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临夏州地图 >
积石山县地图
积石山县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购物

蕨菜:蕨菜,也叫佛手,是一种久负盛名的山菜,野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人体所需的丰富的维生索,可入药,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采摘食用,性良味美,被誉为山中奇珍,蔬菜之王,自古列为贡品。《本草纲目》载:“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拳曲如小儿拳,长则尾开如凤尾,高三、四尺”。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勿忘归”。积石山东麓气候湿润,土壤有机制丰富,植被良好,林地、草地面积广阔,植物生长茂盛,盛产蕨菜,年产量可达75~100万公斤。近年通过外贸出口日本、美国、西欧等地,做为土特名产,成为自治县的拳头产品之一。积石山蕨菜有羊蕨、牛蕨之分。羊蕨茎细色呈菜绿,长在阴坡。牛蕨茎粗肥嫩,色呈墨绿,长在阳坡,为蕨中上品。一般阳历5月是采摘蕨菜的好时机。蕨菜生长很快,出土寸许的幼苗,一夜间可长二、三寸,蕨头呈撮手形状是最好的采集时间,三、四天后呈展手状时,茎杆老化即不能食,故农谚说“蕨菜摘来是宝,不摘便是草。”每当采集时间,人们云集积石山麓,一边采摘蕨菜,一边漫着优美的“花儿”,那场面热闹极了。这时商业部门和商贩也到山里扎下帐篷,搞好淹制蕨菜的盐池,备好装运蕨菜的桶子,收购、盐制蕨菜。蕨菜贮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盐制,先精选,拣去劣条,切掉老根,扎成“把子”,置于盐池,淹制好后装桶密封,这种方法保持了蕨菜的鲜嫩,味道纯,是最常用的方法。一种是制成蕨菜干。蕨菜的食用多煮熟凉拌,也可肉炒。在采集时间,农人常采来鲜嫩的蕨菜,锅里一煮,切成寸许长装盘,炝上油,拌上盐、调味品,浇上浆水汤,便食用,清凉解热,味美可口,男女老少爱吃。现在不论是高档的社交宴席还是家宴,蕨菜以它丰富的营养和诱人的美味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积石山特产--花椒,积石山的八月,是一个非常迷人的时节,气候宜人,瓜果飘香,人们陶醉在丰收的喜悦里。这个时节,如果到积石山走一走,恐怕给你最深最美的印象就是地处黄河之滨乡村的花椒了。你看那家家户户,村村寨寨,到处都是红艳艳的花椒,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院落里是花椒,地埂上是花椒,山坡上是花椒,大片农田里也是花椒。那一树树、一片片花椒红得耀眼,红得醉人,形成一种别样的风景,特别是浓浓的椒香,飘荡在院落里、田野上,让人神清气爽、气醉神迷,仿佛置身在仙境之中。
花椒:花椒,属芸香科落叶灌木,特点是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生长快,结果早。叶青、花黄、子黑、皮红、肉厚味麻、气味浓香,是上等调味品,能强化食品风味,减除腥膻味,同时具有温中祛寒、健胃止泻等医疗功效。还有防虫杀虫之功能。果实富含挥发油和脂肪,可蒸馏芳香油。积石山的花椒有刺椒、绵椒之分,刺椒香浓味鲜,产量稍低,因开花早容易霜冻,栽植面积小;绵椒,又名大红袍,色艳,粒大,产量高不易霜冻,栽植面积大,色味略次于刺椒。花椒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把花椒用作香料和药物了。如制成椒酒、椒浆用来祭神、馈赠等,用椒泥涂抹宫室称为椒宫、椒室等,有些官宦有钱人还建椒园。花椒既是经济林木,也是观赏花木。元代诗人马祖常有“椒花染紫风雨香”之诗句,明人林宗也咏诗花椒云:“欣欣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圆,采处倒含秋白露,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鼎束亦名加此味,莫教姜桔独成功。”对花椒成熟状态(欣欣笑口、喷出元珠),采晒情形、用途等写得非常优美。积石山的民歌“花儿”中也有生动的描述:“花椒树长哈的一啪嗒,尕刺刺把我的手扎;尕妹妹好比是海里的花,海宽水深摘不上她。”“花椒树开花叶叶儿麻,椒刺儿把我的手扎;人多眼杂搭不上话,漫一个花儿了走吧。”积石山栽培花椒也有悠久的历史了,地处黄河之滨的农村,很早以前就已经栽植花椒了。现在四堡子、石塬、柳沟、关家川、胡林家、安集、银川、铺川、郭干等乡更是大面积栽植,安集、银川的花椒以粒大、色艳、味醇、香浓而驰名省内外,并且栽植面积大,产量高。1981年自治县成立时全县有花椒树13万余株,年产量2.57万公斤。1988年,挂果花椒树达到284.36万株,产量达到7.11万公斤,纯收入113.76万元。近年来,积石山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扶持花椒栽植,建成一批大、中型花椒基地,全县花椒栽植面积迅速扩大,花椒已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到2005年底,累计栽植花椒18万亩,产品远销兰州、广东、福建、四川等地,深受客商欢迎。由于品质优良,栽植面积大,2004年积石山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相信积石山的美丽的未来中,花椒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积石山富有勃勃生机的特色经济中,花椒必是重要的支柱特色产业。

