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镇地图
锦屏镇相关地区地图:
资源优势
全镇共有公路118公里,通往各村民委和村小组,拥有水库6座,可灌溉面积11000亩。耕地面积37301亩,其中:田13736亩,地23565亩,人均耕地面积1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及油料。经济发展主要以烤烟、辣椒、畜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为支柱,是全县优质烟生产基地之一,年生产烤烟70余万公斤,特产养殖及农产品加工迅猛发展,产品出口韩国、日本等地区。境内拥有丰富的煤、锰等矿产,资源丰富。
区位优势
地处县城、商贸发达,市场向乡镇辐射,是宜宾到乐山的物流中转站,又是向家坝淹没区的中心地带,承担着占全县50%以上的移民任务和一个新集镇的建设,商业、服务业及建筑业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
产业开发
林果:全镇退耕还林5272亩,果树经济林达到10923亩,其中黄金梨园1590亩,现有挂果果园面积2200亩。果品总产量2544.70吨。主要分布在薛家湾、刘家沟、平头沟3村。蔬菜:蔬菜播种面积3400亩,其中复种面积达到2800亩,建成梁坡村蔬菜专业村,蔬菜年总产量87吨左右。主要分布于西街、梁坡、东街3村。工贸:全镇有砖瓦、建筑、木器加工、地毯、水泥预制等镇村企业和私营企业26个,从业人员1760人,发展个体工商户527户,从业人员743人,实现总收入13700万元,上缴税金60万元。主要分布在西街、梁坡、东街3村。草畜:全镇共种植紫花苜蓿6005亩;全镇牛饲养量5710头,牛出栏2300头,牛出栏率达到39%;5头以上养牛户101户;冻配改良点1处,年正常冻配能力200头。全镇羊饲养量8500只,羊出栏3100只;2002年畜牧业总产值365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21%。主要分布在姚洼、关村、平头沟3村。
历史底蕴
锦屏镇历史源远流长,早在4、5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并留存有闻名于世的东夷部落旧石器遗址。春秋时期,镇属鲁国之境郯子国地,战国时属楚,自秦设郡县至南北朝时,先后属东海郡朐县、朐山县。北宋年间,朐山县以南设重镇,以刘志洲山附近石湫拦海大堰为名,定为石湫镇,沿用至清末。民国至今,历经8次更名变制,于1984年6月正式建立镇制,成立锦屏镇,隶属海州区。
基础优势
锦屏镇是省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场镇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镇内有省级重点高中1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幼儿园4所,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镇内有中心医院1所,镇卫生院1所,九一厂医院1所,服务设施齐全,技术精湛。镇内有敬老院1个,文化中心站1个,影剧院1个,影剧院可容纳观众2000余人。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快,40%的农户开通了有线电视,24小时能收看35套节目;20%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手机网络、光纤通讯覆盖全镇;100%的农户和居民完成了农网改造,电费同网同价;镇内有水厂2个,日供水量500吨。
文化氛围
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州五大宫调”的发祥地,爱好文化活动是锦屏人民的传统,从“淮海戏”、“花船”“高跷”等传统文化项目的创新传承,到锦屏龙狮队伍打响全国、冲向国际,镇村小型文化表演队伍遍地开花、百家争鸣,文化演出常年不断,锦屏文化事业伴随着群众生活,不断提高,不断成长,屡获殊荣。2004年4月在桃花涧广场举办连云港市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并定名为连云港市第一届农民体育节。其后连续成功举办第二、三、四市农民体育节。2007年4月,“锦屏杯”江苏省首届农民体育节落户锦屏,胜利闭幕,锦屏文化健身事业渐入鼎盛。
经济优势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4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1.1亿元,个体工商户568户,私营企业10户,实现利税255万元,全镇粮食总产量8809万吨,财政收入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9元,外出务工2324余人,收入1955万元。随着小城镇建设,街道各类餐厅、旅馆近60家,各种娱乐场所15家,开往县城公交车5辆,全镇各类机动车187辆,水上客货船13艘,以上这些给锦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