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窑镇地图
新窑镇相关地区地图:
土壤条件
全镇农田共有6个土类,14个土属,24个土种。其中:黄土类占69%,红土类占14.6%,碱土类占0.1%,垆土类占6.9%,黑土类占9.1%,青泥土类占0.4%。西南部天然次生林区主要分布有山地黑钙土、褐色森林土、综色森林土。农田土壤多呈微碱性,林区土壤多呈微酸性。全镇土壤平均亩含速效氮2.6公斤,速效磷1.37公斤,速效钾30公斤,有机质0.77%,土壤肥力状况是:有机质贫乏,缺磷少氮,钾有余。
气候状况
新窑镇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内陆腹地,属暧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境内受蒙新荒漠、青藏高原、华北丘陵季风三大气候影响,冬季少雨干燥,夏秋温热湿润,降雨量比较集中,分布不均,常有干旱发生。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较充足,昼夜温差大。1.热量:年平均气温9.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3℃,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4.0℃,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19.9℃。2.无霜期:年平均无霜期175天,最长无霜期193天,最短无霜期141天。一般川区无霜期165-185天,山塬区无霜期150-165天。3.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546.4毫米。降水量分布不不均,7—9月年降水量占全年的68%。赤城、新窑、五举一带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为半湿润区。4.干燥度:年平均蒸发量1499.7毫米,是降水量的2.8倍,平均干燥度为1.2,最大1.3,最小0.7。5.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冰雹、霜冻、沙尘暴等。
植被分布
树种资源:全镇树种大致有29科,42属、69种。境内天然植被分布不均,川区以农作物和人工造林,天然蒿草为主,山区以农作物和天然乔灌木、蒿草为主。
生态环境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镇广大干部群众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特别是“九五”以来,该镇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使全镇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从总体上来看,该镇自然生态环境还相当脆弱,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天然植被恢复缓慢、植被稀少,森林的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还不够显著,影响着全镇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工作目标
农业增加值增长7.41%,达到4082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1%,达到5028万元;劳务经济增长2%,培训、输转富余劳动力30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800万元;招商引资增长9.2%,新办企业2户,引资完成200万元;大家畜饲养量达到1.55万头,出栏0.66万头;植树造林面积0.6万亩;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1880元,同比净增100元;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煤炭资源
新窑境内煤田属1.4亿万年至1.5亿万年之间中生代侏罗统华亭群,地处华亭煤田腹地。地质储量13.7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20%,含煤面积74.8平方公里。分为新窑、赤城两个煤田,大部分储量在新窑煤田。煤层平均厚度5米至9米,最高厚度38米。煤质好,属高挥发分、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燃点、低灰、低硫,长焰、不粘煤。是优质动力用煤和气化、合成氨的原料。地质断层少,瓦斯含量小,发掘利用方便。镇域内现有大小煤炭企业13家。其中:新窑煤矿、新柏煤矿、净石沟煤矿、大柳煤矿等4矿属华煤集团管理;西沟门煤矿属新世纪集团持股管理;新安煤矿、百贯沟煤矿属徐矿集团管理;新周煤矿、周寨煤矿、黄庄煤矿、安利煤矿、嘉利煤矿、新寨煤矿等7矿均为私营股份制企业。2006年原煤产量达到4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600万元,创利税56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