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星镇地图
景星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情况
景星镇地区处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大兴安岭隆起区的东缘,与第二沉降带松辽沉降区西缘相衔接地带。东、南临河,西、北依山,地势平坦,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坡度不大,最高点西北海拔高度173米,最低点东南海拔高度170米。景星镇总面积18238.16公顷,无霜期年平均133天,最高年度降水量1100毫米,最低年度降水量152毫米,平均年降水量在350?400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271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1.4%,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2.51米,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频率为14.3%,平均风速4.36米/秒,年平均蒸发量为1204.1毫米。景星镇土质为黑砂土。土壤承载力为15吨?20吨/平方米,地表土层一般在0.3-0.5米,土层下为砂石层,地表土保水能力较差,由此景星镇春旱比较严重,春种比较困难,加之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低,灌溉能力差,夏伏旱也比较严重。全镇共有8个行政村,74个自然屯,有农户4733户,农业人口18229人,耕地面积7493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41公顷,2000年,大牲畜量1700头,生猪、山绵羊和家禽饲养量分别为2600头、3000只、28000万只。粮食总产2248万公斤,平均亩产200公斤,人均产粮1233公斤。全镇农村人均纯收入1088元,总体看景星镇各村屯都能通车,但有的村屯道路状况很差,尤其是胜利村河南有两个自然屯,镇中心邮政编码161132。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7月7日14时32分,在黑龙江省龙江县景星镇(北纬47.1度,东经123.0度)发生4.6级地震,震中地点位于景星镇景山村窝卜屯和兴隆川村,景星镇的缸窑村在古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曾有古文物出土;景星始建于1906年;景星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前有罕河,东有雅鲁河,镶嵌其间,如二龙戏珠;北依大景山,西邻内蒙,交通便利;有全国人大代表马桂芹、有全国抗洪英雄鲁华才、有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刘亚彬、有国家一级演员阎淑平、有全国著名军旅作家刘茂忠......公伯峡水力发电站副总监阚兴中景星镇高楼林立,商贾云集,早已跨入全国500名镇,市最具魅力乡镇.....
名称由来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设县城区,后改为第一区。1951年11月,划为区属景星镇。1956年3月,撤销景星县,并入龙江县,景星为龙江县属镇。1958年9月,改称景星镇公社。1984年5月,复称景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