入1.9亿元,同期增长51%;完成财政收入875.3万元:增长11.1%,其中国税完成80.8万元,同期增长47%;地税完成764.5万元;资源税完成509万元;增长11.2%,地方财政收入735.5万元;财政收入29.6万元。全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开拓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实现突破。2005年全乡GDP实现1.5亿元。社会总产值达到7.5亿元,其中工业5.9亿元,农业1.3亿元,同期增长37%;固定资产投入1.9亿元,同期增长51%;完成财政收入875.3万元:增长11.1%,其中国税完成80.8万元,同期增长47%;地税完成764.5万元;资源税完成509万元;增长11.2%,地方财政收入735.5万元;财政收入29.6万元。全乡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开拓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投资环境:地理环境:嘉祥县马集乡地处孔孟之乡、曾子故里山东省嘉祥县城南6公里,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涝洼地,西是山丘陵,东与济宁任成区唐口镇接壤,南与本县金屯镇相邻,西连纸纺镇压,北靠吉祥镇。洙水河南北流经全境,济宁机场专用线贯彻全乡南北。位于东径116、06′,北纬35、11′处。属黄河冲积平原,总面积4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9万亩,人口3.6万人,辖40个行政村,是著名的石雕之乡。政治环境:马集乡党委政府历来致力于招商引资、繁荣本地经济的工作。党政工作人员在党委书记姜守清和党委副书记、乡长宋凤启的带领下,积极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划经济开发区、努力为来投资兴业的客商构建优良的平台,马集乡党委政府对外来客商承诺:在双赢的基础上,会让你得到更多的实惠。
社会环境:稳定是发展的前提。马集乡党委政府一直要求全体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并做为日常的重要工作来抓。因此,平安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稳定中心、综治办、派出所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团结协作,工作重心下移,排解矛盾在最基层。深入开展平安马集建设行保安进村,打造了一个平安、稳定、和谐马集。
成本优势:马集乡境内资源丰富、洙水流经全境,地下水资源丰富。周边地区有着年发电能力1500万千瓦的发电厂,因此水、电、气等资源充足,成本低廉,为企业的发展和开展市场竞争提供了优势。以下是马集乡与青岛、烟台等地成本比较。
交通优势:马集乡具有便利的交通优势。济宁机场专用线贯彻全乡南北。距105国道6公里,西距已与北京、上海、广州(佛山)、青岛通航的济宁机场5公里,洙水河道南北流经全境东接京杭大运河通往江南乃至世界各地。马集乡境内柏油路四通八达,机场路(嘉祥—机场)、嘉王路(嘉祥—王固堆—王屯)、等主线贯穿马集乡,“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设的干线连接马集乡40个行政村。马集乡农村已进入出门行柏油路坐客车的时代。
区域优势:东径116、06′,北纬35、11′处。属黄河冲积平原,总面积92平方公里,马集乡,人文优势:马集乡地处孔孟之乡济宁市区边缘,有着浓厚的文化历史氛围。马集人民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晌,历来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而今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潮中,现有的物质文化基础已远远不能满足马集人民需求,马集人民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他们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为发展、繁荣本地经济而不懈努力,因此在马集大地上形成了全民搞经济、全民搞招商的优良氛围。马集人民愿为来投资的客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马集乡党委、政府党政工作人员在党委书记姜守清和党委副书记、乡长宋凤启的带领下,积极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划经济开发区、努力为来投资兴业的客商构建优良的平台,马集乡党委政府对外来客商承诺:在双赢的基础上,会让你得到更多的实惠。而今,马集乡朝气蓬勃,政通人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深入人心,期待广交四方宾朋,共创辉煌。资源优势:马集乡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马集乡拥有丰富的资源。山石资源储量大,石材加工已初具规模,境内共有大小山头21座,石灰岩储量1.1亿立方米。农业资源丰富,小麦种植是主导产业,经济作物以贡品红皮大蒜和杏树、核桃为主。马集乡畜牧、养殖行业和林业种植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全乡万只鸡场3处,万只鸭场2处,被市级验收合格的2万只养鸡场一处。马集乡南北流经全境全乡万只鸡场3处,万只鸭场2处,被市级验收合格的2万只养鸡场一处。建设速生丰产林36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3000亩,绿化沟路渠46条,绿化河堤2180米,封山育林1300亩,共植树110万株。

5.河南省淮滨县马集镇

乡镇简介:马集镇位于淮滨县中部偏西,距淮滨16公里处。西与新里、芦集毗邻,北与三空桥、固城接壤,东与台头到乌龙港为界,南与邓湾相连,面积68.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66个居民组,总人口31081人。
交通:该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信阜公路穿境而过,马包路、马赵路、马邓路交汇于此。是全县的重要客流中心集散地,有发往上海、萧山、深圳、信阳等大中城市的客车。
工农业经济:共有乡镇企业550家,从业人员2425人,年上缴利税152万元。采取以“公司+农户”,“场+农户”的畜牧养殖业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饲养量达55万只(头),总产值达5000万元,该镇也是全县粮食主产区,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3.2万吨,创历史新高。全镇生产总值完成2988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7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4元,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完成县定年度目标,劳务经济逢勃发展,年输出剩余劳动力5000-6000人,年收入3000万元。工业经济明显加快,雪地面粉厂、金冠粮油有限公司、豫阳食品厂、日东面粉厂不断发展壮大,鑫艳饲料加工厂、兴发粮油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兴工业发展迅速经济展望马集镇昔日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镇今天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淮滨的中心乡镇之一,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正在向现代化的农业强镇转变,向着一个环境优美具有良好投资环境的区域中心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