旅游资源

天然景观、名胜古迹及周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建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的旅游、避暑场所——“积石民俗村”,还有香水坪天然牧场、吊水峡瀑布、盖新坪、石缸、鲁班石、天然油松林等自然景观,“彩陶王”出土地、禹王庙、古二十四关——第一关(积石关)遗址等。县北与闻名于世的黄河三峡相连,西与青海省循化县孟达天池毗邻。县内气候清爽宜人,空气、土壤、水源均无污染,水质甜美,是盛夏季节旅游避暑的好地方。主要土特产有:蛋皮核桃、花椒、三二家串椒、皮革、保安腰刀、景泰蓝拐杖剑、花岗岩系列制品、双鹅牌系列保健品等。

农业

积石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大河家、四堡子的蛋皮核桃、冬果梨,安集、银川的花椒,石塬三二家的串椒等久负盛名。花岗岩、石英石、硅铁等储量丰富,民族工艺品保安腰刀闻名遐迩,冬虫夏草系列产品及皮革、牛绒、花岗岩制品初具规模。黄河在境内流程达40公里,水能蕴藏量丰富,还有大面积草场、宜林地,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民族风情

河州花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在积石山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十多个民族。“花儿”——这支融入了多民族文化的艺术之花,地方色彩浓郁,风格十分独特。每一首“花儿”都是劳动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流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至初八是积石山盖新坪的“花儿会”,这里汇集了来自青海、临夏及当地数万的老百姓去演唱发自内心的“花儿”,各民族“花儿”歌手引亢高歌,激越动听,低回婉转,微妙微肖,真是响彻云霄,震撼人心。而情歌是“花儿”的主体,是“花儿”中最精彩,最动人、最丰富、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保留了远古以来许多爱情语言的精华,在歌唱流传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又在不断发展,是历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按内容分类有:赞美爱慕、试探追求、热恋、分离、相思、重逢、情变、抗挣、悲剧、训诫等。既反映了积石山爱情“花儿”的概貌,又反映了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
交往禁忌:撒拉族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严禁在清真寺内及其附近随地吐痰或携带污浊之物进入清真寺;作礼拜时,他人不得从面前走过;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涤衣物;与人谈话时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礼的行为。到撒拉族做客,必须尊重其宗教信仰,餐饮时避免提及猪肉等词汇。进餐时,忌讳随便拨弄盘中的食物,不要随意靠近锅灶。如果吃抓饭,食前要洗手。
宗教活动:积石山伊斯兰文化浓厚,穆斯林信仰虔诚。伊斯兰教建筑,尤其是清真寺风格各异。伊斯兰建筑展现了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博大精深。建筑群雕梁画栋,刻工精细,古朴典雅,气势雄浑,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河州建筑艺术中的“三绝”——砖雕、木雕、绘声绘图。神话故事主要有《阿旦、哈娲的故事》、《大禹导河得延喜玉的故事》等。保安族的民间传说主要有《五眼泉的传说》"波日季"腰刀的传说,"甘河滩"的传说等。这些传说虽然手法夸张、幻想,但来自现实,听来显得真实亲切。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寓哲理性浪漫性于一体,在保安族中流传甚广。经文人加工整理的有20多篇,其代表作有:《神马》、《三邻舍》、《聪明的木匠》、《阿舅与外甥》等。

行政区划

目前下辖:吹麻滩镇和大河家镇;四堡子乡、刘集乡、石源乡、柳沟乡、关家川乡、胡林家乡、安集乡、寨子沟乡、居集乡、郭干乡、徐扈家乡、中咀岭乡、小关乡、自藏乡、铺川乡和银川乡。

