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河镇地图
金水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新农村建设
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在年初把我镇6个行政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同时下派新农村指导员进驻六个行政村入村指导工作,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工作。建立卫生公厕38个,水利等基础设施共投入86万元。
人文地理
金水河是1988年建乡,1994年撤乡建镇,经过19年的努力,各历届领导重视全镇的总体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比较注重人文地理的发展。主要表现民族文化底蕴极丰厚。2008年,全镇4139户19081人,少数民族人口占99.1%。各族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主要有伉缅节、泼水节、扁米节、花山节、火把节等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节日。
特色经济
全镇山区面积占99%,土地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茂密。可开发利用的荒坡、荒山、草场6万余亩,适宜发展橡胶、香蕉、八角、草果、畜牧业等。通过几年的努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传统产业草果发展到7737亩,香蕉6433亩,橡胶11898亩,木薯21870亩。
优势资源
区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金水河镇地处国家级口岸—金水河口岸,与越南马鹿塘口岸隔河相望,国境线长达126千米。境内最高海拔2320米,最低海拔290米,高差悬殊2030米。常年平均气温21℃-25℃,极端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气候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节分明,属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有藤条江、金水河、藤条河、南科河、沙罗河5条常年河流,四季不枯,源头高,落差大,极具开发梯级水电站,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森林覆盖率为38%,国有林面积67595.4亩,区内生长着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多毛坡垒、千果榄仁、蚬木、红椿和熊、猴、野牛、虎等。已发现铜、镍、锡、金、铅、锌等。
经济概貌
2003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328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1502万元;农民人均有粮387千克,人均经济纯收入84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4.65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44万元。有乡镇企业5个,从业人员1090人,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190万元。主要产品有锡、铜、镍、橡胶等。
耕地面积
全镇耕地面积35153亩,占总面积的5.4%,其中水田9623亩,旱地25530亩,粮食总产量8066吨。主要农作物有橡胶、香蕉、草果、芒果、龙须草等。主要产品产量橡胶755吨,香(芭)蕉815吨,芒果13吨,龙须草5400吨,木薯5642.6吨,草果130吨。
人口·民族
2003年全镇人口18325人,其中农业人口17865人,占97.5%。人口自然增长率6.37‰。世居哈尼族、苗族、瑶族、傣族、彝族、拉祜族、汉族和尚未确定族称的莽人,少数民族人口18159人,占99.1%,主要民族为哈尼族、苗族,人口分别为5077人和4799人,各占总人口的27.8%和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