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镇地图
金石镇相关地区地图:
金石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6624男19615女17009家庭户户数11305家庭户总人口(总)36325家庭户男19405家庭户女169200-14岁(总)83340-14岁男45370-14岁女379715-64岁(总)2564215-64岁男1377515-64岁女1186765岁及以上(总)264865岁及以上男130365岁及以上女134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5735行政区划
全镇总面积199.62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37434.5亩,其中水田面积32324.5亩,旱土5110亩;总人口821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026人,农业人口46156人,下辖大河冲、莲村、松风亭、古田、李家塘、田中、金石、梽木山、观瀑、中长、金云、田富、祥元、焦家垅、培子园、江口桥、飞虎、藕塘、石安、柳山、下马石、曾家桥、金子岭、扶夷、渡潭、水头、永济、大兴、双源、杨柳田、水槽源、坪头山、独石、大云、永安、宏华山36个行政村,6个社区,是新宁县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历史沿革
金石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镇区汉代属扶夷候国,古称扶阳城,南朝梁代武帝中大通三年(公元531)迁治于夫夷水北岸(今新宁一中附近)因其他附近有金城山,故有金城故城之称。明英宗正统(143年)山同人杨文相起义,梁扶阳故城烧为废墟,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于扶阳故城二里许沙洲筑土城建四门,自此始有城池,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改筑石城墙。清光绪十九年(1895)更名为“金石”,因取金石城村与城效石桥村之合称。民国初改名为“金石镇”。从金城到新宁县至今有840年历史。先后涌现出的历史名人也有很多,如清云贵总督刘长佑,两江总督刘坤一,农民起义领袖李源发、武汉大学教授、文学院长刘永济、建筑家刘敦桢教授,原国家高教部副部长刘子载等,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增光添彩。行政区划
金石镇辖:砂石、河联、岩江、山茂、白云、沙塘、白潭、双泉、双坪、岩泉、七里、双田、跃进、大桥、良家、缠江、江边、谢桥、黄石、合心、青春、大水头、灌溪、光华、栗坪、毛坪、合裕、双桥、檀木、潼溪、茶坪、龙和、和合、大湄、西冲、小湄、新冲、坝塘岭、岩岭、迪康、星星、金明、派田、常林、雄狮、湖广、大山、大兴桥、益星、大樟、腊树坳、杨荷塘、桃林坝、黄城、大塘园55个村委会。社会事业
科教事业:全镇有科技人员50余人。有初中校3所,小学校3所,幼儿园6所,在校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有邮政支局(所)1个,业务总收入60余万元。计生“三结合”建立基地村2个,落实帮扶户220户,比上年增加30户。加强对卫生的管理,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年内对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村(居)民饮用水卫生进行10余次检查;开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母婴保健法宣传教育,受教育群众达3万人次。广播电视共览开通成功,网络电视入户3000余户,在上年基础上新增600户;小灵通、联通、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镇;镇内通车里程150公里,客运线路5条,运输车辆50余辆,年货动量10万余吨,客运量40万人次;扶贫攻尖:全面启动扶贫攻坚工程,镇、村、社建立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全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帮扶农村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户149户,497人,现已脱贫45户,149人;
基础设施:该镇以农业为基础,以群众增收为目的,以农田基本建设为突破口,狠抓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全镇投入70余万元对百里渠尾干渠等农用水渠系进行整治;对镇内乡村道路进行维修;同时新建农用提灌站7座,维修塘、库堰30余口,精修塘堰4口;
招商引资: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县委发展工业战略目标和“三个”30万工程,全方位优化投资环境及优惠政策。年内招商引次金额310万元,四川富文建筑有限公司在场镇新区(占地27亩)第一期工程(投资400余万元)完工基础上,第二期工程已修商住房门面27个,投资180余万元;绵阳东信公司虫草胶囊系列产品生产基地竣工投产。同时加强镇内企业改制,将镇集体企业金福装饰材料厂改制为私营企业;对负债1400余万元的翠湖丝绸厂进行妥善处理,解决了影响全镇稳定和经济发展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