民族风情

积石山县是1981年成立的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美,民情淳朴。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史记·夏本纪》记载:禹“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境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县境内已探明的古文化遗址有140多处。据已经发现的石塬乡元山、安集乡三坪、银川乡新庄、别藏乡桥头等遗址出土的墓葬和陶器表明:在第四纪全新世时期,这里已具有发达的马家窑文化类,型、马厂类型、半山类型、齐家文化类型和辛店文化类型,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1949年8月出土于安集乡三坪村的一件彩陶瓮,被誉为“彩陶王”,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并被国家邮电部制成纪念邮票发行国内外。还有积石雄关、禹王庙遗址、临津古渡、鲁班石等众多的历史遗迹,香水坪、盖新坪、吊水峡瀑布、积石民俗村等自然景观,“保安三庄”民俗风情别具一格。县北与著名的炳灵寺石窟隔黄河想望,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县内气候清爽宜人,空气、土壤、水源均无污染,是盛夏季节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特色饮食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是积石山各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传统风味名品,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故名。选用阜地羊(即本地饲养的栈羊)屠宰,这种肉膘肉相间,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味道绵长,少膻腥味。宰后把整羊剁成两半入锅加入冷水烹煮,准确把握火候,先用旺火烧沸,撇去血沫,加入花椒、干姜等调味品,改由小火慢煮,待血水将干未干之时捞出,剁为大块,装盘上席,手抓醮椒盐就大蒜而食,味道清爽,鲜香无比。现在餐馆中还开发成系列手抓羊肉——胸叉、腿子、背子、肋条、尾骨,各部位的肉,嫩、老、肥、瘦、粗、细各异,独具风味。现在,无论是餐厅中还是城乡宴席上,手抓羊肉是不可缺的一道名菜。
馓子:为精美的油煎食品。积石山县穆斯林在节日和喜庆日子,必做馓子招待客人,并馈赠亲戚、邻里。馓子分“盘馓”和“酥馓”两种。做盘馓时面粉用温水调和,再加清油、蛋清、花椒水拌匀,反复揉和,切成圆条,抹油,盛入容器中封实闷窝,窝好后揉搓为筷子粗细,盘绕,用筷子套住整形,将一头折叠入油锅中,稍炸,再将另一头折叠过来油炸,待定形后抽出筷子,再炸,待皮黄后捞出,形状美观,色泽黄亮,条杆匀称,香甜酥脆。做“酥馓”时,调面时加入清油、蛋清、白糖,揉好面后切成圆条,窝好后揉条压扁,盘绕下锅油炸而成,疏松酥软,入口即化,味美可口。制作馓子是整套复杂的工艺系统,全凭经验掌握好“度”,还要掌握好火候,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佳品。
干馃:干馃为精美的油煎食品。积石山县穆斯林在节日和喜庆日子,必做干馃招待客人,并馈赠亲戚、邻里。干馃有嵌花、蜜饯和造型之分。嵌花干馃的做法是:将精粉调成纯白面团,再添加有枣泥、红糖、食色等辅料的褐色面团,几经揉搓,切割镶嵌,切片油煎,即成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嵌花馃馃,因添加之辅料不同、添加辅料面团的嵌入形制和组合方法不同,干馃的图案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蜜饯馃馃”则将加入鸡蛋等各种丰富营养的面团,或切片,或掐丸,下锅油煎,再用蜂蜜炒过,粘上芝麻,酥甜清香,美味可口。做“造型馃馃”,则将各色面团擀开,切割组合,捏成各种花卉、昆虫、飞禽等吉祥物形状,下锅油煎而成,形态生动,惟妙惟肖,这种馃馃简直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拿起来舍不得放到嘴里。干馃地制做充分表现了穆斯林妇女的心灵手巧和审美情趣。筏子、面肠
面肠:筏子、面肠是积石山县各民族人民喜爱的传统小吃。回、保安、东乡、撒拉族人民更善做筏子面肠。筏子的做法是:先把肥肠用清水(加碱、醋)反复洗至无异味后翻置,再将羊的心、肺、肝、肉剁碎,调入清油、葱、生姜粉、花椒粉、草果粉、精盐、味精等佐料拌匀。然后,将满肚油摊开,放入馅子,卷成筒状,用线包扎、封口,因其状如扎羊皮筏子,故名。或者将馅子塞入肥肠,装满后封口。最后上笼蒸熟或放入沸水中煮熟取出,切段装盘上席,有的将筏子切段在油锅中煎烙至黄脆后装盘,调上油泼辣子、蒜泥、醋食用。吃时鲜嫩不腻,美味可口,清香四溢。面肠的做法是:先将小肠反复洗净,再将面粉加水搅成糊状,调入适量淀粉、精盐、味精等调料,搅匀,灌入小肠中封口。切忌不能灌得太饱。然后上蒸笼蒸熟或放入锅中煮熟,中途针刺泄气,熟后取出切段装盘,或将切段后的面肠,放入油锅中煎至皮黄脆再装盘,调上油辣子、蒜泥、醋等食用。味道醇而不腻,味美可口,百吃不厌,经济实惠。
积石酿皮:临夏酿皮子享誉三陇,已成名小吃。积石酿皮和临夏酿皮是一样的,它是各族人民非常喜欢的风味小吃。制作时选用优质面粉,用凉水调成面团,在盆中揉搓水洗,分出淀粉和面筋。而后在淀粉中加入适量水、盐、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盘上锅蒸熟,上面擦上一层熟油,逐次将面浆蒸完为止。再把面筋上笼蒸熟。吃时将酿皮切成条,面筋切成片装盘,再调上油泼辣子、芥末、蒜泥、芝麻酱、精盐、香醋等佐料即可。上好的酿皮子色泽鲜亮,质地柔韧,吃起来咸、酸、香、辣、鲜五味俱全,清爽适口,别具风味,特别是盛夏酷暑,一碗酿皮子下肚,精柔爽口,全身清凉,暑气顿消。